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烈士魂归,亲友愿圆
作品名称:战友情 作者:周世鼎 发布时间:2024-06-09 07:52:29 字数:3552
赵军接着宣布:“下面欢迎张龙烈士的父亲张老先生讲话。”
张龙的父亲双手抱着张龙的背包走上讲台,把背包放在讲台上,立正站好,分别向主席台的县乡领导和会场的广大群众深深鞠躬说:
“我叫张瑞生,是张龙的父亲。首先我要谢谢各位领导,谢谢乡亲们,谢谢大家在百忙中赶来参加张龙陵园的开园典礼。三年来,我亲眼看着许多领导,和众多乡亲们操心劳力,捐钱、捐物、捐工,费尽心血,终于建成这么好的陵园,让我的儿子有了安居之地,让他的这些遗物,有了安放之处,我终于可以放下心来,睡个安稳觉了!我代表我的儿子和我们全家人,再三谢谢大家!”
他指着背包说:“不是说张龙在解放泗水县城时炸堡牺牲了吗?为什么他的背包还完好地放在这里?这要感谢他的亲密战友、好兄弟李虎李乡长,是他在战火中把张龙的这个背包和里面的遗物保存下来,在多次战斗中一直带在身边;转业时又从战场上背回来交给了我,让我和家人才能看到儿子的这些遗物,知道儿子在战场上、战斗中还在想着家乡、家庭和他的亲人。一九四八年春天,解放军解放了我的家乡,打土豪分田地,让我们这些世世代代靠租种地主老财土地为生的赤贫农,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过上没有剥削压迫的生活。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让我们分得的土地不再失去,张龙响应政府号召报名参军。在部队出发的前一天,他从粮囤里拿了几粒大豆和高粱,用纸包好,揣在怀里。又对他妈妈说:妈,我就要打仗去了,不能孝敬二老了,临行前,让我给您梳梳头吧。他一边给妈妈梳头,一边把掉落的白发收集起来,说我要把它保存好,带在身上,无论走到哪里,看见它就像看见爹妈一样。当时孙子金梁出生还不满月,我的好儿媳杨小梅坐在床上给丈夫做了一件棉背心,还绣上梅花和丝瓜花,亲自给张龙穿在身上。就这样,张龙带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保卫胜利果实、建立新中国的渴望走上了战场,在解放泗水县城的战斗中,为了炸掉敌人的桥头堡,他奋不顾身英勇牺牲,为解放大军扫清了攻城的道路。自从张龙参军走后,我们全家人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他,盼望着他胜利回家。等啊盼啊,整整三年,最后看到的只有他的这个背包,一件带血的军装,和他从家里带走的这些东西。”
老人说着抹了一把眼泪打开背包,把里面的东西一件一件拿出来给大家看。
老人说:“这些东西虽然平常,但是,它代表着我的儿子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人亲人的热爱,和对革命胜利果实的热爱和珍惜。为了保卫这些看似平常、却来之不易的东西,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现在看这些东西,就显得十分珍贵和不平常了。今天,我把它献给政府,放在陵园纪念馆里永久保存,让更多的人都能看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到,永远记住它,记住它的来历和意义,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的不易,更加懂得爱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建设新中国,保卫新中国。”老人说完,把背包包好,郑重地交到李虎手里。
赵军接着宣布道:“下面请李乡长讲话。”
李虎走上讲台,转过身,向陵园深深一躬,再转过身面向群众,开始讲话。
“我和张龙烈士是同乡兄弟,又是同一个部队、同一战壕的亲密战友。他家住张家庄,我家住李家庄,两个庄子相距不到二里,两家的土地还连在一起,所以我们从小就常在一起割草、放牛、耕种田地。张龙长我四岁,我叫他龙哥,他叫我虎弟。一九四八年,解放军解放了我们的家乡,我和他同时报名参军。那年,我十八岁,他二十二岁,已经结婚,还有了儿子金梁。我问他:你家里有老婆孩子,能离开吗?他说:傻弟弟,你以为有了老婆孩子就能平安无事、永远幸福吗?不彻底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消灭所有敌人,这些幸福都是暂时的,不知哪一天就会丢失。在解放泗水县城的战斗中,敌人桥头堡里的机枪排火势凶猛,阻住了我军攻城。连长一声怒吼:炸掉它!我立即抱起炸药包就要冲上去,龙哥一把夺过去说:你年轻,父母亲还等着你回家结婚;哥哥已经结婚了,还有了儿子,死了也不会绝后了。说完,抱着炸药包,躲过敌人的机枪,冲了上去。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头堡炸开了花,龙哥的身影也不见了。我大喊一声:‘为张龙报仇!’首先冲出战壕。泗水县城很快解放了。在清理张龙遗物时,我发现了他的这个背包,打开一看,里面还有这些东西:分得土地上生产的粮食,母亲的白发,妻子亲手做的棉背心,绣着象征爱情的花。那一刻,我哭了,也后悔了:我不该让龙哥去炸敌人的碉堡。从此,我把他的背包和遗物与我的背包打在一起,无论行军还是打仗都背着它,不离不弃。两个背包,两份责任,我觉得我身上的任务更重了,不但有我自己的一份,还有龙哥的一份。在战斗中我更加英勇顽强,屡建战功,屡受嘉奖,我也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升任营长。一九五三年,我转业回到家乡,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把龙哥的背包和遗物亲手交给他的父母亲和妻子。当他们接到背包,看见里面的东西,竟紧紧抱住痛哭不止。我看了也忍不住流下眼泪来,扑通一声跪倒在二老面前发誓:‘龙哥为革命牺牲了,今后,我就是你们的儿子,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负责到底。全家人,全家的事,我都有推卸不了责任。’在我的安慰下,一家人渐渐止住哭泣。说到做到,我用我的转业金,为他们家建了三间瓦房,为每人买了四季的衣服,动员弟弟和我一起帮助他家春种秋收,为龙哥的妻子杨小梅找到合适的工作,介绍了合适的对象,并说服她把儿子金梁留给张龙父母亲,为张家传宗接代。虽然这些事,对张家的每个人既实用又实惠,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够,不到位,感觉对不起龙哥,因为龙哥的尸骨至今还散落在泗水城边的护城河里,无从找回。他父母亲也向我诉说,龙哥的那些珍贵的遗物无法处置:放在家里,看着难过,烧了埋了,又舍不得。于是,我就想起要为龙哥建一座陵园,把他的灵魂迎回故乡,让他的那些珍贵的遗物也有了妥善的保存之处。再进一步想,我又觉得建造张龙烈士陵园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保卫革命胜利果实,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都需要张龙那种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于是,我在乡政府办公会议上提出了在张龙家乡建造张龙烈士陵园的建议,获得一致拥护,全票通过。随后,乡政府把在张龙家乡建造张龙烈士陵园的建议写成申请报告上报县政府,因为建造经费太多,县财政困难,迟迟未予批准;于是我又想出县财政拨款一部分,本乡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得到县领导赞同,终获批准。
“三年来,张龙烈士陵园边建造,边动员全乡人民捐款、捐物、捐工,费尽艰辛,终于建成。今天,欣逢清明佳节,张龙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开园典礼,与会者三千余人,上自县长,下到村民,汇聚陵园门前广场,盛况空前!刘县长指示,把张龙烈士陵园办成革命教育基地。我们要坚决执行,永远执行,一行到底。一年三百六十天,每天正常开门,迎接凭吊者,瞻仰者;清明、国庆两大节日,组织全体干群,学校师生,集中举行悼念活动,追思先烈,继承遗志,开创未来。张龙烈士陵园,是我们永恒不变的教育基地,锤炼革命思想的大熔炉,大学校;张龙的英雄事迹,珍贵遗物,是我们永恒不变的最好教材;张龙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战胜千难万险,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有了张龙烈士陵园,有了这座革命教育基地,思想教育的大学校,我们一定会把广大人民群众培养成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奋斗牺牲的革命战士,有了这样的人民群众,我们一定会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把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到底,把我们亲爱的家乡,我们的伟大的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美丽壮观,让我们久经艰辛的人民群众,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李乡长的讲话,真情感人,赢得全场一片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赵军走上讲台,大声宣布:“全体起立!下面瞻仰张龙烈士陵园。从左边第一排开始,依次进入陵园,不许超前,也不许滞后。陵园管理班的同志全程伴行指导。”
全场三千多人,在赵军和管理班同志指挥下,秩序井然地走进张龙烈士陵园,瞻仰凭吊,学习烈士精神,锤炼革命意志,洗涤私心杂念。
张龙烈士陵园开园典礼盛大隆重,意义深远,又经县报社、广播站宣传报道,一时成为重大新闻。周围省市县报社、电台得知消息,纷纷派记者前来采访,拍成纪录片《烈士张龙故乡采访记》,写成报告文学《战友情深》,分别在各家报纸、电台陆续刊登、播放。张龙李虎战友情深的故事一经媒体宣传报道不胫而走,广为流传,成为人间佳话。不久,李虎把各家报纸电台的宣传报道整理成集,出版成书,广泛散发社会,引起更大轰动。
国庆节,青龙乡政府组织全乡两千多名干群师生在张龙烈士陵园门前的广场上召开了盛大的庆祝会。李虎在讲话中再三强调,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成,全国人民安定团结、和平幸福的生活,是无数像张龙这样的革命先烈,奋斗牺牲,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是张龙烈士家乡的人民,一定要好好学习张龙烈士的革命精神,继承张龙烈士的遗志,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把这片红色热土建设得繁荣富强,让全乡人民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