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原始溪流>原始溪流·后记

原始溪流·后记

作品名称:原始溪流      作者:情满珠江      发布时间:2014-07-28 06:34:22      字数:5640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原始溪流》搁笔已经一月有余。

  现在想一想,这篇小说是怎么诞生的呢?追根溯源,应该与绿袖子有关。记得当时在看《清水港》的时候,自己和小说中很多章节产生共鸣,当时就在回帖里和绿袖子交流,我说,这些情节我太熟悉了,情绪随着情节起伏,跟着主人公高兴,跟着忧虑,一起担忧,一起分享。那时候几乎陷在了清水港里不愿出来。
  后来,与海说起这个话题。那是去年七月左右吧。当时他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对已有素材也进行了很多提炼。并一起杜撰了很多情节,还在各个情节中添油加醋,侃得天花乱坠。甚至连《原始溪流》名字都是我们一起想出来的,只是真正动笔是我一人而已,当我把写作提纲给他看的时候,他至今清楚记得是去年八月份。
  之后,就由我执笔开始了创作。所以,如果说起《原始溪流》写作时间,应该是从去年八月起,作者,算起来也该是两个人“江和海”。所以我做了一个《原始溪流》的封面,上面写着作者:江海,就是这个原因。
  
  记得刚刚起笔的时候,挺不容易,俗话说得没错,万事开头难。那么多素材我不知选用哪一段或者先用哪一段,怎么开头。我和海商量,我们统一了意见,就用倒叙手法吧。
  为此我专门写了题记:“人世间的感情原本就像山间一条清澈的小溪,它从原始森林中流传,一路奔流,尽管会遇到多少礁石,拐了多少弯,最终一样清澈见底,保持着本质的纯洁。最终将那份纯洁流入江,汇入海。”这是为了突出《原始溪流》的主题。
  确定了倒叙方式,开头几章也就顺了。
  期间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其中一个没署名的新浪网友说:
  1、超喜欢作者的题记!我猜想作者所说的情感应该是爱情吧?几句话已经把秘密告诉了读者;
  2、爱情真是永恒的主题!只要人类不灭亡,爱情故事就会继续动人下去。估计作者要把读者引入一个爱情与伦理的故事中;
  3、又是题记又是引子,看来作者这次要“长篇大论”了,起码是个中篇吧;
  4、从引子来看,故事发生发展应该涉及南方北方,时代背景应该是文革后期到本世纪初。
  想来应该是一个引人思考的爱情伦理故事
  绿袖子的期待是我的动力:
  “没错,精彩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女主角的心跳里……终于等来了珠江的原始溪流,期待续集!”
  我对绿袖子说:
  “绿绿你告诉我,等得很辛苦是吗?你的终于,对我是一个鞭策。但是我告诉过你,你的清水港和我的原始溪流,真的很巧合。你看:
  一、“一个是咫尺天涯,一个是天涯咫尺。咫尺天涯,日日面对,月月相见,年年相守,却怎么也找不到一点心动的刹那,就算到死也只能是两条平行线,永远是熟悉的陌生人。而相爱的人,即便相隔万水千山,也会在某个时间交错,彼此心心相印,惺惺相惜。分享着对方的快乐,分担着彼此的痛苦。”
  二、“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影响了你一生;有的人热情的为你付出,却被你冷冷的漠视;有的人只给你暂短的快乐,却令你思绪成河;有的人一直默默等候,却一直被你明确拒绝;有的人无心的一个表情,却成了你永远的牵挂;这样人生……让人感慨万千
  耕老的评论谦逊而不失真诚:
  我“斗胆”地说一句,你对严雄和一帆这两个人物铺垫不够。你的第二节本是一个小高潮,可是你仓促地写完了。对于玉芳来说,对一帆的深恋和对婚姻的无奈在什么地方?不明不白,那么对小说的走势也会不明不白。玉芳对一帆深恋着,对严雄没有共同语言,可是他们毕竟做了二十年的夫妻,而且儿子已经出国留学,没见到他们之间有什么矛盾,这就使你的小说遇到了相当的难度。
  补救的方法是有的,就是在一、二节之间补上一节,或是在适当的章节里补进去,给读者一定的说服力。
  看了耕老的话,我进行了反思,为后面的创造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子青也说:
  “散文,很好的小说素材(日常生活的每一点积累。每一次观察,每一次历经,每一次思考,每一次记录……都是素材);小说,最佳的综合创作!
  期待姐姐成功:)
  姐姐的诗集与散文集,子青都有看过,自然有深刻印象。
  乞颜若风也给于了肯定:
  “刻画细腻、亲情浓郁。我注意到,珠江除了蒹葭,还有一个喜欢用的词儿:岭南。玉芳何不就叫南岭?“隔代遗传”是个大悬念、大伏笔,给人无限想象空间……”
  
  带着这些朋友无私的帮助,我出差到了武汉,在华中师大学习的十天里,一气呵成几章,记得当时也正和绿袖子的清水港玩接龙,于是两篇一起写了。一样得到大家的鼓励,
  绿袖子说:
  “珠江喜欢文字喜欢到骨子里了,瞧,出差在外还牵肠挂肚,文采飞扬,佩服!况且,能一写二部,风格各异,折服!要让我写,肯定互相窜门了。这就是功底啊!很吸引人,期待下回。”
  耕老也说:出差还写啊,真辛苦了。这节写得不错,很真实,也很流畅,“有缘千里来相会”,先认识妈妈再认识本人,比直来直去的好。
  同时耕老也一针见血地指出:
  “牵高粱头(穗)”写得真实,“割玉米”值得商榷。玉米是熟一批掰一批,称“掰玉米”,当玉米掰光了最后一起割杆子,称“砍秫秸”(和高粱杆统称),不知南方是怎么称的,顺便说说。”
  子青说:
  “最熟悉的,才是最好的素材。”
  绿袖子也说:
  “珠江下过乡吧?写得很到位,尤其是玉芳欲速则不达导致受伤一段,软弱但好强的个性很讨人喜欢。”
  这些关注令我获得很大力量,写起来也更加认真,否则觉得对不起关注此篇的朋友。
  
  越来越顺以后,几乎每天写一集,这样写到第七章的时候,耕老说:
  “只要跳过‘坎儿’,越写越顺了,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似乎没有阻力。一帆的妈妈先喜欢玉芳,使故事入情入理,共同的爱好为他俩的爱情奠定了基础。”
  一名新浪网友看得很仔细,他说:
  “‘文中一帆爸爸58年前是南京一所大学文学讲师’,这句容易引起歧义,以为他爸爸在五十八年前就是讲师了。改为1958年前或反右前吧。”
  我返回去进行了修改,并更加仔细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写到第八集第九集的时候也比较顺利,耕老、绿袖子、子青还有其他新浪网友不时发来鼓励。
  耕老说:
  “人美、诗美、蒹葭美!”点出了这一章的主题。两篇诗相比较,一帆的更胜一筹,这里牵动着玉芳的爱。玉芳是不幸的,在那种年代受家长的束缚是可信的。文字写得很流畅,使整篇小说见到了端倪。”
  绿袖子说:
  “这一集的确等久了,不过比前几集更见功底,我茶都顾不上喝一口,一口气看完。和耕老一样,喜欢一帆的诗,读来怦然心动。小说穿插一些优美的诗才更有灵魂,继续穿插!“
  绿袖子还跟着进入了小说之中,心疼着主人公:
  “看后心里一直在遗憾,如果他们拿出点勇气来爱下去多好。在那个“山楂树”年代,真正敢爱敢恨的还真没多少人,或许是太为对方着想了,哪怕遗恨一生也不愿伤害深爱的那个人,所以,爱才会那么干净、纯洁,令人向往,而现在.....一帆,玉芳,令人心疼的一对。”
  子青也说:“诗文并进,小说容纳越深广了”
  但是耕老还是看出其中不足,并及时指出:
  “正如题记所说的,人生就是这样,教儿子说话一段描写细腻生动,尽展细节。‘无巧不成书’是写小说必不可少的,有真实感,且为往下留有悬念。
  总体来看写的仓促,缺乏细节,有草草收兵之嫌。
  希望严雄的变化原因往下有个交代,否则玉芳的感情变化缺乏根基。”
  真的很感谢耕老,他一语中的,对于写小说,自己毕竟心还是浮躁了一些。所以显得仓促是有的。
  至于主人公严雄的变化,倒是交代了一句气候环境文化诸多方面的变化所致,也许这些不够,以后一定再修改。
  一位新浪文友也赞同耕老意见,他说:
  “看了此文,耕石评论中肯,小儿部分生动有趣,而严雄的变化确是写得简略些。因玉芳早已心有所属而严雄又不解风情,异乡中夫妻更觉孤独。而不用为生活奔波所以夫是借酒浇愁,妻是以文寄情。严雄的行为对玉芳无疑形成了推力,这样是否合理?
  合作者——海看了一至十章,给了充分肯定:
  《原始溪流》比我们初步计划的还好!现在按一般推测孤舟可能就是一帆。但没人料到是替身。这才出人意料更有戏剧性。我是从读者角度看的。有没有人想让你将孤舟和一帆合二为一?
  
  是啊,海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我们初步计划的时候,安排孤舟是一帆的替身,原本是两个人的,一个是旧时恋人,一个是新时期网络朋友。
  写到这里,我遇到真正的坎儿了。那时候真的写不下去。每天吃不好睡不香,拿不定主意,到底孤舟是一帆的替身好,还是将二者合二为一好?我想了无数个情况,比如网上遇到了孤舟,玉芳通过聊天感觉他和一帆很相似,相同的爱好,相同的文学底蕴,谈吐一样不凡。玉芳不知不觉就把孤舟当成了一帆的替身。后来,玉芳到海南公出,巧遇一帆,才重拾旧日情怀。回去以后对孤舟实情相告,方从替身中退出。
  海的意思也很明确,他还是赞同孤舟是一帆的替身。
  他说:“大家自然都会觉得孤舟和一帆是一个人,而你写孤舟是替身反倒出人意料。这样不是更好?”
  但是我思前想后,觉得这样安排,玉芳面对的就是三个男人:严雄、一帆、孤舟,这样就会表现出她对待感情过于随便,总觉得这样就会有损于女主人公——玉芳的形象。
  但是,如果不这样安排,让孤舟和一帆合二为一,又该怎么设计情节呢?
  恰巧那一段时间单位工作非常忙,于是干脆停下来了。其实,那时候笔停了,思绪却没停。如果这也算创作的话,那么我这一时期就到了“慵懒时期”,用耕老的话说就是“冷却”时期。
  我们现在似乎已经没有“真正的懒惰”这回事了。现代人嘴里的“休闲”,也并非真正的闲,而是一种蓄谋已久的中断。也是生活整体碎片化的一种表征。
  最近,海推荐的一文给我看,里面引用了普鲁斯特创作《追忆逝水年华》的故事,文中介绍说:普鲁斯特在创作之前是懒惰的。他需要让自己闲下来,空下来,慢下来,然后一点点反刍。但是,当他开始写作的时候,他又必须是勤奋的。也就是说,床上的普鲁斯特是懒惰的,而写字桌前的普鲁斯特却是勤奋的。
  这就是写作的悖论,也是懒惰的矛盾之所在。如果没有床上的懒惰,那些记忆可能就不会“在那里”,不会自然涌现。但写作本身却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写作是一种愉悦,但同时也是一种艰难的愉悦,因为它必须跨越非常艰巨的工作的区域”。如果仅仅躺在床上,不可能出现巨著《追忆逝水年华》。如果只是待在写字桌前,《追忆》也可能是苍白的。
  这一段文字,和我写不下去的停笔,多少有些相似吧。
  于是,直到七月上旬我们放暑假了。

  我翻开博客,清晰可见,写到第十章的时间是2013-03-2823:35:50。
  一晃过去了三个多月,足足一百多天。
  如果这一段时间也算反刍的话,这反刍的时间也真的不短。
  假期开始了,经过这一百多天的反刍,思考,一帆和孤舟怎么“合”,心里已经有数了。
  
  刚好那时候也见到绿袖子留言:
  “我还记着一帆。珠江你再不写。我可接着写了”。
  这一句话令我又是惭愧又是感动。于是,马上收拾心情,放下杂七杂八影响心静的俗间杂事。开始写《原始溪流》第十一章了。
  我想,只要拾起,就不会放下了,这个是暑假生活会丰富的。唯有写作可以洗涤烦扰,净化心灵。
  接下来写得真的很顺了。自认为孤舟和一帆“合”的还算巧妙。而谜底揭开这一章也得到大家认可,算是抛了一个包袱,又不露声色的揭开这个谜底。
  绿袖子第一时间就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认可,她给我留言:
  “我没事,你好吗?一帆。”“嗯,我很好!”一帆回答之后立刻就愣住了……迷雾如此拨发倒也新颖,又显自然,两人在这种情形下相会合乎情理,看客丝毫不会有背叛的想法。
  耕老也肯定说:
  “这一章写的流畅细腻,大段的内心独白真实可信。”
  尤其是我几十年的老友玉炉沉香也中间穿插进来看到这一章,也发来了鼓励:
  “这一段写得自然流畅,富有生活气息,很见个性。”
  这样使我获得更大的动力,更有信心写下去。
  
  说到小说的主题,其实开始的时候并没想清楚,我不善于主题先行,而是写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主题。如果说,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么是什么造成他们这一对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呢,这就是这篇小说反映的主题之一。
  这一点耕老写的评论里得到认可:
  “小说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对中国政治上曾出现过极左路线的控诉,再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是酿成这场悲剧发生的根源。”
  再次感谢耕老锐利的目光和洞察力。
  
  在最后几章里面,我特意安排了玉芳和一帆到天涯海角相会,让他们被迫分开了几十年的情感有一个交代。
  毕竟二十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即使他们二十年前他们有了共同的儿子,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最后一面之后,他们是聚还是散,这里也犹豫和纠结了几天。毕竟,人性中善的元素占了上风,他们已经见面了,不能才自私,生活中也没有太完美的事,“月满则亏”,“花开则谢”。还有,不能对小说中另一个主人公严雄太苛刻。如果让他知道二十多年自己养大的儿子不是自己的,那么对他是多么残忍。所以小说直到结尾,也没说破这个只有玉芳和一帆两个人知道的谜,那么,他们见过了,缘尽了,生活还要回到老样子,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它从原始森林中流传,一路奔流,尽管会遇到多少礁石,拐了多少弯,最终一样清澈见底,保持着本质的纯洁。
  从此以后,他们各自心灵深处对对方的牵挂和担心得到了缓解。起码他们知道了对方在什么地方,生活的如何,所以不再悬牵。
  就这样,曲曲折折,弯弯转转,小说就写到十七章戛然而止。这一天是2013-7-26日,刚巧适逢自己生日,这是一个巧合。而且今天我又突然发现,十七章里面,又带一个我们的生命密码:“七”字。
  
  另外,没想到是小说写完后十几天,自己竟有机会再赴海南,意外地踏着玉芳和一帆的足迹在天涯海角、在南天一柱、在万泉河、在珠江花园酒店走了一圈。这又一个个巧合令我惊喜万分。
  这也许是写这篇小说获得的意外收获。这是上苍付给自己一年来辛苦付出的回报吗?!
  生活待自己真是不薄!
  所以,我觉得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心存感激,也以此获得更大的快乐!
  
  再次感谢写作此文一路相伴的朋友,尤其感谢海,他的付出和创意,是我写作的原动力,也使我从他那里获得许多灵感。

  谢谢耕老,你近八十高龄,一路跟读,并在炎炎盛夏为我写了那么厚重的评论,让我如何答谢!
  谢谢绿袖子,你的《清水港》就是《原始溪流》的细流。对你我已经没有任何语言来表达对你的喜爱!只想什么时候,我们一起执手喝一杯玉麦咖啡!
  还有子青、玉炉沉香、乞颜若风、暗香盈袖、迎雪、没署名的新浪网友,布鞋子、喜德力克……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原始溪流》!

  请大家受珠江再一次拜谢!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