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从破旧棚户到温馨家园05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4-25 09:43:16 字数:3070
今年84岁的毛小平老人,原本住在十里坪煤矿畔海棚户区,与女儿女婿一同生活。对于拆迁安置的新家,他期待已久。毛小平老人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不,已经拿到了位于清香坪的新房房号,新房是高层住宅,一共18层,我们家在10层,采光好,还有电梯。70平方米的户型,辛苦了一辈子,终于住上楼房了!这里地段特别好,往南靠近西区商业街,向北是蓝湖小区和山上森林,离超市、医院都很近,生活别提多方便了,而且还有休闲广场,以后锻炼身体就更方便了!”言语间满是难以抑制的喜悦。曾经,老人居住的地方周边环境杂乱,交通不便,购物看病都极为困难。每次去医院看病,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在路上,十分不便。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更是让家人心急如焚。与如今新家周边完善的配套相比,幸福感直线上升。老人的女儿笑着说:“以后爸爸看病方便多了,我们也放心了。”
70岁的李大虎老人采了一辈子煤,大半辈子都住在棚户区社区。今天,他抽到了心仪的安置房。“在8楼,有电梯,不用我再辛苦爬楼梯了,真恨不得马上就能住进去。”他乐呵呵地说,“现在每天都在想象入住新家的场景,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式电梯公寓,多亏了矿区日新月异的建设,让我们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
曾经爬楼梯气喘吁吁,居住空间狭窄压抑,如今即将迎来便捷舒适的生活,这样的对比让老人对未来充满期待。以前,老人每次爬楼梯都要歇好几次,回到家后累得直喘气。狭小的房间让他连转身都困难,生活十分不便。老人笑着说:“以后再也不用爬楼梯爬得这么辛苦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啦!”
“今年要过一个开心年啦!”王师傅高兴地对记者说,自己原本就住在大村,如今抽到的房子让他十分满意,周边几十年的老邻居也有不少抽到了一起,以后还能继续做邻居,住得特别舒心。原本家里住的是平房,屋内设施简陋,每逢下雨天就担心漏雨,家里的电器经常因为受潮而损坏。
以前,每到下雨天,王师傅就得拿着各种工具去修补屋顶,可还是难以阻挡雨水的渗透。电器一旦损坏,维修费用又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如今能入住带电梯、全明户型的安置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王师傅的妻子笑着说:“今年过年在新家里,肯定特别热闹!”家住大村片区的孙师傅只要一谈起新家,便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就等拿钥匙了,然后马上装修,国庆节就能搬入新家。”她说,“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了,两室两厅的房子,准备给儿子结婚用。过去儿子结婚因住房条件不好而发愁,对象都不好找。如今有了宽敞的新房,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以前,儿子因为家里住房条件差,在相亲时总是缺乏自信,多次相亲都以失败告终。现在,有了新房,儿子的婚事也有了着落,一家人都满心欢喜。”
孙师傅的儿子腼腆地说:“有了新房,感觉自己更有底气了,谢谢爸妈。”
十里坪煤矿钟海山接过象征新房的金闪闪大钥匙,难掩激动之情,他兴奋地对记者说:“我每个月收入不到2000元,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买房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过去,一家人挤在狭小昏暗的空间里,家具破旧不堪,孩子们连个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环境,我只能在角落里拼凑出一张小小的书桌,孩子写作业时,膝盖都伸不直。而现在即将入住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新房,多亏了棚户区改造这项好政策,让我们圆了住房梦。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也感谢企业的厚爱!”钟海山的孩子在一旁高兴地说:“以后我终于有自己的房间啦,可以好好读书了!”
过去,由于煤矿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职工工资收入较低等原因,许多职工家属长期居住在自己搭建的低矮狭小的平房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屋内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做饭只能在屋外搭建的简易棚子里进行,冬天寒风刺骨,夏天酷热难耐。
每到冬天,一家人只能挤在狭小的房间里,靠着一个小小的取暖器取暖,手脚还是常常被冻得通红。夏天,屋内像蒸笼一样,闷热得让人难以入睡。一位居民无奈地说:“夏天晚上热得根本睡不着,只能拿着扇子不停地扇,一晚上都睡不好。”
分到一套60平方米房的矿工亡职工家属满怀喜悦与感激之情。“过去我们家4口人挤在一间仅17平方米的小屋里,孩子们没有正式工作,全家就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屋里阴暗潮湿,物品杂乱摆放,每到夏天,屋里就弥漫着一股霉味。
“为了节省开支,我们只能买最便宜的生活用品,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和现在宽敞舒适、采光良好的新房比起来,差距太大了。这次要不是社区帮忙申请到这套廉租房,恐怕这辈子都住不上新房。”按照国家有关廉租房政策,从棚户区改造的1800套住房中,专门拿出145套作为廉租房,租给困难职工,为他们解决了住房难题。这位家属眼中含泪,感激地说:“真的很感谢社区,让我们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棚户区改造的政策下达以来,金鼎公司牢牢把握国有矿区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全力以赴地帮助更多百姓告别棚户区,住进暖屋子,使棚户区改造真正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2008年11月29日,在金鼎公司党政联席会议上,金鼎公司董事长、金鼎公司党委书记赵立高指出:矿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理念,发扬勇于担当、务实为民的精神,坚定信心,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真正把棚改工程打造成职工群众的放心工程、满意工程、幸福工程。
从危旧的棚户房到单元楼,从脏乱的棚户区到新楼区,改变居住环境的梦想照进了现实。矿区通过棚户区改造工程,将一串串新房钥匙交到了一户户棚户区居民手中,为世代生活在“板夹泥”房里的务林人“筑巢”,更是为万千家庭“筑梦”。
2013年12月23日,金江市电视台“走基层”栏目组,走进十里坪煤矿,着实感受到了棚改后矿区翻天覆地的变化。阴暗狭小、年久失修、设施不全的棚户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美丽新居。正在搬家的张大爷看到记者的到来,热情的欢迎记者到家里坐坐。走进张大爷的新家,顿时让人感觉宽敞,明亮。
张大爷高兴的对记者说:“棚户区改造让我们老百姓享福了。回迁优惠政策也多,给我们这种本不富裕的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像墙砖、地砖、门,进户的时候就有,给我们后期装修节省了不小的一笔费用。”
走进得金鼎金沙小区,从楼房的建设和小区内的设施来看,和市区内的其它小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这里曾经是陈旧、破败的棚户区,是矿区棚户区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如今安居在这里的都是曾经的“老棚户”。
“棚户”是矿区相当一部分人的共同回忆。自1965年,金鼎山矿区开发建设以来,矿区一直坚持边生产、边建设,先生产、后生活,致使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严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雨水顺着山墙往里灌,冬天四壁白霜,成为矿区职工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据统计,棚户区改造以前,矿区住宅总面积547.2万平方米中,有80%的职工居住在板夹泥和简易平房中,户均居住面积不足40平方米。
而除了居住条件差,棚户区还引发了一系列的难题:由于当初没有合理的城镇建设规划,棚户区内道路不畅,“板夹泥”房屋集中连片,烧柴贮存成垛、板杖子成排,造成严重的城镇火灾隐患;棚户区内没有排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居民只能把污水、垃圾倾倒在巷道里,导致居民区冬天巷道封堵、夏天臭气熏天。历史。
破墙、破窗、破门,危旧低矮的棚户区“正在消失”,宽敞明亮的新居拔地而起,取而代之。在众多棚户区搬迁户居民中,记者听到了他们发自肺腑的声音:“住了那么多年的‘板夹泥’,多亏党有这样的好政策,才让我们住上了冬暖夏凉的楼房。岁数大了,烧柴、挑水这些体力活也干不动了,如今住上新楼房,要电有电,要气有气,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也方便多了,每天在小区里锻炼锻炼,吃啥买啥都方便。逢年过节,单位的领导还过来慰问,我们觉得特别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