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 ——一些对人的观察与体验
作品名称:拾年 作者:程渝南 发布时间:2025-04-07 20:03:04 字数:3079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和Eric的蜜月之旅行程已过半。从意大利到瑞士,现在踏上去巴黎的路上。
跟团游是一种别样的滋味。已经很多年没有跟过团,在国内和香港台湾游玩的时候都是跟着朋友们自由行。我们这个团30个人,都来自川渝两地,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搭档组合,有时候觉得在一个团里仿佛看到了人生不同的阶段,看到了不同的人生百态,然后还体会到自己曾经体验过的不同亲密关系,或者今后将变成的些许模样。
团里有一家三口的,小姑娘已经17岁,但是还很乐意跟爸妈出来玩,第一天在长途飞机上就哭了一场。在旅行过程中偶尔也跟妈妈顶顶嘴、闹闹别扭。但我问她,跟爸妈出来玩开心吗?她说,开心。我不禁想起自己跟父母出去玩的经历,十岁左右的时候一起去上海、杭州和苏州,那时怀着第一次出远门旅游的新奇和见到江南美景的震撼,我记得是真的开心得不得了。初中的时候,和父母去云南旅游,好像一路上都是青春期的不满和叛逆,因为戴了牙套不想拍照,每张照片都看不到笑容。好像长大了一点点,就只喜欢和同龄人一块儿玩,跟父母旅行就格格不入了,所以小姑娘的回答在我这里还挺出乎意料。在聊天时,才知道她父母跟我爸妈同龄,但是小姑娘却比我小了十多岁。他们准备让女儿本科就出国留学,又很担心她的安全和独立生活。那种苦心和担忧我似曾相识,就像我十五岁高中时开始住读,就像我十八岁离开家乡到重庆读大学,就像我准备出国留学时妈妈天天叨叨说国外不安全。天下父母都一样,为子女谋深远,却也不舍其受苦受难。
团里还有一对母女,女儿27岁了,马上准备读博士。她俩的配置让我想起六年前和妈妈一块去北京旅游的时候。但我那个时候好像并没有常常跟妈妈赌气和阴阳怪气,只记得天天暴走几万步,累得摊在旅店的床上说再也不搞“特种兵”式的旅行了。这个妈妈有时候说团里有些年轻人比较我行我素,女儿说要不是和你一起出来玩儿我也是那挂的。然后我也常常看到这位妈妈拿着手机绕着女儿一圈一圈地给她拍照。可能在母亲眼里,孩子就是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吧。女孩儿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有时候也会面无表情,但我想她愿意和妈妈出来旅行,也是对母亲最大的迁就了吧。表达的方式不一定反映内心真实的想法。
有带着一个或两个小孩的大家庭,小朋友们有时候很独立可爱,今天还看到6岁的小男孩自己提着小皮箱上车,都不需要大人帮忙。但是也有小怪兽们赖皮的时候,姐姐和弟弟在威尼斯的一个栏杆那里抢地盘,互不相让;因为不能在大巴车上吃东西,小姑娘一抽一抽地在酒店前台的沙发上坐着哭;妈妈在手扶电梯上面一直找儿子,儿子却已经和奶奶坐到电梯下面没有回应……也有独立旅行的五六十岁的阿姨们,自己带着皮箱或包包,听她们说,自己旅行了很多国家。还有年纪都差不多八十岁的三位奶奶,体力很好、精神矍铄,可谓老当益壮,次次都走在队伍前面,从来没见她们掉过队或者说过累。我想等我这个年纪要是也有这个精力跟老公一起出来玩可真的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福分呀。当然也有两个大学生的男孩女孩,男生很健谈,像个阳光开朗大男孩,女生挑染着一头绿发,在他们身上都是青春阳光的气息,我想起大学的时候也和同学一块出去玩过。团里还有两个年轻的小哥,他们和父母一块的,在瑞士买了人手一块表,因为付款问题让大家苦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出发,跟团就是一个人都不能少。一个小哥很会拍照,在意大利的教堂把我和Eric拍出了腿长两米的效果。另一个小哥看Eric很会在当地找吃的(都是找当地的美食评分网站),昨晚在法国小镇终于跟咱们去了同家餐厅吃东西,聊天才知道他是在加拿大留学过,人很开朗。当然也有一群爱打扮的年轻女士,人手一只LV包包穿着Burberry衣服,来欧洲采购比国内便宜的大牌。
至于我和Eric,应该是团里唯一一对来度蜜月的新婚夫妇,也是唯一一对情侣cp单独来旅游的。其他的家庭都是有老有小。我们俩在一块都是黏在一起,拉着手,看看美景,找找美食,打望打望帅哥美女。
在欧洲的街头巷尾,记得从第一天开始,我就特别喜欢看经过的路人和游客。在异国他乡,看到的很多都是和自己肤色不同的欧洲人,他们都很好看,不是单纯说美丽或者漂亮的好看,而是在我眼里与我们不一样的好看,一种别样的好看。比如说,年轻的男生女生高高的鼻梁、深邃的眼窝、浓密而翘翘的睫毛,在瑞士很多人都好高,男生可能1米9,也有那种快1米8的女生。在意大利可能游客比较多,也见过个子不那么高的。小孩我也很喜欢看,欧洲的小朋友长得都很精致也很迷你,很像洋娃娃,金色的头发、或者碧绿的或者蓝色的或者茶色的眼睛,鼻子都翘翘的,小嘴都又薄又弯。他们肉嘟嘟又白乎乎的,就算是不那么白白的小孩,也很可爱。还有我特别惊异的是,欧洲长得胖的和国内都不大一样,他们整个人看上去可以很宽很宽,都是肉肉,屁股可以那么大和圆,腿可以真的很像两根粗粗的巨型火腿。我笑说Eric这样的小胖墩在这里恐怕都算不上fat。欧洲人好像不怕晒,不管再白,在大太阳下三十多度快四十多度的天气,穿着吊带短裤或者短裙,也不会打伞或者戴帽子。你要在街头看到又是帽子墨镜又是伞和防晒衣全副武装的,肯定是中国游客。国内以白为美,欧洲却爱美黑,小麦色的肤色恐怕才是他们最爱。
交流,也是旅途中很愉快的经历。在瑞士的冰川3000,我们走在路上,每个经过的人都很nice地打招呼sayhello,我在洗手间一个女孩还跟我说:Yourhatissocute!我笑着跟她说Thankyou!还有个小女孩问我洗手间的马桶怎么弄一次性的坐垫,我跟她解释和演示,后来来了个可能认识她的人来帮忙了。请人照相也是门技术活,普遍女生都比较会拍照,在琉森湖,有对外国情侣正在那儿拍照,我请女生帮忙拍,果然效果出来是让人惊喜的程度。但是有时找不到合适的人,让附近的大叔帮忙拍,哎,那效果就不说了,可能是阴阳脸(太阳太大,一半脸是黑的一半是亮的),也可能是小短腿儿。但是毕竟人家帮你拍也是情谊,笑着说了谢谢,再翻看照片发现不行的时候也没办法啦。
说起拍照,Eric的拍照技术也是“鸭子脑壳”——不摆了。我以前听其他女孩说,老会因为拍照跟男朋友吵架,我还不信。直到Eric拍照的时候:用手指挡镜头,把我拍成“瞎子”、小短腿或者五官乱飞,还有录视频时操作失误,我在路上跑了半天气喘吁吁,结果六七秒的镜头我就出现了0.1秒,剩下就是他的裤子衣服和大地母亲,真的,我快忍不住要爆发。我一直絮絮叨叨地数落他照相水平,不过我俩是吵不起来的,他也不生气也不吵闹,就只有一句,我按错了嘛。真是一拳头打在棉花上。还有一天晚上,酒店里没有吹风,Eric去隔壁房间借了一个,我让他帮我吹一下头发,他不干,让我搞快点弄完还给人家。然后我就很不高兴,直到他哄我答应了帮我吹十次头发。他说是签了个“不平等条约”。我也不知道为啥当时他不给我吹头发,我那么不安逸,反正就是赖着他吧,连给我吹头发这件小事都不愿意干,我就不喜欢你了。哈哈哈哈!
旅行的意义,就是在不同的国度,欣赏不同的美景时,与人相处吧。置身于不熟悉的环境,划破了平时人生运行轨道,偷到体验不同感觉人生的十几天。一边看,一边体验,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这些相处,有与爱人的相处,有与同行人的相处,有与一面之缘的人的擦肩而过。但是都是值得纪念。也许因为知道景色可能就只见这么一次,所以格外珍惜;可见到的人呢,尤其是擦肩的路人,也只那么一次相遇,所以也格外珍惜。最喜欢看看从身边路过的那些人,他们或行色匆匆,或悠闲游哉,或和我们一样,是来体验这种城市或小镇的游客,总之,人呐,人生呐,不就是像旅程一样,体验么。
2023年8月于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