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白山黑水血红>第十三集:西征

第十三集:西征

作品名称:白山黑水血红      作者:大源      发布时间:2015-04-21 17:07:45      字数:11738

  第十三集:西征
  
  1)一九三六年,日本关东军开始实施,由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佐佐木到一谋划的,《满洲国三年肃正计划》和《集团部落计划》。这两项计划的实施后,整个东北抗联陷入大批日伪军的包围之中。
  为了打破敌人的计划,抗联三路大军在不同时间采取过同一个战略行动,向西突围,跳出包围圈,寻求新的转机。
  
  2)本溪草河掌山区汤池沟,日外。
  杨靖宇率一军军部和一师转战辽东,在凤城犁树甸子歼灭邵本良的汉奸队伍后,便率队来到汤池沟休整。
  杨靖宇,宋铁岩,程斌等在汤石沟温泉痛痛快快洗涤一冬的汗渍和一路征尘,随后分析目前的敌情。
  杨靖宇(手拿一份日伪报纸):从这份报纸上的消息来看,中央红军不但胜利到达陕北,并且派出红军主力开赴冀辽热河前线抗日。
  宋铁岩:这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一军官兵听到后立刻引起巨大的反响,觉得我们抗联并非孤军奋战,我们又可找到党中央。
  程斌:目前日伪将集中兵力对南满东满的东边道进行大讨伐。
  杨靖宇:这正是我们想要西征的良机,敌人后方一定空虚,我想借此时机,派出一军主力一师担当此任。
  程斌:我一定完成任务。此次西征一定艰险,不过请司令员放心,我程斌一定不负众望!
  杨靖宇:我相信一师会完成此重任。另外我和政治部主任宋铁岩研究过,由宋主任帮助一师做好西征筹备工作,并协同程斌率领一师西征。
  
  3)本溪蒲石河,日外。
  抗联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一师师长程斌率一师主力,于六月二十八日从蒲石河出发,开始一次长途西征。
  
  4)一师主力经连山关,穿越安奉路,向辽西、热河一带挺进。但狡猾的关东军很快意识到抗联西去的意图,遂调集重兵堵截追击。在敌重兵围堵下,西征队伍不得不放弃西征计划返回辽东。
  
  5)摩天岭,“对面炕”,日外。
  回师辽东的一师主力一路受敌紧追不舍,摩天岭地势险要,宋铁岩与程斌研究后决定,就在“对面炕”设下埋伏,等待敌人进入伏击圈。
  日守备队今田中队长,带领所部爬上“对面炕”后早已疲惫不堪,时至中午,遂下令队伍架枪吃午饭。今田中队长手持望远镜正在东张西望时,突然一阵激烈的枪声从两侧山崖上传来,倾泻下来的弹雨早已将正在围成团吃午饭的日军打的晕头转向。
  此战不但全歼敌一个中队,并缴获敌大量枪支弹药。
  
  6)此次西征虽失败了,但杨靖宇信心实足,他兴奋创作《西征胜利歌》,……“红旗招展,刀枪闪烁,我军向西征。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匪心胆惊。”
  
  7)抗联二路军西征队伍,行进在一片沼泽地带,日外。
  连日的血雨腥风,这支抗日联軍西征部队由刚突围时的一个整建制团,在突围中减员不足五十人。
  团长王大山举目望着在连绵秋雨中远方那漠糊的山影,再看看脚下那一陷多深的沼泽地。目前摆在他面前最大困难就是战士们突围时带的玉米棒子所剩无几,如果不尽快走出这片沼泽地,恐怕这几十名从枪林弹雨中突围出来的抗联将士们很难活着走出去。现在战士们还要轮流背着负伤的女战士杜云,本来行动就十分缓慢。眼前这一眼都望不到边的泥草甸子,使西征队伍陷入极其困难境地。战士们空人行走都十分艰难,这要再背上一个上百斤重的大活人,可以想象要付出何等艰辛?
  杜云也深切体会到不能再因为自己而连累大家。她死活不让战友们背自己。王团长最后蹲下身,把自己仅存的两穗玉米给她留下,战友们也纷纷把能吃的点点物品给她留下,大家慢慢地转身离去,不时回过头来,再多看几眼与自己朝夕相处、患难与共、拼杀在流血牺牲战场上的战友。
  杜云平时是教大家学知识,学文化的教员,大家戏称她小杜先生,特别是她那百灵鸟般的歌声,常常在激烈的战斗和行军的短暂间隙中给战友们带来欢乐和身心的愉悦。而如今,她孤独一个人来面对恐惧和死亡,战友们心如刀绞般疼痛。身体魁梧的一排长林刚,这位以坚强毅志而著称的钢铁汉子,仿佛心肝被挖般难受。杜云是自己排里班长,他无法忍受这种生离死别,他转回身驾起杜云的右臂,再次背起杜云来,一步一步向前艰难跋涉。王团长也返了回来,让他们二人一定要坚持,等待他们回来迎救。
  
  8)沼泽地里,雨小了,浓云开始放亮,西山露出一线阳光。
  林排长背着杜云走走停停,在秋雨中艰难跋涉着,天黑前他们找到一棵倒伏的枯树。在这茫茫的沼泽中能有这么个好地方让人坐下来休息,实属不易,十分难得。
  也许是人间大爱感动上苍,连日的秋雨不下了,西边地平线上发亮了,太阳余辉在天幕上画出火红的彩霞,映红了山川大地,映红了林刚和杜云的面容。
  杜云(由于伤痛,加上连日雨水浸淋,身体很虚弱,她打着冷颤说):林排长,今晚上我们就在这休息吧,明天千万别再背我走了,不能因我再搭上你一条性命。
  林刚:杜云,不要这么说,我林刚一定把你背出沼泽地,我们一定要活着走出去,我们还要打鬼子,把日寇赶出中国去!
  杜云:想想我们牺牲的战友,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是该坚强活下去,若不给他们报仇雪恨,怎能告慰战友在天之灵?
  林刚:说的极是,我们突围时,妇女团八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主动把敌人引到她们那里,当团长发现她们被困时,几次冲锋营救都被敌人炮火压了下来。无奈,眼看敌人向她们逼近,指导员冷云带领负伤的姐妹们投进滚滚的乌斯浑河。
  杜云:八位姐妹们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
  林刚:当日周总指挥在日记中写到:“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边,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9)北方深秋夜幕下。
  北方的秋夜寒气袭人,湿露露的衣服被风一吹,更让人感到寒冷,杜云紧抱双臂,以此来低御寒冷。林刚把缩成一团的杜云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来给杜云增加一点热量,使伤病中的杜云不致于冻僵。
  杜云依偎在林排长的怀里,她不再寒冷,不再恐惧这漫无边际的沼泽,一个小妹妹依偎在大哥哥怀里是多么幸福与温暖。她们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谁不想有个能爱自已的好男人?这位连生死都置之度外的大哥哥,他一定是个值得托负终生的人,相信他一定也会爱着自己。可是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恶劣的斗争环境中,哪还有容下儿女情长的位置。
  林排长但心二人在寒冷中睡去,那会生病的,于是提议唱支歌。她们将队伍中文职将领的日记当作歌词,配上熟悉曲调唱了起来。
  在茫茫林海中,在无边的诏泽里,在漫长的秋夜里,那激昂的曲调,振奋人心的歌词,传的很远很远……
  “铁岭绝岩,
  林木丛生,
  暴雨狂風,
  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
  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
  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呀,
  果敢,
  冲锋!
  逐日寇,
  复东北,
  天破晓,
  光芒万丈红!
  ……”
  10)东方破晓,沼泽边次生林中。
  第二天东方刚刚放亮,林刚被一声声赶车的吆喝声吸引,他寻着声音找去。原来是一位乡下老大爷,正在赶一辆陷在泥潭里的马车。老人发现一个当兵的很紧張。
  林刚:大爷,您老不用害怕,我是抗联打鬼子的。我帮您推车。
  当老人得知眼前站着这位魁捂的大汉是抗联,老人放声大哭
  老大爷:我全家五口都被小鬼子杀光了,房子粮食也被烧没了,那天我到山上马架子运粮食,才躲过一劫。小鬼子听说我家经常给抗联送粮食,才下此毒手。
  林刚:老爹,您老为抗日失去亲人和家产,从今以后我们就是您老的亲人!
  当听说还有一位负伤女抗联时,老人用马车把他们拉回小马架子里。
  
  11)山里一座小草屋,日内。
  在这里杜云得到精心养护。
  老大爷叫范广才,冬天打围,秋天挖药材。对各类中草药疗效作用讲的条条是道。给杜云疗伤就是老人自制的药方。
  范广才:去年我在家里溜达,冷不叮闯进一个人来,仔细一瞧,原来是李范伍书记,只见他左胳膊被血浸透一只袖子。他说鬼子和伪军正追赶他。我一看这阵势,马上让他顺梯子爬上屋里粮食囤子上,随后用棒米把李书记埋在囤子里。
  林刚:鬼子没发现吗?
  范广才:我一看院里有血迹,顺手抓起一只老母鸡,一刀摸了鸡脖子,顺着后院小门往北跑去,鸡血啦啦漫道都是。等我跑回来后,小鬼子和汉奸们随后也进了院子。鬼子看我在院里,便进屋搜寻,也上粮食囤子查看。又问我见到一个受伤的大个子没有,我说见到了,顺后院门往北跑了。鬼子顺着血印往北追去。
  杜云:李书记咋样了?
  范广才:在粮食囤里闷的难受,可躲过一劫。自打那以后,李书记就常到我家开会,并让我多资助抗联打鬼子,把粮食送给山上密营中的抗联。
  林刚:抗联是鱼,老百姓是水,鱼没有水是无法生存的。
  
  12)半月后,杜云伤口基本全愈,只是走路还较困难。她只是在房前屋后活动,累了就进屋休息。
  林排长和范大爷在房后小偏厦里鼓捣两副旧马鞍行具,为找队伍做准备。二人隔着牛皮纸糊的小后窗户听到前屋有嘈杂的声音,林排长眼睛贴近小窗户一个小破洞往里一瞧,不觉大吃一惊!
  林刚(小声对范大爷说):坏了,两个鬼子一个伪军。
  这时听到屋内传出伪军的问话:上次见到的是个老头子,让他搬到大屯,他磨磨唧唧到现在也他妈不动窝,真拿他妈豆包不当干粮,这回让皇军来,看他还他妈嚒叽不?(忽然又对杜云)对了你是他啥人?
  听到杜云回答:俺是他闺女,俺上山采蘑菇不在家。
  一个鬼子声音:吆西,花姑娘玩玩!
  林刚从窗纸小破洞看到,鬼子一边把枪靠在屋内墙壁上,一边开始狂笑着撕扯杜云。
  林刚回头见范大爷已将铡刀串钉抽出,他顺手抄起铡刀闯出偏厦子。范大爷随手又抄起一根柞木棍子跟在后面。
  鬼子已按倒挣扎中的杜云,另一位背对门口狂笑看热闹。跳进屋里的林排长手起刀落,鬼子已被劈成两瓣。突如其来的事态已将伪军吓的瞠目结舌,还没回过神来已被范大爷一闷棍闷倒。另一位鬼子一回头,见一把大刀向他头上扫来,下意识一缩脖子躲了过去,顺手抱住林刚后腰。林刚丢下铡刀后,两手握住鬼子左手腕一个急转身,将鬼子甩了出去,并重重撞在屋内墙壁上。林排长一个箭步跨在鬼子后背上,两只大手兜住鬼子下巴和头顶,用力一拧,只听嘎巴一声,鬼子脖子已被拧断。
  等杜云从行李卷中抽出匣子枪后,两个鬼子一个伪军早已气绝身亡。
  林排长与范大爷将三个死倒抬到沟里扒下衣服后将尸体埋了起来。又将被刀劈死浸上斑斑血迹的鬼子破服装在泉水中冲洗干净。
  此战不但杀死三个敌人,还收缴三支步枪和三匹大洋马。
  为了近快躲开鬼子跟踪报服,三人准备一下后,与太阳落山时,分别穿上鬼子和伪军服装,骑上大洋马,由范大爷领路,寻找西征队伍。
  
  13)一九三八年六月初,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为了粉碎敌人更加残酷的“讨伐”,召开八次常委会,会议决定:活动在松花江下游的东北抗联三、六、九、十一军,除留下部分部队坚持对敌斗争外,主力部队在李兆麟亲自布署下分三批绕过敌人封锁,穿跃人烟绝迹的小兴安岭,冲出敌人包围圈,到海伦一代开劈新的根椐地。
  
  14)抗联留守处,日内。
  李兆麟率领最后一批教导大队和所剩下的全体官兵,当时已是十一月份的天气,干部战士们身上还穿着单衣,李兆麟又带领部队偷袭警察署的军需仓库,缴获一批被服布匹棉花。棉衣棉裤只解决了部分战士的需要,而大部分战士还是无法穿上棉衣,于是李兆麟找來两名手巧的战士,照着单裤裁出样子。战士不会絮棉花,李兆麟又手把手教他们。三个人忙呼了一下午才做好一套棉衣棉裤。照这样速度可不行,李兆麟发动全体战士自已动手,制作自已的棉衣棉裤,谁要是不动手,那就要埃冻。
  这下在整个大木刻楞房子中掀起一场缝制棉衣棉裤的战斗。一点不懂针线活的战士求助一知半解的战士指点。针线活可是个技巧活,有多少大家闺秀经过数个寒來暑往,牺牲了多少青春时光,点灯熬油的才能修练成正果,让这些玩枪杆子的大老爷们手拿绣花针去缝衣服,特别是棉活,里外面,棉花絮的匀不匀,行针、穿线、煞裉、锁眼,这可是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手艺活。还别说,不管做成啥样,大家穿上棉衣棉裤了。这世上从古至今,也只有共产党的部队能自已动手制作棉衣,谁又能说这不是奇迹呢?
  沒有棉鞋,在东北严寒的冰天雪地里可是件最紧要的大事,抗联战士们事先就有所准备,平时注意收集猪皮与牛皮,用盐硝熟过之后凉干,用样板裁好尺寸,利用闲空开始缝制靰鞡,这是每年必换的防寒行头之一。靰鞡里面絮上松软的靰鞡草,脚用包脚布裏好,穿上后用绑腿先把棉裤裤角扎好,再将缝在靰鞡边口上的厚围布严实包好裤腿,然后拉紧牛皮制的皮带,紧紧綁在小腿上。只有这种古老传统的靴子,才能抵御东北严寒的恶劣的气候条件,所以每人都非常注意自已脚上的行头。
  一切准备就绪,凡是可以御寒的棉被,毯子,麻袋,布头,皮角料和每人分发的全部给养——十穗玉米棒子。可以算一下,如果每橞玉米能出三两玉米粒子,十橞也就出三斤粮食,如果以男人吃饱來论,三斤粮食也只能维持一天的温饱,无法想象,这十穗玉米要维持抗联将士们度过近一个月的生存,更何况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中长时间拔涉。这在中外战争史上不知可否算上奇迹?
  
  15)小兴安岭茫茫林海雪原中。
  李兆麟这次率领第三批抗联队伍与前两批有所不同的是季节。第一批是从六月份开始出发,于九月到达目的地,第二批于十一月份到达绥宁的白马石。尽管上两批西征队伍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受尽丛林中闷热和蚊虫叮咬,很类似红军长征途中的遭遇,但其中优越之处在于可以挖野菜、采野果充饥,虽受闷热的煎熬和蚊虫叮咬,但比起零下三、四十度严寒的冰天雪地來说,已算不错的条件了。
  在李兆林麟率领下,抗联西征部队白天必須分散行动以躲避鬼子,只有夜晚才能分组聚在一起燃起火堆,在林间没膝的深雪中艰难拔涉一天的战士们,一庇股坐下就难以站起來。李兆麟和干部们挨个火堆提醒大家不能坐下,要围火堆走动,待缓过神后再坐下。大家围在一堆堆篝火傍,前脸前胸和手脚烤的热呼呼的,可后背却暴露在刺骨的严寒中,这种深切的体验被李兆麟记在了本子上: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他有一种想法,决心将这次西征途中,从笫一批西征开始收集资料,从准备西征的春天开始,一直到最后这批在严寒冬天西征途中全体将士的深切体验汇集一起,创作出一篇表现抗联将士们不但要和凶残的日本鬼子战斗,同时又要与饥饿、蚊虫、严寒进行抗争的一篇抗联之歌。
  围坐火堆旁的战士们,大多都要把穿在脚上的靰鞡解开,每天的长时间行走,脚上臭汗都浸在裏脚布和靰鞡草上,大家必须将其烤干后再穿上,那种烘烤的气味真是又酸又臭,人人如此谁也不能嫌弃谁。
  有一次一位体弱有病的战士几乎被冻僵了,坐在火堆傍还是觉得寒冷,上下牙打着冷战,他又靠近一点火堆,烤着烤着竟一头栽进火堆中,等战友们七手八脚将其拖出火堆后,这位战士己永远离开他们。
  穿越林海雪原时,经常能遇上窝风处积雪。那次李兆麟发现前面战士围在一起,待到近前一看,一位战士也是因连日发烧,他陷在雪中没有再爬出來。大家含着泪水将这名战士埋在一棵松树雪堆下。
  分散行动第三小组一班长,大家发现在后面的班长不见时,都怕掉队,又窝过头去寻找,发现班长时,他已解开衣服扣子,坐在那紧紧搂着树,面部带着微笑,永远定格在西征的途中。
  最艰难的是没有一粒粮食,在冰天雪地里偶尓能在横卧在雪地中的朽木上找到干枯的蘑菇,權木丛中红红的刺梅果,这些不够填牙逢的东西哪能填饱前心帖后心的皮囊哪,一些战士饿的实在受不了后就把皮带,破靰鞡,破皮角子,用刀剁碎,上锅煮烂充饥。一天,先头队伍高兴叫到有吃的了,原來他们在林中发现一张腐烂发霉的干马皮,大家猜测可能是前两批队伍杀马充饥留下的。大家顾不上煮了再吃,用刀剁成小块后在火堆上烤着嚼了起來,尽管难以下咽,还是一点不剩的吃了这张马皮。
  战士们衣服早己被树技刮破,棉花外露,有的已没有多少棉花,只能裏着破被。有的脚上靰鞡底被磨掉,只好用破皮角贴在底上,用破布条梱绑上。战士们脸被冻的起了水泡,有的手指脚指被冻掉。女战士几乎都生病了,男战友帮她们扛枪艰难行进。
  在艰苦环境中苦熬的抗联将士们,虽然都活动在山区,但象这次在给养严重不足情况下,长时间穿跃数百里荒无人烟的林海雪原还是很少经历的。战士们的情续产生波动。李兆麟清醒认识到,士气低落往往比缺少粮食更具威胁力,于是他号召大家要拿出在战场上与日寇拚杀的劲头,來与饥饿和寒冷抗争,一定要活着冲出大森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这些举世无双的抗联英雄们!
  
  16)这支历径磨难的英雄队伍,历时近一个月的长途拔涉,终于走出茫茫的千里林海雪原,胜利到达目的地——绥棱的白马石。这是预先定好的汇合地。
  北满抗联队伍的西征胜利,又一次粉碎敌人妄图把我军围歼在伪三江省的阴谋。这次西征的胜利,更加证明抗日联军不断挑战人类生存的极限,这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上,仍至世界战争史上最为艰苦卓绝、最为英勇壮烈的斗争。
  部队转移到白皮营后,李兆麟派六军教导队队长于大发和许交通员來到八道林子给六军三师师长王明贵送信,信中写到:“我带领的第三批西征部队已到达白皮营,火速送粮來,以解燃眉之急!”而且每字下面都用笔圈上圈,以示十万火急。王明贵立刻集中了三十多匹马,驮着粮食送往白皮营。
  
  17)一九三八年一月九日,王明贵在白皮营见到了疲惫不堪的抗联战士。战士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棉衣全部被树枝刮的破乱不堪,没有棉衣的战士身上披着破棉被、麻袋片或口袋布。没穿棉鞋的战士,脚上包着马皮,没有帽子戴就在头上缠着几层破布。
  战士正围着篝火取暖,见到师长王明贵到来,立刻互相搀扶站了起來,惊喜欢呼:三师送粮來了!
  战友拥抱在一起,苦痛激动的泪水在这些顽強的铁汉面颊上流淌着。女战士抱着师长痛哭流泣,见到这些被冻掉手指和脚指的战士们,那些手背,脸颊红肿的战士们,师长王明贵泪如雨下。
  王明贵一行几人在另一座房子里见到了李兆麟、雷炎、李景萌、于天放、张仲孚、高继贤等将领。个个蓬头垢面,破衣烂衫,黑瘦的面颊上两眼深陷在眼眶內,王明贵几乎认不出这些人來。
  李兆麟见到王明贵的第一句话:粮食送來了吗?
  王明贵:三十多匹马驮來一批粮食。
  李兆麟(长长出了一口气):部队有救了!
  王明贵又带着马队立刻反回部队,向三师战士们描述刚到部队的遭遇,战士们马上脱掉自己身上的棉衣棉裤,火速送给后到的部队。战士们见到战友们送來的还带着温暖体温的棉衣时,大家又一次流下了感激的热泪!他们自豪地高呼到:我们——胜利了!
  这回吃的穿的两件大事都解决了,部队进入休整阶段,养伤、理发、洗澡,大家又兴奋的有说有笑。不久又集结在八道林子,第一批与第二批的战士们和李兆麟有说不完的苦于乐。李兆麟都一一记在脑海里,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后,由军中秀才们于天放、陈雷和李兆麟一起,将西征途中记下的点滴感受汇集起来,创作出一首反映抗联西征艰苦战斗历程的《露营之歌》:
  
  (一)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來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二)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啊!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三)
  荒田遍野,白露橫天,夜火晶莹,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弟兄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囯难,掁长缨,缚強奴,山河变,片刻息烽烟。
  
  (四)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入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神奋发橫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夺回我河山。
  
  这首通过抗联将士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西征途中的真实感受,以激扬的战斗情神,扫平倭寇、还我河山的壮志,极大鼓舞抗联战士的斗志。这首似号角如战鼓的《露营之歌》,立刻在广大抗联战士中引起强烈反响。
  
  18)桓仁县外三堡,红土庙子,日内。
  杨靖宇在此主持招开抗联一、三师领导干部会议,会议最后决定由三师骑兵为主,由李闯负责培训一些新加入骑兵序列的战士。
  
  19)近一个月,李闯与其他几位教练一起,共训练出四百名骑术娴熟的骑兵战士,组建快速运动的骑兵大队。
  
  20)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下旬,三师骑兵大队从兴京县境内出发,在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参谋长杨俊恒、政治部主任柳万熙率领下,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外三堡(本溪、桓仁、新宾三县交界处)挥师西进。为隐蔽起见,骑兵大队白天躲在僻静处休息喂马,夜间跨上战马一路向西挺进。
  日军还是觉察到抗联意图,并误以为杨靖宇亲自带队,慌忙调动大批日伪军对三师进行追击堵截。三师奋力冲破敌封锁线,经清原、铁岭等地,历时十五天急行军,最后到达法库县三面船石佛寺的辽河东岸。
  每年到这个季节,大辽河全部封冻,可今年老天却格外异常,眼巴巴盼望过了辽河就离西征目的地不远的抗联西征队伍,眼前却出现不冻的滚滚河流。
  望着滚滚的辽河,一些老战士绝望地躺在马背上,望天兴叹!一些青少年战士见此情景,痛哭流涕!
  面对如此难以预料的特殊情况,师长王仁斋下令立刻寻找渡船。参谋长杨俊恒率领大队长李闯一行战士顺河岸寻找渡船,几次都因守敌拼命低抗而失败。
  面对尾随敌人蜂拥而至,三师已遭腹背受敌的险峻境地,为保存这支还剩二百余人的骑兵队伍,几位将领决定边打边撤,脱离险境。
  年底,三师西征部队返回清原、西丰、兴京一带。一路拼杀的西征队伍,伤亡很大。
  
  21)秋天,关东的漫山遍野五彩缤纷,层林尽染。
  就在这五彩斑斓的山下,渓水淙淙,山风轻拂,森林低吟唱晚。黒龙江宝淸县兰棒子山的京石泉畔,一对特殊的新人正在举行婚礼。支部书记金京石主持婚礼。天地证婚,晚霞与森林作伴娘伴郎。他们的婚礼连战士都要保密。这就是战争年代艰苦环境下的一场特殊的及简单的婚礼。
  主人公是叱咤白山黒水的抗联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与时任妇女团指导员美丽的王一知。
  东北有个风俗,凡是再婚的都要在下午举行婚礼。三十七岁的周保中早年的结发妻子在战乱中早已病故。他在苏联东方大学进修军事时结识一位金发姑娘,怎奈战争环境下这段情感只好放弃。
  王一知的丈夫胥杰是周保中身边几位宝贝文人秀才之一,负责周保中的一切重要文件和每日必记的日记保管工作。
  
  22)杨胖子沟,位于宁安市境內,离镜泊湖直线距离二十多华里,文革中改为红光。王一知的新婚丈夫胥杰与其他几位抗联战士为了转运一批印刷器材,被鬼子包围在杨胖子沟的南山坡上,据唯一生还的金石峰讲述,已经脫离险境的胥杰为了抢出埋在树叶中的文件包,二次冲进枪林弹雨中……这位文笔一流的秀才,又会刻一手好蜡板字的才子,永远长眠在境泊湖畔的群山之中。
  
  23)周保中得知自已视为心肝宝贝的几位文人惨遭敌手时,万分悲痛。爱才心切,几天都无法合眼,夜里行军作战,白天隐蔽山中林间休息,战士们疲惫的早已横躺竖卧在松软的林间枯叶上酣睡如雷了。周保中坐在渓边石头上抽着烟袋。他本想把刚二十岁,孤苦的王一知按排到地方一个较安全的地方工作,免得与作战部队出生入死,也可吿慰英雄在天之灵。可这位出身富家的千金,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美丽坚強的女性,说什么也不离开部队,说死也要死在部队上,她决心接过丈夫的文件包,継续完成丈夫未完的亊业。
  这让北阀时就统领千军万马的周指挥不得不考虑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于是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向王一知求婚。
  
  24)军部溪水旁,秋风扫过林稍,日外。
  王一知看着坐在远处泉边的周指挥,作为失去丈夫的她,更能体会到一个掌管东北抗联半壁江山的总指挥的艰难处境。她拎了一件外衣走了过来。
  王一知:总指挥,天凉了,把衣服披上,免得着凉。
  周保中:满州省委书记宋一夫叛变,李华堂变节,我最器重的战将关书范叛变投靠日本鬼子,四军军长李延平战死西佂途中。让我彻夜难眠啊!
  王一知:那也要保重,抗联队伍还需要您挺起腰杆。
  周保中:东北一过十月,漫长的严寒就要来临,战士们身上只有单薄的秋衣,脚上还穿着破旧的单鞋。日寇的兼屯并户,铁壁合围,冬季大讨阀就要开始了,与楊靖宇一路军又没打通联合。
  王一知:这些如山的问题压在肩上,是快铁也得压碎,何况血肉之驱,内心感情丰富的活人。
  周保中:一知呀,不用劝我,你的压力我知道有多重。
  王一知:周指挥是我的榜样,那次被敌人子弹击中小腿,子弹夹在骨逢之间,在没有麻药情况下,开刀手术,生生用钳子将子弹拔了出來,我见到您汗如雨下,竟然一声没吭。那次突围中,周指挥腹部被击中,开放的伤囗流出乱麻绳般的肠子,您只是将肠子塞回腹腔內,用內衣简单包扎后,继续指挥突围。那种情况下也没见周指挥象现如今身心疲惫的状态?
  周保中回头见王一知用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盯着自己,便示意她坐下。王一知不肯坐,还以为周指挥又让她离开部队呢。
  王一知:周指挥,没事我先回了。
  周保中站了起來笑着说:一知呀,坐下來我跟你谈件事情。
  王一知悔恨不该自找麻烦,送上门來让人劝退。
  周保中:一知呀,抗联艰苦,你又不想离开部队,你又孤身一人,今后有何打算?
  王一知这才坐下认真回答到:跟着周指挥,不把鬼子赶走不考虑个人问题。
  王一知正当风华正茂的二十岁年龄,刚來抗联五军工作时,白白的鹅蛋脸上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受过高等教育的王一知一身戎装显得非常有气质。而今她那一头油黒发亮的秀发已发黄蓬乱,风吹日晒皮肤已变成黒红。
  周保中心疼的说到:部队太艰苦了,你不怕嗎?
  王一知坚定回答:不把鬼子赶出去,谁能安生过日子!
  王一知又向周保中提问到:周指挥,您为何总是一人生活,不想找另一伴吗?
  周保中:原先想过,不把日宼赶出中国不娶妻室,可现在改变主意了,我想胥杰战友不在了,我想替他來照顾你,一知,嫁给我吧?
  突如其來的问题,太突然了,让这位二十岁的少妇顿感脸蛋发烫,她一时无法回答,害羞的背过脸去。
  周保中:怎么,你不愿意?(周保中为自己太直接的问话也感到后悔。)
  王一知:愿意,我愿意。(这突如其來的幸福让她即惊喜又意外。周指挥虽然比自已大十七岁,长像是云南少数民族特点的形象,算不上英俊,再加脸长,但他却是个了不起的英雄。)
  “九一八”事变后,周指挥到东北参加抗日斗争的领导工作。先是担任中共满州省委军委书记,后在吉林救国军的王德林部任前方总指挥部总参议兼参谋长,不久又升其为自卫军和救国军组成的联合军总参谋长。身经无数次战斗的周指挥,运筹帷幄,指挥两万人部队,攻敦化,克宁安,毀铁路,一路狂扫敌军,被吉东一带群众誉为“铁军”。一九三三年末,日军大兵压境,救国军都退至苏联境内,周指挥率五百部下避至宁安密营,在极其艰险情况下,为建立我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保存了宝贵的革命火种。
  随后创建的抗联五军和抗联二路大军,在南满、东满地区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这样一位英雄将领,王一知根本想都沒想,幸福的突然降临又让她不知所措。
  得到王一知的肯定答复,周保中大胆将王一知搂在怀中说:一知,我们就是结了婚也不能住在一起,在战士面前还和往常一样,你答应吗?
  王一知:听总指挥的,您说怎样就怎样。
  王一知幸福的依偎在周保中的怀里。
  为了尽快解决部队冬季棉衣问题,需要派出一位得力的人员去深山密营中的被服厂指导督促。派谁去呢?妇女团的冷云是位最佳人选,可她与七位女战士壮烈牺牲了。看來这个任务非一知去完成不可。
  
  25)密营被服厂,日外。
  王一知接受任务后,很快到达被服厂。第二天就听到林中响起枪声,当她与三位姐妹冲出密营时,鬼子已离她们不足百米。她们迅速撤退到林中,头上子弾雨点般飞过,三人分别藏进一米多深的落叶中,鬼子在她们头上走來走去,最后退去。
  三人躲过一劫,却迎來一场大雪。穿着单薄的三位女人,要与敌人周旋,又无粮食,在大雪中忍饥受冻。
  
  26)军部驻地,日外。
  密营中的枪声早已传到周保中的耳中,天又降大雪,他更加惦念妻子王一知的安危,走时怎没把自己的旧毛衣给她带上。
  随后亲率队伍迎击鬼子。
  
  27)林中,日外。
  一周后,王一知终于见到周保中营救她们的队伍。
  周保中见到王一知时,看到王一知被冻的红肿的双手和冻坏的脸,脫下大衣给她披上,当着战士面将王一知紧紧抱在怀里。
  
  28)周保中带领军部留守队伍,在主力西征后,艰难与日伪讨伐队周旋。
  
  29)一处天然隐蔽的山洞内。
  周保中率领军部躲过敌人追击后,巧妙将队伍隐藏在山洞里,在鬼子眼皮底下隐藏四十多天,虽然忍饥挨饿,最后终于等到鬼子撤退,保存抗联火种。
  
  30)冰天雪地的森林中。
  担任被服厂厂长的李在德,跟随队伍行军途中突然感觉腹痛,女人要生孩子了。后面有追敌,队伍又不能停下来,只好让队伍里一对年岁大的老夫妇陪伴着她。
  
  31)森林中一处窝风处,临时搭建个小窝房。
  李在德在老妇人帮助下,艰难生下一个男婴。没有奶水,天气寒冷,三天后,孩子便离开了这个冰冷的世界。
  生完孩子的李在德受了风寒,全身浮肿,只能吃点水煮玉米粒子。
  俩位老夫妇听说老鸹眼树皮熬水能治俘肿,便采来熬水为李在德擦洗身体,几天后,李在德全身开始消肿,她从死神中又生存下来,回到队伍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