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巧思焕铺,家兴业旺
作品名称:红门大院 作者:殷宏章 发布时间:2025-11-16 14:40:44 字数:3250
入伏后,日头烈得像团烧红的烙铁,烤得葫芦镇的青石板路,都泛着热气。红门大院的山货铺里,却透着股不一样的热闹劲儿——货架被重新规整过,分门别类的山货,用崭新的粗布口袋装起来;袋口缝着巴掌大的白布条,上面用墨笔清清楚楚写着“野山参产自黑风口补元气”“松蘑采自青龙坡鲜脆可口”,引得来往顾客们驻足细看,指尖划过那些规整的字迹,眼里满是新奇。
马妹正站在柜台后,手里捏着一支毛笔,蘸着研好的墨汁,在新拆封的布口袋上写字。她穿件月白色的粗布褂子,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的手腕上,娘留下的银镯子,随着手腕转动,时不时碰撞桌面,发出细碎的声响。阳光透过铺窗落在她脸上,额角沁出的细汗,被她随手用帕子擦掉,眼神却专注得很,一笔一划都写得工整有力,连“损耗率”这样的字眼,都标注得明明白白。
“二少奶奶,这野蜂蜜真能润肺止咳?”街口的张婆婆掂着一小罐蜂蜜,眼神里带着些不确定。她孙子最近总咳嗽,药吃了不少,也不见好。真的,急死人!听说牛家山货铺有纯野生的野蜂蜜,特意来试一试,可看着布口袋上的字,还是有些犯嘀咕。
放下了毛笔,马妹笑着接过蜂蜜罐,打开盖子让她闻了闻。“张婆婆,您闻这香味,纯得很。这是上月,二哥去鹰嘴崖收的蜂蜜,那里的蜜蜂专采野花。我爹年轻时就说过,鹰嘴崖的蜂蜜治咳嗽最管用。您回去给孙子冲蜂蜜水,早晚各一杯,连喝三天准见效。”她说话时语气笃定,眼里带着股让人信服的劲儿,不像是刚嫁过来不久的媳妇,倒像个守了半辈子铺子的老掌柜。
张婆婆凑近闻了闻,浓郁的花香混着蜜甜扑面而来,看了看马妹一眼,当即点点头:“那我就信你一回,给我来两罐。”刚送走张婆婆,老三牛建财就背着个空背篓,从外面进来了。看到铺子里的景象,眉毛挑了挑,嘴角撇了撇,没好气地嘟囔起来。
这又搞的什么花架子,好好的山货,装得花里胡哨的,难道还能卖得更贵了?他刚去邻村收山货,跑了大半天才收半背篓,心里正憋着气,瞧见马妹在折腾铺子,更是没什么好脸色。马妹没恼,只是拿起一袋山核桃递去:“三哥,你看,这样分类包装,顾客一眼就知道什么山货,产自哪里,有什么用处,买着也放心。前几天我算了账,这样一改,生意比以前好了三成呢!”
“三成?”牛建财接过山核桃,手指摩挲着袋口的布条,眼神里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又板起脸,“那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说不定过几天就冷清了。”话虽这么说,他却忍不住打开口袋,抓了几颗山核桃出来,捏开一颗,饱满的果仁滚出来,带着一股清香味。
他记得以前,这些山核桃混在一起卖,顾客总嫌挑着麻烦,常常挑一挑拣拣半天,最后还不一定买。正在这时,老四牛建学背着书包,从学堂回来,路过铺子就走了进来。他一眼就看到了货架上规整的山货,眼睛亮了亮:“二嫂,这铺子怎么变样了?真好看!”他凑到了柜台前,指着布口袋上的字,“这都是你写的吗?字真漂亮!”
马妹笑着点点头:“刚学的,还得多练练。你要是放学没事,也来帮我写一写吧!”“好啊好啊!”牛建学爽快地答应,全然没注意到三哥牛建财脸色难看。他拿起一支毛笔,在空布口袋上试着写了“山枣”两个字,虽然不如马妹写得工整,却也有模有样。
牛建财看着两人兴致勃勃的样子,心里更不是滋味,转身就往后院走,嘴里还唠叨不停:“净瞎折腾,有这功夫不如多去山里收些山货。”
马妹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地笑了笑。她知道老三性子急,又好面子,一开始不接受正常。她转头对牛建学说:“你三哥就是嘴硬,等他看到生意越来越好,就不会这么说了。”
傍晚时分,牛建业背着满满一背篓山货,从山里回来,额头上满是汗水,衣服都湿透了,可脸上却带着笑意。他一进铺子,就看到马妹在算账,算盘打得噼啪响,清脆的声在铺子里回荡。“二哥,你回来啦!”马妹抬头看到他人,眼睛亮了亮,赶紧起身给他倒了杯凉茶。
接过凉茶牛建业一饮而尽,抹了一把汗,笑着问道:“今天生意,怎么样?”“挺好的,比昨天又多卖了不少。”马妹想了想,把账本递给他瞧一瞧,“你看,这是今天的账目,收的钱都记在这儿了。”牛建业低头,看着账本上整齐的字迹,又看了看柜台后,从容利落的妻子,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
他想起刚娶马妹的时候,还担心她适应不了牛家的生活,担心她跟兄弟们处不好,担心她管不好铺子的事。可现在看来,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这个从山里来的姑娘,像后山的野禾苗一样,有着顽强的韧劲,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把铺子经营得有声有色。他伸手轻轻拂过马妹额前的碎发,声音温柔地说辛苦你了。
马妹脸颊微红,摇了摇头:“不辛苦,看着铺子生意好,我心里也高兴。对了,二哥,我跟你说个事,我想明天去镇上的杂货铺,问问他们能不能帮我们代卖一些山货,这样咱们的销路就更广了。”“好啊,我陪你一起去。”牛建业毫不犹豫地答应,他相信马妹的眼光,只要想做的事,牛建业都愿意支持。
第二天一早,马妹和牛建业就去镇上的杂货铺。杂货铺的王掌柜是个精明人,一开始听说要代卖山货,还不太乐意觉得麻烦。可当马妹拿出包装好的山货,给他看了标注的产地和功效,又算了算一笔账,告诉他代卖的利润分成,王掌柜的眼睛亮了。“牛二嫂,你这主意好啊!”王掌柜掂着野蜂蜜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这样包装的山货,看着就上档次,肯定的好卖。
每天都人来人往,保准能帮你多卖不少。两人顺利地和王掌柜达成合作,刚回到牛家铺子,看到牛建财和牛建学在一起,忙着往货架上摆货。牛建财手里拿着一袋野山菌,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可动作却很麻利。“三哥,你怎么来了?”马妹有些意外。牛建财咳了一声,不自然地说道:“我……我就是没事,过来帮帮忙。”他昨天回去后,仔细想了想马妹的话,又问了问常来买山货的老顾客,都说现在这样买着方便,心里就有些松动了。今天一早过来,看到铺子门口,又有不少顾客在挑选山货,心里就更认可马妹的做法。牛建学站在一旁,笑了笑,说道:“二嫂,三哥是想通了,知道你这办法好!”牛建财瞪了他一眼,却没反驳。
马妹看着兄弟俩的样子,也笑了起来:“那太好了,咱们一起把铺子办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山货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本地的顾客常来光顾,连邻镇的人都听说牛家山货铺的好,特意的来买山货。牛建财彻底改变了对马妹的看法,他不再觉得马妹是个“外来媳妇”,反而常常主动跟她商量生意上的事;有时候去山里收山货,还会特意按照马妹说的做,挑选那些品质好、功效明确的山货。牛建学也常常在放学后,来铺子帮忙,他学着马妹的样子给山货写标注,还帮着算账。他越来越佩服马妹,感觉这个二嫂不仅能干,还特别有想法。一天晚上,铺子打烊后,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吃饭。牛大爷看着桌上丰盛的饭菜,又看了看眼前的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马妹,你这丫头,真是个有本事的。”牛大爷笑一笑,喝了一口酒,说道,“自从你来了咱们家,这山货铺子越来越红火,让家里也越来越热闹了。”马妹听了牛大爷的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爹,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二哥、三哥、四哥都帮了不少忙。”
“你,你就别谦虚了。”牛大爷摆摆手,眼神里满是赞许。“建业娶到你,他有福气,也是咱们牛家的运气。”牛建业看着身边的爱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在马妹碗里,说道:“多吃点,补补身子。”马妹看着碗里的红烧肉,又看了看眼前的一家人,心里暖暖的。她想起刚到牛家的时候,心里的忐忑和不安,想起被牛建明嘲笑的委屈,想起熬夜算账的辛苦。可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甜蜜的果实。
她知道,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家,这个红门大院,再也不是她当初以为的“抵债之地”,而是她用心守护的家。窗外的月光洒进堂屋,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温馨而美好。马妹轻轻握住牛建业的手,指尖传来他掌心的温度。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或许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她要和牛建业在一起,把山货铺经营得越来越好,把红门大院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让这份属于他们的幸福,像山间的清泉一样,源远流长。
山货铺还亮着了灯光,映着门口悬挂的红灯笼,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风从门缝里钻了进来,带来了山间的草木清香,也带来了属于红门大院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