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小村风云>第十章 威风锣鼓

第十章 威风锣鼓

作品名称:小村风云      作者:吉明亮      发布时间:2024-03-03 14:57:08      字数:3068

  东河村的锣鼓在土门一带非常出名。之所以出名,村民都知道是李发耍镲的水平高。可李发直到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
  那是民国二十二年的元宵节,几个村的锣鼓队在街上打“威风”。打了好几个小时,已经午后三四点钟了。围观的人虽然很多,但依然是分散地围在几个村锣鼓队的周围观看,一时分不出优胜。东河村由于李发高超的耍镲技巧,人是越来越多。可是,李发这时又累又饿,感到身体快吃不消了。
  “再加把劲,只还剩一个村子的锣鼓队在坚持。但是,他们快要顶不住了。”村长看到别村的锣鼓队陆陆续续地败下阵去,兴奋地大声给大家鼓着劲。
  看到村长挥舞着双臂跑前跑后的指挥,李发浑身增添了不少力量。
  只见李发的镲像拴上一条看不见的细绳,抛出去飞回来,引来阵阵叫好声。渐渐地,李发感到体力不支,手里汗津津的。但他咬牙挺住。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手心出汗发滑,镲突然失去控制,“嗖”的一声,从手里滑了出去,飞到很高很高的空中。自从耍镲以来他从没有抛到过那么高哇。
  观众猛然看到李发右手中的镲像燕子一样轻飘飘地飞出,“哇”的发出一片惊叹。李发却吓得要死。想想失去控制的铜镲,从高高的空中砸向人群中的可怕后果,李发的寸短头发顷刻之间都要从头皮处竖立起来了。他瞪圆了眼睛,掂起脚跟,不由自主地把高举着右手伸向空中。那一刻,对李发来讲时间犹如停顿了一般,好似受着万年的煎熬。
  “妈呀”,冥冥之中,他感到铜镲触碰到自己的手上。他紧紧抓住铜镲的把柄,“啪”的一声把铜镲紧紧地扣在左手上,死死摁住,惟恐它不声不响地再从手中滑走。“哗”热烈的掌声突然在周围长久响起。原来,那“啪”的一声,正好赶在镲的点上。真是鬼使神差,巧极了。观众不知就里,啧啧之声不断,夸赞话语连连。围观的群众再看看李发扣住铜镲半天不动弹,以为他在逗乐子,“轰”的一声,人群又爆发出很大的笑声。等李发慢慢抬起头,他一脸茫然和恐惧的神情,无意中显得非常滑稽,逗得在场的人更是笑声不断。这么热闹的场面,很快把所有的观众都吸引了过来,最后坚持比赛的那支锣鼓队,只得草草收起家什,承认失败。不服气的队员,也只能等到来年再一展身手了。
  从此,李发和东河村的锣鼓名扬四乡。
  打完“威风”后,李发后怕地晕倒在地。村里人以为他累了,扶他休息,买来热腾腾的羊肉泡馍慰劳他。他闷头不语,一连吃了两大碗热辣辣的羊肉泡馍。吃得脑门上的汗水涔涔流下。
  李发出了这么大的漏子,飞出去的铜镲差点削了观众的脑袋。没有出事,真是万幸。不过,为了保住面子,他连自己的老婆都没告诉啊。神情镇定以后,每年的元宵节闹热闹,依然照耍不误。
  
  李发也参加了今年的闹元宵的队伍。此刻在队伍中的他,比什么时候都高兴。因为主席台上坐着的可都是第二战区的长官啊。对面耍镲的是杨万升,万升微闭双眼,看不出他内心的变化。
  扇形的最后边是排成整整齐齐五排共三十人的鼓手。个个年轻力壮,虎背熊腰,膂力无穷。他们犹如驾着战车,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擂鼓助威。那气势如波澜冲击九天云宵,似雷霆滚过万里天宇。他们跨开双腿,挺起胸膛,紧咬嘴唇,仿佛有使不完的力量。
  陈亮和杰子也在队伍中,红色的绸子斜挂在腰中,畅快淋漓的挥舞着鼓椎。他们时而跳打,时而搓打,时而骑打。在中钹无声的指挥下,心领神会的按照曲牌不断变换翻新着节奏。忽而暴风骤雨,忽而战地小憩,忽而瀑布泻来,忽而惊雷掠地。气势磅礴,威武雄壮。此刻,锣鼓的声浪压倒一切,天宇中回荡的都是铿锵之音,白云颤颤过,大地微微抖,生灵起敬,万物肃穆。雄哉,黄土地上的男子汉;壮哉,中华民族的好儿男,此刻,你们擂出了黄河的“威风”,擂出了民族的骄傲。这鼓声,是对勇敢者的礼赞;这鼓声,是对怯懦者鞭挞;这鼓声,是被奴役者的呐喊;这鼓声,是求自由者的怒吼。黄河奔腾不回头,雷霆万钧摧枯朽。
  东河村的曲牌最多,一共《十三排》,每排又有具体的曲牌名称,如《单刀赴会》……《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虎下山》……还有加演的如《风搅雪》、《唐王点兵》、《金沙滩》等等。一趟打下来,汗水湿透老棉袄。但没有人叫苦叫累。能参与到这如醉如痴的鼓乐声里,展现雄浑壮阔的气势和撼天拔地的伟力,粗犷刚劲、剽悍雄猛、刚劲激昂、气势宏大,男儿的阳刚之气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何等兴奋的事啊。
  “那耍镲的不是计划建大宅的杨先生吗?”阎锡山认出了队伍中的杨万升,显出很高兴的样子。
  “像他这样的富人也爱耍这卖力气的活儿呀。”阎锡山问旁边的李从文。
  “我们这里无论贫富,都有这个瘾。锣鼓一响,心里发痒;逢年过节不上场,吃肉喝酒都不香。这些顺口溜就是鼓手们的真实写照。”李从文津津有味的介绍,“‘威风锣鼓’在这一带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据民间传说,尧王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女儿回娘家,四月初八再到婆家,当地百姓都组织庞大的锣鼓队迎送,并相互竞赛,于是‘威风锣鼓’应运而生。经过4000多年的发展演变,日臻完善。在这里没有不会打锣鼓的村庄,也没有不会打锣鼓的百姓。为了把所有曲牌背下来,要用差不多一个月的工夫哩。在学锣鼓的日子里,有的青年夜里做梦都在‘咚咚锵、咚咚锵’的背曲谱,还有的把枕头当作鼓锣,咚咚的敲打。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威风锣鼓’还有这么多丰富的神话与传说。尧都平阳,文化底蕴深厚,不愧‘圣贤之渊薮,帝王之旧都’呀。”阎锡山的思绪回到古代。
  “鼓声如雷,钹音清脆,锣鸣堂堂,威风雄壮,真乃‘威风’锣鼓也。”卫立煌感慨万千,“不过,晚上背谱练习打鼓的时候,可别把身旁的媳妇也当作鼓打了哟。”卫立煌诙谐幽默的话,加上带着浓浓的南方口音,颇具喜剧效果,引来一阵欢笑声。
  朱德远远的看见有一面底部敲破了皮的鼓,赞叹不已,感叹到:“小伙子们的力气了得,能把鼓皮都敲碎了。”
  李从文说:“朱总司令看到的那是一面旧鼓。也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多少人的敲打,才被敲破了。新鼓无论多大的力气,想把它几下子敲破,那是不容易的。”
  朱德说:“哦。是这样。”然后又对阎锡山、卫立煌及在场的其他人说:“你们看,日本人就像小伙子们身前的新鼓,任你使出吃奶的力气,想快速地打破它,真的是达不到。我们抗击日本人,就是要拿出打鼓的这股子韧劲,坚持长期地、持久地敲打他,它再坚固,也必定会被我们打他个稀巴烂。”
  大家听了朱德的这一番话后,都赞同地点点头。有的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抗战的策略来了。
   “威武雄壮,威震四方,任何企图亡我民族的敌人,在这样的人民面前必定碰的粉身碎骨。”朱德没有再说话,但他的心一直随着激烈密集的鼓点兴奋地跳动着。“不身临其景,难以体会到‘威风锣鼓’带给人们的是如此激昂豪迈的情怀啊。”
  “岁岁元宵红火日,平阳大地起惊雷。自从年少即学谱,直至古稀尚舞槌。心颤耳鸣河水怒,山崩土裂乱石飞。铿锵响处冬寒尽,华夏同仇杀倭贼。同胞们,让我们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万众一心,消灭日寇,拿出我们打威风的劲头,誓把侵略者赶出国境。”李从文在游行表演快要结束的时候,仍然向在场的观众大声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
  
  游行表演结束后,各村的锣鼓队在会场外边的大街上摆开阵势,正式打起了威风。霎时,惊涛骇浪,雪崩地裂,黄河怒吼,千军鏖战。脚下的土地在剧烈的震荡。
  “‘平阳大地起惊雷’说得多好啊!今年的惊雷不一般啊!再见了!临汾!再见了!东河!”朱德的眼睛有些湿润。
  “产生‘威风锣鼓’的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是不会屈服于任何邪恶势力的。”朱德陡然生起一股敬意。面对此情此景,朱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一下子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在炮声隆隆的前沿阵地指挥千军万马同侵略者撕杀。
  朱德挥手告别欢送他的人群,带着警卫返回赵城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