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明史三记之滇西风云>第三章莽应里进逼永昌

第三章莽应里进逼永昌

作品名称:明史三记之滇西风云      作者:云林禅心      发布时间:2013-04-29 18:16:51      字数:3616

  岳凤、罕虔等领叛军打到姚关顺宁街后,原本打算进攻永昌[姚关距永昌约150里],然而叛军沿途遭到强烈抵抗,损失也不小,加之此次所领之兵不过五.六万人,遂放弃攻打永昌的打算。
  岳凤,罕虔等这次进犯,并没怎么遭到明军的抵抗,说明明朝政府在滇西军事力量的薄弱,明政府也基本沿用历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政策,政权是各地方土司世袭管理,人事任命基本是土司上报朝廷后,由朝廷下诏任命,再由朝廷派出相应官员前去相互监督,实权则都掌据在各世袭土司.头人手中。特别以怒江以外广大地区。
  这些情况莽应里和岳凤想当清楚,因此1582年春,岳凤罕虔等追击罕进忠打到姚关之后,莽应里开始调集大象,军队,做好向滇西进攻的准备,岳凤和儿子岳曩乌、耿马土司罕虔兄弟、南甸土司刀落参、茫施土司放正堂以及莽应里的叔父猛别、弟弟阿瓦等,各率领象兵数十万人准备一举拿下云南西南部广大地区。
  1582年冬,莽应里指挥大军攻打雷弄[今云南省瑞丽市].南甸(今云南梁河)、干崖(今云南盈江)、陇川宣抚司,盏达(今云南盈江县莲花街)副长官司,遮放副宣抚司,木邦、老姚、思甸各地,相继被攻陷,兵锋直逼腾越[今云南腾冲]永昌、大理、蒙化、景东、镇沅、元江等地。各路大军分别攻打同进,一时间,西南各少数民族被烧杀抢掠不计其数,流离失所。
  1583年初,岳凤率军攻破怒江防线,在怒江打黑渡口登陆,二破姚关,焚烧抢掠施甸,攻陷了重镇顺宁。岳曩乌领兵六万,突袭至孟连寨[今云南思茅地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明军的指挥吴继勋、千户祁维垣均战死。岳凤又挥军退过怒江攻破盏达,盏达副使刀思定向周围地区求援,但是各地皆遭到叛军的攻击,根本没力量救挥,盏达城破,刀思定和他的妻子儿女及族人都被杀害。此时莽应里等也率部进攻耿马一线,又得葡萄牙人火枪队雇佣军支持,威力大增,大片土地失陷。
  此时岳凤的僚婿明朝邓川[云南丽江]土官知州何钰派遣使者面见岳凤,希望他能够归顺明朝,不要再协同东吁王朝的莽应里侵略中国,岳凤立刻拘捕使者交给莽应里。这段时期内,车里[今云南景洪,下辖部分今在老挝境内]首领糯猛.孟养[明洪武年间改云远路置孟养府,永乐二年(1404年)改为军民宣慰使司。治所在今缅甸孟养。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加山脉以东地区。]首领思威、木邦首领罕凤、孟密[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分木邦西部地置安抚司,万历十二年(1585年)升为宣抚司;十八年地入缅甸。清初又曾内属,不久又属缅甸]首领思忠、蛮莫[今缅甸八莫]首领思化以及孟艮[今缅甸瓦邦]、八百[明朝八百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使司在今泰国境内]等都派兵支援莽应里的侵略军主力,东吁王朝军队的规模甚至超过了莽应龙的时代,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态势。莽应里将诸路兵马齐会雷弄,兵威大震,野心脖脖开始向大明王朝进攻。
  明朝廷至此己失去了大片土地,三宣六慰[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缅甸军民宣慰使司、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孟养军民宣慰使司、老挝军民宣慰使司。三宣六慰的范围除了国内部分外,大致还包括今缅甸那加山脉、亲敦江和伊洛瓦底江以东地,泰国和老挝的北部。]己全部归降东吁王朝或被莽应里大军攻破。
  早在万历六年[1578年],莽应龙在位即以小部进攻云南了,云南巡抚王凝“防边将喜事,遂一切以镇静待之”。他根本不谙边情,对于抗击缅军入侵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害怕“兵兴祸速”,急忙传罗汝芳[时任云南道巡察副使,分守永昌]。不准他发兵。“汝芳接檄愤恨,投债于地,大骂而罢”,只得撤兵。第二年,陈文遂出任云南巡抚,鉴于边境的严重局势,提出“檄诸夷,抚三宣,设将领,筑城垣”。等十策,“锐意请上经营”,“然与时见相抵悟,事亦寝”。如果当时听陈文遂之言,恐怕不致有后来的大战。[尽管后来反击莽应里很成功,但大片国土自此后不在中国版图之内了]。
  明朝廷到此时方醒悟过来,开始调集各处将领和兵马与缅军决战。黔国公沐昌祚带兵移驻洱海,云南巡抚刘世曾也率军移驻楚雄,迅速征调汉人和当地土驻军队数万,命令参政赵睿镇守蒙化,副使胡心得镇守腾冲,陆通霄镇守赵州,佥事杨际熙镇守永昌,委派监军副使傅宠、江忻协同督参将胡大宾等人分几路迎击缅甸侵略军。经过大小十多次战斗,总共杀死缅军一千六百多人,并击毙莽应里的叔父猛别和南甸土司刀落参等将领,取得了一些小胜利。然而始终没能扭转战局,莽应里.岳凤等各部全是晓勇善战的蛮兵,又是以象兵为主,明军亦是奈何不得。双方形成主力对峙的局面。
  黔国公沐昌祚提兵驻洱海[今大理市],又命人前去楚雄请云南巡抚刘世曾到大理来议事,对刘世曾道;“时下莽应里逆寇兵多将广,又有汉奸岳凤等相助,破怒江占姚关,先占地利之势,若不得强兵猛将恐不能退。”刘世曾道:“沐国公久居黔滇,多熟知边防军务,一切听任国公。时下倒有两员大将可破敌,只是不知圣上和兵部是否可调此二将?”
  沐昌祚忙问;“何人?”“南京坐营中军刘綎[挺]、武靖参将邓子龙。”刘世曾接着又说;“刘綎号称第一猛将,所使用的镔铁刀重达一百二十斤,他在战马上能将其轮转如飞,天下闻名,都称他为“刘大刀”,战高雄、日本等,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邓子龙同样是位文武双全的将才,只可惜年近六旬了,唉……”沐昌祚道;“邓子龙我听人传,虽年近六旬仍威猛无比,刘大刀倒刚勇天下皆知,若调此二将,何患逆寇不平?刘大人且上书朝廷,本公亦上奏明皇上,责成兵部速调此二将引本部军马前来征寇。”二人又议征召各土驻兵马协同刘、邓二将,组织招慕乡勇抗敌。
  施甸坝,郭家村、杨家村,是两个比较大的村庄,两村据说同宗,早前有杨氏子入赘郭家,生子长立郭姓,次子立杨姓,先人自洪武初年由南京应天府上元县迁入,经二百余年的发展,郭.杨两村是两个大村庄了。人丁兴旺,和当地的布朗族,[布朗族是哀劳国——永昌郡地的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曾称为“濮人”、“蒲满”、“本人”。施甸的布朗族据唐代《蛮书》记载:望苴子蛮,在澜沧江以西。施甸居住着濮人。]契丹人[宋末元初,契丹人加入到蒙古军队中,从四川以西南下平定大理国后,契丹将领忙古带被封为大理副都元帅,其子孙在保山、腾冲、鹤庆被封为地方世袭土司,并在墓碑中多处留下契丹小字,至清代道光年间契丹小字失传。].傣.回.彝、白、佤、傈僳、景颇等少数民族一起把施甸建设成了个繁华的地方。
  杨家村的杨仕,粗通些文墨,拳脚棍棒很有些能奈,生二子,长子杨英哲,不善习武,尽好诗书,多为谋。次子杨英磊则不同,能力负千斤,武勇过人。十余名壮汉近身不得。与郭村郭阳齐名。闲来时便教些村里青壮练习拳脚。
  这一日,杨英磊正在和村里青壮年在村外练武,正是冬日空闲之余,却见郭阳飞来急疾奔来道:“杨哥,不好了,蛮兵杀来,人众极多,快做准备吧!”杨英磊大喝一声道:“别慌!”随即通知全村并周围众村百姓,由杨仕带领向东西两山转移,自己和郭阳,兄长杨英哲率各村乡勇百余人出村。但见自姚关方向逃来的难民百姓扶老携幼,哀嚎遍地。四处奔逃,皆言蛮兵屠城。
  又有从姚关逃来的各族难民,遍地皆是,杨英磊等人见之大怒道:“蛮人小国竟如此气焰嚣张,欺我天朝无人!众乡亲且速逃.待我等众人去杀他一阵,也让这些蛮夷见识一下厉害。”永昌府处极边,常被称作蛮荒之地,民风自是强悍。
  杨英磊.郭阳二人可是远近闻名的勇士,杨英哲就拳脚而言,也就初通,但对付寻常人三.两人自然不在话下。刚过得半个时辰便见施甸县城方向火光冲天,原来叛军已杀到城里,正顺施甸河西下杀奔由旺来[注,施甸河水从源头流经县城向西流到由旺转头流进怒江,此非常罕见。有曰;“天上星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施甸河则由东向西流。]因岳凤此前已两次攻占过施甸。百姓们早是闻兵色变了。因此这次又来杨英磊等闻迅便能组织起抵抗了。
  不多时,杨英磊等众乡勇便充好火铳,驽箭,伏于施甸河两侧,只待叛军近便一下发射,杨英哲负责号令,火铳驽箭攻击一波,再由杨英磊,郭阳领众乡勇冲击。
  这支攻在前的敌军乃岳凤的前哨,原本千余人,攻下施甸后分散四处烧杀抢夺,沿河而进不过四.五百人,从陇川打到姚关纵横八百余里,又不曾遭强烈抵抗,便骄横得很,手上拿的全是抢来的财物。杨英哲见敌兵已近伏击圈,为首战象上一敌将,大红战袍在冬日阳光下非常耀眼。杨英哲即命开火,顿时火光四起,烈陷腾空,因正值冬季,风干物燥,火铳齐射,引发大火,敌军早有四、五十人伤在火铳驽箭之下。岳凤这支部队己随他征战滇西数年,遇变不惊,虽遭重创,却不乱阵脚,即刻组织反击。杨英磊.郭阳早率众乡勇冲进敌阵。
  这二人本就天生神力,武勇过人,杨应磊使那镔铁马刀,重有四十七斤,挥舞如飞,刀过处那蛮兵是血肉横飞,连衣甲也被削去,郭阳可是长茅,专挑敌马军杀,一时杀声四起,两下混战。
  这边杨英哲见战象上敌将指挥蛮兵,敌丝亳不乱,即顺手取过一驽来,装上箭,对着那敌将就是一箭,正中那敌将面上。那敌将翻身便从象背上掉了下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