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失落 才情、第四章: 苦学 激情
作品名称:第一次恋爱的日子 作者:小广 发布时间:2015-04-03 08:12:56 字数:4830
第三章、失落才情
“喂!小广同学,你今天怎么如此冲动?用魂不守舍形容很贴切!”竟然是张玲玲的声音,她再次坐到了我的后面。
“没,没什么。你怎么也来了这个班?”我情绪低落,转头失意地问道。
“你来了,我就来了啊!”张玲玲抬头含笑,说得极其自然。
“别给我压力,这个担子太重,我承受不了。”我置之一笑。
“这个担子太重,刘晶或许也承受不了。”张玲玲诡谲地笑道。
“什么意思?”我脸色羞红。
“其实当初选择文理科的时候,你和刘晶之间的对话我听得很清楚。”张玲玲一语道中了我的心思。
我窘迫至极,唯有沉默。
直到晚自习,张玲玲才为我打听到了消息。原本打算读文科的刘晶,却遭到了她爸爸的坚决反对。
“据说刘晶高中发誓不谈情说爱。”张玲玲递给了我一张令我十分尴尬的纸条。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与她谈恋爱?”我回传纸条,予以否认。也不知是失望、伤感,还是要维护我那一点点的自尊。
“你言行不一,不是一位真君子!不要学岳不群!”张玲玲笑我,看来她也看过金庸的《笑傲江湖》。
“我很喜欢王祖贤,难道就要与她谈恋爱?”我反驳。当时的王祖贤,在我心中简直就是一位天仙(现在也是)。只要一想到她的眼神,指定会勾去我的魂魄,然后陷入无尽的幻想中。
“那你干嘛整天愁眉苦脸,心不在焉?”
“她在哪个班?”
“你看,言不由衷吧!以后甭想见到她。”
“拜托你一次性把话说完!行吗?”
“刘晶想从文,志愿已填好;但她爸爸坚决不依,只好转到李时珍中学去了。”
张玲玲纸条上的这句话像一颗炸弹,把我所有神圣的、卑劣的幻想和希望击得粉碎。
当两个人还没有目成心许之时,距离就像一把专斩有情缘的无情刀,把爱的梦想变成幻想,不会产生一丝美,然后随着时间的悄悄流逝,消失得无影无踪。
心痛的感受只有自己清楚。我十分沮丧地看起了金庸武侠小说。下课看,晨读看,晚自习看,上课有时候偷着看。
两次月考,我成绩还一直处于中上游,所以并没有引起诸位老师的在意。
但那两个月,张玲玲凭借自己超强的交际能力和优秀的成绩,担任了班长一职。初中老师的经典名言在她身上再次得到了证明:女生男相,官运非凡。
而同来的另一位朋友赵芳馨,也凭借两次月考语文成绩稳居第一,摘得了语文课代表一职。
文科阴盛阳衰,不仅人数上不及女生,连班干部都以女生为尊。还好,团支书和副班长都是男生,不然男性真的像鸵鸟,体型肥硕却只有埋头的天赋。
但我似乎不在意这些。全中国,恐怕只有中学时代的干部才真正称得上为人民服务,那绝对是“人民的公仆”,没有一丝油水。
我只感觉文科比理科轻松许多,似乎不用太刻苦,成绩也不会下滑,不像当初有物理、化学课程一样,每天需要疯狂的练习,大搞题海战术,才能艰难地把成绩排名维持在中上游。
于是我肆无忌惮地迷上了金庸小说,对学习更加不屑一顾,更不用说对班干部的角逐了。
结果有点惨。
虽然数学不是我的强项,但也不弱。紧接下来的期中考试,我的数学成绩竟然位居倒数第十名。我的名字还被数学老师写在黑板上,与前十名的学生名字上下相对。上位、下位的差别原来如此之大。
我局促难安,胸口就像被人狠狠地砸了一锤。
晚上,班主任公布总成绩排名之后,我“荣幸”地被他“请”了出去。
“三次考试,你成绩每次都后退几名。”占选沉着脸,对我很是不满。
被他一提醒,我才意识到。的确如此,两次月考,一次中考,我的成绩排名一直后退。
“尤其是你的数学成绩,竟然还掉到倒数十名?把你抽屉里的武侠小说交给我!”占选严厉喝道。
我心头一怔:他怎么知道我偷看小说?还是有人告密?我脸色涨得通红,胆怯小声说道:“但那是租来的。”
“你不是口才很好吗?下个月年级演讲比赛,你有本事夺取第一名;然后期末考试进入全班前十名,到时候我还给你书。”
这两个条件,虽然十分艰难,但不是没有可能;即使不可能,他那鹰鹞一样的眼睛,我也只好“束手就缚”。
接下来的二十多天,我每天最早起床,最先打开教室的大灯,疯狂的大声阅读:每深吸一口气,快速朗诵,中途绝不吸气,直到声嘶力竭发不出声来为止。
练气——这是我认为训练底气充足的一个绝妙方法。
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临近演讲比赛的前两天,占选决定让我主持演讲比赛,女搭档是学校“踏浪”文学社的社长。
我受宠若惊,担忧地问道:“主持人参加演讲比赛,是不是有些不妥?”
“主持人是我选的,但演讲比赛评委是每个班的班长和团支书,对每一位选手都公平。”占选解释。
我演讲的题目是《文科不是避风港》,演讲完毕走下幕台的时候,掌声十分激烈。旁边一位十来岁的教师子女兴奋而又顽皮地问道:“哥哥,最后那长长的一段你一口气演讲完,感觉累吗?”
我摊开双手一笑,不知如何回答。
后来,“踏浪”文学社的学生记者采访我,特地对我解释:“取得演讲比赛第一名,完全是凭借实力,并不是看在占选老师的面子上。你口才的确很棒!”
奖品是两位女作家的名著:英国伏尼契的《牛虻》和美国玛格丽特•米切尔的《GoneWiththeWind》(《飘》英文版)。
革命者牛虻口中的那首经典小诗,我至今仍然很喜欢——“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
《GoneWiththeWind》的经典更是不可逾越,“Whatevercomes,I'llloveyou,justasIdonow,UntilIdie。”成为我后来坚守爱情之路的最强音符;而“Afterall,tomorrowisanotherday。”也为我后来乐观的性格埋下了基调。
“你真行!没看出来,口才这么好!狂妄的人果然有几分能耐!”回到教室后,张玲玲由衷地笑道。
她第一次向我投来我认为叫做“崇拜”的目光。因为她自己也十分自信,之前虽然对我小有佩服,但这次目光折射出的含金量截然不同。
“谢谢!如果你发奋,会做得比我更好。”我谦虚地回道。如果才华已经暴露无遗地展现在了公众的面前,还要去炫耀的话,那就是在做弱智的事情。我当然不会。
“这么客气?没有了清狂,那可不是你的本色啊!”张玲玲显得有些惊讶。
“男儿本色你不懂,人是会变的。”我调侃道。
“女儿心你也不懂。”张玲玲也笑了,很开心。自信的女孩儿,即使不漂亮,笑起来的样子也迷人,尤其是还带有一丝羞涩的时候。
第四章:苦学激情
文科,数学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其实,对于刻苦而又不太笨的学生,语文、政治和历史成绩几乎相当,很难拉开太大距离。
但数学不一样。要学好它,小小的“悟性”和“天赋”是必须的。
就像赵芳馨,无论多么勤奋刻苦,“120”这样的高分对她来说总是遥不可及。如同《神雕侠侣》里的瑛姑,苦修数学半生,也不及十几岁病危中的黄蓉。
如果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又没有逻辑严密的想象力,即使三年时间全部扑在题海战术中,数学成绩也不可能得到一个质的提高。没有清晰合理的逻辑想象,你不会真正明白为什么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三角形一样;解答几何题的时候,为什么要时刻保持“心中有数,脑中有形”;函数为什么能够用图形表示,而任何一个图形也能用函数写出来……
这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题海战术不可避免,习题能够让你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公式。练习得越多,见得就越多,必然对每一个知识点吃得越透。就像任何一位武林高手,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才能换得。
为了学好数学,我准备了三本厚厚的笔记本:难题集、错题集和经典题集。
凡是第一次没有解答出来的习题,都被我记录在“难题集”中,习题下面附上详细的解答步骤和我不太熟悉的知识点;
凡是第一次会做,却由于各种原因做错的习题,都被我记录在“错题集”中,然后在旁边标明当时的想法,为什么会做错;
凡是我认为解答方法很独特,或者有多种解答方法,或者运用了多个知识点的代表性习题,都被我记录在“经典题集”中。
坚持了近两个月,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三本笔记已经满满了。而我每天不断地翻阅,也使得每一本笔记显得陈旧不堪。
苦心人,天不负。人体内的潜能一旦被真正激发了出来,有时候大到连自己都难以置信。
期末考试,我一举夺得了数学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且把时任数学课代表、考了第二名的王利抛在了后面,比他高出18分。总成绩一下子跃居全班第四,张玲玲第一,赵芳馨第二。
她们两人,几次月考,你第一我第二,你第二我就第一,总是这样,就像争霸时的美国和苏联。这种“两级格局”直到暑假过完之后才被我打破。
第三名是王利,后来成为我的好朋友,他是数学唯一能够与我抗衡的同学。我们明着是好朋友,暗暗地总在较劲儿。
快速得到的荣誉总担心会马上失去,即使是用心血而不是靠运气赢来的也一样。所以,整个暑假我除了偶尔看看文学之外,几乎都与函数打交道。
因为我发现函数学好了,高一数学肯定学好了。后来,我甚至发现,只要学好了函数,高中代数就指定能学好。就像你学好了立体几何,没有理由学不好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一样。
人一旦找到目标,并且用对了方法,时间过得很快,也过得很充实。转眼之间,暑假结束,而我自认为对数学的感悟更加剔透。因为不少选择题,我不用动笔,能直接准确地看出答案;绝大部分解答题,我也能迅速看出它要考我们哪几个知识点。
回到学校,我成绩的飞跃几乎让所有师生都为之惊讶,除了占选,他似乎早已看出我是一支“潜力股”。
新来的数学老师赵卫东,是一位年龄较长的资深教师,上课用方言,这在蕲春一中很少见。他讲课最大的长处就是循序渐进,谆谆教导,很有耐心。
说实话,这个方法很适合许多惧怕数学的文科生。但对我而言,却很糟糕,他讲课的节奏跟不上我跳跃的思维。所以,我认真听他课的时间很少,偶尔有选择性地去听一听。
但我问他的问题最多,几乎每天都有问题要问他。因为我题做得多,书看得多,遇到的问题更多。以至于后来他经常说:“学不好的人,也问不出问题;学得越好,问题越多。”
谁也不能否认。就像一个圆球,面积越大,装的东西越多,自然,接触外围未知领域的几率也就越大。
进入高二的第一次月考,让我再次尝到了学好数学的甜头。由于数学成绩与张玲玲、赵芳馨拉开了较大的距离,我总成绩排名位居全班第一。
当然,这个成绩还得感谢我对世界历史的超级兴趣。我尤其喜欢了解为什么早期的殖民国家会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而它们后来又被荷兰打败?而荷兰又被英国打败?为什么文艺复兴最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美国为什么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但革命的方式、历程和结果却各不相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付出总有回报。但除了成绩之外,额外的回报简直让我猝不及防。
占选直接撤掉了之前的团支书,让我担任此职。并且同学公选课代表的时候,我被同时推上了数学和历史课代表两个职位。
这也出乎班主任的意料之外,最后只好用“人的精力有限”为由,在征得我的个人意见之后,才帮我推掉了历史课代表一职。
陡然间,我被置之于全班最具光环的学生之列。但占选却只字不提金庸小说的事情。
我也觉得,在学生时代,无论把金庸小说读得多好,也换不来如此之多的好处。所以我也就渐渐忘掉了此事,一心一意地猛攻数学,真可谓是乐在其中。
一个学期,两次编排座位,这是占选的习惯。
期中考试过后,我左边是方杰,英语课代表。他说英语的时候,你要不认识他本人,还会认为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呢。
方杰也是学习上一个强悍的竞争对手,他除了数学成绩不开窍之外,其余科科优秀,尤其是英语,只有赵芳馨偶尔考得过他,别人根本无法撼动他的霸主地位。或许正因为如此,占选才让他坐到了我的旁边。
而我右边坐着一位美女,我当时都不敢正视她,也不屑看她。如果说刘晶在我心中是一位“淡雅恬静的淑女”,那她就是一位“任性嚣张的辣妹”。
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她叫詹青琼——我为之萦绕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