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电视连续剧《乔山雨》>从《野山菊》到《乔山雨》的坎坷之路——25集电视连续剧

从《野山菊》到《乔山雨》的坎坷之路——25集电视连续剧

作品名称:电视连续剧《乔山雨》      作者:闫卫星      发布时间:2015-02-02 18:51:18      字数:4670

  从《野山菊》到《乔山雨》的坎坷之路
  ——25集电视连续剧《乔山雨》后记
  
  眼前的电视剧本《乔山雨》的诞生,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坎坷历程……这是2010年的农历8月16日的深夜。
  当我终于放下手中的笔,长长的喘了一口气,靠在藤椅的后背里,闭目养神好久之后,情绪确还未从面前刚刚完成的这部长达二十五集的电视连续剧《乔山雨》的人物和故事之中拔出来。当真正让心情平静下来,睁开双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窗外又大又圆明媚恬静的月光……
  当再一次看到面前这厚厚的八百余页的手稿时,就连自己也难以想象,这一月之余的日日夜夜是怎样度过的。
  这部剧的最早起因,应该追溯到上世纪末的1998年那个初夏。那时候,我还在曲沃电视台任文艺部主任,工作中与曲沃县信用联社多有接触。那时候,全市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严重亏损,社会形象不佳。造成严重挤兑风波的汾西县农村信用社,已被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责令停业整顿。这一红色警叹号,震惊了所有临汾信合人,其实,还有蒲县、大宁、永和、乡宁等县农村信用社也将面临汾西县农村信用社下场,临汾信合何去何从,成为全市信合人非常痛心和焦急的事情。
  临汾市农村信用社经过痛中思痛,在刚刚新任人行临汾中心支行行长张转芳的指挥下,在人行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科科长石浍华的领导下,决心要下大力气,全面扭转全市农村信用社当前面临的困境。
  经过了近一年多的上上下下、齐心协力、痛下决心,扭转了背动局面,从阵痛中挣脱出来,迎难而上,争攀新高,全力打造支持城乡经济和农民致富的新局面,使临汾信合这艘大船力挽波澜驶向通往光明的航线。
  在时任曲沃县信用联社主任张德义、副主任刘贵福、卫效武、还有王华、许建德和石丰华的鼓舞下,想着手搞一个文艺类的东西,用文艺这种手法,进一步宣传农村信用社发生的新变化。经过多次商议,决心由我与文友石丰华撰写一部描写信合人的工作生活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最后,也就决定写四到五集就行。经过一个月的写作,落在手搞上的是六集。还起一个很好听,很有文化韵味的名字,叫做《野山菊》。这个剧本,先是以书的形式印刷了很多册,先后送到省、市有关上级部门和全县四大班子领导、有关部局和各乡镇及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手中,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时任县委书记徐信基特别写信致贺,电视台也做了宣传。年底,县委、县政府又给发了一个好作品奖。同时,这部剧也在全市农村信用社引起了很大反响,长期在“背运”情景下生存的信合人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当时,我与石丰华及这本书的总策划张德义,还到人行山西省中心支行农金处和山西电视台谈这个剧本的拍摄事宜。不巧的是,当时省人民银行不久便划归新成立的人总行天津分行,不言而喻,拍摄电视剧的计划流产了。后来,我调到当时的临汾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办公室做宣传工作。现在想来,这次的工作调动,还是与这个剧本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真正把自己溶入信合队伍,与信合人长期在一起工作、生活,起早贪晚、摸爬滚打。几年过去,对临汾信合人便有了新的感触和认识,这种认识促使自己又一次次翻阅这本已经渐渐发黄的旧作。在后来的日子里,便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对这部旧作重新审视琢磨,便决心要在这部旧作的基础上重新写起。
  2008年的初春,在一个寒风料峭的日子里,我铺开稿纸,写下了新版本《野山菊》的第一个文字。虽然,窗外的天气还很寒冷,不时的还飘起零零星星的雪花,但我此刻的心却是非常热乎,想到不久的将来,这部旧作《野山菊》将以她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临汾信合人和长期关注我的众多读者们面前。
  经过近五个月工作之余那点点滴滴时间的写作,于2008年5月,一部十二集的电视连续剧《野山菊》脱稿了,在与时任办事处领导协调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妻子的同意和鼓励,自己拿出了整整两个月的工资,印刷了四千册剧集。
  这次发放的范围更加广泛,上到银监会合作司、办公厅、省信用联社处长以上领导及省文化厅、省作家协会、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省电视台及各地市信用联社和全省所有县级联社的“三长”及有关新闻部门和省、县等有关领导和人士。
  先后,有《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报》、《生活晨报》、《市场导报》、《山西农金》、《发展导报》和《临汾晚报》等都进行了长篇幅的文字宣传,这将使我自费为自己和临汾信合宣传而感到有些许的欣慰。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收到了三家电视台和影视制作部门的电话和来信,但还是因为拍摄的经费问题而迟迟不决,一直没能付诸拍摄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日子里,自己也是很无奈的,做为一个编剧,他不是影视公司的制片人,他手里有的是纸笔,而口袋里缺少的是金钱。在感觉无任何指望的情况下,还自我安慰自己,认为这部剧前后共两次出书,也在一定范围达到了她的宣传效果。对此,我心转它意,又着手另一部影视剧采访和编写工作。在这部新剧作刚刚起动不久的一天,在临汾电视台工作的王雷彪先生约我会见了一位年青女士,这便是现任中视北京新生代文化影视传媒公司的外联部主任王蕴涵,又把这部在自己的心中将要放弃电视剧——《野菊花》,拉到了重新拍摄的策划工作之中。
  王雷彪先生是临汾的本地人,年青时当过教师,直到现在他的学生遍布全市各个角落,可谓桃李满天下,无论走到那里都有很多成功的人士,很是诚虔地叫他“王老师”。可这位王先生并没有安心“教书匠”的工作。后来,进入到宣传部门,再后来又肩负重任,到当时的临汾市(县级市)电视台任台长,这些年,便成了临汾市文化影视圈里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了,搞过多场文艺节目专场和栏目的策划、编导等工作。
  尤其是,得知他已初步与本地的一个企业老板谈妥了这部影视剧拍摄投资意向,那天我真是兴奋极了,便与王雷彪先生及众位好友一同喝酒,便在心情非常愉悦的状况下喝醉了。
  但后来的日子,似乎好象一直在这次“醉相”中没有真正清醒过来,根本没有想到这部剧就像一江春水下暗藏的礁石,会时刻有触礁的可能。
  一开始,北京的这家影视公司对我讲,要以我的这个本子为原创。在此基础上,改变成二十集的本子,并答应我将是这部剧的编剧之一。因为,这个北京的影视公司决定要邀请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的资深编剧来重新创作这部剧。我也感到这是自己学习的一个机会。并且,自己也不需要在这部剧上多劳心费神了,最终,还可以在人家中央电视台大编剧的名字后面挂上一个编剧的名,很是高兴了一番,暗自认为这下可是赚到了老大的便宜,不仅可以跟上大编剧出名,还可以拿到不菲的编剧稿费。后来,真来了一位老者名叫周铠,这老者一生创作过很多的电影电视剧本,曾任大剧《三国演义》编剧,见面后,我拿出十二份的热情,屁颠屁颠地跟随左右,带着人家上壶口,游广胜,进大棚,访百姓,搞调查,做采访,很是忙活了一阵子。后来,不知北京方面出现了什么说不清道不白的原因,写出来一个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冻土》的剧本,内容也是写信合人的工作、生活,但不是我那个原创《野山菊》本子的人和事,居然是重新搞出的一个本子,但这个本子里的人和事,更不是我熟悉的临汾信合人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剧本的真正的编剧不是原来那位在全国很有名望的大编剧,而是一个还在中央戏剧学院读大四或是大三的女学生,名字叫王某,这名字就像这位女孩子的本人一样靓丽,但她的人生却从未与信合人打过更多交道。她写这样的本子,经过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审阅,众口难调,评价不一,争议不休,迟迟不能定局拍板,拍摄进程也遇到困局。这个结局也使已经启动的剧组班子将尽溃散。那个先后来了三次的导演不见面了,那个美女小编剧也没了音讯,那个原打算投资拍摄的老板也要打退堂鼓了。
  这样的局面,最终把我的朋友王雷彪先生给架在了半空中。从此放弃了近一年的时间。后来,北京的影视公司有关人员、编剧、导演等人先后来临汾和我们有关人员一同去北京、上太原等等,吃住行等费用已经开支了好几十万元,这个大坑让王雷彪先生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唯一的路只有重整旗鼓重作打算。
  最终,还是通过了北京及省里的努力,很是费了一番周折与山西省信用联社达成了初步的拍摄意向,但省信用联社的领导对那个《冻土》的本子很不高兴,决定重新创作一个新剧本,也就是合乎信合宣传意向的本子,但让谁来完成这个本子,也许大家都各有心思,都有自己心中的“小九九”。后来,经过力排众议,还是决定由我来写。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本身就是信合人,了解信合人的生活、工作,起码本子写出来不外行,不会让信合人看到这个本子的笑话。二是我十年前就是省作家协会的会员,多多少少也出过几本书,写过几部剧,有一定的文学基础。
  这个事情,有了今天令人满意的进展,省信用联社临汾办事处主任袁思义功不可没,这个剧虽说是全省信合人的事,但总归是以临汾信合人的故事做背景。所以,也就与临汾信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是袁思义主任利用2010年的五一假期,召集北京的影视公司和三个县的信用联社理事长,一个联社主任,还有信用社的主任等近十多人,在太原的滨海大酒店召开了两天的剧本研讨会。在这个会上,大家畅所欲言,都分别谈了自己对这个剧本的写作认识,可谓发言热烈,争论不休,提了很多好的建议,讲了很多生动的故事,最终把这个剧定下了重新创作的总调子。
  接下来,我又同王雷彪先生来到临汾西山角下的九龙山庄,静心地搞了一个星期的剧本大纲。剧本大纲的写作,可谓顺利,这都因了太原研讨会上得来的那些好素材。之后,又在临汾市区的教育宾馆召开了两次剧本大纲研讨会,召集临汾有关文学和文艺人士参加,对剧本大纲进一步修改,于6月初,送到了省联社及有关领导手中,庆幸的是剧本大纲获得通过。
  我真正动笔写下二十五集文学剧本的第一个字的时候,应该是2010年的6月中旬以后,就这样在工作之余,陆陆续续地写,时断时续。因为,那一段时间,单位里的工作头绪比较多,尤其是要召开支农惠民工作现场会。我到吉县信用联社包点,一个月就在那里住了十多天,就连“端阳节”那天,都是在在吉县城过的。这就可想而知,这个剧本能写成什么样子了。等有关领导向我逼要剧本时,我才真正感到了急迫,才不得不向袁思义主任要求请假。从2010年的农历7月16日到8月16日整整一个月时间,把自己彻底封闭了,有时三二天都顾不上下楼散散步,几个小时不出书房门。累了就在书房的单人床上躺一躺,没有了白日和夜晚的区分,没有了上班与下班的区分,这都是为了自己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每天要完成8000到一万的写作,也就是30余页的A4打印纸要用笔把它写满文字。思路中常常被剧中的人物缠绕着,席金荣、成园园、水苗、徐明丽、田林峰、董明明、杨妮儿等等的人物总在眼前晃悠,随着剧情的变化,在他们快乐时同他们一起快乐,在他们痛苦时与他们一起又痛苦,一个人在演绎着剧中的众多人物。这样的日子整整过了一个月,在农历的八月十六月圆时刻,我的这部剧也圆满的结束了,当放下手中的笔时,好象自己的心里也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那样轻松。
  值得欣慰的是这个剧本送到有关领导和专家们手中后,反馈回来的意见很是乐观,中央电视台影视剧部的责任编辑、也就是《闯关东》和《洪湖赤卫队》责任编辑张家林先生看过本子后,还写了很是中肯的读后感,省内著名的“山药蛋”派老作家胡正先生,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院院长张瑞锋先生、山西省话剧院张德胜院长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这部剧将要拍摄之时,我决定把这个剧本,先以书的形式出版,这样可以达到另一个范围的宣传效果,让我众多的读者朋友们,在观看该剧之前,先睹为快。想必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吧!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