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步痕》下卷>《步痕》第四十八回

《步痕》第四十八回

作品名称:《步痕》下卷      作者:万崇民      发布时间:2015-06-06 20:01:04      字数:3432

  第三天,白玉花的儿子赵玉堂从二道村赶着马车来接娘和大姨,在老远的地方看见姥爷家大院门前聚集很多人,心中忐忑不安,马车临近家门时,发现大门前挂着岁数纸,知道是姥爷病故了,赵玉堂急忙跳下马车,把马车拴好奔向院中,看见娘和大姨披麻戴孝,赵玉堂跪在姥爷的灵柩前哭着说道:“姥爷,我来晚啦!姥爷你走了,我好想你呀!”接着给姥爷烧纸钱磕头。万林上前把玉堂拉起来,说道:“玉堂,你来的不晚,今天你姥爷出殡赶上了,我代表家人组织一个悼念大会,马上开始。”接着万林对全村来参加白天宇葬礼的人表示万分感谢,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悼念老族长大会,就是让全村父老乡亲们记住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生前对白石村所做的贡献。他虽然富有却从来没有欺负过穷人,他知道村子里穷户白启财没有土地种,他毅然地割出二亩好田给他种。”白启财手里拄着拐棍听到这里满脸泪水流下。万林继续说道:“远的不说,白氏家族建祠堂,老族长捐地捐银子,他已经到了暮年,他为了啥?我不说了,大家回忆一下他的为人处事就足够啦!”万林说道这里有些哽咽。停了一会说道:“我们大家为白天宇老族长三鞠躬。”接着送葬开始。万林摔破丧盆,手举灵幡走在最前面,后面紧跟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送葬的队伍。
  大财主白天地同家人也参加了悼念大会,当听到白天宇拿出二亩好田给穷户白启财种时,心想白天宇每一步走的都是对的,我走过的路迈的步子就不对吗?我是收回了白启财的地,那本是属于我自己的地,有错吗?我那是欺负穷人吗?难道我就没有做一点好事吗?有谁那么大头花大把银子买下那破祠堂?白天地心里十分矛盾,再也没有心情听万林讲下去,也没有心情参加送葬队伍,领着家人转身走了。
  老族长安葬后,玉兰和玉花感谢万林为白家所做的一切,对安葬老爹十分满意。对万林说道:“老弟,我们姐俩给爹爹烧完“三七”就回去了,家里实在是太忙。我们走后你把家搬过来,娘就交给你赡养了,我们信得过你。”
  “二位姐姐,你们放心,我还是那句老话,我把你娘当成我亲娘养,我要对得起老族长。我有个愿望要说,那就是农闲时你们过来看看老娘,我别无他求。”
  “好的,谢谢你。”大姐玉兰说道。
  玉兰和玉花给老爹烧完“三七”的第二天,俩人坐上赵玉堂赶来的马车,准备离开白石村。石贵福和刘妈、白帆家人、石族长家人还有村里父老乡亲都前来送行。姐俩再一次向乡亲们道谢,马车缓缓驶出村子,向村外的大道奔去。
  几天后,万林把家搬到老族长家里,开始履行一个养子的义务,照顾白淑女的饮食起居,白淑女十分满意。
  在族长万林和石贵财老先生努力下,祠堂里的学堂一切都准备完善,首先报名的学生有白帆家的四个孙子:白毓龙、白毓文、白毓武、白毓山,两个孙女:白玉凤、白玉岚,他们都是自己带着书桌凳子来的,相继又有二十八个孩子报名来学堂学习。石老先生高兴地说道:不怕没有学生,就怕没有合格的老先生,我一定努力把孩子们教好,让他们把文化知识学到手。
  开课的第一天,石老先生邀请族长万林、万林娘、石族长、郎中石朝中在学堂的后边听课。石老先生说道:“孩子们,今天我非常高兴,没有想到年逾七十的我,还能尽我一份责任,教书育人,这可是人世间头等大事。如果人没有文化知识,那就是聋子瞎子,学子们,你们愿意当聋子瞎子吗?”
  “我们不愿意。”孩子们齐声回答。白帆小声说道:他这一说,吓我一跳,我成了残疾人啦!石朝中回一句:“不是残疾人,是睁眼瞎的糊涂人。”这时大家看见石老先生手里拿着一把剪刀,在场的人都愣了,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只听他说道:“咱们周一至周五是文化课,周六至周日是武术课,都由我来教。”接着石老先生又说道:
  “现在清王朝动荡不安,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各种兴盛的派别崛起,改革的道路是必再行,城里的男人已经在行动纷纷剪掉辫子。第一天开课,我的要求是,你们男孩子的头饰必须和先生一样。所以开学第一课是剪辫子。石老先生说完,坐在后边的大人们一时愣住了。孩子们也不知所措。石老先生首先走到毓文身边,拿起剪刀动手剪辫子,毓文站起来看着爹,不知所措。万林说道:“按先生的要求做吧!”只听“咔嚓”一声毓文的辫子已经掉在先生的手中。随后先生把毓武、毓龙、毓山的辫子也剪掉。有的孩子吓哭了,捂着头不让剪。石老先生走回讲桌前说道:“今天家长来到这里的,剪辫子很顺利。没有家长在,孩子们恐惧也正常,男孩子们听好,今天回去向家长说清楚,来学堂学习就得剪掉辫子,不想剪掉辫子的学子明天就不要来上课了。”
  石老先生受新潮流新文化的影响,在额穆县城那会儿他耳闻目睹了新文化的传播,了解到清末民初,中国的大门被打开。随着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生活习俗也同时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的称呼,还是人们日常的穿戴,都在除旧布新。
  国内最早提出剪辫倡议的是康有为。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提出剪辫、易服的建议,未被光绪接受。
  1900年的庚子国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此后,清政府威信扫地,对各地控制力削弱,地方派别势力开始强大。在各地租界以及东北等地,清政府已经不能有效行使主权。大批留学生到日本,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人的自信心突然膨胀,他们把中国人的辫子讥为“豚尾”。一些海外留学生,开始剪辫,与清政府决裂。国内的“湖北学生界”也在1903年提出剪辫、易服的建议。
  
  1903年以后,随着留学生的归国,在清政府控制较弱的南方各省,少量青年学生开始剪辫。清政府建立新军后,为了便于戴军帽,士兵们也剪去了辫子。1911年辛革命爆发,在全国展开剪辫子运动高潮,1911年10月10日发生于武昌的辛亥革命,使剪辫子成为全国人民一种实际行动。凡革命者一律剪,剪辫与否成为赞成革命或反对革命的一种标志,一方面是人民自觉地剪辫,它表示人们遭受清王朝二百六十余年封建压迫的一种精神解脱;一方面是革命政府随即发布的剪辫命令,表示除旧布新,要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共和国的新世界。
  石老先生有足够的信心号召男人们剪掉辫子,因为他率先剪掉了辫子,所以学堂一开课他首先从学子们开始剪辫子。第二天,学子们来到学堂,石老先生一看,好家伙!男孩们脑后的辫子没有了。石老先生高兴地说道:“你们和先生一个样,这才是我的学生,好了,咱们上课。”
  在石老先生新潮流新文化的影响下,白石村男人们几乎都剪掉辫子,白氏中唯有白天地和他的家丁们还留着辫子。他们认准一个理,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不能破。
  学堂开课第三天,石老先生手拿一条竹板,对学子们说:“这是戒尺,你们要是不好好读书,不按先生教的事去做,是要打板子的。打哪里呢?就打你们的手心。”老先生一句话,把学子们吓得面容百态,眨眼睛的、吐舌头的都有。老先生又说道:“学子们不要害怕嘛!只要听话就不挨板子的。”学子们又有了一丝笑容。老先生这才开始教学子们读《三字经》。
  白府的女佣人二丫找到白帆,说道:“我家老爷有一事相求你家老先生,让他给白府祠堂的牌匾题字。”
  “噢,这事先别说,我问你,这么长时间咋没有看见徐婶子呀?”白帆见到二丫想起徐婶子来这才问道。
  “嗨!别提她了,我家老爷说,这个女人尽惹事生非,不惩罚她对不起人家白帆呀!让白天地把她踢出白府啦!”二丫信口开河胡说着。白帆这时怜悯起徐婶子来,说道:“人哪有不犯错时,何况人家也向我赔礼道歉啦!你家老爷太不近人情,有点狠啦!你看人家刘妈当年的命运和徐婶子一样,被白天堂踢出白府,可是人家刘妈命好,是老族长收留了她,又把她许配给了石贵福,你看现在人家的日子过得多好。只可惜徐婶子不知去了哪里?”心地善良的白帆哪里知道徐婶子早就被白天地逼死了。
  “白帆大姐,过去的事咱不说了,我家老爷求你家先生的事还没答复我呢?”二丫问道。
  “我家先生在学堂里教书呢!晚上回来我把话传过去,同意不同意给白天地题匾是他的事啦!你晚上听信,好吗?”白帆把话说完不想再理二丫。
  “好的,晚上我家老爷等着你家先生,多谢了,我走了。”
  晚上,石贵财回到家中,白帆把二丫的话讲了,劝先生不要去给白天地题字,怕白天地有啥阴谋。石贵财说道:“我乃读书人,有人求我题字是抬举我,没有不答应人家的道理,再说这也是文化的交流。你放心,我不会出事的。”
  “当家的,不行!虽然你有武功,可是好虎抵不住一群狼呀!真要出事了,连一个报信的都没有,说啥我也得跟着你,走!现在就去。”白帆说完和石贵财一起出来家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