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风雨民师>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作品名称:风雨民师      作者:牛存金      发布时间:2015-02-11 18:57:26      字数:6497

  自刘波去广州以后,张燕和以前简直判若两人。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像一棵霜打了的茄子,整天无精打采,一副神不守舍的样子。对于刘波的下海,她一直不置可否。从理智上说,男子汉志在四方,鹏程万里,闯闯世界未必不对。可当真地走了,看不到他了,就又添了些思念和牵挂。
  此时,她感觉非常后悔,后悔当时自己太优柔寡断,没有斩钉截铁地把他留下来。这人一走,鞭长莫及,想劝也不可能了。平心而论,她爱刘波,爱他的思路敏捷,爱他的简洁明快纯朴善良,但同时也担心他的毛手毛脚和粗枝大叶。
  看到张燕情绪不佳,方天晓就从各方面帮助她开导她。譬如,张燕教初一,学生年龄小,每当有劳动任务,方天晓都派初三的学生为她帮忙。开运动会、演唱会、办壁报等方天晓也积极地前去协助。他认为,不管是刘波的委托,还是当老大哥的责任,自己没理由不帮助这个可爱的小妹妹。
  刘波的担忧果然没错。时间不长,媒人们就接连不断地来给张燕提亲。几乎毫无例外,不管男媒人还是女媒人,不管本村媒人还是外村媒人,一个个都把对方小伙描述得天花乱坠,把对方条件吹嘘得无与伦比。而且决心都很大,似乎是志在必得!
  张燕是个知事明理的人,知道不管哪方媒人,都是为着自己好,所以尽管不同意,也决不冷眼相对,总是婉言地谢绝。可谁知道越是婉言谢绝,对方的决心就越大。开始,她父母还替她抵挡一阵子,说她年龄还小。但时间久了,父母就开始动摇了,他们实在扛不住各位红娘的热情劝诫,受不了许多优秀家庭优秀人才的极大诱惑,一再地逼着她相亲定亲,弄得张燕整天没有个清静。
  这些倒还好说,更叫张燕为难的是,镇教委主任孙大山出面了,要把张燕介绍给亲侄子。他侄子现在镇机关工作,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孙主任居然还征得父母的同意,把个小伙子领到家里来相看。孙主任还找到张燕,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张燕清楚地知道,对方的地位比刘波高,条件比刘波好,认可了这门亲事,对今后的发展大有好处,光明的前景将不可估量!而拒绝了这门亲事,得罪的不仅仅是教委孙主任,还有自己的校长,后果实在难以设想!这些,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在身上,搅得她好不心烦!
  但不管怎么说,她有自己的主见。她想,人生在世,尤其在婚姻问题上,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别人活着。做人就要堂堂正正,做人就要干干净净,绝对不能做权势和金钱的附庸,更不能见利忘义。既然对刘波作出了承诺,而且付出了殷殷真情,那就什么都可以放弃。于是,她委婉地拒绝了他们,使得孙大山叔侄连连摇头,扼腕叹息。
  为了躲避父母的逼迫和媒人的纠缠,也为了清一清自己的心智,放学后,她尽量地在学校多呆一会儿,并开始研读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诗词。
  自上高中时,她就对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诗词情有独钟。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由于其三首词中分别用了一个“瘦”字,而且非常精当传神,人们又称她李三瘦。她还知道,“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朵女儿花”说的就是李清照。对于李的词,她是爱不释手百读不厌,常常细细地玩味和揣摩,逐一领会其中的精妙。此时,她仍在乐此不疲地研读那首有名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当年,李清照的丈夫离去,她承受着独居的痛苦,又逢重阳佳节,更感到寂寞和无聊,久之面容憔悴消瘦不堪,因而情义绵绵地填了这首词,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张燕觉得,此时此刻,自己的心境比当时的李清照实在好不了多少。
  思着想着,脑子就走了神,不知不觉地拿起纸笔写开了刘波的名字,把刘波两个字写了整整一大张。后来竟写成了:刘波刘波刘刘波,燕子有话对你说。后来又觉得不太好。人家李清照毕竟是结婚以后写的,而自己和刘波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呀!谁知道此一去他会不会改弦易辙另有所求?现在的青年人总是见异思迁心猿意马的。听说广州的姑娘都相当漂亮相当开放哩!如果刘波一个把持不住,就会,就会,就会……看来,最后的结局实在难以预料!思之,心有所触,不禁怅然。
  张燕回家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她一个人默默地兴味索然地往家走。
  此时,太阳已滑向了西天边,那个圆圆的发光体想把最后的能量留给人间,用一脉余热燃烧出绚丽的晚霞,把西天染成了玫瑰色的精美图画。但她丝毫也感觉不到美之所在,只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重心和依傍。
  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不知不觉地到了那片枣树林。这是她回家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十分偏僻的所在。她刚刚走进小树林不远,就见一个身影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
  她吃了一惊,刚想叫喊,定神一看,那影子不是别人,是干核桃康亚飞。
  康亚飞快步地走过来,满脸堆笑地说:
  “燕妹子,你工作确实认真啊,放学这么久了才回来。”继之又说:“小燕子,我发现,自刘波老弟走了后,你整天一付无精打采神不守舍的样子,那楚楚娇容真叫人心疼。你要知道,这样不好,愁闷和忧虑对身体是有害的。”
  张燕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姑娘,她压根儿没往别处想。听了康亚飞的话,认为对方是在关心自己,遂幽幽地说:“没那么严重,我这不是很好吗?”
  干核桃向前凑了凑,和他肩并肩走着:“我说小妹妹,看你这俊模俊样,一忧愁,那美啊,活脱脱就是个李清照,就是那林黛玉林姑娘。”
  见康亚飞老往身边凑,说话又有些过分,还知道他有沾花惹草的臭毛病。张燕就知道干核桃不怀好意了。但她生性温柔善良,不好意思把话说得又僵又硬,遂回答说:“这是哪跟哪呢?人家李清照是一代才女,词之峰巅;林姑娘是大家闺秀,才华横溢。咱呢,普普通通一个庄稼人。”
  干核桃把眼一翻:“怎么,庄稼人怎么了?普天之下谁离了庄稼人?离了,一天都不能过!可话又说回来,深山陡涧出美女哩!像妹妹你这么娇美,这么靓丽,那简直是浑然天成,秀色可餐,哪个比得了哇!当然城市里也有很多美女,但根本不能和你相提并论。她们大都是用衣服包装出来的,是用脂粉涂抹出来的,是用首饰装点起来的。哪里像你这般丽质天然?”说着,伸手就往张燕的脸上摸。
  张燕侧身躲开,厉声说道:“你想干什么?亚飞哥,平时我是很尊重你的。”
  康亚飞淫笑着说:“这我知道,你尊重我,我也很关心你,彼此的。来,让哥看看书包里是什么东西?”
  “没什么,只是教本和备课本,晚上回去备备课。”说着把书包从左肩换到右肩。
  “嘿嘿,小燕子,你真有福气,这么多美事都让你占全了。气质高雅温柔善良不说,还这么忠于职守敬业爱岗。真真堪称我们学习的榜样。”
  “亚飞哥,快别说了,我哪里是什么榜样?这是咱们应尽的责任。你快回家吧。晚了说不定嫂子要骂你。”
  “咳,快别提你那破嫂子。简直就是个母老虎、狠夜叉!”康亚飞一边用眼睛瞟着她漂亮的脸蛋,一边咬牙切齿:“她是既不温柔善良,又不通情达理。那情啊爱啊的浪漫情怀一点也没有。只会低着脑袋种庄稼,喂那些鸡狗鹅鸭。急了眼不是摔打就是嚎骂,简直叫人无法忍受。我是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我就不明白,当时怎么就昏了头,找了这么一个女妖精,黄脸婆。哪里像小妹妹你啊,甜甜的绵绵的、柔柔的软软的,这么秀外而惠中,这么善解人意,这么……,我敢说,咱们十里八乡,打着灯笼探照灯,也找不到你这么高档次高水平的!”
  “看你,越说越离谱了。快走吧,叫人遇上多不好。”
  “没什么不好的,现在政策搞活了,思想解放了,行动自由了。况且,古往今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咱不是斯斯文文的孔圣人,也不是那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当然也特别地爱美女。”
  张燕听他越说越露骨越下流,不由得杏眼儿圆睁:“看你胡说些什么!简直越说越下道了。”
  “不是下道是上道。我就琢磨不透,你这水灵灵小模样儿是怎么生出来的,清凌凌一个荷花仙子,那么的秀气和俊美,一生气,更美,更馋人!你就是月里的嫦娥,湖边的西施。我把小妹比西子,搂着抱着都相宜。”一边说着,猛地伸出胳膊搂住了她。随之,臭哄哄的大嘴凑到她脸上,叭叭叭就是几下。
  “下流!无赖!”张燕身子一扭,用力挣脱了他,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
  “哎,燕妹子,等等我,你等等我。”干核桃一边叫喊着一边快步地追赶。
  张燕大眼骨碌碌一转,急中生智,拿手向后一指:“你看后边,那是谁来了!”
  干核桃脸色一变,转身向后一看,张燕乘机撒腿向前跑去。
  干核桃向后看了看,连个人影都没有。等他转过身来,张燕已经跑出老远。他知道上当了,拔腿就追。张燕他见追来,急急逃遁。
  追了一阵,见张燕已经跑出小树林,他只得停下来,无可奈何地摊摊手,恨恨地说:“哼,鬼丫头,等着吧,任你再灵再乖,也跑不出我的手掌心。早晚吃了你这小香瓜,水蜜桃。到时候,我会叫你乖乖扎进我的怀抱,温温顺顺,服服帖帖,就像一只小绵羊!”
  新年刚过,空气中还弥漫着酒肉的气息和鞭炮火药浓浓的幽香,正是家家户户走亲访友筵宴宾朋的日子。方天晓却打上行李卷,登上了远去的汽车。他们函大学员要到一个偏远的县城去学习。为了充分利用教师和学校设施,函大面授必须安排在全日制学生的假期里。就叫见缝插针吧。
  冷风飕飕,彤云密布,寒气逼人。刚一上车,空中就飘起了细屑的雪花。等到了目的地,雪越下越大,真个漫天飞舞,纷纷扬扬,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面授点设在一处进修学校。这里各方面条件极差。不但生活十分糟糕,住宿更是简陋异常。一座阔阔大大的房子里,空无一物。方砖地上撒一层麦草,铺一张芦席,再把自己带来的被褥放上去,就是卧榻。
  一阵寒风吹来,细屑的雪粉从门窗的缝隙里钻进来,弄得人们头上脸上都是。因为没有取暖设备,房间里显得空空旷旷凄凄凉凉。
  这氛围很能动摇大家的意志。有的人唉声叹气,有的人愁眉不展,有的人默声不语,有的人牢骚不断,都在众口一词地诅咒这该死的天气,恶劣的环境。
  “下,下,下,这雪老是下个不停,想要冻死人呦!”
  “天寒地冻的,神经兮兮,跑到这里来受洋罪,咱们纯粹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傻瓜,一学就是二十天,可怎么熬啊!”
  “错!怎么是傻瓜?咱们这高级席梦思,天然的大空调,能气死总统房间,羞死五星级宾馆。”
  “你们怎么着我不管,反正我是不受这洋罪了,天晴了我就打道回府。回去了多好啊,亲朋相聚,暖暖和和,老婆孩子热炕头。你们不知道,老婆对我有多好!”
  牢骚一声接一声。大家的沮丧和抱怨,很快就影响了方天晓。他想,函大学习实在不容易。平日里,别人天南海北侃大山的时候,正是自己发愤图强的时候;假期里,别人集中休息的时候,正是自己面授用功的时候;夜间里,别人进入甜蜜梦乡的时候,正是自己绞尽脑汁的时候。尤其这次,新年刚过,大雪飘飘,天寒地冻……
  想得心烦了,他就走出屋门,踏着厚厚的积雪到院子里去散心,也顺便熟悉一下环境。刚刚走出不远,他忽然听到,前面房子里发出一种嗡嗡的声响。什么声音呢?他循着声音向前走去。
  声音来源于学校的值班室。站在门外,他侧耳听了听,悄悄地推门进去,见屋子里十几个人或站或坐,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个方匣子。匣子里正显示着一个开会的场面,一个年轻的姑娘正在作着什么报告。
  方天晓第一次见这么神奇、既能出像又能发音的方匣子,他实在搞不清这是什么物件,就悄悄问身边一个中年人:“请问老师,这方匣子是什么东西?”
  中年人瞪了他一眼,轻蔑地说:“嘁,这个都不知道?小电影!”
  方天晓恍然大悟:噢,原来是小电影!真是少见而多怪。方天晓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视野确实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大电影他倒没少见。县里的放映队到村里去,一年一次。都是在露天的大场院里,埋上两根高高的木头杆子,杆子上扯一块四四方方的大白布,再挂上两个大喇叭。一架放映机立在场子中间,过飞机般地轰隆轰隆地响着,上下两个圆盘子不停地转动着,圆圆的光柱远远地把图像投上去。场院里墙头上树杈上坐满了黑压压的看电影的人。
  像这样的小电影,他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挨了抢白的方天晓很想看下去,但老是担心白看人家的小电影,人家会有意见,搞不好还会挨熊罚款。因为他知道,县放映队到村里去放电影,都是村里花了钱的。于是,他就躲在一边的黑影里,提心吊胆而又津津有味地享受着那小电影。
  小电影的屏幕上,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挺俊美的姑娘作报告。姑娘的事迹非常感人。她从五岁起,就患了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全部失去了知觉。正常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更没有进过一天学校大门。可是,这姑娘身残志不残,凭着超人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学了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语,能用英语翻译和写文章。她写了许许多多的小说和散文,二十多岁已成了一名出色的作家。同时,她还学习了中西医学理论,学习了针灸及中草药的应用等技术。姑娘一心向善古道热肠,义务为街坊邻居治病疗伤……
  根据医学判定,这姑娘的生命非常短暂。可姑娘却无比坚定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奋斗一天,就要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一天……最后,方天晓才知道,姑娘名叫张海迪,山东莘县人。
  听了张海迪的事迹,会场上所有的人都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他们报以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这些看小电影的观众也都唏嘘不已,连声赞叹!一旁的方天晓更是激动万分,热血沸腾。他想,和人家张海迪相比,自己学习的勇气和决心,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这才是自己行动的楷模。原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顿时,满心的怨气和牢骚荡然无存。一股豪情油然而生!他决心以张海迪为榜样,珍惜这大好时光,不但要学下去,而且要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学出点名堂来!
  改变了心境,他心里顿时豁然开朗,感觉世界一片澄明,一切都变得那么舒心惬意,连那咯吱咯吱踩雪的声音都变成了动人的音乐。雪仍在不知疲倦地下着,大片大片的雪花如银蝶飞舞。举目望去,飘飘洒洒,迷迷茫茫。院子里,房顶上,树株上,远远近近的崇山峻岭上白雪皑皑,全世界在一瞬间都改变了模样。
  欣赏着这冰雕玉砌银装素裹,他的心在沸腾在激荡,在纵横驰骋。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咏雪名句便一下子钻了出来。又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智取威虎山》中少剑波的那段唱: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望飞雪漫天舞巍巍群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继之,又想起了开国领袖毛泽东诗词中最著名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茫茫;
  ……
  回到宿舍后,他绘声绘色地向大家讲起了小电影的新奇事,渲染了小电影上张海迪姑娘的感人事迹,大专生们听得如醉如痴。
  一个同学说,明天一定去看看这神奇的小电影。又一个同学说:“天晓老弟,听你的描述,那不叫小电影,那叫电视机。我二哥在上海工作,曾经谈起过它。二哥说电视机先进国家四十年代就已经问世,现已遍及千家万户。咱们国家的大城市里,也早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方天晓听了,不由得感慨万千,我国和先进国家相比,居然相差几十年!而我们农村又比城市相差若干年!这就是差距。他不由想起了以前听过的那个故事:
  有一位农民进城去看儿子。因为从来没见过电灯,到儿子那里后,就好奇地围着电灯瞧个没完没了。一路奔波,他感觉累了想抽袋烟,就举着旱烟锅凑到电灯上去点,可吧嗒了大半天也点不着。他就说,它娘的这灯好是好,挺明快的,就是不能点烟。看了一会又问儿子,要是不明了,可从哪里添油啊?住了一段时间,回家时他带回来一个手电筒,觉得这新式武器很时髦很高级,谁都不让动。有一天晚上去看庄稼很神气地带上了它。不料把儿子传授的技术要领给忘了,鼓捣了半天也不亮,好不容易摆弄亮了,可又关不死了。他捅捅这里捏捏那里,老找不到关键所在,光怕不小心把宝贝疙瘩给弄坏了。就这样,手电筒整整地亮了一夜,他也心痛地坐了一夜。天亮了,手电筒灭了,因为电耗完了。
  以前听这个故事,自己老嘲笑那农民的孤陋寡闻愚昧无知。可看看现在,人家的电视都更新换代了,咱们还叫它方匣子叫它小电影呢。这和那老农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半斤和八两,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这说明了:落后和愚昧同在。只有文化知识才可以改变愚昧,才可以提升文明。他更感到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感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神圣和崇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职尽责,为培养人才干出一番业绩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