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张皇后福中藏祸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12-14 13:07:02 字数:4643
李梦之在其作品《明帝列传——弘治帝》一文中指出: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其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看其所作所为是否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是否推动了社会发展,是否起了进步作用。弘治当然不同于太祖、太宗的创业,,他是守成之君。
但是,他也不同于仁宣二帝。仁宗、宣宗继太祖、太宗之后,继承的是经过明朝初年迅速发展而形成的繁荣盛世。而弘治继承的则是明朝建国一百多年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成化之末。就起点而言,弘治和仁宣二帝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评价弘治的历史作用只能从其起点出发,去分析他采取的措施以及达到的社会效果。
当然,作为封建皇帝,其政策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统治,而其政权的基础是地主阶级,他还要依靠多数地主的支持,因此,他的改良,或者说是新政,只能是修修补补,而不可能是根本性的变革。再加上他个人性格的因素,使这些修修补补,也受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作为守成之君,他已经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孝宗的文化修养,首先得益于他较早的合法的取得了皇太子的地位。六岁时就被父亲宪宗立为太子。9岁的时候就出阁讲学了。皇太子出阁讲学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担任教育的官员一般都是学养深邃之人。所以,孝宗从九岁出阁讲学到十八岁(虚岁)即位,整整接受了非常正规的九年教育。
他在太子时期,得到博学多才的程敏政、刘健等人的指点,熟读经史,养成“仁孝恭俭”的品格。即位后仍然手不释卷,经常阅读《孝经》、《尚书》、《朱熹家礼》、《大明律》,稍有疑问立即请教儒臣法吏。无怪乎人们称赞他是明朝最为遵循儒家伦理规范的皇帝。中国古代有“三不朽”的说法,指立德、立功、立言。在明代皇帝中,尽管孝宗在遵守儒家的伦理上做得算是最严谨的了,却不愿放弃他对于艺术的爱好。我们翻开《明史•艺文志》,可以看到孝宗有《诗集》5卷,可惜今天已经看不到了。
除了在诗歌方面的兴趣,弘治皇帝对于绘画、弹琴也很喜爱。清人姜绍书就提到弘治皇帝爱好绘画与琴道的事情。在士大夫们看来,皇帝喜欢乐曲,恐怕将来会滑入贪图享受的深渊中。因此,一些专门负责纠察朝政的言官们就纷纷上疏,劝说弘治皇帝不要耽于声乐,而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养身心之上。弘治皇帝总是表面上接受,私下里却对旁边的太监们说:“弹琴何损于事?劳此辈言之。”意思是说,弹琴与政务又有什么冲突呢,要你们多嘴。他本人对言官的劝谏虽不以为然,却也不以为忤,这正表现了他宽容的一面。他还尽可能地避免来自士大夫们的批评。例如,他擅长绘画,宫中也有许多画师。有一次,他赐给画师吴伟几匹彩缎,害怕大臣们知道后没完地议论,对吴伟说:“急持去,毋使酸子知道!”意思是说,赶紧拿去,别让那些酸腐的书生们知道。弘治皇帝之所以受到儒家士大夫们的一致称颂,主要在于他始终在表面上给士大夫们留下充足的情面。
幼年失母,对于孝宗影响深远,也许孝宗后来的善良、温和、宽容,除了儒家的教育之外,还源于幼年时弱者的心态。孝宗在处理万贵妃一事上,最能体现他的宽容。尽管传说母亲纪氏是被万贵妃害死的,但是,当他即位后一位官员上疏要求惩办已死的万贵妃及其族人的时候,孝宗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先帝的意愿,不愿接受。作为一个皇帝,他这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却遭了很多罪,受过无数恶毒的伤害,但最终却又选择了无私的宽恕,这就是明君的胸怀与气度。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曾对朝鲜的国王说:“先皇帝(宪宗)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
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这种织品,用工繁浩,名虽为布,实际却用细绒织成。孝宗当时还是太子,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他说:“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穿它,太浪费了。”遂谢而不用。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也是旧伦理道德体制允许,并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一般讲,身为皇帝九五之尊之人,更是三宫六院女人成群,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晋武帝之流,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即使差到像光绪一样惨,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
但事实往往就存在例外,朱佑樘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实际行动实践男女平等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实在不易。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从接受的教育看,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当个好皇帝,就不能爱美人废江山的道理。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祐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
正是由于孝宗坚持只宠皇后一人,使得他成为历代皇陵中只葬着夫妻两人的绝无仅有的典型,给他明君贤主色彩颇浓的一生更加平添了许多亮色。
要说起最令人羡慕的皇后,恐怕很多人都会首推明朝的孝康敬皇后,因为她是明孝宗朱祐樘唯一的女人,这在古代历史上是独一份。张皇后得到丈夫独宠,儿子也顺利继承皇位,那么她的一生真的幸福吗?
张皇后的父亲名叫张峦,是秀才出身,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但之后仕途一直不顺。直到成化二十三年,他的女儿张氏被选为太子妃,他才被授为鸿胪寺卿。
众所周知,明孝宗朱祐樘的童年经历十分坎坷,自小生母就去世了。所以当成婚后,他身边就多了一个关心他的人。他和妻子张氏每天同起同卧,一起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这样的日子让朱祐樘觉得很幸福且满足。
当然,这还不至于令朱祐樘就下定决心不娶别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辈的影响。他的爷爷朱祁镇对钱皇后算是有情有义,但钱皇后却晚景凄凉,原因是钱皇后无子,朱见深登基后,他的亲妈周太后对钱氏很是不满,处处想方设法针对。
接着就是朱见深,他宠爱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导致吴皇后被废,朱祐樘的亲妈纪氏也一直得不到承认,更是早早就去世了。朱祐樘本身自己经历就坎坷,所以他见不得这种因一人得宠,让其他人伤心甚至拥有悲惨结局的局面,因此就不愿意纳妃。
当然,这些都是朱祐樘后期决定不纳妃的想法。实际上,朱祐樘也曾动过纳妃的念头,只不过没有如愿,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和朱见深相继去世,17岁的朱祐樘继承皇位。第二年,御马监左少监郭镛上书请求皇帝选妃,这个请求也实属正常,毕竟哪个皇帝登基后不扩充后宫呢,朱祐樘也答应了。
然而,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站出来反对,称:“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
就是说皇帝要选妃理所应当,但此时朱祐樘正处于三年守孝期,况且先帝朱见深的陵墓还没有完工,怎么能在这时候想选妃的事,那不是让天下人都责怪朱祐樘不孝吗?朱祐樘一听说得很有道理,也就将此事搁置了,打算等孝期过了再说。
可就在孝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张皇后怀孕了。皇帝选妃,不外乎就是为了开枝散叶,如果皇后没有生育,那么扩充后宫是肯定的。但如今张皇后有孕,也就没人借此为理由劝说朱祐樘纳妃了。
弘治四年,张皇后生下嫡长子朱厚照,既然是嫡长子,那自然就是皇太子的不二人选。喜当爹的朱祐樘,觉得自己的家庭已经十分圆满,本就不好女色的他,也就放弃了纳妃的想法。
一个皇帝能够做到一夫一妻,在当时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张皇后便成为令无数人羡慕的对象。她的父亲张峦在朱祐樘即位后,超拜为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后来又授为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寿宁伯,岁禄千石,赠三代。
弘治五年,嫡长子朱厚照被封为皇太子,张峦又进一步封为寿宁侯,加特进光禄大夫,赐诰券,子孙世袭。同年张峦去世,追赠为昌国公,他的丧礼逾制,这都是张皇后为其带来的荣光。
张峦去世后,他的长子张鹤龄袭封寿宁侯,后加太保,增岁禄,正德年间加太傅。次子张延龄封建昌伯,食禄千石,赐世券。后进建昌侯,加太保,禄六百石。
因为张皇后的关系,其家族得到优待,张家的人也因此多行违法之事,谋取私利。有的大臣看不过去,上奏请求朱祐樘重视,但朱祐樘对此视而不见,张家的人便愈发肆无忌惮。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张皇后虽然得宠,却不是一个贤后,比起明朝前期历任皇后,还是差远了。但没办法,独宠就是任性。
除了朱厚照之外,张皇后还为朱祐樘生了儿子朱厚炜,以及女儿太康公主。可惜朱厚炜年仅一岁便夭折,太康公主也在4岁时夭折。因此二人就只剩下朱厚照一个儿子,后者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导致他过度贪玩,朱祐樘临终前也有些遗憾,称要是再给自己几年,就能好好教育儿子,让他成熟一些了。
弘治十八年,朱祐樘驾崩,独苗苗朱厚照继承皇位,张氏被尊为皇太后。皇帝是自己的亲儿子,张太后的日子自然过得十分舒适惬意。但是谁也想不到,过度贪玩的朱厚照,在正德十六年把命都玩没了。他在独自驾船捕鱼期间不慎落水,被救起后感染肺炎,最终不治而亡。
朱厚照这一死,就让张太后的命运彻底改变,因为朱厚照无子,没人能继承皇位,张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商议后,只能选择让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位。尽管朱厚熜能够登基,全靠张太后在背后助力,可他的生母蒋氏还在,且又与张太后不和,这就导致张太后的处境极为尴尬。
朱厚熜将自己的生母蒋氏尊为皇太后,将亲祖母邵氏尊为太皇太后,他甚至想追尊生父朱祐杬为皇考,从而爆发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久而久之,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态度愈发怠慢,甚至将称呼都改为伯母。
但最让人生气的还是张家人,张太后处境都如此艰难了,他们仍不知收敛。嘉靖八年,朱厚熜便革去外戚所以封号,下令不得世嗣。嘉靖十二年,张鹤龄坐事下狱死。
后来,张太后的弟弟张延龄又犯了事,本来想明哲保身,安稳度过晚年的张太后,不得不站出来替弟弟求情。但不管张太后怎样跪求,朱厚熜都不肯松口。嘉靖二十年,张太后去世,朱厚熜为其上谥“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崇祯年间改谥“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
张太后的死,并没有带来什么改变,嘉靖二十五年,朱厚熜还是将张延龄斩于西市。谁能想到作为朱祐樘唯一女人的张皇后,结局会是如此唏嘘。
作为古代帝后中一夫一妻的唯一代表,张皇后的确是值得人羡慕的。但作为一个皇后,她不能约束自己娘家的人,甚至放任他们在外以权谋私,这并非贤后所为。朱厚照作为她和朱祐樘唯一活下来的独苗苗,她身为母亲也没能好好管教,更是失职。
所以说,作为一个妻子,张皇后无疑是幸福的。只是这种幸福并没能维持到最后,这一切还是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可是这谁又能想到呢?但作为皇后和母亲,她又是不合格的,所以当后人提及的时候,也只会夸赞朱祐樘身为皇帝,却能做到一夫一妻实属难得,却没人会夸奖张皇后怎样。只能说遇到朱祐樘,是张皇后的福气。
中国在南宋已有牙刷了,在中国四川成都中药博物馆依然展出一把宋代竹柄牙刷,堪称医史文物珍品。美国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博物馆等的资料显示,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由中国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于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2004年,伦敦罗宾逊出版社出版的《发明大全》一书,列举了人类300项伟大的发明,也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朱祐樘名下。
孝宗一生仅娶妻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人,没有其他妃嫔。在历代皇陵中,都有妃嫔陪葬,而孝宗的泰陵只葬著夫妻两人。成年健康的皇帝一生只有皇后一人,在历史上几乎就是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