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一个别开生面的暑假
作品名称:忆海回眸 作者:晨爱 发布时间:2025-11-12 13:48:01 字数:3970
回地方后可以说又到了我娘家的身边。
那时候,从衡阳市到松柏镇虽然交通不是很方便,路程也较远,家门口还隔着一条湘江河,河上没有桥,仅靠两艘渡轮载送旅客来回往返。有时,遇到没有渡轮即使看到了对河的家也只有望洋兴叹,干着急。但是,若比起随军在外省几年都难得回一次娘家来说,那可知足多了。
每年的寒暑假,我仗着教师职业的方便,总要带着一双儿女回娘家住上十天半个月。那时候,我的弟弟妹妹们也都结婚生子,小表姊妹们相聚在一起,娘家不知有多热闹。
“妈妈,要是爸爸也放假就好了,那我们一起就可以在外公外婆家多住住。”每次启程回家,儿女们总有点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外公外婆家哪有我们自己家好玩呀!”有时,我故意逗乐着。
“外公外婆家有菜园子,有草地,还有表弟表妹和我们一起到草地上扑蝴蝶捉蜻蜓,可好玩了。”女儿翘起嘴巴嘟哝着。
“我喜欢到草地上翻跟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听外公讲故事。”儿子开心地说。
“是的是的,我最喜欢听外公讲那些神话故事。”提到外公讲故事,姐弟俩就眉飞色舞,个个抢着谈论那些故事里的有趣情节。
一个暑假,我带着儿女们又来到了娘家。孩子们拿着相机饶有兴趣地从外公外婆前屋拍到后屋,什么树上的果,藤上的瓜,地上的茄子辣椒等等,甚至连那些野花小草,都一一收进了镜头中。一张张照片洗出来,五颜六色漂亮极了,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看了无不赞叹。姐弟俩对外公外婆家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就连外公采摘蔬果他们也觉得是一件极为新奇的事情,总免不了要上前去搭把手,凑个热闹。
一天,父亲从菜园子里摘了两个冬瓜和一些辣椒、茄子放在两个篮子里,准备挑到街上去卖,儿子看到了马上跑过去:“外公外公,我来帮你挑到街上去吧!”
“哎呀,我外孙帮我挑呀,那太好了。”性情开朗的父亲逗乐着。
父亲顺手把担子递给我儿子。儿子接过担子低下脑袋不假思索地就把扁担在两个肩膀的中间一放,然后,两只手抓住扁担两头的绳子,勾头哈腰地站起来,就像打醉拳一样摇摇晃晃走了几步。
“哎呀哎呀,外孙,不要摔跤了,挑东西扁担不是这样放的,这样压着脖子直不起来。你挑不起,还是我来吧!你看我是怎么挑的。”父亲笑着又把担子接过去,一边说,一边挑在肩上示范着给我儿子看。
儿子历来对任何事情都很感兴趣,都想亲自尝试着去学学,去做做,但是,快十岁的人了却还从没学过挑担子。在一旁的我看到儿子那股可爱的傻劲和那挑担的姿势,不由笑得前俯后仰。
“不是我挑不起,是扁担压得肩膀痛。”儿子尴尬地看着我,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晚上,像往常的夏夜一样,晚风徐来,给人们带来一阵阵舒适凉爽的惬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树梢,透过瓜棚,斑驳地洒在宽敞整洁的大坪里,宛如一片片银色的碎屑。白天辛苦劳作后的一家人及左邻右舍的大人小孩,吃了晚饭都喜欢来到父亲扎的瓜棚下,享受自然馈赠的美好夜景。
“外公,我和弟弟都很喜欢听你讲神话故事,你再给我们讲一个吧?!”女儿看着外公期盼着说。
“孙崽们喜欢听我讲故事,那我就来讲讲咯!”性格开朗豪爽的父亲随即应承着。转而,父亲又说,“今天不讲别的故事就讲讲我自己的故事,你们愿不愿意听?”
“愿意愿意!”姐弟俩高兴地拍着小手。
“孙子外孙们,你们现在好幸福啊!不光是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好东西玩。外公外婆虽然搭帮党和毛主席,现在也过上了幸福生活,但却永远忘不了解放前那些苦难的日子……”
解放前,父亲和所有劳苦大众一样没吃没穿。为了糊口,十三岁的父亲就到家旁边的黑铅炼厂(水口山矿务局第三冶炼厂的前身)去挑铅渣赚钱。那时候的黑铅炼厂都是由英美霸占,由资本家统治,劳工们从早累到晚都赚不到一餐饭到口。为了填肚子,父亲经常利用晚上在月光下开荒种菜,然后挑到集市上去卖点钱换点米。
“我告诉你们一次到街上卖菜所遇到的一件奇事吧!”父亲结束了前面的话题,开始讲述一件亲身经历的往事。
那时候,父亲已经结婚。一天,父亲清早饿着肚子挑起一担满满的菜到街上去卖,想到家里已几天揭不开锅了,妻子又怀有身孕,每天仅靠一些菜汤维持,盼望着能把那些菜卖点钱换点米回来。谁知一担菜在街上从早摆到晚却没卖到一个钱。眼见天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父亲只好又挑着一担满满的菜往回走。走着走着,突然觉得脚底下踩着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父亲弯腰捡起,原来是个布袋子,父亲顺手打开布袋子往里一看,“哦哟”惊了一大跳,里面竟然有一吊钱。
现在吃都没吃哪个还有钱来丢呀?父亲寻思着,这肯定是别人用来救急的,得赶快找到这个失主。可这么晚了到哪里去找失主啊!只有在原地等失主自己找来。心急如焚的父亲在原地等了好久,街上已无一人走动。自己从早到晚水米未沾是小事,可想到家里等米下锅的妻和娘不知会急成什么样子,于是,父亲又只有挑起担子往回走。
“哎呀我的娘呀……我今天怎么得了呀……”
走着走着,突然一阵女人的嚎啕哭声传入耳中。父亲挑担菜正往上街走,那个女人哭叫着往下街的河边跑。擦肩过时,父亲借着一丝朦胧的月光看到那个哭叫的女人是一个熟人的老婆,叫肖堂客。
父亲问:“肖堂客,这么晚了还不回去要跑到哪去?”
“哎呀,我今天要投河死,我今天要投河死……”
肖堂客一边哭诉,一边仍然朝着河边飞奔。眼看马上就要到河边了,父亲想,这个女人莫不真的是想寻死呀?想到这里,父亲立即把担子往地上一丢,提起腿像射箭一样追了上去一把拽住肖堂客的胳膊。
父亲大声说:“死堂客,好死不如赖活,你有什么事到了非死的地步了?!”
父亲的话如雷贯耳,肖堂客也有了一丝安静。
“我今天把钱丢了。哥,你晓得我家那个男人的脾气,他要是知道了会打死我的,我哪还敢回去呀,我让他打死还不如自己投河死算了。”
“哦,是这个事呀!快莫死了莫死了。”
听了肖堂客的话,父亲立马松开了拽住她的手,一边幽默地说,一边毫不犹豫地从菜担子里拿出那个钱袋子。
“你今天丢了钱,我今天捡了钱,这钱不管是不是你丢的,你都拿去吧!”父亲把钱袋子连同里面的一吊钱递到肖堂客面前。
“哥,你捡的钱给我?”肖堂客愣愣地看着钱袋子,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半天都不敢伸手去接。
“拿着拿着,快回去吧!”父亲硬把钱袋子塞到了肖堂客的手里。肖堂客双手捧着钱,“噗通”一声,双膝瞬间跪在了我父亲的脚下,头像捣蒜一样磕起来。
“外公,你的心真好!”听到这里,我的儿女们感动得异口同声。
“我想接着讲讲之后走日本那年一桩凄惨的事,但又怕吓到你们。”父亲脸色苍白,沉浸在往事中。
“外公,你讲你讲吧!我们不怕。”儿女们齐声说。
父亲接着讲起了那桩惨痛人心,催人泪下的亲身经历。
因为在本地工厂赚不到钱,父亲就跟着大家一起到离家较远的一个矿山去挑矿石。
一天,日本兵突然侵入矿山,见到中国人就乱砍乱杀,甚至开枪射击。吓得矿工们慌不择路,四处逃窜。父亲为躲避子弹顿时抱头蹲在地上,子弹躲过了可劫难没躲过。一个日本兵端着枪飞奔过来,看到蹲在地上的父亲,提起枪托就像发狂一样,嘴里一边“咿咿呀呀”地乱叫,一边朝我父亲的头上狠劲乱砸。父亲用双手紧紧护住头部,结果,父亲的头部被砸成三瓣,右手大拇指也被砸断了一节。
顿时,父亲倒在了血泊中。不知过了多久,父亲被一个当地路过的老奶奶发现了,老奶奶解下自己的裹脚布把我父亲的头左一圈右一圈紧紧地裹住。好心的老奶奶守在旁边,一直等到我父亲醒来。父亲醒来后直觉晕头转向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更不知发生了什么。老奶奶问父亲是哪里的,父亲只是一个劲地重复着我要回家。
看着父亲那样子,老奶奶心痛地说:“孩子呀,你连自己是哪里的都不知道怎么回家呀?何况你这个样子也不能走动呀!”经过老奶奶的启发提示,父亲慢慢清醒了,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见父亲执意要回家,老奶奶就从她家里找来一根棍子让我父亲拄着,并耐心给父亲指出回家的方向。
父亲拄着棍子往家的方向走,走一会歇一会,到了岔路口就问问路人。父亲昏昏沉沉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日夜才到了家。
回到家里,母亲见父亲那奄奄一息的样子哭得死去活来。父亲安慰母亲说:“莫哭了,我今天能活着回来就已是万幸了。”
父亲身上的衣服及头上的裹脚布都像胶布一样,被血粘得紧紧的。母亲只有用剪刀帮父亲把衣服剪开换下来。
父亲大难不死,身体硬朗。解放初期,为了搞好工厂建设,第三冶炼厂急招工人进厂。对于那些曾在解放前受尽了工厂的压迫和毒烟渍的侵害,解放后又分到了一些农具和土地的穷人来说,谁也不愿意再到厂里去受磨砺。何况按当时的要求,如进厂就要把分得的农具和土地全部交公。只有我历来肯吃苦耐劳,开朗豁达的父亲愿意把分得的农具和土地全部交公,报名进了水口山矿务局第三冶炼厂(解放前的黑铅炼厂),当了的一名正式工人。随即,又生下了我和弟弟妹妹六个儿女。并把我们健康抚养成人,助我们个个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上天给父亲的最好安排,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常在心里想,走日本那年矿山那么多人都没回来,我在那种情况下却能捡回一条命,真是托菩萨的保佑。”父亲摸了摸头上的三道疤痕深有感触地说。
父亲的亲身经历宛若一座警钟,小时候也常为我们敲起。每听一次,我的心就要震撼一次;每听一次,我对祖国的热爱就要增强一分;每听一次,我对当下的幸福生活倍加珍惜。
“妈妈,我们长大了也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儿子似懂非懂地说。
“儿子说得对。古人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健康平安就是福报。”
“妈妈,那时候为什么有那么多外国人欺负我们中国呀?”女儿不解地问。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遍地都是宝藏,就像一块肥肉一样人人都想抢着吃。可是,那时候我们中国穷,没几个能读得起书,没几个有文化知识的,科技不发达,没能力保护。哪怕那块肥肉在自己碗里也难免被人抢夺。”
“妈妈,我们现在要好好读书,有了本事别人就欺负不了,外国人就更不敢来。”孩子们异口同声。
看到孩子们听了外公的故事,无形中都得到了一定的启发,我也万分欣喜。
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父亲的故事给了我和孩子们一个难忘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