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营生>1、残缺 2、神话

1、残缺 2、神话

作品名称:营生      作者:尔玛天空      发布时间:2023-05-27 14:02:46      字数:4593

  善哉膏粱士,营生奥且博。
  ——陆机
  
  1、残缺
  
  在梁立君眼里,这个世界全是灰暗的,没有一丝亮色。这很正常,因为是色弱,看到的世界不足正常人的几十分之一。前女友小野子觉得立君亏大了,说他生不如死,无法想象一个人能生活在没有色彩的世界。
  “如果是我,死了算了。”她一脸鄙夷地看着立君,有同情也有可怜。事实上知道立君的缺陷后,一开始还怜惜他爱护他照顾他。后来,也不是很久,不过是睡到一张床上半年或一年,就开始嫌弃。他们都知道这种嫌弃并不是真正因为生理原因,色弱并不影响生活,只是一种借口。
  两人在激情涌动的时候,彼此信誓旦旦,非她不娶、非他不嫁。甚至还在冲动之下,想把对方的名字纹在身体的关键部位,以此明志。为扯结婚证,去了两次街道民政办,却阴差阳错没办成。多亏没办证,要不然又会平添好多麻烦。活得简单自在是立君的信条,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立君还是觉得当年的决定无比英明,不得不佩服自已。立君的专业是历史,似乎有种推演未来的能力。虽然未婚享受着已婚待遇,却因为没办证只能算朋友。彼此需要时,男欢女爱后,心满意足各奔前程。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小野子去了南方。
  如果不是伍妹儿介入,两人藕断丝连,会一直持续下去,无论长远考虑还是现实看都没好处。伍妹儿适时介入,让这种关系动摇并最终解体,最终与立君结婚,开始向着希望前进。可人生总摇摆不定,希望极不真实,还无由来让人害怕。
  伍妹儿不是排行老五,计划生育,哪个家庭能有五个兄弟姐妹?伍妹儿叫杨伍梅,是将父母的姓氏合在一起,外加一个梅字,杨家伍家生养的一株梅花,却被大家简化了,都叫她伍妹儿。字如其人,伍妹儿如一树梅花,在立君的生命中,摇曳芬芳了二十多年。本该让她永远在家里,任立君攀摘,却在时间的冲洗下进入轮回,如小野子一样渐渐离去。
  一切都结束了,最好平静离开。但有必要把一切交待清楚,不能因为疏忽大意,为后人留下麻烦,能了结的事自己了结。在尖刻势利的人眼里立君早就成了疯子,即使是宽宏大量的人也觉得立君又臭又硬,稍不注意就生事端。无论别人怎样看,都要保证中正平和,不能辜负自己。用山里人的话叫做“各有各的打米碗”,城里人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生存了五十多年,总不停索取,然后付出,在索取和付出中寻找平衡,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总体上讲得感恩。感恩伍妹儿,她漂亮贤慧,是位好妻子,不但把家照顾得很好,还生育了一对儿女。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富豪仗义的父亲骂立君:“这样好的女人,打着灯笼都难找,你还有啥不满意?你是瞎了狗眼,坏了良心。在城里学坏了,丟人现眼!”
  立君连连说是。父亲年青时同立君一样,常常在外鬼混,十天半月不着家,时常同母亲打架谩骂。知子莫如父。现在老了,山里土话说“吃也吃不得,X也X不得”,心急上火,当起老太爷,摆出家长的威风。立君尊敬他但不理他,由他说去,非暴力不合作。立君天天回家,比父亲当年不知好了多少倍,只是家务活做得少。清官难断家务事,矛盾到底出在哪里,谁都摸不着脉络,父亲又如何知道?不用分辨争论,世事太多,如果都去分辨证明,就会让人焦头烂额、生不如死,得看淡想开。如果骂得实在过分,立君最多句:“要服老,不要指手画脚,伤心冒火,对身体不好。”父亲一口气没翻上来,立君已走出老远。
  母亲劝:“男人家在外恍几年就行了,家还是要顾到,不敢乱来,老了连个伸脚的地方都没有,有啥意思?”
  母亲说得对,眼一睁一闭几十年就过来了。儿女大学毕业成家,孙儿孙女都有了,人丁兴旺,家道中兴。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对得起父母子女,唯一难受的只有自己。五十多年就这样过来了,得想想未来,过过向往的生活。
  立君很早就计划将资产分成三份,为伍妹儿、儿子、女儿留下巨款,足够他们过到老死。但现在不能给他们。在他们眼里,立君已经疯了几十年,每天只在想象中过日子,哪会有资产?如果宣布给他们留下了多少财富,到时又会闹出许多笑话。立君立下遗嘱,让律师办了手续,等到决定真的离开再给他们。为了防止律师侵占财产,还留了后手,给经纪人交待了若干可能用得上的方法。没给父母预留,早在30年前,他们就已经是张家场的大财主,几十年积累的财富,即便不如想象的多,要养活他们直到老死,绰绰有余。
  立君原想写一封信,离开时交给伍妹儿,让她再告诉家人。可是伍妹儿伤心欲绝,害怕她接过信,一把撕得粉碎,那就白费了心思;又想交给儿子,可儿子当不了家,儿媳妇儿只听亲家母的话,在亲家母的眼里,立君是个异想天开夸夸其谈的骗子;又想交给女儿,毕竟女生外向,女婿一家人时刻都在教导女儿把生意接过去。他们明知印刷公司是立君唯一挣钱养家的营生,也想拿走。这世上还真找不到可以托付的人,这说明立君活得太失败。最终决定写成材料,放在电脑里,等到做出最后决定的那一刻,给伍妹儿、儿子、女儿和律师、经纪人各发一封邮件。几相对照,他们拿着真金白银,肯定不会出差错。还有一个恶作剧心思,要让所有亲人,从此天天生活在阴影中,时时处在悔恨里。如果懂得人生,自然会解脱,如果执迷不悟,也怨不得别人。这是最后一次,立君用行动教育他们,让他们明白人生和社会完全不是看到的样子。
  
  2、神话
  
  以前没人敢说立君有问题,不但没问题还名声在外。三十多年前,初中和高中毕业时,立君是方圆一百里甚至更广范围内的天才。那时,人们还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顺利改变人生。大姐梁立贞就是明显例子。她在张家场上完初中,考上绵州财贸校,毕业后分配到乡政府,从此端上铁饭碗。这对石家沟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梁氏族人来说,无异于打了一剂强心针,读书改变命运的思想深深植入族人大脑。
  立君和二姐以大姐为榜样,暗暗用功,一心要超过她。二姐立淑比立君大两岁,顺利上了县中,准备考大学。到高二时成绩却开始下滑,排名下降。立君当时太小,对身边的一切不清楚。
  母亲背着二姐,时常给立君做工作:“学你大姐,考个中师或中专,将来总有地方领工资,无论如何比当农民强。大学好是好,还有三四年,哪个说得清?”
  等到初中毕业报考时,母亲更是痛心疾首:“立君啊,读书就如做生意,到手的才是钱。再好的生意,兑不了现就莫用!中师也好中专也罢,读个再说嘛。你二姐心大,听你大姐呱呱呱,嫌这嫌那。照这个成绩,还不如上中专,找个饭碗稳当。”
  立君看着难受,也就报了中专。父母为立君买了城镇户口,考中专有优势,上不线还可以走技校。走出考场立君就知道能上线,但对能不能录取信心不足。第一志愿是省工业校的机械自动化,第二志愿是省商校的计算机专业。虽然不知道这两个专业具体学什么,但每年都是热门专业,报考的人很多。自动化、计算机,一听就高大上,总比汽修、土木工程或者厨艺、旅游好,也就凑热闹报了。按照母亲的意思,在报志愿时,立君也填了服从调配。可实际上,立君根本不想调配。好多专业都看不起,比如机修、铸造、焊接、模具等等。立君家先是经营米面加工厂,后来父亲开汽车,这些专业干什么,大抵还清楚。辛苦不说,光是修车时那一身油光发亮、臭气冲天的衣服都让人不习惯。
  当年张家场中学考得很不错,中师中专总共上了六七个,在全县乡镇中学排名第一。立君虽然上了线,但分数不高,心中便有些担心,天天守在收音机旁,听电台公布录取信息。没有失望,立君的名字清晰地在耳边响起。母亲眉开眼笑,立君脸颊发烧、心底发颤,高兴得手脚都不知如何放。天天计算着收到通知书的日子,时不时到学校去转悠,旁边的人老远都对立君笑。侧过身去,对旁人说:“你看看,人家梁老板那娃又考起了,这家人不得了哦!养了三个,就有两个吃国家粮,老二听说还要考大学。”立君直视前方,尽力忍住心底涌起的巨大喜悦,面无表情。如果没被心仪的专业录取,这时表现得太放肆,到时不好收场。
  录取通知书到了,落款是第一志愿省工业校。班主任扬了扬通知书,对着太阳光照了照,在桌上顿了顿,用小刀裁开信封,一张大红烫金的录取通知书就闪闪发光起来。专业却不是自动化,变成了模具,立君差点儿哭出来。
  班主任边登记边安慰:“学校不错,就是专业不很好。回去同妈老汉儿商量。读有读的好,不读有不读的道理,关键看你自己咋决定。作为老师,我希望你将来有大出息,你又聪明又肯吃苦,将来必定会发达。”
  父亲拿着通知书,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不发表意见,闷头抽烟。母亲说:“先读嘛,读了再说。好多人想读都读不到,莫挑肥选瘦的。农村人要知足,将来有碗饭吃,总比农村强。实在不行,读了出来又想法。”立君扭头出了门。
  那是一个焦虑难挨的夏天。父亲母亲远远地观察着,小心翼翼,不同立君正面沟通。他们生了两个女儿,好不容易生了立君这个幺儿,一直都捧着宠着,害怕立君受了委屈。立君知道,读与不读,最终还真得自己决定。可自己知道什么?才十五岁,什么也不懂。
  大姐劝立君:“莫去,读高中考大学!模具,你晓得是搞啥?就是做个模子,把铁化成水倒在里面,同后街上铸犁头、盆子差不多,没得啥意思。随便哪个人,只要不是瓜娃子,学几天都做得来。现在中师中专不吃香,读高中考大学是正经。莫听妈老汉儿的,他们想你找个工作,有个饭碗。中专文凭,在山沟沟里还将就,出去就不行了。哪个还要中专生?人家都用大学生,再不行也用大专生。我就是例子,高不成低不就。当年同我成绩差不多的,都读大学了,不如我的也上了大专。在乡上当个财务,莫意思得很。啥不说,天天见的都是这些人,天天同票据打交道,眼睛都瞅瞎了。还得读书,还得努力,要不这辈子闷死在山沟沟头了。莫学我,一步到位,把书读通,以后就不操这个心。只要你下决心,妈老汉儿是不会逼你的,供你读书没问题。你就读到北京读出国,老汉儿也拿得出钱。他希望我们有出息,出再多的钱也愿意。”
  在全沟人的注视和惋惜中,立君放弃中专上了高中。这是变相的自我鞭策,如果考不上大学,将被全沟人嘲弄耻笑,用母亲的话说将来口水都要把你淹死。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立君又不愿意让外人觉得自己在争气发奋,故意显出不值一提,随心所欲地学习。私下却绷紧神经,只要坐进课堂就忘我投入。高中的课程也并没有传说的那样艰难。
  高二分科,四加二,语数外政治加物理化学为理科,加历史地理为文科,读书人从此分为两大群体。立君不偏科,都说理科选择范围宽学校多,能考上好大学,也就随大流选了理科。到了高三,立君开始讨厌敌视理科,觉得冷冰冰不温暖,却对人文历史产生了强烈兴趣,感觉可以从中找到人生经验和兴衰规律,探索到人生意义。毅然决然要转文科。理科班老师痛心疾首,文科班老师喜出望外。一路绝尘,立君顺利考入川内一流大学历史系,成了石家沟读书人的神话,至今无人打破。
  立君很得意,轻松成就了神话,也从根源上剖析了改学文科选择历史的原因。本质上讲同生存的环境紧密相关。沟口的释迦寺,沟中的祠堂,山上的喇嘛庙,口口相传的家族故事,无不让人着迷。立君很想搞清楚梁姓族人从哪里来,经历过什么苦难,能向哪里去。直接原因在于父亲梁勤华。作为改革开放实践者,勤劳致富受益者,积累了足够财富,为立君追寻理想打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可以保证立君不用为了生存去迁就一切。家庭作为人生的基础,往往决定着未来和远方。如果生存艰难,可能会像伍妹儿,破釜沉舟,外出拼搏。也可能固守职业,心存希望,不敢越雷池半步。立君在参加工作时选择绵州,工作10年后,从体制中出来。一次又一次的任性,全都归功于家庭。
  明白这一切后,立君对父母满怀感激。可时代的车轮已把父母带向历史的深渊,跳出了三界五行,与世无争。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