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江鸿>一、迷茫

一、迷茫

作品名称:江鸿      作者:苏庸平      发布时间:2015-01-11 16:27:54      字数:3476

  【前言】
  20世纪的中国,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后,又经历了天翻地覆的社会主义革命,无数的仁人志士用青春和鲜血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进行了社会改造,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共和国一起诞生的人,正是这个新社会里成长起来的社会变革的见证人。本作品就是反映这个时代的人的特殊人生。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五、六十年代,初级社、高级社、大跃进、人民公社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基本结构的改造从一个方面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在改变着中国以及中国人的政治精神面貌;五十年代末期的反右倾和六十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连同在这以前的大跃进运动,让中国走上了激进化的道路,虚假的经济增长和简单冒进的社会思潮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继社教运动后发起的一场更大的政治风暴——文化大革命,更是中国的一大灾难。“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挂帅,让中国人疯狂、迷茫,这段时间的中国农村便出现了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皖北出现饿死人的现象。苏北是相对贫困的地区,加之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的生活极度贫困,很多人纷纷逃离了故土,到异地他乡去谋生。这些人当中,有的是迫于生活的极度贫困,有的是迫于政治的残害,有的是迫于出身而不能发挥其能力并实现理想,许多人跑到了几千里外的东北三省,大多数都在异地他乡安家落户,远离了自己的故土。在异地他乡的生活里,也充满着酸甜苦辣。
  人的出生是不可以选择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记不清这句话是谁所言,总觉得说了这句话的人至少是一位哲人。本文的主人公就是在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语中走过自己的人生。
  一、路在何方
  在苏北大运河畔,有一个古老而贫穷的村庄,苏长春就出生在这座村庄里。据祖母说,他们的祖籍是苏州,前代是驶船人家,曾太祖父便是一名水手。门前的大运河是隋朝修建的运粮河。清代后期,当时20多岁的曾太祖父驾驶着官船从江南往京都运粮食,就在这里遇到了狂风暴雨,洪水猛涨,风浪中运送官粮的船翻了,水手们和官粮的船只又被风浪卷入了滚滚的波涛之中,只有曾太祖父凭着自己的年轻力壮和一身好水性,在洪流中泅渡到了岸边,奄奄一息中被岸边的一户比较富裕的人家救了起来。孑然一身的曾太祖父从此变成了这家的长工。这户人家看他勤劳正直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他从此便在这异地他乡安了家。苏长春便是这位太祖父的第六代传人。
  无法知道从某年某月开始,可是,经过若干年代的繁衍生息,到了苏长春出生的时候,这个村落里已经有几十户人家都是本家了。村落里一百多户人家,除了一些种田的以外,还有不少都是打渔的、驶船的人家。到了苏长春祖父这一代,家境已经很殷实。苏长春的祖父经营着一个米面坊,家里虽然没有多少田地,却也在忙的时候雇短工。祖父自己不种田,也不识字,却下决心要把几个儿子都培养成读书人。苏长春的大伯读书成才,便在外面做事,事情做得不小,是某省的省政府一秘。二伯是远近有名的私塾先生。他的父亲常年在外面做陶瓷生意。这都是苏长春出生前的事情。
  苏长春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些家史都是从祖母那里听来的。
  就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日本人缴械投降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天下。就在这国共争战的时候,有一次,苏长春的父亲从苏南贩卖陶瓷到苏北,路过国民党统治区,被国民党当作共军的侦探抓了起来,要扔到长江里去,幸好被共军救了出来才回到了家。可是地方上的国民党势力顽匪头子却说他私通共党,原因是他妻子的娘家人都在共产党的队伍里当干部。不过该顽匪的头子知道他是个有文化的人,且又生得高大魁梧,一表人才,就有心让他为自己做事。此时的国民党已经节节败退,大势已去。全国解放即将到来,许多国民党的官员已经弃暗投明,没有人愿意为国民党做事了。苏长春的父亲婉言拒绝了。这个地方上的顽匪头子对他威胁说:“只要你肯为国民党做事,就免除一死,不然我就让你永远回了家!”无奈之下,苏长春的父亲便走马上任,当上了苏北地区某保安队的队长。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了长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放了全中国。苏长春的父亲在全国解放以后便成了政治历史不清分子。大伯虽然在解放前夕投诚了共产党,却被说成是国民党潜伏下来的残余势力,也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二伯因为自己的哥哥、弟弟受到了政治压迫而想不通,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村落里由于贫穷,大多数人家的孩子都不读书,但是苏长春的父亲却决心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书。村里不多的几个读书的男孩子,很多只读了小学、初中就放弃学业回家帮着父母种田了。但是苏长春自幼长得瘦小,却格外的聪明,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考初中的时候只有5%的比例,春儿却很轻松地进了初中,继而又在5%的升学率中考取了高中。在村里人们的眼里,苏长春成了十里八村的状元。然而就在这时,那场史无前列的文化革命爆发了。学校停止了上课,大学停止了招生,苏长春只好背着行李回到了大运河边的这座村落里。
  回村后苏长春成为地道的农民,可是他一直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看到自己初中甚至小学的同学和村里的伙伴们都在贫下中农的推荐保送下上了大学,有的连小学也没读完的同龄人当兵走了,有的招工进了城,苏长春不服气。可是由于家庭出身的缘故他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很迷茫,也很沮丧,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什么地方。过去每逢假日,苏长春都要到大伯家去看书,有时候在大伯的指导下练习毛笔字,也写出了让大伯很满意的书法。大伯的家里有很多文学著作,《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三国志》、《三言二拍》等一些名著,都是在大伯家阅读的。可是,现在大伯被抄了家,还有一些没来得及看的书连同这些名著都被造反派付之一炬。大伯还要每天按部就班地被红卫兵揪斗,与地富反坏右分子一起戴高帽子游街。苏长春在闲暇时只好抱着《红岩》、《苦菜花》、《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青春之歌》、《骆驼祥子》、《林海雪原》这一类书籍,在河边的柳树下静静地消磨时光,河水里常常倒映出他清瘦的影子。不久,这类书籍也有的被列为大毒草系列,苏长春不知道自己还能看什么书了。
  炎热的夏天,田野里劳作的人们在烈日下汗流浃背,休息的时候,都扑到大运河里去洗澡纳凉。河岸边的芦苇在风中摇荡着,大运河的激流冲刷掉人们的劳累和汗水。堤岸上的大叶杨的叶子在风中摇曳着,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苏长春在水里泡了一阵,边爬上岸,赤裸着上身,肩上披着一条毛巾,坐在杨树下看书。他不适应这艰苦的劳动,毕竟刚出学校的大门,很难跟这样的艰苦生活融为一体。
  “一个孱弱的书生,回到农村不安心劳动,整天坐在河边看书,真是不务正业。”面对一身书生气的苏长春,村民会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有一天,苏长春在家门口的柳树下摆上一张桌子,铺上一张大白纸,用大伯送给他的砚台和“金不换”墨块,研好了墨。挥笔写下了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民族英雄岳飞写下的千古传颂的名篇,也表现了血气方刚的男儿的豪情壮志。可是,苏长春写字时恰巧被一个不识几个字的造反派头头看到了,硬说他写的是反动诗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于是把他写的字连同他的那些书通通地收缴,送到了革命委员会,还扬言要把他作为坏分子进行批判。革委会的副主任有些文化,他看苏长春的毛笔字写的苍劲有力,暗自佩服,没想到他小小年纪书法竟然这样的好,就和造反派的头头说:“这是岳飞的诗,不是他写的反动诗,没有理由批判的。”可是这个造反派头头仍是把苏长春的字和那些书籍扔到大火堆里烧毁了,每天安排他在生产队去干最脏最累的活儿……
  大姐看到苏长春整天闷闷不乐,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和他说:“春儿,你姐夫是个石匠,长年累月地在外面做工,开山、修桥、建造水库和闸坝,虽然劳苦一些,也能挣一些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你是个男孩子将来总是要娶媳妇养家的,没有点本事怎么能行?你整天看书,写字有啥用?上学、当兵、进城做工人都没你的份,那书能给你媳妇吗?莫不如跟着你姐夫出去到外面闯闯,一方面也可以见见外面的世面,一方面也可以学点手艺,将来养家糊口吧。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不是我们自己能选择的,这就得认命了。”
  苏长春虽然离开学校,可他毕竟是不满20岁的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更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在何方。那就姑且听姐姐的,跟着姐夫出去看看吧。
  第二年的春天,苏长春捆好了在学校里用过的铺盖卷,还把几本书也打进了被包里,背着行李和姐夫给的一个铁锤,踏上了外出学艺的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