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断桥和雷峰塔 33、岳庙和岳墓 34、灵隐寺和飞来峰
作品名称:千山万水总是情 作者:碧薇萍 发布时间:2025-04-08 10:05:57 字数:3582
32、断桥和雷峰塔
顺着湖滨走去,不久便到了断桥。西湖的断桥。更有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从古代至今,断桥成就了多少美好的姻缘啊!
从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说起,那更是流芳千古的神仙与人相爱的故事。
记得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那催人泪下的唱段:“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
无怪乎,断桥能和长桥、西泠桥并称西湖三大情人桥。
我站在断桥上观望,看到来来往往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姑娘们,在断桥上寻找白蛇,青蛇的影子,或许,几百年后,这里又会出现一段美丽的神话。
我站在桥头遐想:多少年前白娘子、小青姐妹俩和许仙在断桥相遇,以后又在这儿经历了多少的悲欢离合啊!
今天的湖水还为他们奏出相思之曲,雨丝还为他们飘洒同情之泪。
许仙和白娘子就是是自古以来许多情真义重而遭遇悲惨的青年儿女的化身。
西湖上有个月老祠,月老祠有副集句对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可惜我没有寻见。
眼前的湖景仍然是细雨纷纷,游人甚少。没有半点尘嚣,只是一片清寂。
由断桥想到了白娘子,又想到了镇压白娘子的雷峰塔。
西湖南岸夕照山上,旧有雷峰塔,为975年吴越王因庆贺黄妃得子而建,取名黄妃塔。后人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
雷峰塔初建时为13层,可以登临。明代遭火后,改为7层,后又成5层8面。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旧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
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
至明朝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塔于1924年9月25日倾圮。
国务院1983年5月批准的《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恢复西湖十景之一,并为民间流传极广的雷峰塔。
现在,雷峰塔已经重建完毕,保留了一些旧塔的遗迹,所谓“塔中有塔”。
从山脚下仰视,由于浓荫密布的枝叶的遮盖,望不见雷峰塔的全貌,直至上了山,方可浏览塔的全景。
阳光的照射下,雷峰塔透出的是古铜色,让人们看到了些历史的影子。
进了塔,很难再看到古塔的神秘魅力了,因为一切都是新的,唯有底层的旧雷峰塔遗址,还可以让人朦胧地想象当年雷峰塔倒塌时的情形。
雷锋塔下立着一块大影壁,背街的一面题着“夕照毓秀”,面街的一面题着“南无阿弥陀佛”,影壁前面是一方放生池,红色的鱼群吸引了好多游人来看。
站在塔顶可以远眺西湖全景:眺望北面,5.6平方公里的杭州西湖一览无遗。
最清晰的是三潭印月,它是湖面上的绿洲,而那一叶叶扁舟,则如同丝绸般湖水上细纹的游动。
南面是净慈寺,景曰“南屏晚钟”。古老的庙宇镶嵌在层峦叠嶂的丘陵之中,是青山中的点缀。
我想起了白娘子被镇雷峰塔的故事。由于白蛇与许仙的恋爱是违反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伦理道德的,卫道士法海便将白蛇压在塔底,硬生生地把一对恩爱夫妻拆开。
鲁迅先生之所以为雷峰塔之倒掉而叫好,也正是对封建礼教和秩序的深恶痛绝。
离开雷锋塔,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雷锋塔为什么会倒,白娘子现在又在哪儿呢?
后来我在西湖旁的餐馆品尝着东坡肉、糖醋鱼时,才从店老板的口中得知:
雷锋塔原是砖木结构,住在附近的小孩听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后,想要救出白娘子,于是每天都去雷峰塔偷块塔砖。日积月累,本来年久失修的雷锋塔便在一个傍晚轰然倒塌了。
听了这个雷锋塔倒塌的真相后,我内心震撼:小孩子们也为白娘子的遭遇忿忿不平啊!他们也要拯救无辜受害之人。
33、岳庙和岳墓
曲院风荷通到白堤的码头,旁边矗立着岳庙。无论票价多少,岳庙不可不去。
岳庙堂堂正正,庙貌庄严。鄂王岳飞端坐在大殿正中,身披金甲,手按长剑,双目炯炯有神。
正殿里遍布匾额,烙在国人心中的永远是“还我河山”四个大字。
原来的岳庙、岳坟都在十年动乱中被彻底毁坏,岳庙大门西墙上的石刻《重修岳飞墓记》作了历史记载:
“一九六六年秋被毁,一九七七年重新修复。历时一年,花费人力五万六千工,人民币四十万元。”
毁坏了的可以重建,冤枉了的可以昭雪,因为历史是由人民写的!
岳鄂王的上方有匾,党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写上四个大字“心昭天日”。
正因为心昭天日,耿耿丹心,任何“白衣、苍狗”都掩蔽不了、玷污不上!
即使妖魔、丑类能毁掉英雄、志土的身躯,也绝对毁不了他们昭天日的丹心、薄云天的正气;
能欺世骗民于一时,也绝不可能欺骗人民、强奸民意于久远,因为归根结底“历史是由人民写的”!
我的心情由激动渐渐平静,细看新建的岳庙,那大殿天花板上的“百鹤”全是重新“飞集”。三百七十只白鹤姿态各不相同,但高洁的品德则一。
楹联已恢复旧观,还增添了新的对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庙大门口题着若干副楹联,这无疑是最经典的那一副。
各方敬仰者楹联无数,最令人动容的永远是“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这句吧。
我来到到岳坟。柏树森森,烟云绕护。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的墓在石阶之上,端正肃穆。谒墓和下拜者不少。在墓前拍照的人更多。
谁是忠,谁是奸,公道自在人心;谁当褒,谁当惩,权柄也操在人民手上。
元朝至正年间在西湖修建起了岳王庙;明朝正德八年,又用铜铸造了四佞跪像。后改用铁铸。
在十年动乱中,岳飞被判为“民族罪人”,四佞反而逍遥自在。
粉碎“四人帮”后,这南宋时的四个奸佞又才现出了原形。这四个奸佞是秦桧、王氏(秦桧之妻)、万俟高、张俊。卖国、误国,陷忠、害忠,都是这一帮子人!
这帮子奸佞反剪着双手,赤裸着上身,长跪在铁栅栏中的露台上,接受千秋唾骂。
记得一个笔记上曾载过一副岳坟的七字对联,很有意思。那是:
青山有幸埋忠骨;
黑铁无辜铸佞人。
可算得是语没而旨深。
岳坟前还有陈列“精忠柏”的“精忠柏亭”和自根以上劈分为二的“分尸桧”。自来有关的题咏不少,人们藉以寄托强烈的爱憎感情,而且以桧树直指秦桧。人民永远是爱精忠柏而恨分尸桧的;
瞻拜了岳庙和岳坟,我心情十分舒畅。
34、灵隐寺和飞来峰
第一次听说灵隐寺和飞来峰,都是在济公的故事里。
我们村里大街正中有一棵大槐树。我小时候,每当夏季晚上,村里的大人小孩子都爱在大槐树底下乘凉。这时,有一位名叫毕凌云的老人就给大家讲《济公传》。
济公活佛济困扶危、惩恶扬善的故事,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崇拜济公活佛!
这次来西湖旅游,游览济公活佛出家的地方——灵隐寺,是我游
览的既定目标。
早饭后,我来到灵隐寺。灵隐寺比我想象的要大很多,逛到下午2点才逛完。
灵隐寺作为江南名刹,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建于东晋年间,当时印度高僧慧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
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灵隐寺里也是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为主体框架。天王殿里列的是四大金刚,专为守护神佛。
我见过不少名寺,但灵隐寺是见过的最大的。在五百罗汉堂,五
百个各不相同的罗汉齐聚在大殿中。
人在其中逛,不管怎么逛都回到原地,后来才知道那是中心,中心是高达十几米的佛堂,上面分别是全国各大佛教名山的代表佛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里是释迦牟尼,塑像高大,庄严肃穆,像后则是观音菩萨,精雕细刻,流光溢彩,其雄伟,精妙,庄严,不能不叫人拍案叫绝。
站在高达二十多米的佛像下,你只能仰望,你会感受到一种力
量,你会觉得佛的伟大,一种心灵的震憾!
无数的信徒在拜佛,有老人、中年人、时尚女孩……这一刻,他
们的脸是那么安详,我想他们的内心也是安宁的……
在展览馆,我见到了灵隐寺历代珍藏的宝物,有宗教器皿,有名人书画,有高僧用过的东西,其中最珍贵也是镇寺之宝的是明代大书画
法家董其昌的书法长卷。
在这边,有幸见到古今的很多书画名家的真迹,可谓大饱眼福。
天下着雨,游人如织。我想要是人少一些,一个人慢慢游玩,会
更好。我虽然不信教,但对宗教还比较感兴趣。
佛教,更像是一门哲学,佛理大多也是探讨人生的,诸如:人为
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如何摆脱痛苦?这些问题千百年来困扰着无数人,佛真的能解脱吗?
我想找一找济公的一些事儿,却是怎么也找不着了,故事终归是故事,传说终归是传说,一切都没了影了。
灵隐寺外便是飞来峰。据说有一日济公听鸟儿们说有座山峰正向这边飞来,落下之处是一座村庄。
为了救村民,济公抢了一户人家的新娘便跑,结果村民全部出来追他,从而幸免于难。从此,这座山峰便叫做飞来峰了。
故事很简单,却让人觉得很亲切,有种怀旧的味道。又想这世上若是多了些像济公这样的人,那便好多了。
“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心中之佛方为真佛,至于寺庙金身,只是人们强自加给自己的精神枷锁罢了。
以心御佛,便城真佛,心拘于佛,便失却了佛的真意了。何谓佛,佛又何在呢?济世救人,便是济颠之佛了。
飞来峰不高,山路也不崎岖,有许多古藤缠绕于树上,甚为新鲜。峰回路转间,不时有石雕刻于岩壁之上,颇有古朴之趣。但若要说登山之乐,反倒不如莆田一小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