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作品名称:风雨民师 作者:牛存金 发布时间:2015-01-11 16:34:57 字数:5569
前一段,于入海书记到学校召开会议,取消了康亚飞教师代表这件事,大快人心。大家都为于书记的干脆和决绝,为康亚飞的落马而拍手称快,同时,对那位积极向村里反映情况的普通一兵由衷地敬佩和感激。
与之相反,康亚飞、袁立冬、侯庆申他们几个则变得神情暗淡,沮丧萎靡,仿佛由高高山巅掉入了深谷,由阳光灿烂进入了大雪飘飘。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康亚飞推举上去,想凭借他的力量维护他们这个小集团的利益。哪里想到,党支部横空出世,康亚飞屁股还没坐热坐稳呢,就被无情地掀了下来。这实在叫他们心有不甘!
这天,他们聚集在袁立冬的工作室里——就是他读书写字、和朋友商谈秘密的那间小屋子。这屋子孤零零处在一隅,很像它主人孤傲不群的性格。因为他们的许多秘密都生发在这里,所以,袁立冬严格守护着它,进门必关门,出门必上锁,连妻子儿女都休想踏进半步,故而显得神神秘秘。
袁立冬叫妻子炒了几个菜,拿出一瓶地瓜烧和几张大叶子烟。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喝边抽,边进行分析,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康亚飞咆哮着说:“妈的,一不小心,老子叫狼给咬了。怪不得村干部对学校枝枝叶叶知根知底,原来咱们学校里有内奸,有他妈该死的普通一兵!”由于愤恨,他眼睛鼻子都挪了位。
袁立冬接上了茬:“这个人就是叛徒,甫志高王连举式的人物。不是这坏小子捅你一刀,决不能干得好好的,会这么狼狈地下台。”
侯庆申蹙起眉:“叫人估不透,普通一兵到底是谁呢?这家伙真是坏透了。”
“他妈的,找出这小子来我饶不了他!”康亚飞大拳头朝桌子上重重一击。在这件事上,他觉得特别窝囊,刚刚上台才神气几天,还没过足代表瘾呢,就被硬生生地整下来,就像一只老鹰刚刚起飞就被打伤了翅子,一只风筝刚刚升天就被割断了丝线。
袁立冬眨眨鸡逗眼,故作深沉地说:“江湖险恶,人心难测啊!就目前情况看,这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人都像偷斧子的人,都像这个普通一兵,但咱们不能拿着怀疑当依据,不要轻易地下结论。只有多留神多观察,才会耳聪目明起来,才会使他早早地现出原形。”
侯庆申巴掌啪啪地敲着桌面:“他妈的,简直就是特务伎俩,汉奸行为。打击咱们,显然是借此巴结领导!”
“找出这个奸细来,给他放放血,叫他清醒清醒!”康亚飞大拳头朝桌上又是一擂,一付满腹委屈苦大仇深的样子,桌上的茶碗跳了几跳,茶水猛地溅了出来。
袁立冬向他们眨着斗鸡眼,叠起两个指头点划着,故作高深地说:
“落一叶而知天下秋。从这件事情不难看出,有人在暗地里给咱敌对着,所以,以后咱们说话办事都要多留神。古语说得好,二人同心,可以断金;三人同心,扭转乾坤。所以,今后咱们必须携起手来,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
侯庆申咂咂嘴,赞同地说:“袁哥这话有道理。要不咱们也、也效仿古人,来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康亚飞拍着巴掌,大声说:“对对对,袁哥,咱就来他个桃园三结义。你当刘备,我当关公,侯老弟自然是张飞。结了义,咱们就心气儿一致,就形成了合力,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干一场了!”
袁立冬瞄了他们一眼:“真是不谋而合呀,这正是我想要说的。我认为,结义不但要搞,还要搞得隆隆重重。尤其烧香磕头那套程序,一项都不能少。这样才有古贤风范。”
侯庆申说:“最好咱们也喝鸡血酒,这样显得重视,古人结盟都是这样。”
袁立冬点点头:“不错,鸡,就是吉利的意思。你看真不巧,家里原本有几只鸡。前几天闹鸡瘟,扑扑拉拉全死了。”
康亚飞说:“我家里有鸡,我回去捉!”说着起身要走。
侯庆申也赶忙站起来说:“我家里好几只呢,我去捉吧,哪能劳动二哥呢?”
袁立冬忙伸手拦住他们:“你们谁都不用回去捉。我家虽然没有鸡,但有好几只家兔子。咱们以兔代鸡。”
侯庆申却持反对意见:“兔子代鸡行倒行,但鸡血酒成了兔血酒,张扬出去叫人家笑话。兔子俗名三瓣嘴,豁子嘴,豁子就是不完整的意思,还有什么兔子胆、兔子腿、兔子尾巴长不了等等,都不吉利。”
袁立冬眨眨斗鸡眼:“这要看你怎么理解,数学上、社会应用上都讲究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什么不好?再说,咱也就是表达那么个意思,表示一种动物的血,同时流进弟兄几个人的身上。至于喝什么血的酒,并不是本质的问题。”
康亚飞接上说:“听大哥的,兔子酒就兔子酒。只要有真心,喝猪酒猫酒大叫驴酒都一样!喝人血酒也一样!”
说着,康亚飞就摩拳擦掌地出去捉兔子杀兔子,袁立冬开始考虑结盟誓词,侯庆申年龄最小,忙着收拾供品香案杯盘碗盏那一套。
袁立冬又把老婆叫过来,叫她赶快去炖兔子,把肉炖得烂烂的,一会上完供再下酒。
好一通忙活,供香燃起来气了,兔血酒兔子肉也准备好了。袁立冬站起了高大的身躯,恭恭敬敬地站好,说:“异姓三兄弟结义大典开始。”说着,在香案前先跪下去。
康亚飞侯庆申两人赶忙响应,在他身边一左一右地跪下去。
袁立冬郑重其事的下了指令:“老天在上,共同三叩首!”
他们就齐唰唰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看袁立冬的样子,都举起了右手,开始盟誓:
“今后我们异姓三人要亲如兄弟,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有苦同当,有福同享!若有二心,天地不容!”然后是宣誓人,各自说名字。
立誓之后,开始喝兔血酒。康亚飞说:“你们知道,我从来不喝酒,一喝酒就上头,一上头就完蛋。”
袁立冬鼓励他说:“英雄豪杰哪有不喝酒的?想当年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和马良下棋刮骨疗毒,靠的就是酒。武松景阳冈上打老虎,靠的就是酒。”
侯庆申也在一旁随声附和:“那是,关云长要是不喝酒,保证当不上国家高级干部。”
康亚飞点点头:“那好,我听大哥和小弟的,喝!”说着三人端杯一饮而尽。
侯庆申挥挥拳头:“立了誓,我觉得底气十足,老想和他们干一仗!”
康亚飞挽挽袖子:“我觉得浑身是劲,恨不能把天捅个大窟窿!”
为了鼓舞他俩的士气,袁立冬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次去掉了康老弟的教师代表,看起来是坏事,其实也是好事。”
侯庆申伸长脖子,眨巴着猴子眼不解地问:“明显的是个损失,怎么还是好事?”
袁立冬看了他一眼:“好就好在,使咱们知道了有普通一兵这样的对立面,这就使咱们时时居安思危,事事小心提防。咱们要把这次失败当作教训,今后采用更隐蔽更稳妥的方式来斗争。”
“对对对,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无论如何,咱们不能低下这高贵的头颅!”康亚飞似乎忘记了所受的批评,像刚刚过足了大烟瘾,又来了精神。
袁立冬说:“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今后,咱们既要防备这个可恶的普通一兵,又在要害地方下功夫。这些年,我琢磨透了一个真理:无论在什么单位,你不管着别人,就得叫别人管着你。即使管着两个人,胜似一般老平民。”
“对对对,袁哥说得对。咱们要当主人,不当奴才!”康亚飞摩拳擦掌。
袁立冬继续发挥:“想行使校长的权利,咱们条件不成熟!那么咱们就千方百计地夺取财经大权,争取当个会计、现金保管什么的。只要掌握了财经大权,有些事校长就听咱的,就能牵着校长的鼻子走!其他人当然也听咱的!”
“对,抓住要害,夺取财经大权,牵着校长的鼻子走,气死这个普通一兵!”侯庆申感到志在必得。
“好,叫学校成为咱们的天下,叫校长当个傀儡,叫大家都听从咱们的号令!同时,也洗刷干净我受的耻辱。”康亚飞恶狠狠地说。
一九七六年十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王、张、江、姚“四人帮”,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十年文革十年动乱,不仅造成国民经济徘徊不前,而且造成了人才奇缺,到了青黄不接甚至断流的状况。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恢复,这里那里都在呐喊: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为了集中师资力量,科学地利用教学设施,根据上级部署,各处的戴帽中学进行了合点并校。兴隆中学因为地理位置和原有设备比较齐备,被确定为农村一般中学。随之,学校对原有教师进行了调整。韩玉明校长留在了小学部,新调入的郑孝文校长负责中学部。因为方天晓工作努力,埋头苦干,教学成绩一直优良,所以他和董娜、袁立冬、吕继先等老师被选拔到初中部任教。
一九七七年,党中央英明决策,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国家还给往届毕业生放宽了报考条件。从此,推荐升学的制度宣告结束。于是,举国欢腾群情振奋,尤其被阻隔在校外十年的莘莘学子们,更是激情洋溢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街小巷人人都在谈着考考考,考中专,考大学!因为基础太差,方天晓他们连名都没敢报。
第二年,黄一如早早地找到方天晓,说:“方老弟,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给咱们打开了深造之门。去年咱公社考上好几个,别等了,咱也试一试吧。”
方天晓懒洋洋地说:“不试。我基础太差,根本没那个可能。”
黄一如继续劝导说:“自古无场外的举人。不下水怎么知道水深浅?不经经场怎么知道行不行?”
“黄老师,实话实说吧,我虽然读了几天高中,实际水平连初中也达不到。”方天哓还是那么无精打采。
“机会来了,试一试呗,说不定瞎猫碰上个死老鼠。考上了一步登天,改变咱终身的命运。考不上搭五毛钱报名费,只当吃了几根冰棍,看了一场电影。”
“黄老师,整个学习阶段我都是混过来的,所以,一说考试我就头痛,就心里发慌。”
“没事没事,自古都是这样,考学的比牛毛都多,考上的比牛角都少。再说,人家报名牌大学,咱报个小师范还不行吗?”
其实,方天晓早就有考一考的想法了。只是因为底子太薄才丧失了信心。现在,黄一如的规劝起了作用,鲤鱼跳龙门的意识又占了上风。踌躇再三,他最终做出决定,打消一切顾虑,全力奋起一搏!
方天晓所学的知识实在太可怜了,所有课程都是囫囵吞枣支离破碎。找一下课本,早已荡然无存。后来找人借了几本,也是残缺不全。
听说方天晓报名竞考,董娜表现出了十二分的热情,忙着走亲串友,帮着他借教材寻参考,找资料跑信息,从各方面给他提供方便,从精神上物资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学业长期的荒废,使方天晓举步维艰。打开课本,他发现步步障碍,处处难点。他好悔恨好悲哀!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难忘的岁月,想起了自己那段荒唐至极的读书经历。
方天晓刚刚读到五年级,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随之全国到处大批判,层层揪斗走资派,学校也乱成了一锅粥。批斗会上,他亲眼看见,头发斑白的老校长,被红卫兵小将揪着头发轮番揭批。在狂呼的口号声中,老校长被从高高的桌子上推下来,摔断了腿。接着,他们学着城里学生的样子到外地学校去串联,学习人家揭批走资派的宝贵经验。
看到学校如此混乱,父亲就叫他回家割草、放羊。在自由散漫的日子里,他一边挥动着羊鞭,一边哼着学过的歌曲:“放羊过山坡,青草儿多又多。羊儿吃了肥又壮,放羊的笑呵呵。”在笑呵呵的歌声里,原本就不多的知识,便羊拉屎般地丢落在漫山遍野,丢落在羊儿咩咩的叫声里。
后来,上级要求复课闹革命,他又被叫回学校读初中。新课程根本听不懂。几个村的学生聚在一起,整天吵吵嚷嚷打打闹闹,教师想管又不敢管。后来学生打架动了棍子刀子,几乎出了人命,几个班自然解体。他只好又回家拿起了镰刀放羊鞭。
突然有一天,学校通知学生全部返校。老师把大家集合到院子里,校长开始做重要讲话。校长说:
“你们初中马上就要毕业了,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毕业后接着升高中。升高中的办法十分科学和先进,这是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想不出来的好方法,只有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才能想出来。像美帝国主义吧,像台湾国民党反动派吧,他们就是想绿了眼睛,想破了脑袋,也不会想出来。这方法就是:推荐加审查!”
“怎么个推荐?怎么个审查?”同学们一脸茫然,好奇地询问着。
还没等问明白,两个老师把他们拢到教室里。一个老师严厉地强调了班级纪律,另一个老师说:“每个同学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一个同学站起来问:“老师,拿纸做什么?咱又不学写字。”
瘦子老师变黑了脸说:“别多问,叫你拿纸就拿纸!”
带了书包的就拿出本子,哧啦哧拉地撕纸。有的什么都没带,只好左顾右盼地借纸借钢笔。
看看准备好了纸和笔,瘦子老师说:“下面咱们就开始推荐。怎么推荐呢?就是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你看着谁平时表现好,应该去读高中,就写上谁的名字;你看着谁平时表现不好,不应该去读高中,就不写谁的名字。也就是说,谁去读高中,谁不去读高中,你们手中的笔和纸起决定作用!都注意了,全班一共写八个,写多了写少了都作废……”
同学们没想到自己的权力这么大,于是都重视起来,开始东张西望,暗暗地选择和取舍。看看平时谁给自己关系好,关系好的就写上,关系不好的就不写!有的看别人跟自己打过仗,瞪过眼,百不顺眼,坚决不写。后来,干脆偷偷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样,推荐的速度非常之快,几分钟就推荐完了。
选票很快揭晓,方天晓等八人得票最多。经学校审查,方天晓的姑姑姥姥家连一个地富反坏右都没有,父亲叔叔大爷也都是响当当的贫下中农,这样,他就被推荐去读高中。
方天晓非常清楚,自己之所以得票这么多,能够去读高中,一是因为没和同学动刀子,拿棍子;二是得感谢家里那棵大杏树。前一段杏儿飘香的时候,他把杏儿拿到学校分给同学们吃,同学们都很感激他。大甜杏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自己能够去读高中,与其说个人努力的结果,倒不如说是大杏树的功劳!为了感谢大杏树,回家后,他一连给大杏树施了两筐肥,浇了三桶水。
进入高中后,秩序仍旧混乱。除了开展大批判,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学种菜学养鱼学喂猪学拉大锯。他实在不明白,知识多的遭批斗,学习到底有什么用处?上课时,他听不懂也不愿意听,为了少受课堂的熬煎,有时上着课就遛出去,下棋打乒乓球逛商店看电影,整天过得浑浑噩噩没滋没味。
父亲知道他在混日子,就说:学不到东西就别去了,还回家放羊吧。于是,在“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的战歌声中,他扯起书包回了家,一头扎进农田里,一干就是几年,再也没动过课本。
此刻,方天晓呆滞地盯着课本,看着那些线条组成的文字,那些奇形怪状的图形,那些粗细高矮的器皿,是那么的陌生和新奇,这才真正认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箴言是多么深奥,是多么一针见血!认识到读书岁月是多么错误和荒唐!他这样不停地想着,肠子都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