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古槐记忆>第三章 突破口

第三章 突破口

作品名称:古槐记忆      作者:瓦工      发布时间:2023-04-17 12:28:16      字数:4458

  一
  “我看你们村不应该叫什么逍遥村,应该叫槐树庄。”从大槐树下走过,彬彬对文革说。
  “这你就不知道了。大槐树按照传说是明朝的,甚至是清初。这个村落可以追溯到先秦,是姓苏的大臣的前后院。逍遥村的来历,应该是汉朝。刘秀和王郎在此打仗,刘秀在古窑洞住了一宿,早晨一起,说睡得很好,逍遥自在,村名由此而得。”
  “还真有故事啊!”
  “当然了,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改为前进大队。我们的邻村叫光明大队,当时的村支书,啊,叫革委会主任,感觉人家的光明好听,逍遥有点不上进,就改为前进。他没有文化,其实,光明的名称,也来自刘秀。刘秀和王郎打仗,王郎追赶刘秀,眼看要追上,突然下起了大雾,刘秀躲进了窑洞。待到大雾散去,刘秀出来,王郎撤退,天色大明,刘秀说,重见光明,光明村由此得名。”
  “听听历史,感觉普通的地名都高大上了,不一般了。”
  “主任有文化,给我们当导游了。”
  “文化谈不上。我说的是真的,这有县志为证。不过从人类发展的角度讲,城市标志着更高的文明。农村的消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类最终要居住在城市。我们做拆迁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又夹杂了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文革似乎严肃地说。他指了一下那些树木和乱草中倒闭的房屋,闲置的院落,接着说:“我们从整齐、繁华的城市,来到农村,看看老屋、古树,有种旅游的感觉。反过来想,这些土地、房屋的资源,每天、每年就这样浪费着,是不是一种犯罪?当然,像这些新翻盖的房屋,马上拆迁有些可惜。这就需要从大局出发,综合考虑问题。”
  文革讲着,感觉好久没有从村的角度想问题了。和同事说这些,感觉自己身份不合适,有点不好意思了。又想,青田叔会不会给面子呢?就打断了自己的话题和思路,说到:“走,我们攻坚,入户做工作。回头我把我们村的历史写下来,出本回忆录。”
  “别忘了赠书啊!”杨彬娇嗔道。
  二
  王青田从表哥的厂子早早就回家了。他自从听到拆迁的消息就没有安静过。准确地说,他是高兴的睡不着觉了,高兴的安静不下来了。诺大的院子有200多平方,按照一比二的比例,他可以得到四套房子。他一下子成了资产五、六百万的暴发户了。更不用说两个孩子都有商品房。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土坷垃刨食,一下子成了地主,他高兴地得睡觉都要笑出声呢?
  但是,人心不足,他想:要从周围的房价相比,给8600的确不多。闺女一套,小子一套,还能拿100多万现金。行,就这么办。王青田坐在院子的门台上,看着院里一棵大石榴树,他又发现问题了。我的石榴树怎么算钱?
  农村的大门都大场四开的,王青田没有听到敲门声,冷不丁看到院子里来了五个穿着时髦的工作人员。他吃了一惊,马上从梦幻中清醒过来。看着有些熟悉的王文革,又看看连江几个人。连忙笑着迎了过去,对着文革说:“大侄子,这是你的手下?”指了指院子的凳子说:“快坐。院子里凉快。”
  “我们同事,我又不是什么领导,哪里有手下?叔,您还在上班啊?”
  “我不像你们,有退休工资,农民要靠自己攒几个养老钱啊!到时候和孩子要,总是底气不足的。”
  “现在不是发养老钱了吗?”
  “一个月80元钱,够干什么的?”
  “是啊,不过出去做点事情也好,锻炼身体,也不闷得慌?一拆迁,您老就不愁钱了?”
  “大侄子,这倒是。不上班倒也不是没法生活的。你们怎么,教育部门还管拆迁?”
  “就是,我们文教局分包了50多户,我和这几个同事包了5户,有您老啊!您可不能拖后退,让人家扣我工资。”文革赶紧把话题扯到主题说道。
  “大侄子,说心里话,拆迁了好。不过我还能住上新楼房吗?”青田老人和文革没有什么矛盾,但是,他心理也不是多近,就是感觉自己这一支总不如桂春这一支兴旺,心理有点不平衡,有点嫉妒心。想想表哥家孩子上学还是文革给打招呼了,又不免有些感激的。农民吗?有他们的生存环境,有他们的思想意识。细想起来,城里农村,人都是这样交往着生活着。
  “您这么壮实,咋有这样的想法。”文革说着。彬彬、建宝也搭话。气氛很融洽。老伴在旁边搭话道:
  “我们都70多了,谁能说准。”王青田显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他说:“8600元,太少了。”他指了指远处的花语城、锦绣江南小区高层楼房继续说:“那里的房子已经1万多了。补偿了钱,总得能再买楼吧!”
  “老爷子,您可以要房子啊。房子合算啊!其实,政府和开发商都是想让大家要房子。”建宝直截了当地说。
  “是这么个理,我怕盖不起来啊!前年村里集资建房,钱交了,现在还没有开工,听说打水漂了。纪委说查,现在还没有结果。要是钱没了,查也没有用。”
  文革总感觉这样说不对。人家说给的少,你说不少,这不是吵架吗?人家不管说什么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于是想还是聊一会儿自己分包几户的情况,他一改话题说道:“叔,武四海是谁?还有王文山、张炳堂、程素梅?一个都不认识,都不知道住哪。”
  “一说,你就知道了。就是你四爷爷,你们家的长工,你知道,七几年就死了。这是他的大名,你爷爷当时叫他武四。你去找他儿子武志强。他会给你面子的,你们是世交了。”
  “那好,我好几年没有见志强叔叔了。这个王文山是谁?”
  “这个和你也不远,我们习惯叫他大山子,是桂东的大孙子,你该叫哥,这个你很悉了。当年桂东小,因为是养子,同桂林家和不来。非要跟着你爷爷当八路,桂东是抗美援朝牺牲的。桂东一个儿子福华,八几年吧,在队上开拖拉机,车祸死了。这兄弟俩现在日子不错。你那名单上,都是大名,说小名都知道,见了都熟悉。日子太快了,我们这辈的都没几个了,你爷爷那辈的,就剩你奶奶和唐国华了。”
  “您身体还是很硬朗的!当年占豪爷爷身体就好。还有这个张炳堂和闫建英?张炳堂可能是二狗子的孩子,闫建英估计不好做工作,村里人都怕人家的。嗯,这个,村里的事情其实复杂着呢?老百姓都没事,都听政府的,关键是当官的,他们有利益在里面的。”
  “叔叔,您可得给我面子,看在当年占豪爷爷和我爷爷打仗的份上,您要是落后了,可不行。”
  “我当不了先进,也成不了钉子户。大侄子,你不用在我这里费心思。去大山子那里吧,他楼房刚刚盖好,三层,现在给人家1:2,明着吃亏。最重要的是他和天利有个鸟头。你知道,他的小西屋是解放前的,那是顶桂东的名分的。中间有好多气哩。你得好好说和说和。你分的这几户,没大的困难。”王清田说着笑了。
   “还有谁?
   “赵刚。”
   “他也不好做,就在前面。他住在村里。不过,他的难处不在房子上。对,你和他该是同学吧!他开白灰窑,赔了钱,现在工作没有了,在家闲着。挺惨的,好在孩子有出息,听说上博士了。”王青田憨憨的笑着说。
  文革没有说什么。他知道他和赵刚上学的时候就关系很好。那时上高中,他和赵刚、天利三个人步行十几里地到武罗县城上学,现在想来,仿佛昨天,他们已经40多了。天利在乡里当副乡长,文革和赵刚在学校,后来文革到了局机关,赵刚和亲戚开工厂辞职了。似乎多少年没有在一块聊聊了,年轻时的梦想在彼此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中淡淡地化为机械的上下班和吃饭睡觉了。
  连江插嘴说:“叔,您没有问题,就支持一下您大侄子的工作,早点签。您这院子没有争议,你要两套楼房还能拿100多万现金,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我说实话,我不会当先进,也不会当钉子户,绝对不会为难你们。但是,今天,绝对不会签的。等等,好不好啊。7月20号,还早呢?”王青田不紧不慢地说。“对了,刚才我表哥李益民给我打电话了,他说,区长给他打电话了,说政策不会变,让我早签。你知道的。”
  “知道,益民叔叔,大姑奶奶家的孩子,他可发达了,现在是人大代表,经常和区长在一起的。要不区长能给他打电话?对,他孩子现在公安分局。叔,你占人家光了。”文革平静地说。
  “要不,我这个年龄谁要啊,孩子也在人家那里做事。签字的事情,我不拖后退,你放心,啊!”王青田坦诚地说。他这样,你真没有办法。
  “叔,您不知道,区里天天排队哩。”
  “刚才就签订5户了。”建宝插话说。
  “我知道,那都是工作人员,不签不行。”王青田笑了笑,黝黑的脸上道道皱纹凸显,在夕阳的光影里像一尊木雕。“唉,你家签了吗?”
  “明天签。老父亲和奶奶说什么都不要,都给我们。让我们三个分分。弟弟多点,大爷没有,也分点。”文革说。
  “对,你们条件好,作为祖产还是要有点才好的。兄弟们和气比什么都好。你奶奶最是个明白人,了不得啊!”王青田停顿了一下,一转话题说:“对了,大侄子,我院子里这颗石榴树怎么补偿啊。它每年能给我带来几百块的收入哩!”
  “这个不算。但是,欢迎大家留下。”彬彬仰着美丽的面孔,拉着长声,冲着王青田微笑着说。
  “我看到红布条幅了,说给小鸟留个窝。给钱就留下了。”老人又笑了,灯光下,黑脸白牙,黑白分明。
建宝看看手机,示意文革调度会的时间要到了。文革说:“叔,晚上和小子、闺女商量一下,主要是要多少房子,多少钱。我建议您要两套房子,你要相信,这次政府主持盖房,不会拖的。要钱吃亏的。不要犹豫,先签先挑房,先收益的。明天早晨我来,说好了啊。”
  “不着急,等等,我不会拖你后退。你去做他们工作吧。好吧!”王青田送到大门口。就是不吐口。又说:“让你父亲回家看看,光在楼上住着,不憋得慌啊?”
  三
  从王清田家出来,文革有种莫名的失落和惆怅,他想在本家叔叔这里找个突破口,可惜突破口没有突破。像遇到了棉花包,你打一拳下去,没有反应,没有反击。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比较熟悉村里的情况,感觉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见了村里的人,做起群众工作来,不会说话了。在本家叔叔面前都这样,其他工作怎么进展?一会儿开会怎么汇报?别人可以说,找到家了,对接了。自己这个本村的人,同时,还兼职拆迁指挥部工作。正在为难一会儿向路局长汇报的事情,手机响了。
  “文革啊,你在哪里?”明部长的声音。
  “我在村里,一会儿路局长开调度会,我正在往小学走。”
  “你不要参加你们调度会了。你的工作重点在这边。你包的那几户让他们做。赶紧过来。到大队的办公室来。这里有情况,我等着。”明辉的声音很急促。
  文革给路局长打电话请假,说要到指挥部。然后,交待了一下,让连江做汇报。反正刚开始,也把几户情况了解了。再就是明天几点到,到谁家集合。交待完,就匆匆往大队部走去。
  他自己还在懵懂中。一方面,从机关出来,到村里,这个差距很大。你在机关里写文章,沟通交流,开会报告,可能感觉得心应手,但是,到了群众面前,你可能平时流利的小嘴和人家对不上话了,你那满腹经纶的大道理,在这里没有市场了。另一方面,面对要拆迁的老家,他脑海里也是翻江倒海。毕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毕竟有那么多的记忆充斥自己的内心。此刻,多少人与事、事与理交织着的人情世故,不时在脑海闪现,撞击着自己的心灵。
  初夏的夜晚,还不是很热。他穿一身运动装,轻快地走着,不时有村里的人或单位的人打招呼。路上收废品的、搬家的、拆迁的熙熙攘攘,汽车铲车钩机拖拉机三马车乱糟糟的。已经签字的,房子立即铲掉,环保的喷雾车吐出很高的白雾,路上或土或泥,随着雾气在空中飘散。脑子还没有理清楚,手机又响了起来。是明辉的电话:“文革,你不要来队里了,直接到你们村的养猪场,了解一下具体情况,晚上给我汇报。我今晚不回家,住在办公室。”
  养猪场,看来那里有情况。养猪场,不是英子办的吗?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