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人生一、天涯寻梦>三十七、万古长春·友谊的记忆

三十七、万古长春·友谊的记忆

作品名称:人生一、天涯寻梦      作者:谷主      发布时间:2023-12-10 16:13:15      字数:3737

  大型根雕作品《万古长春》创作手记
  
  百花谷在我们的精心管理中,迎来了第四个年头。同时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天南地北的顾客,更让我认识了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的朋友。
  ……
  朱老师,一个在教育事业上执教了三十多年慈祥的退休教师,一个桃李满天下而又一生都乐于助人的尊敬长者,一个对艺术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民间艺术收藏家,随时都可以在毫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
  玉林的福绵,自古就是人杰地灵之地,这里储藏着大量的商机和众多的天然艺术能源,众多的灵气,造就了福绵,也造就了后来的《万古长春》。
  新世纪秋天的某一天,那时还没退休的朱老师接到一个朋友的告知,在福绵宝岭村以前一个财主家的果园里,有一棵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杨梅树已经枯朽,现在古树的主人已把树挖了起来。
  朱老师对那棵古树早已熟悉,心中一阵惋惜之后,随即和朋友一起来到了古树的地方。这是一棵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杨梅树,它的树干直径达1.5米,树高有十多米,根系非常发达,树干的中心已经空掉,外表皮也在岁月的磨合中形成了众多的洞孔和瘤状,给人一种古朴、苍桑的感觉,树干已全部枯朽,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种失落的清冷。
  古树已经被挖了起来,用古树主人的话说,这只是一棵枯木,只能用来做柴火,大家认为有用就搬走好了,朋友要去了一段树根。
  朱老师对剩下的树干凝视了很久,中空的树干,布满瘤状的树表,他早就认识的古树伸出那有力而又干枯的两枝巨大的树枝,像对着世人诉说:“别放弃我,别让我就这样走完这300多年的路;这300多年来,我所要的不是开始和过程,而是要在世人面前留下万古长春的身影。”
  朱老师又走访了许多群众,传说这棵树还是清朝的一个官员下巡时所种,他觉得这既有文物价值又有艺术价值,于是作出决定,要把它永远地保留下来,要让它再次在世人面前展现万古长春的雄风。
  他开始丈量,然后请人小心地把整个树干锯了下来,经过一天的工作后,一段两米多高,直径1.5米的古杨梅树干终于完整地保留下来。几天后,朱老师请人把树干拉到了他任教的中学,放在他住处的门前。
  “这不就是一段枯木吗?”这是所有人的评价。
  “这有什么用啊?就算做柴也没有力气去劈啊!”
  朱老师没有去理会那众多的评论,他还是每天都在研究着那一段经他亲手保留下来的古杨梅树,帮它清洁,帮它去皮,帮它除虫。他梦想着让它恢复灵气,让它再现万古长春的雄姿。
  两年后,朱老师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他对古树也到了不离不弃的程度,他再次请人把古树拉到了现在的住处,放在小区的大门之后。
  “这只是一段枯木!”
  “看不出来有什么用!”所有见过古树的人都这样说。
  朱老师还是每天对着古树凝视,研究着它的纹理变化,研究着它的树形走向,但他的心却一次又一次地在收紧、收紧、再收紧。
  是啊!两年多了,古树的的确确还是一段枯木,一段没用的枯木,什么时候才是它重走生命的日子?
  朱老师的人在等,他的心也在等,他只是伯乐而不是骑手,一匹好马,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骑手来驾驭。他是在等待着骑手的出现,等待着一个能让古树恢复灵气,能让古树万古长春,能驾驶古树继续它300多年历程的骑手的出现。
  退休了,离开了几十年的工作岗位,但朱老师的心并不寂寞,他乐于助人的本色更加突现出来,他热爱艺术的本色,也由于退休得到了更好的利用空间和发展空间。
  ……
  2005年的春天,各种花卉争奇斗艳。朱老师一早就准备到周围的园艺场去看看。这是他的习惯,那种回归自然的心态一直在他的心中存在。一个他曾经熟悉的园艺场就在离住处不远,但很久没有去了。朱老师转过铁路,走进了他曾经熟悉而又很久没有造访的地方。
  园艺场变了,原先低矮的石棉瓦房不见了,一幢彩色的精致小屋坐落在红花绿叶之中;园内百花争艳,曲径幽深充满了艺术气息;彩色的瓦面上映出是“百花谷”三个彩色大字。
  变了,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在朱老师的心中掠过。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是艺术让我们认识了,是艺术把我们拉到了一起,也是艺术让我们这两个年龄相差三十多年的一老一少成了忘年交,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同时也把两个家庭拉近。
  艺术,没有年龄之分,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从根艺的发现到奇石的收藏,从盆景的造型到庭院的设计,从书法的理念到绘画的心得,这是朱老师和我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观点,把我们两个的心、彼此间拉得更近、更近。
  在到朱老师家的一次造访中,随着我的一声惊叹,我意外地发现了藏在小区大门后的杨梅古树。它那种鬼斧神工的造型,让我再有了第二声的惊呼!
  太美了!我也找到了那种感觉,一种说不出而又非常熟悉的感觉。我细细地品味着,抚摸着,就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突然间出现在我的面前,就像一块纯净到一尘不染的美坯,从天国里倾泻下来;仿佛是一双上帝的眼睛,怜悯地注视着人类。一眼,只一眼,我骤然有一种灵魂之门被撞开的颤栗,这是一件什么作品啊,太美了,太让人陶醉了!人,原来还可以这样活着,灵魂原来还可以这样滋润,人世间绝对的自然美!
  随着我的第一声惊叹,朱老师的心再次收紧。但在我的第二声惊叹过后,朱老师的心一下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他知道,他终于等到了,六年的等待,他终于等到了,能让古树恢复灵气的骑手终于出现。
  能在希望中等待,也是一种幸福。这是人类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种必然的心理状态。
  它现在只是一段木头,这是我们共同的观点,它的确还只是一段枯木,一段没有生命的枯木,这是一个最为现实的观点。
  要怎样才能让它恢复灵气,要怎样才能让它重现万古长春而又能保留它的自然状态。这个问题让我们整整走了两年的探讨之路。
  ……
  2007年的秋天,朱老师再次把杨梅古树拉到了百花谷,他要让它在这个百花盛开的地方继续它的重生,继续它的百年历程。
  古树被安置在百花谷我的创作室里,创作室四面透光,坐落在花草树木之中,周围绿树成荫和百花盛开的环境都能给我带来创作灵感。
  古树是一个直立体,上下都是一个平面,说实在话,此时的古树,它只是一件具备了天然工艺品的木头,很多地方都要经过加工雕刻之后,才能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它的沧桑感和特有的树瘤结合体,都具备有一件艺术品的价值。
  我自己知道,我算不上是一名出色的雕刻家,要想让这段古树变成上好之作的精品,以我目前的技术是有难度的。但我也知道,只要用心去创作,就一定会成功,我要在古树上面去续写一个300多年的传奇神话。
  结合树势的变化进一步加工雕刻,以突出它的天然而又衬托出它的雕刻工艺。但这是一个难题,天然和雕刻的结合,并不像一块四方平整的木板那样任你去摆布,那样的话你要怎样做都可以,但这个不行,太多的雕刻面又太人工化,太少又不能够掩饰它自然的不足,太精细的话又和古树原有的自然格格不合。
  经过多方面的讨论和精细的打算,终于得出一个认可的方案:整个古树要取决于它上下平面的因素,做成一个特大型的仿古大笔筒摆件,在一面缺少天然元素的结构上实施人工雕刻,把古树做成一个天然结合人工的特大型艺术品。
  就在一切的工作开展之际,我的岳父重病住院,繁重的思想因素让我不得不终止创作。
  ……
  2008年开始后,古杨梅树大型笔筒的创作又一次被我排上了工作日程。
  3月,由于百花谷的土地纠纷问题,再次影响了我的创作思路。
  4月,在多方的准备下,古树正要迎来它的工作日,一场特大的暴雨光顾玉林,整个百花谷变成一片泽国,古树被洪水淹没70多厘米,整段树干全部湿透,百花谷面临空前损失。
  6月,古树创作结构得到了牟老先生以及玉林知名画家张老先生的参与设计,同时也得到了玉林艺术界的创作指导。
  2008年6月26日,经过多次的讨论研究,古杨梅树大型根艺作品被正式命名《万古长春》,并得以开展工作。
  但在开展工作的第一时间里,让我发出的惊呼并不低于当初发现古树那一刻的惊叹,因为整段树体除了新生皮层外就都已枯朽,古语说:朽木不可雕。面对这个大难题,我真有点不知如何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原定的雕刻方案不可能再次实施,就目前的情况,只有把古树内在的枯朽之处全部除去,然后在它的新生皮层之上用镂空技术,实施立体雕刻,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观。
  枯朽之处非常脆弱,根本毫不受力,只有用胶水固定,才可以着刀。创作期间,朱老师每天必到,给创作思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灵感空间。
  2008年8月,我一个人历经了一个多月的创作,大型根艺作品《万古长春》终于完成。
  整个雕刻作品分为三个层次,近处:是一株万年古松顺着岩石向上生长,苍老的树干衬托着茂盛的枝叶像向着世人招手,缠绕在古松上的老藤随风飘荡,一对仙鹤在古松上引颈高歌,透过古松藤蔓的枝叶,一条瀑布从高山上冲泻下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绝句从中得到体现。
  远处:一轮红日正在上升,旭日东升的浩瀚景象扑面而来。
  侧面:一圈天然树瘤包围着“万古长春”四个草书大字。
  整个画面体现了一种万古长春的美丽景象,就这样在众人心血的凝聚下,一件超大型的人工与天然浑然一体的木雕艺术作品《万古长春》终于完成了。
  整个作品的创作构思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它的雕刻部位并不算很精细,更说不上完美,可它结合了自然,粗犷的雕刻更加体现了作品的自然美态。
  我想起了《佛经》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完美的作品其实并不完美,不完美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完美。
  我看着眼前经自己一个人历时一个多月创作出来的根雕作品,微微一笑,心想:认识你的你,不是你,不认识你的你,才是真正的你。(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