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湘西侗塞黄土村
作品名称:猪那样呆在家里 作者:克思一郎 发布时间:2013-05-29 16:59:03 字数:3434
104、湘西侗塞黄土村
那是一个由阴转晴的双休日。一大早便与爱人驱车往南,到通道的侗寨度假村――黄土村。
一路是郁郁葱葱的山林,满眼是青翠欲滴的草木。车行如飞,爱人总说开慢点,沿途的景色让人看不够,爱不够。还说,在这样的阴天,凉风袭人,穿行在青流急湍,路树交臂的公路上,是一种快意,是一种享受。
的确,远离了城市的嘈杂喧嚣,放下了工作和生活中的“拖累”,纵情在青天绿山碧水间,心轻悠悠的与奔驰的汽车,扑向自然的纵深,扑向自然的侗寨,是心旷神怡的事。
汽车到了通道境内。不时可见小河横驾带顶檐的风雨桥。山顶与山腰建有让路人避风躲雨和小憩的风雨亭。仅从风雨桥与风雨亭建筑风格与作用看,让人一眼能够领会侗家人好客的热情与民风的纯朴。
湘西,这块汉族和兄弟民族杂居的地方,我去过大多的县和区。桥架得多的是侗家和苗家。看起来,侗家的桥比苗家的多些,讲究些。侗家的桥造得艺术实用。风雨亭,风雨桥,折射了侗家人的民族性格,开放,友善,好客,喜聚会。听说一架大的风雨桥,摆上合拢宴,可以一桌一桌连上百十几桌。车过大大小小的风雨桥和风雨亭,人虽没下车,心却得到一片荫凉。
到县溪,过双江,再行10多公里的黄土公路,最后在屏障突兀的山里盘旋几圈,我们的目的地黄土村在即。
2
一湾山畦,隔水两大村庄,黄土乡夹在两村间。两村合起来,叫黄土村,也叫黄土寨。
两大寨子是土得掉渣纯粹的侗乡寨。清清小河穿过两边寨子,流入远山。黄土乡的几栋砖房,倒像是硬嵌在山野中现代文明大厦留下的几块过了时的砖瓦,格外不顺眼。
到了黄土寨,天放睛,太阳驱散了云雾,笑哈哈满照着黄土寨的山山水水。
第一景点是进山寨最醒目的普修桥。普修桥,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原始风雨桥。除了桥墩和桥顶的瓦,全是木结构。桥有近百米长,五米多宽。进桥左侧有好几尊不认识的菩萨。尤为桥中间的那尊最大最神圣。整座桥清清净净,除了我和爱人行在期间,没有别人。凭栏远眺,昨夜的大雨已经洗落满天的尘沙,太阳照在由阴转晴放了新绿的万木层林,好不惬意的深吸一大口气,须臾间,性情的绿意由此起飞。
桥的两边,是让人乘凉和休息,直从桥这头到另一头的长凳。桥上面是寨子村民挂的大小不均的烧香拜佛的各色各样的旗子。行在桥中,仿佛到了水上的“长庙”,独不见的是袅绕的香火。菩萨下设了香炉。香炉里的香灰,仔细的看了,没有烧着的。这样的桥,这样的“庙式风雨亭”,想毕是人走火灭,已经成了规矩与习惯。
普修桥,古朴得实在是让人珍爱。经不起丁点的火烛隐患。没香可点,暗自心香一片的祝愿普修桥,渡人渡事,也渡桥本身一个美好。
3
下了桥,又上石阶,进门楼,才到村寨。第一任务是找水喝。
寨子几乎是见不到人,也听不见侗族吊脚楼里有什么响动。爱人蹑手蹑脚爬上了侗家吊脚楼。我急忙喊:“别乱跑,这侗族。”爱人受好奇心驱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边回过头煞有介事打个手势叫我别出声,一边径直上楼,又拐进侗楼去了。
我见爱人这样,活似不太高明的城市小偷,来偷侗寨的风情民俗来了。
爱人见侗楼里真的没人,草草看了几眼就退出来了,脸上流出来的是明显的遗憾和不满。
走出这座侗楼,迎面来了位侗族老太太。我连忙上前试着问:“有没有水井?”一般的老太太,有不懂汉话的。那天真有福气,老太太说水井太远,我带你们去喝自来水。自来水,就是井水,用塑料管接到家里。喝饱了水,再细看这位老太太,其实并不老,与我的年岁不差上下。头上包着裹头巾,白底黑麻花,洗过便成了灰白色。平日的侗服,谁要穿戴上,都会顿时增长二十岁。细端祥了老太太,一下变成了阿嫂。
4
侗寨开放了。不大的侗楼群,新辟了半个篮球场大小篝火坪。曾听说这里有民族节目表演,猜想说是这个坪子了。
问过阿嫂,这坪子是不是用来表演节目的?阿嫂说:“前些日子隔三差五来些旅游团。凡是组团来,又有预约,我们舞蹈队的就燃起篝火,表演侗家节目。”我又问:“你这里挂了民族舞蹈的牌子,练不练舞?舞蹈队是本村的,还是外面请来的。”从这侗寨的规模看,要组个舞蹈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都是寨子里的人,大大小小都有,不怎么练舞,由老人教一教,把过去的舞蹈跳起来,芦笙吹起来,就是侗家的歌舞篝火晚会了。”
谢过阿嫂,我和爱人沿着石阶继续往寨子里面走。几个侗族小姑娘在玩“打夯棋”,不待我们凑近,飞似一般跑开。青石板上用凿子凿出的棋盘说明这不单单是小孩子们玩的棋。侗家的大人们差不多都下地干活去了,他们是无所谓双休日的。
走过几家,探头往里看,看不出究竟。大声的哼哈几声,或者干脆么喝“屋里有人吗?”走过的几家,都没有人回答。更奇怪的是在这没人回答的侗楼里,清一色的“日不闭户”。你想到侗家,真没有门拦着。
一条岔道上,从田间回来一位中年男子。我和爱人不紧不慢的跟着他。他也似看到我们俩在人家的楼前探头探脑,不时回头看看我俩。
人的好奇心,助长的的胆量。直跟着汉子走到寨子的尽头一家新建的侗楼。汉子站住了,友好的看着我们。我也友善的带点央求口气问汉子:“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你的侗楼?”汉子爽快的答应了。
我和爱人望着三层楼高的侗楼。一层一层的观赏起来。
侗家的第一层是放杂物和做仓库的。犁、耙、风车、蓑衣和其他农具都放在第一层。有的侗楼第一层还圈牛养猪。但如今一般放在了楼外。
第二层与第一层一般大。上楼的楼梯的厚木板,全都是用刨子刨出来的,足有一米多宽,精光滑亮。叫人第一条件反应就是脱鞋子。汉子见我们脱鞋,赶忙说“这里不用脱鞋。我们自己也都不脱鞋。”二楼共有四间房。另外还有约占两间半房子大小的丁字型大厅。厅的三面是四间房木墙。临河的楼檐一边是一线长长的扶手栏。有的扶手栏是一米高的木端拦墙,有的是栏杆。扶栏远望,一片田园风光。听着风吹树山间野鸣声音,无不叫人沉醉忘返。
在大厅足足看了好一阵子,回过神,到了二楼的厨房。一般的农舍,厨房都在一楼。侗楼,实实在在的摆在了二楼。厨房一角是一座大灶。中央有个石板砌的火炕。汉子说,这大炕是冬天一家子人烤火用的。汉子搬来了侗家矮凳子,叫我们坐一坐。我坐下后,发现侗家的矮凳子也与别处的不一样。用整个杉木树桐子,硬凿出来的。有点独木舟的味道。不同的是侗家把凳子掏成“凹”字型,反过来就是凳子。
侗寨楼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荫凉得很。是消暑度假的好去处。坐在侗楼让人想起下放农村的时光,想起“点灯吃饭”的湘西农舍的伙房。
第三层,除了中间三米宽的过廊外,还可以在过廊两旁装出六间住房。侗寨的三楼是最自由随意的,不像一楼二楼,大家都差不多一个样。三楼,如果家里人多,便装起来。如今旅游热喜欢侗寨的人多了,也可以装起来给游人住。想装一边,装一边,想两边装就两边装。什么也不装,也行,用来凉谷子,风干菜,风绿豆黄豆辣椒。逢上红白喜事,或是家里来了贵客,三楼又是可以迎宾客的酒宴厅。这汉子,由于资金问题,三楼是空空的。汉子说,请人建房完工时,在二楼和三楼办了16桌。
5
中午,我们走进一家纯粹侗家妇女开的侗家饭店。听说我们要吃侗菜,首先推荐的是腌鱼。老板问,吃腌的,还是煎的,或是炒的?爱人信口答道:“随便。”我心前吃过侗家的菜,懂得些道道。侗家菜,如果吃不习惯,是不能随便的。老板说的腌的,是侗家的正宗吃法。就是把鱼从坛子里拿出来,生吃。煎的炒的,是为了照顾侗家“老外”。正宗的吃熟的也行,在野外烤着吃。生吃与野外烤着吃,才是正宗的侗家吃法。老板说的草鱼与鲤鱼,也是有区别的。草鱼在家可以腌上十多年,而鲤鱼最多三、四年。草鱼大,鲤鱼小。我和爱人本想要一条草鱼。老板说最小的也有三四斤。最后,只能吃鲤鱼。
老板转身到伙房外面去了。我正想跟着,脚迈过了门槛,给老板叫了回来:“你不要跟着来。”“看一看怎么腌鱼的,不行吗?”“等我拿出来,再给你们看。”老板不由分说的关上了门。爱人本是坐在一边,对腌鱼兴趣不大。见老板神秘兮兮的,探宝一样凑了过来,在门缝窗边踮着脚偷看。我问:“看到什么没有?”爱人说:“什么也看不到。”侗家让你看的,你随便看。不想让你看的,你怎么的探也探不着。
老板终于端出一盘两斤大小,还说是最小的一条鲤鱼给我们看。一看便知是一条上好的正宗侗家腌鱼,红嫩体透,色泽如鲜,鱼上有一层的姜末和辣椒及其它的香料。香溢四壁,让人唾涎欲滴。老板让我们夫妇先尝尝生吃的腌鱼。爱人用舌小尖点了点,已不再有生鱼的味道。最后,我们甘愿当“老外”,吃了煎鱼。加了份侗家专门酿制的“苦酒”(味道类似甜酒水)。
吃过侗家的腌鱼和“苦酒”,望着留着我们足迹的侗寨鼓楼,带着没吃完的侗家腌鱼和侗乡记忆,我们告别了侗乡--黄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