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佑华
作品名称:三十年了,你还好吗? 作者:黄宏宣 发布时间:2025-04-22 20:22:47 字数:5007
陈佑华是我们级的“小不点儿”,人送外号“小数点”,和马娟娟并列被称为“一号微型种子”,他的长相和笑容都有点像潘长江,尤其是他的发型和走路时左右摇摆的样子,他甜美的歌声和潘长江也很相似,他个不高,只有1米68,却胖胖的,满脸的堆笑,牙齿洁白还宽大,就像一根根拔地而起的石灰柱子。
说起他,二个字就可以表明一切,那就是“洒脱”,在班上,他最洒脱,做人洒脱,生活洒脱,说话洒脱,走路洒脱,衣着装扮洒脱……他就像天马行空的悟空,总是那么的来去匆匆,总是那么的无忧无虑。你看,他穿上衣从不喜欢系扣子,穿运动鞋时爱把鞋带绑在腿上,一年四季还喜欢带护腕,除了寒冬,都喜爱戴一个和他的脸差不多大的墨色眼镜,像黑社会的“老大”,不过,他可不是近视眼,完全是为了装“酷”。
陈佑华的一切都简简单单,思维简单,做人简单,行为简单,心无杂念,像刚刚入校门的初中生,极容易相处。他还是模仿和逗乐的高手,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模仿罗丹的雕塑《沉思者》的造型,还有其他各类雕像和现实人物的模样,比如模仿赵全霞的舞台越剧表演,比如模仿学校的食堂师傅打菜,比如模仿模特儿走猫步,比如模仿《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比如模仿戏剧里的奶油小生和黑脸包拯,比如模仿解放军同志站岗,比如模仿我们的数学老师……甚至连屠夫杀猪的系列动作、清早公鸡的打鸣和山羊出笼的摇摇摆摆都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他的艺术细胞很浓,总是能把一些在别人看来很随意的物件搭配得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给人以美和醉的享受。他的经典装扮让人联想到一个铁的道理,人的外表虽是天生的,可后天的打扮和掩饰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形象,甚至能提高一个人的品味。我们时时在想,假如她是个贤淑般的女孩子,不管美丑,但一定是很有品位和招人怜爱的好女子。
陈佑华头脑相当聪明,遇事能及时、准确地应对和转弯,他的功课也很优秀,尤其喜欢英语,时常见他和周蓝一起切磋英语语法和口语,两人还试着用英语吵架,吵到最后,我们谁也听不懂,他俩却会意地一笑了之。他最怕上数学课,他讨厌那些冰冷的数学符号和枯燥的数学公式,而教数学的高老师却偏偏喜欢他,甚至多次公开表示希望陈佑华能做他的干儿子,为了讨好陈佑华,老师甚至给他买了几套衣服和鞋子以示诚意,还有一辆魅力十足的山地自行车,在当时,那辆自行车简直和飞机一般稀罕,聪明的陈佑华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在我们看来,他和高老师的关系很复杂,是师生、是忘年交、也是父子。不过,他对高老师也的确很好,有一次,高老师因为肺气肿住院,其他人都怕传染而躲着,他自告奋勇去医院照顾了他三个多礼拜,每天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从不嫌弃。因为这些,我们就知道他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高老师时常在课堂上刻意喊他回答问题,多数他是答不上来的,这时,他就会假装小心翼翼地走出课桌,来到小组中间,摆出“沉思者”的苦恼,有时也模仿高老师上课时的经典动作,引得全班人哄堂大笑,倒是高老师胸怀大爱,性情开阔,数次在他的搞笑中对他无可奈何地叹气,一遍遍地调侃,“你呀!真乃孺子不可教也!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呦?”虽然他三番五次在数学课上“捣乱”,但高老师并不讨厌他,陈佑华的数学成绩也没有一次受到影响。
在班上的男生中,陈佑华最干净、做事最利索,他总是喜欢把自己搞得那么时髦,不像有些男生那样邋里邋遢,人家是所有的衣服一个色调,而他的服装却是五颜六色,光彩照人。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会把自己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地放在自己的床边。我们许多男生对他的穿着和嗲声嗲气的语言很不服气,觉得男儿有泪不轻弹,感觉他缺少男子汉的豪迈、胆识和气概,像个贾宝玉,尤其是史春天,人前人后都喊他“娘娘腔”“现代李莲英”和“永远长不大的小丑男人”,还经常联合大家藏起他的围巾、眼镜和帽子,用来敲诈他的饼干,而他从不计较,总能顺应民意。不过,他心肠好,人缘好,为人刚正,还喜欢默默无闻地帮助他人。
在男生中,他的装饰品似乎最多,感情最丰富,他有点像个热恋中的女孩,甚至时常莫名其妙地多愁善感,为了书上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会黯然神伤,有一次,孙老师在给我们讲《窦娥冤》的时候,讲到窦天章在灯下看卷宗那段,随着查小静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孙老师的娓娓道来,陈佑华竟在课堂哭得像个泪人,他的泣不成声让班级同学不知所措,以至于老师不得不几次停下课安慰他。他最喜欢听的歌曲是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映山红》,每一次听到这首歌,再联想到电影里潘冬子的母亲被敌人活活烧死的镜头,他都会一次次的泪如雨下。正因为这样,不少女生暗地里都叫他“我的甜甜蜜蜜宝哥哥”,他的光辉形象也因为那些眼泪在同学中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
在班上,陈佑华似乎很得宠,男同学敬佩他的“善”和“诚”,敬佩他的执著,敬佩他的“大男人”;女同学喜欢他的“酷”和“帅”,喜欢他的随意,喜欢他的多情和时时流淌的眼泪。黄木木和张毅就给他写过不少缠缠绵绵的情书,尤其是张毅,她在别人面前是坚不可摧的女汉子,但在他面前却是柔情似水的乖巧女。美术系还有个叫盛雅芝的小师妹,动不动就跑来找他,给他买衣服,买运动鞋,买围巾,买领带,甚至连袜子、手套和口罩都买,当然,买的最多的是眼镜。不过,他可不相信学校里的爱情,对于李思金和官晓的所作所为,他不知规劝过多少次,陈佑华对他俩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学校里没有真爱情,只有同学情,因为那是学习的地方,不是社会,与其花这些时间去谈论那些虚无缥缈的爱情,还不如脚踏实地去多学点真本领。”如此看来,他倒是一个头脑特别清醒的智者。
如今,在班级的男同学中,他的幸福指数算是很高的,他的工作顺心如意,娶的老婆美如天仙,和李萍、时涛、高倩、徐芳、邓华华、黄俊俊等人一样,生活过得称心如意。他的甜蜜生活,来自于他的装“酷”,他的努力,他的与世无争和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更来自于他满满的爱心……
毕业后,他去了南京一所重点高中,虽然他是中文系毕业,却做了英语老师,这也和他最初的理想相吻合。当时,他的岳父就是那所学校的校长,校长和孙老师是对门邻居,很熟悉,陈佑华也是得到了孙老师的推荐才如愿以偿,他的岳母是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陈佑华的爱人和他一样,也是学校的老师,不过是很前卫的音乐老师。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再加上陈佑华的机智、聪明、踏实、时髦等满身的优点,他怎么可能不幸福呢?
在学校,陈佑华一心研究教学,还是连续多年的优秀班主任;在学校,就是因为他的“装酷”和“心善”,才有了学生对他的极力崇拜,他是个开心、快乐、简单并积极进取的老师,和所有的学生都称兄道弟,他把努力、拼搏、时髦、现代、文明、快乐、简单的生活理念和人生哲理带给了他的学生,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大家似乎在很短的时间觉醒了,原来,老师不应该居高临下,不应该盛气凌人,不应该死板教条,也不应该有高高在上和趾高气扬的架子,可以像他这样;原来,生活可以像他这样过……
他班级的学生,几乎都是他的“跟屁虫”,在班上,他这个“孩子王”就像齐天大圣一样,有绝对的权威和影响,他的一颦一眉都会迅速在同学间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在班上,他一定是说一不二地老大!多年来,他所教的班级在每年的高考中都能在全省名列前茅,短短几年,校长和他的女儿同时爱上了这个其貌不扬、却非凡无比的时代青年,校长不止一次在教师会上自豪地炫耀,“我这一辈子做的最成功的事情就是把我这个女婿引进到了学校,因为他从本质上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和灵魂。”他的爱人就是因为他的“酷”才死心塌地嫁给他。听说,在恋爱时,是他爱人执意追求他的,而且当时的竞争相当残酷,因为同时追求陈佑华的有好几位,她们都是学校的老师,学识相当,家庭背景相当,长相和年龄相当。他的爱人叫陈洁仪,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与陈佑华同年分配到这所学校,虽然她只教音乐,但俩人同教一个班,她的父亲是校长,母亲是教育局党委书记,陈洁仪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所有优势,而陈佑华家在外乡,生活无助,处处得到陈洁仪一家的照顾,她是先搞定了陈佑华的生活,然后再发动全校的力量,最后才拿下了他整个人。
陈佑华的到来,似乎在一夜间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改变了学校陈旧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校的文化和理念,改变了校风、学风和班风……年轻的、年老的,纷纷效仿起陈佑华来。一时间,人们爱美了,学会微笑了,想着化妆了,也懂得如何在工作之余去追求美,去享受生活。
老校长和他的女儿一样,一直都很前卫,他也正是看中了陈佑华身上焕发出的青春和活力,才请总务主任和孙老师出面,最终说成了这门亲事,陈佑华老家在农村,兄妹好几个,婚前婚后,父母都不能来城里照顾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岳父和岳母张罗,结婚后第三年,他们就生了一个胖儿子,因为他们俩同姓,竟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叫陈和陈,那是一个很怪异和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
陈洁仪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有文化,有思想,有修养,婚后,对公公和婆婆也是百般孝敬,每年寒暑假,他们一家三口都要去农村老家住上一段时间,在农村,她和婆婆形影不离,陪着婆婆一起去水塘边洗衣,一起去园子里摘菜做饭,一起去小商店买油盐酱醋,一起去镇里买鞋买袜……婆婆知道儿媳妇最爱吃鸡,每年都放养好多山鸡等候儿媳和孙子的归来,回城的时候,还把汽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城里,有他们的家;乡下,有他们的床,这种有滋有味的城乡结合的生活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有情趣。
如今,陈佑华的岳父和岳母已经退休,在家享受着天伦之乐,陈佑华升迁为学校的副校长兼总务主任,不过,无论怎样忙忙碌碌,他都坚持带一个班的教学,坚持带一个班的班主任,和学生在一起,一定是他最大的快乐。陈洁仪早就从学校辞职,现在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的财务总监,一家人的生活幸福无比,虽然他们家不是什么百万富翁,但一家五口,四人都拿钱,而且工资都很高,家里的生活衣食无忧,平日里,家里的伙食都交给保姆打理,保姆原来是学校的生活老师,在学校工作了二十多年,退休后,被他们请到自家来。保姆不但贤惠,干净,厚道,关键还烧得一手好饭菜。保姆到他们家已近十年,十年来,他们早就融为一体,依然成为亲亲热热的一家人。
早晨,二位老人和保姆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午后,三人一起喝点茶,打一会儿牌;晚饭后,保姆陪着二位老人去小区里散散步,锻炼回来,一起看一会儿电视,岳父的眼睛不好,但依然关心国家大事,陈佑华时常给岳父读书读报,一份《参考消息》,他要和岳父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分享……即使二位老人去乡下走亲戚,保姆也紧随其后,寸步不离。
光阴荏苒,岁月无情。当初一味玩“酷”的陈佑华也人到中年,不过,他依然那么的酷,但酷得稳重,酷得含蓄,酷得潇洒……
在学校,陈佑华和王斌就是很要好的朋友,毕业后,俩人一直保持着频率最高的联系,王斌的一切动向,陈佑华是一清二楚,他也从王斌的身上得到了许多人生启迪。
周末的时候,陈佑华总喜欢带着陈洁仪和孩子去市里的敬老院,去民工子弟小学,他们时常在那里做一天的义工。对于他的做法,他的爱人和岳父岳母也积极响应,全员参与。这一项伟大的壮举,他和爱人已经坚持20年,那种场面,有些让人感动;那种场面,有些催人泪下。
你看,天刚刚亮,陈佑华就开着他的商务车,带上一家几口,甚至保姆也齐装上阵,浩浩荡荡地开往敬老院,他们带上几大包的食品和物品捐给那些孤寡老人,还时常给老人们送些香气扑鼻的鲜花和刚刚买的新衣,然后在那里干一天活,别看他们家平时的生活都由保姆把持,到了敬老院,每个人都是脱下衣服能扛麻袋、卷起袖子就干粗活的大劳力。等到夕阳西下,个个累得精疲力尽,走出敬老院,几个人就在对面的饭馆点上几个对口的小菜,有时,他们还会叫上敬老院里熟悉的工作人员一起用餐,陈佑华和老岳父总喜欢要上一瓶白酒,几个人边喝边聊,边聊边喝,酒足饭饱,陈洁仪又开车把一家人拉回家,分别洗澡睡觉。那一天,他们一家是真正的累、并真正快乐着……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方式,得到了学校不少老师和社会人士的赞许,大家纷纷仿效,一时间,爱心涌动,社会的正能量不断在增强,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爱心接力正在南京延续着……
其实,这样的生活,真的是很精致的生活,精致得完美无缺;这样的人生,也是很醉意的人生,醉意得无法比拟。
我们都说,陈佑华的一家,是感情最丰满的一家,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一家,是最让人向往和羡慕的一家,因为他们一家很好地把握了现在,常常使别人过快乐、幸福的日子,他们自己也必定很快乐、很幸福,他们也会获得永恒的心安!
陈佑华,我们祝愿你永远快乐!永远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