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作品名称:石榴河 作者:腾芳 发布时间:2024-08-24 14:40:01 字数:5890
忽然很多人向河西跑去,却不知道河西出了什么事情,问谁也不知道。大家正在疑惑之时,小刘村付匆匆跑来,直奔仨大门口。小安通禀后带小刘村付进了中厅,他向二爷说出了什么事来。
小刘村付说:“今天起早河西来了一位骑驴的外乡人,说是实在太累,好久没喝上水吃上饭,是从关外过来的,走到东大店刚一下驴,就晕倒在店门口。正遇上了你家大门人唐老大,老爷子帮他找到了我,我急忙来找二爷,请您示下,此事如何处理?”
二爷忙说:“你们一定要按排好,该看病看病,再给他准备好饭食、茶水,千万可不能在咱村出事。再者,一定要弄清这人的来历,先在店里住下,费用好说,官中也可以出钱,千万不能住在谁家,更不能住在唐老大家,免出其它情形,要是唐老大愿意照顾还是可以。”停了一会儿又说,“张管事你跟小刘去一趟,把事情的缘由弄清楚,官中也好处理。”张管事和小刘村付去河西了解外乡人的情况。
外乡人是个本地人,千金冶东石头人村范氏,是一个落第秀才,家道中落。个人行为不慎检点,才下了关东,教几个蒙童度日,高丽时局动乱,私塾难以度日,只得又回故土。只因前事难回原籍顺路来到榴河,多日慌张赶路,耽误了茶水、饮食,这才晕倒在东大店门口。
唐老大是唐家的本家,因是大门中人,辈分很低,祖上也曾是殷实之家。后辈疏于经营,至使家道中落。故搬到河西谋生,学了一门张罗嵌筛的手艺,在榴河村乡亲们的帮助下,生活尚可度日。老大有一子三女,因是小门小户,还有一子一女尚未婚配。老大为人忠厚,乐意助人,因而与范氏,结成了一段儿女亲缘。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小刘村付、张管事了解此事原由,并安排好住店和诊病诸事,张管事便回去禀报二爷,说明小刘村付按二爷的指示已安排好一切。外乡人本无大病,吃上饭休息几天定能复原。
再说武二少爷回家准备婚事,喜事促成全家人甚是高兴,尤其是武老爷两口,武家上下开始准备起这件仓促的喜事。婚房设在书房,将家中尚好的家具摆上,书卷中又添了脂粉,正好显示出唐家姑娘的学识。时间紧迫,有些事情只好从简,可也不能乱了规矩,传统的礼仪还是要处处做到。武二少爷派随从回天津续假时,多了一个心眼,嘱咐买上一件婚纱,作为送新娘的礼物。
武老爷请阴阳先生看了好晌,好日子订的是武二少爷休假的最后一天,婚后日子的长短,只能看再续上几天假期。
唐家人聘闺女也是繁忙,陪送的东西因时间太短很难齐全,嫁衣也是短缺。二爷夫妇很是着急。还是孙涛有办法,忙到河西去找闫裁缝。这种冷手抓热馒头的事,闫裁缝也是为难,想来想去才说:“是兄弟你来了,我总要给你个面子。这样吧,响水河周家给女儿做了几件嫁衣,婚期还远,就先借给你们,然后我再补上。但有一件,就是到期人家来取,我将如何应付?”孙涛灵机一动,便说:“你就装病,这事不就好说了么。”闫裁缝忽然又想起了一事,急忙说:“咱家姑娘高大丰满,周家女孩瘦小身矮,穿是能穿,只是较短有些贴身。”孙涛说:“只要能穿上就好,管它肥瘦。”孙涛急忙包好包袱跑回唐家。
二奶奶、大奶奶正在中厅等候孙涛的回信,看见孙涛背来一个包袱,这才放下了心。打开包袱一看,两身衣服,一身是大红缎子苏绣衣裙,另一身是水绿草缎旗装。二奶奶看过摇头,大奶奶看见二奶奶摇头,不好说些什么。二奶奶说:“这样吧,孙涛,这套大红嫁衣咱们留下,草绿色旗装送回去。”
孙涛正要回话,二奶奶又说:“小花,你去后院咱屋,把赵总管去年送的那件旗装拿来,让大伙瞧瞧行不行。”不时小花取来一个黄色锦缎团龙包袱,打开一看是件旗装,天青色大缎子金线绣成凤朝牡丹,金光闪闪光彩照人。二奶奶说:“我已经老了,这衣服也不好穿了,三丫头、四丫头还小,放上几年也不时行了,就陪送给若荷吧。大红嫁衣上轿,拜天地穿,坐福交杯时换上旗装,甚是得当。”众人说好,孙涛又去河西送钱还衣服。
武家是上上下下喜气洋洋,虽是仓促,准备还是隆重。武二少爷最担心的还是续假一事,至今仍不见随从回来,心中很是忐忑不安,真要是入了洞房就得跑,可真是委屈了唐家姑娘。兄弟的终身大事,武家姑娘也回娘家来帮忙,看见兄弟一个人发愣很是着急。忙说:“明天就是好日子了,你千万可不能急,这么多人都在帮你,你还有啥难处?”二少爷只是摇头,并未说出话来,姑娘看出兄弟的心事。又说:“怎么,你的随从明天一定会回来,人都是通情达理的,这样的人生大事,续假不是什么难事。”二少爷的心焦,给武家喜事蒙上了一道阴影。
唐家有了一个孙涛,一切事情都好解决,二爷此时正为陪送着急,二爷说:“唐家聘闺女,一定不能少于二十四抬,偏偏这次只有一十八抬,那少的六抬怎么办?”张管事这几天为大姑娘出嫁,实在操劳的太辛苦。只好说:“二爷,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这次事情也太紧了。”又觉身体不适,老实厚道的人还在支撑着,二爷看见张管事也没有了办法,更是着急,心里烦躁静不下来。
正在为难之时。孙涛却笑着对二爷说:“我倒是有个法儿,说出来不知道行不行。”二爷说:“你有想法就快说,总要试上一试。”孙涛说:“您老、张大爷,都请回去休息,我整好了再请你们来看,行是不行。”二爷、张管事疑虑的走去,这戏法就看孙涛如何变的出来。
孙涛立马喊小顺、小安帮忙,又叫小顺去东院取来一些东西。时间不大六抬嫁礼,整整齐齐摆在中厅门外,小安、小顺偷着发笑。孙涛说:“你们笑什么,想看我的笑话,少来。快去请二爷、张大爷,你们就等着瞧好吧。”二爷、张管事出来一看,眼前一亮,二爷说:“孙涛,这六抬的样子好看,但不知是些什么东西?”孙涛笑着说:“什么东西,我也没买没借,只是在咱家的东西上动了动脑筋。”二爷说:“你是怎么弄的说清楚。”孙涛说:“张大爷、老把势都没了办法,我又能怎么样,只能是在咱家现有的东西上想想办法。咱家送给姑老爷的礼仪都放在了车上,别人谁能够看见,这不是把肉埋在饭碗里嘛。这些东西就摆了四抬,还是少两抬。我想咱家姑娘是个有学问的人,何不摆上两抬,一抬是文房四宝,一抬是诗书琴画。”二爷过来细看这一抬是湖笔、宣纸、香墨、宝砚。那一抬是一架若荷常用的古琴,黄绫包裹的书籍,几卷画轴。二爷笑道:“那诗又在何方?”孙涛眨了眨眼,做了一个鬼脸,说:“画轴里就有六少爷你宝贝儿子的大作。”
这时二爷哈哈大笑:“后生可畏,我和你张大爷都想了一天也没有办法,你小子竟然想出了这样的鬼点子。可是咱送的礼仪就没法再见到了。”孙涛说:“这我也想到,也好办,把礼单写成三份,一份是嫁礼,两份是礼仪,将武家和武二少爷的分开来写,管账先生一看就自然明白。”
正在二爷和孙涛讲话之时,张管事突然晕倒在地,孙涛、小顺急忙接住,倒在了孙涛的怀里。二爷喊快送到东配房,又喊小顺快去请看病先生,二爷心中甚是不悦,慢慢走回了中厅。
孙涛伺候先生诊脉开方,叫小顺跟先生去抓草药。还喊小安服侍好张大爷,这才来到中厅。看见二爷独自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听到孙涛进来,急忙睁开双眼。孙涛把先生的医嘱说了一遍,虽是过度劳累,尚无大碍,还是年事已高,必须要多休息几日,方能恢复如常。二爷听了非常着急,明天就是姑娘大婚之日,唐家总要有人操持,张管事病的可真不是时候。二爷真是犯难,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要不就让唐屯……”没有说完就叹起气来。
孙涛年轻,有时好开玩笑,正事还从不含糊,对东家老爷如同父子一样,也是忠心耿耿。孙涛胆怯地说:“唐屯只能在村里干些小事,真要是上大台面,尤其是京东武家恐怕有些不妥。”二爷想了想说:“你说怎么办,不能没有人操持吧?”孙涛又鼓了鼓勇气说:“我有几句不知深浅的话说出来,二爷千万不要恼我。”二爷说:“你就说吧,这是咱爷儿俩在商量事,怎么能恼你,说吧,我好好听着。”不知孙涛说出什么话来。
孙涛说:“父亲和我在唐家做事也是多年了,大小事情也是经过了不少,我是还年轻,张大爷无论操持什么事,我都留了心。重要的事回家后我都记上几笔,特别是从去年老太爷过世到今年办皇差,又订了两次亲,我都写上了备忘。再者,武少爷在咱家住了一个晚上,我们相处很融洽。这次送亲我想……我是不是可以操持操持。”孙涛想了想又说,“张大爷也是老了,总要有人接替,我想跟着张大爷干,账房留小顺一个人就行,我还可以伺候张大爷,他老爷子也是很难。再说送亲人家是个配角,主角还是武家二爷,您老看是否可以……。”
二爷沉吟了一时,说:“你还真是个有心之人。我说这样,先答应你这一次,如果办得好,你就跟着老张干,我知道你不愿意跟着你爸爸学习账目。”孙涛忙说:“不,不,账房的那些活我已经都学会了,现在就交给我也行,我觉得管事这个差事更适合我。”二爷又说:“你说的不错。武家是咱京东的大户,礼法很多,这样的大事咱可不能丢面子。自古英雄出少年,那就看看你这一回。”还说,“老张的事情我是想过,他岁数不小也该休息了,你要跟他学,他也可以轻闲些,家属又不在他的身边,老爷子自己是有难处,我想再过些日子,你去把他家老太太也接过来,可能方便些。”
孙涛没有听明白,二爷又说:“老张只有三个女儿,已经出嫁,老太太在家里,也是自己一个人过日子,更有困难。”孙涛忙说:“行,等咱家把事办完,找个日子我去接大娘。二爷,就是大娘来了,我一样去伺候他们老两口,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二爷听了心里很是高兴,孙涛就是一个表里如一的小伙子。
孙涛立刻上任,操办大姑娘的喜事,忙喊小顺到南园子去找表大爷。今晚一定要把二十四抬嫁礼全部装上车,为的是明天早起不耽误时间,能按时发轿。又计算了送亲的实际人数,车马数量,还要外借几辆马车,明早几时起床,几时吃饭,算计好后又喊小顺,到后院去请二奶奶。
二奶奶驾到,孙涛急忙迎出中厅,请二奶奶落座,喊小顺献上茶来。孙涛便把张管事累倒,毛遂自荐之事一一说明。又说:“二奶奶,我的年纪还小,经事不多,诸事还要二奶奶多多指教提携。”二奶奶说:“张管事确实是老了,就是不病,也该培养新人了,二爷办的这事我赞成,你年轻有为,事情一定会办得更好。”孙涛说:“请教二奶奶,明天送亲的事,怎么准备才好?”
二奶奶把送亲礼仪说了一遍,二奶奶说:“明天咱家必须提前起床吃饭,一切都准备好,等候武家迎亲的到来。”孙涛说:“这些事我已经都安排好了。”二奶奶又说:“这种事可是要前院、后院同时准备,姑娘收拾打扮,随手的物件,有我和姑奶奶,你可以不必操心。前院的事多,你又是初次,一定要沉住气,还要考虑周到,诸如大门要悬灯结彩,还要紧闭中门,只有武家递足红包方可开门,院子内、外甬道上,红毡铺地直到轿前,此后便不准在红毡上行走。还要在中厅准备果茶,也要事先安排妥当。还要丫头陪好喜娘,蒙红的孩子,红包一定是要准备好的。”“是,我都记下,一切按老礼准备。”
二奶奶又说:“咱家送亲一事,车马众人、嫁礼,你已安排我不再讲。”孙涛点头,“还有就是咱家少爷们的事,姑娘上轿要大少爷背出,点灯,挂门帘的人你自己安排。”孙涛称“是”。又说,“这次是二爷和我去送亲,当天我们不好出面,人多事杂,你一定要照顾周全。酒席宴上一定要管好咱家的人,绝不能闹出笑话,尤其是我家那个二孽障,一定要管住他,可不能把人丢在了武家。”二奶奶说道此处很是凄凉。
孙涛想了想说:“二奶奶,我也年轻,又是初次办事,怕是不好太严厉吧。”二奶奶严肃的说:“明天可不比往日,那可不是一般的大事,你已担当了重任,就要使出自己的权限,年轻更应该有魄力,现在就要给大家立下规矩,这么大的一个家,不然你以后还怎么办事。”孙涛心里豁然明白,说:“多谢二奶奶教诲,孙涛一定不辜负二爷、二奶奶的重望。”二奶奶说完便回了后院,见姑奶奶、小花把诸事都已收拾停当,二奶奶说:“谢谢了。”姑奶奶指向了小花,二奶奶说:“我也谢谢小花。”便说,“明天姑娘应从老院上轿,小花你今天晚上,就把姑娘接过来,在姑奶奶的屋里安歇,请大爷、大奶奶明天早些过来,我还有事,就不去东院了。”
孙涛得到了二奶奶的真传,便把小子、少爷们的事做好安排。二少爷、三少爷点灯,六少爷挂门帘,还告诉六少爷说:“有小顺、小昌帮你,你要多注意身体,明天事多人杂,可能照顾不周,还请六少爷见谅。”还把二奶奶的话,严肃地说了一遍,“明天大家一定不能出事,尤其是酒席宴上,一定要洁身自好。”当然,二少爷知道是对他的警告,他知道此次大事的重要,心中还是不悦,对那年庙会之事仍然是耿耿于怀。
孙涛外相大大咧咧,是学过账目的,实际上却是细致入微,有计划又肯动脑筋,每件事情都想做的十全十美。回到西配房坐下来歇歇。不行,又喊来小顺,这哥俩便包起了红包,并按不同数量分成了三种,当然根据情况有多有少。包好后告诉小顺回家休息。谁知他走到半路又返身回来,到南园子去找表大爷,看一看嫁礼装车是否妥当。明天送亲的伙计们、车、马安排如何。表大爷告诉孙涛,说:“车是不够用,明天起个早,先把嫁礼、伙计们都送过去,车返回来再接送亲众人。这样就不用再借别人家的车,多少还能省些花销。”孙涛说:“这是我考虑不周,多谢表大爷补漏。那要起多大早,可是难为大伙了。”“这也不是天天都起早,难得遇到这样的大喜事,大家高兴。”
孙涛这才急忙回转家里,也知道孙浩大哥到了,不知道他还有没有事情要办,心中甚是牵挂。急忙进门,只见大哥从容的坐在炕上,孙涛心里怀疑,往日总是我帮他,他都要出错,今日却是如此坦然;又看到桌子上摆好了明日要穿的衣、帽、鞋、袜随身物件,而且摆放整齐,随手可取。孙涛大喜,一天的疲劳顿时消散,笑着说:“大哥,订亲以后,你怎么变成了另一个人,也许这就是爱情的魅力,最重要的还是我的教导和栽培。”小哥俩笑了起来。
孙家婶子笑着说:“你们哥俩笑啥呢?涛头,你还没吃饭吧,我们还等着你呢。”孙涛拍着脑袋说:“妈,你要不说,累的我还真是忘了。”孙浩说:“这是你初次担当重任,事情一定能办好,你也要注意身体,咱们还年轻,以后的路很长,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体。”
孙家哥俩一边吃饭,一边又说起了今日之事。孙涛把如何补上六抬嫁礼,张管事累倒,自己毛遂自荐走马上任,如何安排明日东、西两院诸事,说了一遍。很得意地说:“诗书琴画的那两抬,不仅拼弃了世俗陋习,凸显了读书人的风雅。”孙浩点点头说:“国人的病不在身上,是在头脑上,大清必须维新借鉴西洋,不然前途未卜。”孙涛说:“武二少爷的议论,我很赞成,清廷必须要富国强兵,不然总要受列强的欺辱,一定要改革体制,国家才能国运亨通。”
孙账房走过来说:“哥俩说啥呢,涛头,你没吃饭,你哥就不吃,就是要等你。”孙涛笑着说:“你们要是不说,累的我还真是忘了吃饭。”孙账房又说:“吃饭可不能说话,要记住寝不言食不语,一个毛头小子,能干的了什么,光指着你能行吗?”一家人笑了起来,明晨还要起早,孙家哥俩赶紧漱洗回屋休息,这且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