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命运三部曲 觉醒>一 民族的出路 ①

一 民族的出路 ①

作品名称:命运三部曲 觉醒      作者:江南铁鹰      发布时间:2014-08-01 17:13:09      字数:3202

  从上个世纪初,到本世纪初,整整一百年中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中国的命运影响到了无数人和无数家庭的命运。一百年后的今天,应该去怎样看待这个民族已经走过的历程?当一百年的历史渐行远去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住什么?我们这个曾经多灾多难的民族,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经历过多少风雨飘摇的日子,经历过多少次血雨腥风?又有过多少仁人志士,倒在了这条艰辛的路上?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复兴,有多少人在寻找,在探索,在黑暗中前行。一批批伟大的民主战士在苦难中觉醒,他们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着民族解放的史诗。
  这部小说将以三个不同家庭出身的年轻人,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曲折经历,去表现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那个难忘岁月里的故事。爱情、亲情、友情,大义与大我,无私与无畏、恩怨情仇交织起一部荡气回肠的战争史、解放史,也是那一代人的觉醒史。让那些难忘的岁月永远镌刻在我们民族解放的伟大丰碑上,伴随着伟大祖国的振兴永恒。
  前记
  2014年8月1日
  开笔于上海绿园斋
  
  一民族的出路
  
  1913年孙文组织二次革命失败,被迫流亡日本。二次革命的失败,使得中国的出路再一次变得扑朔迷离。孙文痛定思痛,得出结论“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涣散”,决心从整顿党务入手,重组新党,拯救革命。
  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规定入党者须绝对服从其领导,无论资格多老,皆须重立誓约,加按指印;至1914年四五月,先后入党者达四五百人。
  1914年7月8日,该党在东京举行大会,正式宣告中华革命党成立。
  
  江南秀丽的古城姑苏。
  那是一座沉淀着2000多年文化的古城,似乎在每一座古香古色的庭院里,都有一段穿越千年历史的故事,在那一条条幽静、曲折、深邃的巷子里,有无数哀婉缠绵的爱情,谱写荡气回肠的诗词。
  姑苏城东,有条平江路,在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平江路是当时东半城的主干道。几百年来,平江路基本保留了姑苏这座东方威尼斯水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疏朗淡雅的风格;两边小巷、特别是那些水巷,才能叫你真正体会唐代诗人杜荀鹤那首诗的意境: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平江路有个悬桥巷,在清朝末年出过个状元。状元出在同治年间,这户人家姓君,单名一个“鸿”字,自号闲居散人,就住在这条水巷的7号。别看那条悬桥巷十分狭窄,又很土气。可走进去便有了时光隧道的感觉。一条长长窄窄的巷子,充满了市井低俗的气味。那些高高低低的老房子,有些歪歪斜斜。粉墙早已脱落得斑斑驳驳,看起来满目沧桑;屋顶的瓦缝里长出野草,在风里瑟瑟抖动,瓦爿上滋生出一片片青苔。从庭院里爬出来的爬山虎,沿着围墙一直到了院子外面,浓绿浓绿的颜色又使这条老巷有了一种生机。在这种扑朔迷离里,你却不知道究竟在哪座宅子里,其实住着名门望族。
  
  君鸿给自己这座园子,起了个雅名叫“散居轩”。君鸿的正夫人姓黄,名瑶璐,生有两子一女,长子君舒同,次子君舒华,幼女君舒玉。当年丈夫君鸿很风光地漂洋过海,不几年后病死在大使任上。黄瑶璐却是一心留在姑苏教养儿女。
  转眼之间20多年过去了,前些年出国留洋的长子君舒同突然回国了……
  姑苏车站外面人声鼎沸,各种做小买卖的摊贩与迎来送往的人群混杂在一起。车站广场的各种店铺的广告画,广告旗,给人一种空前的繁华景象。这座位于京沪铁路上的古城,因为是上海的门户,显得格外繁荣。尤其是火车站,南来北往的商客,构成别开生面的喧腾。君舒华、君舒玉带着书童君琪和婢女芷兰,在火车站外翘首期待。
  一群群刚刚下火车的旅客涌出站台,君舒同穿着一身白色西服,提着一个行李箱随着旅客走出站台。
  君舒华穿着一袭长衫,戴着一副眼镜,一副温文尔雅的儒生气。君舒华今年22岁,刚刚从省城的新式学校毕业回来,按照他母亲黄瑶璐的意思,准备接管家里一摊子家业。君家,在姑苏城也算得上名门望族了,在城东的观前街和城西的阊门石路一带有不少商铺,在太湖东山、木渎镇上还有几盘丝厂和几个绸布行。偌大一个家业,总是要个人帮着打理。
  君舒玉才18岁,君舒玉在姑苏城东南的女子学校读书,正是如花似玉的年华,穿着一身绣花的衣裙,戴了一顶很洋气的草帽。婢女芷兰给她打着一把花洋伞。
  君舒同刚刚露头,就被眼尖的君舒玉看见了。她尖着嗓子大声喊:“大哥!”
  听见君舒玉的声音,君舒同的眼神朝君舒玉看过来,君舒华和大哥君舒同相对的眼光刚刚碰在一起。
  
  不等他们两兄弟相互招呼,人群里突然响起两声枪响,一个穿着长袍的中年人一头倒在血泊里。周围的人群顿时炸了窝,大人叫、小孩哭,你撞我我推你,丢掉的行李,挤翻的挑担,踩掉的鞋,乱成了一锅粥。接着不知道从哪里出来一队士兵,拿着长枪开始驱赶人群,局面变得更加混乱了。
  在枪响的一刻,君舒华一把拉过妹妹躲到了一条弄堂里,书童君琪和婢女芷兰也拉着手跟进去,四个人抱着头蹲在角落里。
  君舒同一听枪响,人就闪到了一旁,用视线寻找枪击的目标,他清清楚楚看见了一个中年人被击中胸部,倒了下去。君舒同由顺着相反的方向寻找着开枪的人,一眼看见有个女子的身影在人群中一闪,看不见了。
  警察赶来了,吹着哨子驱赶车站广场的人群。
  混乱的局面下,君舒华没有接到大哥君舒同,只得带着妹妹君舒玉先回家中。
  
  君舒同提着箱子,在暗中追逐刚才开枪的女子,可惜当追逐到车站后面的一片民居时,再也没有了踪迹。君舒同只好提着箱子朝平江路方向走。结果发现已经戒严了,白塔寺一带已经被军队封锁,正在挨家挨户搜索刺杀官府大员的刺客。君舒同不得不滞留在西北街附近。君舒同找了个街角,站在一个大门洞里等待解除戒严。
  突然门开了,一个女子走出来,看见自家门口站在个人不由一愣。
  君舒同连忙打招呼,说:“对不起,这位小姐,我是不得已站在你家门口,前面戒严了。”
  那女子浅浅一笑,说:“先生不必客气。不如进去小坐吧。这时候戒严,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开禁了。”
  一口的姑苏吴语又柔又糯。
  君舒同笑着拒绝:“那怎么好意思?你我素不相识,我岂可冒昧登堂入室?”
  那女子很大方,笑着说:“看这位先生西装革履,拿着一只皮箱,应该是刚下火车吧?想必因为刚才车站响枪,同来接站的亲人走散了吧?先生不必客气,就请进吧。”
  君舒同看她一片真诚,不好再拒绝,便提着皮箱跟在那女子身后跨进去。
  院内里面曲廊相围,小溪沿屋穿廊,敞中有蔽,闹中存静,修竹青青、芭蕉碧翠相映生趣;泉水穿林而过,滨水长廊回环曲折。
  君舒同指着长廊说:“谢谢小姐盛情,我就在这里坐一下。”
  那女子笑道:“原本欲请兄台去书房小坐,既是兄台这样说,小女子就陪兄台在此小坐片刻。”
  君舒同放下皮箱,从西服上衣中取出一方手帕,在长廊的矮栏上轻轻拂去灰尘,然后,做了个手势,道:“那就请小姐先坐。”
  等那女子盈盈一笑坐下来。
  君舒同一面自己也坐下,一面问道:“一直不曾请教小姐芳名,”
  那女子抿着嘴,笑着回答:“兄台无须客气,小女子姓吴,口天吴,单名一个翠字。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君舒同微笑言道“原来是吴翠小姐。小可君舒同,刚刚从日本留学归来。敢问吴小姐,此处便是吴府吗?”
  吴翠点点头,回答:“正是寒舍,又名采菽堂。是祖上初由安徽来姑苏时所建,至今应有近百年了。”
  君舒同道:“原来吴小姐祖籍安徽,难怪此宅颇有徽风。”
  “祖上确是徽商,只是自翠祖父起,已然弃商从文,祖父曾经做过翰林,父亲在前清出任过一任学台。如今闲赋家中,养花种树倒也悠闲自得。”吴翠侃侃而谈落落大方,显然不是整日蜗居闺阁之人。
  君舒同对她已大有好感,又问:“看吴小姐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出语不凡,不知可是读过西学?”
  吴翠轻笑回答:“君兄果然慧眼。小妹时下在姑苏美专学习西画。”
  
  两个人在廊下谈得十分投机,直到吴府家人来报,外面戒严已经解除,君舒同才起身告辞。在吴府门口要了一辆三轮车,朝着平江路方向而去。吴翠一直看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
  丫鬟入画忍不住在一旁取笑:“小姐,人已经远了。”
  吴翠回过神来瞪了她一眼,说:“我们回去吧。”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