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战火中的军旗——插上谅山(一)
作品名称:卷起的旌旗 作者:海滨 发布时间:2015-05-30 19:52:50 字数:11106
第八章战火中的军旗——插上谅山
第55军在她的辉煌历史中有幸参加了建国后的最后卫国战争,并在参战的9个军中,取得多项冠军的称号,不辱使命,再创辉煌,使这面军旗功成名就,安然卷起。因此,也有这样的说法:中印自卫反击战看54军,中越自卫反击战看55军。
广州军区第41军、42军、55军担任东线战场广西方向的主要突击任务;原武汉军区第43军和54军也投入到东线作战,后又加入第20军58师和成都军区50军部分部队。下面的一组数字真实地反映了战场的战果。
第41军歼敌7032人,自身伤亡5132人,比率1:0.73;
第42军歼敌6901人,自身伤亡3915人,比率1:0.57;
第43军歼敌5269人,自身伤亡2559人,比率1:0.49;
第50军歼敌2187人,自身伤亡1871人,比率1:0.86;
第54军歼敌4433人,自身伤亡2116人,比率1:0.48;
第55军歼敌10509人,自身伤亡5114人,比率1:0.49。东线合计歼敌36331人,自身伤亡20707人,比率1:0.57。
第11军、第13军、第14军担任西线战场云南方向的主要作战任务,并保障我东线主力的侧翼安全。
第11军歼敌2901人,自身伤亡2744人,比率1:0.95;
第13军歼敌8057人,自身伤亡3977人,比率1:0.49;
第14军歼敌4146人,自身伤亡3843人,比率1:0.97。西线合计歼敌15104人,自身伤亡10564人,比率1:0.7。歼敌与自身伤亡对比可以明显看出那边打得更漂亮。
来自“万岁军”的朱月华
对越反击战发生在新中国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即将跨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在老一辈革命家相继离世的历史时期发生的战事,此役歼敌最多的第55军军长是朱月华。
朱月华是江苏省赣榆县人,自幼进私塾学习,16岁成为塾师。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战士、班长、排长、抗大一分校学员、学员队区队长,滨海军区副连长、团参谋等职,参加了班庄、门楼河、日照、殷庄、朱堵及滨海地区反“顽”、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连长、副营长、营长、教导队队长、团参谋长、38军113师338团副团长等职,参加了柳条沟、四平、三下江南、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7月朱月华任团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其所在的38军被彭德怀称为“万岁军”,本人被授予朝鲜三级国旗勋章。1953年朱月华任师副参谋长,同年5月任师参谋长。1954年任副师长,1965年3月任师长。1968年7月任第38军参谋长,1969年7月任第38军副军长,1972年5月任第38军军长。38军是著名的“万岁军”,强军手下无弱将,1976年3月朱月华军政大学结业后,1978年6月调任第55军任军长。1980年12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共第十大、十一大代表。
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决定对越南实施自卫还击,刚刚调任55军军长的朱月华奉命率部参战,果然不负使命,一战出名。
许多50后的军人子女也打了这一仗,有的还牺牲了生命,这种情况并不像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描写的干部子弟那样窝囊。当时仅163师就有高干(师以上)子弟100多名,军队子女几百名,他们在战场上没有一个是孬种。
第55军其时属东线部队东集团,负责从友谊关和以南方向进攻同登、谅山。而同登、谅山地区守敌有号称越军王牌的第3师,具备一定战斗力。同登、谅山一带气候潮湿多雾,昼夜晴雨温差较大,再加上越南军队对这两个地区的设防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经营,具有完整的防御体系,易守难攻。面对这种情况,朱月华细致勘察战区地形,制定作战方案,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指示、命令,在军区的直接影响下,指挥部队勇猛穿插、连续攻坚,歼灭了敌第3师,重创敌第327师等“王牌”部队,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作战物资,取得了东西两线的最大胜利。战后朱月华率领的55军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单位和个人均位居参战各军之首,创造了参战部队从军、师、团到营、连各个建制级别歼敌之最的纪录。
“新华社广西前线电:2月27日清晨,我边防部队某部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向谅山发起了猛烈进攻……”当中央电视台在播发消息的同时,配上了扣人心弦的现场拍摄的战斗画面,全国亿万观众从电视中看到:在枪林炮火中,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军人拄着木棍,率领某部尖刀营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打穿插、打阻击、打攻坚,像一支离弦的箭直插谅山敌人的心脏……。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军人就是第55军163师副师长、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李万余。战斗结束后,中央军委给他荣记一等战功。
李老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一名战功显赫的英雄,他先后荣立八次大功,在全国第一次英模会上他就被命名为全国战斗英雄。在整个自卫作战中,全军仅有二位师职干部荣立一等战功,李万余是其中的一位。他率领的尖刀营被中央军委授予“能攻善守英雄营”的荣誉称号。
163师师长边贵祥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敢于刺刀见红硬碰硬的猛士。边贵祥、李万余两人平时和战时最受欢迎的优点是对手下团、营、连的官儿们说“再搞不清楚,我就毙了你!”对待战士即便有错,被骂的也还是当官的。而对老兵、小兵、新兵们,他们常说“不要急,慢慢来,想好了再如实说,看准了再大胆做”。因此,打仗时,他们的士兵特别愿意“士为知己者死”,勇猛无比。
三个靠前
在这场战争中,有三个靠前的说法,即:各级指挥所靠前,军官靠前,部队子弟靠前。许多老革命亲手把儿子送上战场,有的等来了子女的凯旋,但有的等来的则是噩耗以及伴随终身的遗憾与思念。
担任东线兵团谅山方向指挥重任的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江燮元将军,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在龙州方向主攻师任作训科副科长,另一个在凭祥方向的主攻师当侦察班长。此役,已64岁高龄的江副司令员亲临前线,坐镇指挥谅山方向之55军作战,先攻同登、祿平,再克谅山,随后号令所部打过奇穷河,又将战线向前推进了5公里,兵锋直指河内!一次,战场上父子相见,彼此不问安危,只是互相勉励:“我们一老两少都上了前线,谁都不许马马虎虎当熊包,别给老子丢脸!”话语中体现了一个老军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对儿子们的殷切期望。将门出虎子,两个儿子果然都是好样的:江鲁平在战斗中为抢救战友,腹部被敌机枪子弹打穿,身负重伤;江南平随侦察连打头阵,在战斗中机智灵活,负伤不下火线,二子双双荣立战功!
歼敌数量冠军
3月4日6时50分,中国军队55军、43军等部队组成突击集群,以猛烈的炮火开路,冒着弥漫天地的浓雾,沿奇穷河大桥和乘冲锋舟、橡皮舟等分数路抢渡奇穷河。越军第3师据守南岸的428、391和文庙等3个高地进行顽强抵抗,然而大势已去,在优势中国军队的进攻下,越军伤亡惨重,陷入混乱之中。至中午11时,3个高地全被中国军队夺取。越军第3师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主力部队基本被歼,谅山彻底陷落,中国军队最远向奇穷河以南推进了5公里。
打谅山的艰苦程度并未超出我军战前预计,原来计划1个星期拿下,结果仅用2天完成任务。攻克该市后,55军的预备队尚有6个团没有参战,士气正旺。此时,如果加上43军、50军、41军、42军等部队,真要打河内,也有足够的力量。
第55军首战同登,再战谅山,歼灭“金星师”王牌12团,初显风采,一战成名,在对越作战中成为东西二线9个军中歼敌最多的部队。广州市的百万民众从电视中收看到子弟兵们在攻打同登、谅山所表现出的那种前仆后继、舍身忘死、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后,都被55军精神震撼。当听说这支英雄的部队胜利凯旋后将在半夜班师通过广州市时,百万广州市民众自发地涌到部队将要经过的路口,手捧鲜花,冒着大雨伫立在公路两旁久久地等候,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师长“边瞎子”
第163师是一支机械化的全训部队,官兵们在战略、战术方面颇具不小的能力。因此,163师在战前和战后,皆处于55军中的主力地位。中越战争中,越军曾喊出过这样的口号:“消灭163,活捉边贵祥”,口号被越军写进了作战宣传指导手册。能被越军指名道姓叫阵的中国将领,在这场战争中并不多见,足见越军对他的痛恨程度。
边贵祥,河北省香河县人,1928年2月3日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从6岁起就给地主家养猪、放羊,稍大一点便开始做长工。为了不受人欺负,他借着给地主家接送公子上学的机会学习认字,并向看家护院的武师学习武艺。16岁的时候,边贵祥路见不平,打死了一个调戏民女的团丁,团防局派兵来抓他,边贵祥不得不离家出逃。在逃亡的路上,边贵祥遇到了八路军侦察员,他向八路军说了自己的遭遇和决心投奔八路军的想法,八路军就让他带路帮助去保定城执行侦察任务。在侦察敌情的过程中,边贵祥表现得灵活机智,受到了八路军和保定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的关注。任务完成后,他就留在了部队,在教导大队经过一段时间集训后,边贵祥进步很快,成绩优异,被当作战斗骨干分配到冀东军区当战士。到部队后,边贵祥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战友在多年后回忆说:“打枪时,别人趴着打,他是站起来打,或者坐着打。”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前夕,部队频频向日军出击,战斗较为频繁。到了部队不久,边贵祥就在战斗中负了伤。那次战斗中,边贵祥所在的连队担任正面阻击,掩护团主力从侧翼迂回分割敌人。战斗进程非常激烈,一度打成了肉搏战,边贵祥一人被3名日军围住,他勇猛无比,以一敌三,接连将3名日军全部刺倒。这时,一发炮弹在他附近爆炸,边贵祥的左眼被弹片击中,眼球流出了眼眶。就在他用急救包托住眼球往眼眶里按压时,日军又突入了阵地。边贵祥索性将急救包连同眼球一起甩开,端着刺刀又冲向了敌人。危急时刻,战友们冲了上来,支援边贵祥一起消灭了突入之敌。就在这一战后,边贵祥左眼失明,成了英雄的“边瞎子”。
在另一次战斗中,边贵祥的右睾丸被子弹打穿,送到后方医院时伤口已化脓发炎,医生说想保住命就得将右睾丸摘掉。在这种情况下,边贵祥仍调皮地问医生:“二缺一以后,我的‘枪’还行不行?”医生没听明白他话的意思,仍不断安慰边贵祥安心养伤。边贵祥又说:“我说的不是打仗用的枪,是我身上这杆‘枪’!”医生这才醒悟过来,笑着说:“行,问题不大。”边贵祥听后开心地大笑,双手合十,仰面朝天念道:“阿弥佗佛,万幸,万幸,我老边家不该绝后。”逗得旁边的医生护士大笑。
抗战胜利后,边贵祥所在的部队被编入冀热辽军区第27旅70团,这个团的前身就是红一军团第1师大名鼎鼎的“红一团”。
边贵祥打起仗来勇猛异常,在部队中很快从战士升到了排长。1948年5月25日攻打热河省重镇隆化的战斗中,守卫的1个加强营国民党军极为顽强,顶住了进攻,部队不得不一步步爆破前进,伤亡很大。边贵祥与董存瑞一道担任爆破任务,多次挟着炸药包沿山坡跃进,连续炸毁了几座敌人碉堡。当他准备再次前出爆破时,遭到敌军射击,头部和身上连中数弹,昏死过去。救护队将边贵祥从战场抬下来时,他已生命垂危。经过包扎后,民工把边贵祥抬到房外安置。这时敌军的炮弹纷纷打在急救点周围,不少民工和救护人员当场伤亡。其中有一发炮弹呼啸着落在边贵祥身边,令人惊异的是炮弹竟然没有爆炸,边贵祥大难不死,经过救护又顽强地活了过来。这次隆化攻坚战在战史上颇为有名,因为打出了一个无人不知的战斗英雄董存瑞。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野先遣兵团秘密入关。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边贵祥大大小小打过数十仗,先后负过5次伤,左眼被打瞎,手、腿、头、腹均有弹坑,有些弹片一直在体内伴随了他一生。在边贵祥逝世后,从他的骨灰中用磁铁吸出了3块弹片,最大的有花生米大。
在解放战争中,边贵祥所在的“红一团”涌现出了1059名全国战斗英雄和一等功以上功臣。然而,边贵祥作战如此勇猛,却很少有立功的记录。实际上上级曾多次给他记功,但边贵祥都坚决推辞,他说:“我是放牛娃出身,是党和军队养育了我,使我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现在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应该做的。”边贵祥这种不要功、不争功的性格,体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高风亮节,却也成了他日后在仕途上未能更快进步的根源。
1952年3月,第48军番号撤销,144师改编为第21兵团144师。1952年11月,第21兵团番号改为陆军第55军。
从1967年到1968年,边贵祥以中国军事顾问身份,到越南参加抗美援越两年多。在这段时间里,边贵祥熟悉了越军的战略战术、作战特点和亚热带山岳丛林的地形、气候,为他十年后带兵入越作战打下了重要基础。同时,因为越方对他较为熟悉,从而引发了后来越军当面叫阵的那个口号。
1970年1月,全军再次统一番号,144师改番号为陆军第55军163师,下辖步兵487(红一团)、488、489团和炮兵团,边贵祥被任命为163师师长,边贵祥在163师一口气干了9年师长。他平时治军极严,对干部要求严格,时常骂人;对战士们则很温和。边贵祥从不随意处分一名战士,他认为,“只有无能的干部,没有愚笨的士兵。”
军人头发只能留1厘米长,帽沿下只能是0.5厘米。军人骑单车不能搭人,1977年,部队到广东惠来搞军事大演习,休息时有两名连级干部骑单车,顺路学雷锋载了两名当地的女子,边贵祥恰巧撞见,除了遭到狠批一顿外,边贵祥还要他俩当众载着100斤的大米骑到山上。一名老部下把他和《亮剑》中的李云龙作了比较:“他比李云龙要好,李云龙不讲政策,我们的老边师长会讲政策,他从不会乱来。脾气虽然很爆,但他心地非常善良。”
在日常的军事训练和战斗作风培养上,边贵祥讲究从实战出发,任何时候都着眼于战争的特点和发展,以提高战斗力的标准来要求部队。为了使部队达到实战要求,边贵祥把军人必须脱离寻常习惯的思想作为治军的行动准则。他常说:“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就是要部队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在这种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指导下,边贵祥的训练方法和对部队的要求常常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显得有些“怪”,很多官兵感到吃不消。但后来的实战中证明,边贵祥将很多实战中的困难想到了前面,提前进行了训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真正实践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至理名言。因此,163师的军事训练都是以练为战,下真功夫,干部战士都要多学几手,以应对随时可能来临的战争。到163师当兵要时刻做好“掉一身肉、脱几层皮”的精神准备。
第55军虽然是广州军区的二流部队,但163师的训练搞得扎扎实实,官兵素质高,因此成为广州军区为数不多的尖子部队。
[转边贵祥在163师的搭档政委是吴恩庆,此人是163师的另一个灵魂人物。吴恩庆是河北玉田人,比边贵祥大一岁。他虽是农家出身,但天性聪颖,小小年纪在地主家干活的时候就跟着识文断字、听“说”讲“古”,打下了一些文化基础。16岁时,他为抗婚逃走参加了八路军,早早到了“红一团”。吴恩庆作战勇敢,颇有韬略,职务上升很快。边贵祥是排长时他是指导员,边贵祥是连长时他是营长,边贵祥是营长时他是团参谋长,长期是边贵祥的上级。在解放战争初期的一次战斗中,吴恩庆头部中弹负伤,战友们把他从战场上抬下来时,都以为吴恩庆已经牺牲了,就从老乡那儿买了一副棺材,准备将他掩埋。就在落棺下葬要填土时,突然听到棺材里有响声,大家连忙把棺材打开,只见吴恩庆的四肢在蠕动。经过抢救,吴恩庆大难不死活了过来,伤愈后又走上了战场。建国后,吴恩庆被第一批选送到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因为成绩优异,毕业后被选调到北京高等军事学院任战役系教员,后来又升为教研室主任。在高等军事学院期间,无论是讲课还是进行学术讨论,吴恩庆从不要讲稿,滔滔不绝,深受好评。执教近10年后,吴恩庆被调到55军当副参谋长,不久又出任163师政委。
和边贵祥一样,吴恩庆治军严格,作风踏实,最讨厌弄虚作假。一旦发现,不论是谁,批评起来从不讲情面,很多人都在他手下吃过苦头。有一句顺口溜在163师传了许多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吴政委来检查。”因此,吴恩庆又被部下们私下称为“吴马列”。吴恩庆平素注重军人仪表,器宇轩昂,不怒自威。他思维敏捷,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才华横溢。解放军报记者唐平若回忆说:“听吴政委上军事课和作哲学辅导报告,简直就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享受。尤其是军事辩证法讲的实在太精彩了,真有身临其境,出神入化的感觉。他是一个军政兼优、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中高级指挥员。”还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时候,刘伯承院长就很欣赏吴恩庆,后来刘元帅回北京高等军事学院任职后特意将吴恩庆调了过去。
1978年底,中央军委决策发起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各军区参战部队迅速进行了准备。163师接到军部通知,抽调能担任正副班长的士兵骨干76人分别补给将要扩编为甲种师的164师、165师。同时,163师增编一个无线电技术侦察大队。
在准备过程中,边贵祥的“怪”劲又来了。他觉得万一各团在战场上把自己的部队都用上了,师部手头上没有一点机动兵力,这可不行。于是他打破常规,给师教导队挂了一块师独立营的牌子,编成3个步兵连。兵员一是从非战斗部队压编抽人,二是把牛田洋生产基地的兵员全部调回来,三是将师团农场进行生产经营的兵员全抽回来,四是将全师各超编单位的超编人员统一编入师教导队。扩编后的武器装备从师库存中解决,每个步兵班配备1挺班用机枪,其余战斗人员一律配冲锋枪。就这样,边贵祥不怕得罪人,打破阻力,敢于负责,为全师建立了一支装备较好的机动部队。
1978年12月10日,163师接到军部作战预令。随后边贵祥、吴恩庆立即召开师领导和司令部成员参加的扩大会议,传达了军部命令,要求各单位迅速进行组织准备,同时由司令部制订向广西边境开进的输送方案。12月21日黄昏,163师分成五个梯队,全师乘坐1200余辆汽车从粤东驻地出发,向广西边境开进。经过7天全部到达了广西凭祥、宁明地域集结待命。
到达边境不久,边贵祥就去了米七东南无名高地,察看了守军487团3营7连6班的阵地。这6班非同寻常,正是“狼牙山五壮士”班。看完6班后,边贵祥又登上了位于友谊关西侧的金鸡山看地形。金鸡山海拔593米,距边界线只有500米左右,扼守在同登至凭祥的交通要道上。晴天的时候,从山顶能清楚地看到位于东南侧低凹地带的越南同登镇及其周围的5个大小不等的高地。在同登的东侧和南侧,耸立着海拔811米的扣考山和海拔800米的扣马山,像两扇大门一样横在越北重镇谅山的前沿。下了金鸡山,边贵祥又去看了友谊关口古战场,还检查了487团在这里的防御阵地。
回到师部的当晚就接到了广州军区下发的敌情通报,介绍了凭祥当面守敌越军第3师的情况。得知谅山地区有越军的主力师,并且守卫同登的第3师12团还有“英雄团”、“飞虎团”的称号,边贵祥和吴恩庆等人都是精神一振。多少年没打仗了,一打还是打的越军精锐之师,老将们都不禁手痒难耐。边贵祥当即命令司令部参谋人员加强对敌侦察,布置出境捕俘,尽快弄清边境前沿敌情。同时要求各部队针对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形的作战特点,按照急用先训、突出重点的原则抓紧进行临战训练,并积极完成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转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广州军区最后确定了东线作战方案。以55军为主要力量组成东集团,在军区主力发起高平战役的同时,东集团从谅山方向施加压力,进攻同登、坂然之敌,阻止援助高平,保障高平战役的顺利进行。55军命令163师配属军炮兵团122加农炮营、坦克团3营,并指挥广西边防第1团7连担任主攻,从同登正面地区突破,首先歼灭边境要点之敌,尔后继续向纵深突破迂回,攻占探某、423高地、魁刀东南无名高地诸要点,切断同登守敌退路,阻击从谅山方向的增援之敌。
受领作战任务后,边贵祥和吴恩庆立即召开师作战会议,传达了军区战役意图和军首长的决心,并对着1:1000的同登、谅山地区沙盘进行作业,研究作战方案。经过多次研究和反复论证,最后形成了战役决心:采取一点两面打法,全师成一个梯队,集中主要兵力于左翼,以一部兵力于右翼,从同登东西两侧同时发起攻击,迅速突破边境,攻占探垄、那派、班列、探某越军阵地,对同登之敌达成合围,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在友邻协同下分割歼灭同登之敌。具体战斗部署上,以488团担任左翼外层迂回,向探垄、那派地区实施迂回穿插,与从右翼外层迂回的友邻165师493团合围同登越军,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以“红一团”487团(欠3营)加强1个坦克连担任左翼内层迂回,向玻保、班列地区实施迂回穿插,协同488团分割围歼同登越军;以489团加强2个坦克连担任右翼内层迂回,向探某地区实施迂回穿插,协同487团分割围歼同登越军;487团3营和师教导队担任师预备队,随时准备在同登附近地区加入战斗。为形成对全师的高效统一指挥,决定由边贵祥、吴恩庆、副师长仲继先及正副两位参谋长组成师基本指挥所。又将几位副师长和副政委分别派到各团加强指挥,希望他们对没打过仗的部队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确定了作战方案后,边贵祥等人还是心里不踏实。因为对当面越军侦察的情况并不乐观,捕俘也没什么收获,特别是对于探某、339高地、鬼屯炮台、火车站等同登核心地域的敌情不清楚,难以进行针对性的作战准备。这不仅仅是163师面临的困扰问题,在这次自卫还击作战中,各部队的对敌侦察工作普遍做得不到位,总感到对当面敌情不甚明了,不能知己知彼,以致后来在实战中也确实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勇歼“金星”师
防守同登、谅山地区的是有“金星”之称的越军主力部队第3师,这个方向是屏护首都河内东北的第一重要门户。同登虽然是一个小镇,位于谅山以北14公里处,距离中国友谊关只有4公里。同登城区东西南北相距都不到一公里,但是周围群山环抱,地形险要,越北地区的交通动脉1号、4号公路和铁路都从同登经过,其扼守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越南北方的军事重镇。防守同登地区的越军是第3师的“英雄”12团,加上其他地方军、炮兵和公安部队,总兵力近5000人。越军依托同登附近有利地形重重设防,苦心经营多年,将其建设成了侵华反华的重要桥头堡。在东线第一阶段作战中,广州军区55军集中了163师、165师从北面以包抄之势攻击同登,同时以164师攻击谅山东侧的坂然,从而牵制谅山越军主力,保障西集团高平战役的顺利进行。
163师突击方向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及时插到同登东南侧的探垄,切断其通向谅山的1号公路和铁路,形成对内对外防御,阻击同登越军南逃和谅山越军北援。在师领导开会分工时,边贵祥、吴恩庆决定由副师长周锡明与副政委唐荣群去488团加强指挥,负责带部队穿插抢占探垄。然而被分派到后方指挥所的副师长李万余不干了,散会后不走,坚决提出要去穿插部队带尖刀营。李万余时年52岁,在战争年代曾屡立战功,是有名的战斗英雄。因为长期的征战劳累,他的身体状况较差,但斗志不减当年,一听到打仗精神头反倒十足。吴恩庆出于照顾他的身体,劝说了半天,但李万余毫不让步,梗着脖子说:“我非去带穿插尖刀营不可,你同意更好,不同意我也要去。你能治我不守纪律、不服从命令之罪,但制止不了我去带穿插尖刀营的决心和行动!”说完,气呼呼地走了,弄得吴恩庆哭笑不得。吴恩庆只得去找边贵祥商量,最后又做了周锡明副师长的工作,让他和李万余对调了一下,老将李万余这才心满意足。他很快下到了担任穿插尖刀的488团3营,精心组织战斗准备工作。在攻击发起前,李万余叮嘱全营指战员,沿途不要恋战,不要俘虏,全速向指定位置前进。话未落地已显出了腾腾杀气。
2月17日6时25分,163师集中了两个炮兵分群的170余门火炮,对同登当面越军123个目标进行了猛烈的炮火急袭。整个同登上空瞬时被密集的弹道和桔红的弹幕所笼罩,地面则像滚水开锅一样沸腾摇撼。6时40分,炮火向前延伸,163师发起了全线总攻。
[转左翼,488团3营先头7连的战士硬是从雷区中趟开了一条通道,全营迅速插向越军纵深。李万余副师长坚持拄着棍子跟随3营穿插前进,一边指挥战斗一边鼓励大家不要慌张,坚决向前打。在老将的言传身带下,经过4小时40分钟的连续穿插战斗,3营先后翻越14座山头,突破越军5道防线,跃进22公里插到探垄,控制了同登通往谅山的公路和铁路,完成了对同登之敌的左翼外层包围。
与488团并肩进攻的487团从中路正面突破,首先收复了被越军侵占的中国领土浦念岭,尔后相继攻占三孔桥、那板西侧无名高地、玻保北侧无名高地、460高地、480高地、班列、423高地等要点,完成了对同登之敌的左翼内层包围。
右翼,489团首先攻占了正面的386高地和402高地,打开了同登西北侧的通道,掩护坦克部队由此进入战斗继续向探某方向实施内层迂回。然而从右翼外层迂回的友邻165师493团在339高地、那敏一线受阻,未能形成对同登越军的合围态势。
边贵祥在师指挥所不断接到参谋送来的战报,对于正面部队的进展感到很高兴,他担心的是左右两翼部队能否按时插到位置。副参谋长建议可否叫正面进攻部队放慢一点速度,以防止守敌弃阵南逃。边贵祥已经考虑过这一点,他认为这样容易让越军看出企图,反而弄巧成拙。快中午的时候,接到了新的战报:488团已经按时穿插到位。边贵祥非常兴奋,和大家以茶代酒干了一杯。随后他调整部署,督令487团、489团加快进攻速度,迅速合围攻歼探某、同登、火车站之敌,并请求军炮兵群加强火力支援488团抗击企图反击和增援的越军。
为支援步兵攻击,下午14时40分,边贵祥指挥全师82毫米以上火炮和坦克炮向同登各阵地越军已暴露的目标进行了10分钟火力急袭,再次重创了同登越军的防御设施。这时,左翼内层的487团已经攻击到位,打到了探某东侧和南侧,下面就看右翼的进展了。然而,489团在坦克支援下继续进至鬼屯炮台西侧时,遭到了鬼屯炮台、探某阵地群、339高地越军的火力夹击,步兵和坦克伤亡很大,无法前进。吴恩庆看到战报后,生气地说:“我不是一再强调,战斗中只报战果,不报伤亡和损失情况吗?伤亡和损失报多了,最容易动摇上级决心和扰乱首长思维。攻坚战斗伤亡大并不奇怪,但我们绝不能因伤亡大就胆怯、畏缩不前。告诉营连指挥员,要因敌而变化用战法,根据敌情地形及时灵活地调整战术。”
不让下面报伤亡,这是吴恩庆一贯要求。他认为,担任作战的部队伤亡再多,损失再大,而没有取得战果,也就算没有完成任务。正是在吴恩庆这样的严格治军下,在整个自卫还击作战期间,163师没有一人被俘,没有一人失踪,没有出现一个贪生怕死的,打出了一支钢铁之师威名。
这时军指挥所发来了命令,为了加快战斗进展,要163师488团以一部兵力协助165师493团从东侧攻击303高地,锁住同登越军沿铁路退向谅山的后门。边贵祥随即再次调整部署,命令488团出动1个步兵连攻击303高地,487团从东侧和东南侧向探某攻击,协同489团围歼探某之敌,师炮兵群向昆匡、那敏、339高地实施持续拦阻射击,阻敌南逃北援,同时以火力支援489团战斗。不久,仲继先副师长和副参谋长组成的师前指已前出到460高地开设,直接指挥攻击同登镇和探某的战斗。
根据审俘的情况,边贵祥判断339高地、探某、鬼屯炮台、火车站等坚固筑垒支撑点都有暗道相通,越军可以互相支援。因此指示部队在搜索中要注意查找地道口,采取打、炸、烧的办法把越军堵在地下工事里,各个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