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明明白白我的清系列第一部>第二十二章 经略败阵萨尔浒 英主迁都驻界凡

第二十二章 经略败阵萨尔浒 英主迁都驻界凡

作品名称:明明白白我的清系列第一部      作者:历史粥      发布时间:2022-12-02 18:58:12      字数:4463

  书接前文啊!咱接着对时任辽东经略、兵部侍郎杨镐杨大人进行访谈。前文提到杨大人因为在萨尔浒打了败仗而被世人诟病。本章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萨尔浒战役。
  “杨大人,您昨天回家洗澡的时候想没想自己当年为啥子战败了吗?”
  “哎呀,一言难尽哪!想当年我本没有与努尔哈赤抗衡的能力,无奈朝廷非得把我扔去辽东战场,让我情何以堪啊!我思索了许久,依然没想明白我为什么战败!……”
  “您先等一下,刚才您说您没有和努尔哈赤抗衡的能力?此话怎讲啊?我可是听说您当年在朝鲜可是打过胜仗的啊!”
  “打了胜仗是不假,只是个小胜而已。当年日倭进犯朝鲜,我朝以麻贵为总兵,我是都察院正四品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邢玠总督蓟辽军务。当时的日军进攻很是猛烈,几乎打到了朝鲜都城汉城。这还了得!于是我亲率大军从平壤赶赴汉城,大破日军。一方面解了汉城之危,一方面遏制了日军北进的步伐。史称‘稷山大捷’。其后,我乘胜追击,围日军主力于蔚山,无奈天公不作美,一口气下了十几天的雨。所以才导致了蔚山惨败。按理说我取得了稷山大捷,就是有一点小失败也没什么吧!可是架不住国内那些言官们的弹劾,非把蔚山惨败的责任甩给我,所以我后来因为这还丢了官。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朝鲜人可是明眼看清楚的,所以他们认为蔚山进攻失利并不是我的错,为这事儿还有人来朝廷给我求情来着!”
  “等…等…等一下,杨大人,您刚才用到了大捷,那应该是大胜仗才对啊!怎么您说小胜呢?”
  “小同志,你就别涮我了,你没看见下面这些拿着生鸡蛋、烂菜叶、煎饼果子对我虎视眈眈的人吗?我要说大胜,今天我还能回的去吗?”
  “原来如此啊!那你说的这些有什么证据证明吗?我记得《明史》里可说的是蔚山惨败啊!”
  “有证据,有证据,当年我离开朝鲜时,朝鲜国王宣祖亲率文武百官哭着把我送出了弘济院,百姓把我送到了郊外。后来听说还给我和邢玠建了祠堂。这都是记于《朝鲜李朝实录》中的。”
  “哦?我听说你后来又去当了辽东巡抚,不巧的是打了败仗,丢了官,差点儿连命都送在了辽东,有这么一回事吗?”
  “屁啊!那是朝中有人给我造的谣!我当时自知力有不逮,主动乞休的,在退休之前还打了几场胜仗呢!”
  “那好,您能跟我说说您后来返聘之后的事吗?怎么调兵遣将?怎么运筹帷幄?又是怎么取得了萨尔浒大败仗的吗?”
  “往事不堪回首啊!我当年是碰到了不听话的下属,又碰到了坑后来者的前任!你让我哭一会儿好不好?我委屈地慌!”
  各位看官,咱们先让杨大人平复一下心情,让我来替杨大人回想回想他刚来辽东时的现状和他当年的战略部署。
  万历四十六年六月,杨镐赴任辽东,任辽东经略。当年他到辽东时,本想一展宏图,哪曾想,别说宏图了,光收拾李成梁老司令留下的烂摊子都得有一阵子。
  刚到辽东,映入杨镐眼帘的就是辽东的军队,也就是被传的神乎其神的辽东铁骑。然而此时的辽东铁骑,别说是军队了,连像军队都谈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难民营嘛!这些都是杨大人后来回忆说的。当时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军营里怎么收留了这么多难民啊?
  一个小战士的话实实在在地打了杨大人的脸:“啥收留的难民啊!我们可都是正儿八经的战士,戍守边关的战士好不好!当年威震辽东的辽东铁骑就是我们哪!”
  杨镐杨大人又在心里开始骂娘了:“刚被下属邹储贤坑了一次,到这又让李成梁给我害苦了,他居然留了这么一群精英给我。我要是拿这样的战士上战场,还不得被后金那群孙子笑掉了大牙啊!以为我们搁周朝穿越来的呢!”
  让杨大人生气的远不止这些,当时驻守辽东的明军名义上有八万多人,而实际上能拉上战场打仗的多说一万来人。你在瞧瞧这一万来人,那就跟清朝末期吸食鸦片那些人似的。眼神深邃忧郁,走路都自带广场舞特效。
  这就是我们军队的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全军的精神面貌。
  “多年以来,边无战况。军备不修,戟朽戈钝,弓断镞锈。金鼓几欲绝声。偶遇厮杀,士皆两股战战,面无血色。”
  这就是当时明军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国家的政治颓废,军队自然腐朽不堪。历史最终将明朝政治颓废的单交给了杨大人来买,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吧!
  杨镐这个人,虽然后人对他评论很差,觉得他不会打仗什么的。但人还是很聪明的,不然当年也不会得到朝鲜各界的礼遇了。辽东的现状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知这些昔日的辽东铁骑肯定是无法担负扫平后金这么艰巨的任务的。拿出去打仗,人家说不定以为举行丐帮选帮主大会呢?这不是有损国体的事儿吗?回头肯定又让京城中那些言官给参一本。
  鉴于此,杨镐开始进行全国海选,调集全国各地精锐,以图给后金以重击。既能雪了自己以前的耻辱,又打击了后金这一新生政权。
  有了想法,就得付诸实践。杨镐花了整整九个月的时间调兵筹饷,从各地调集了二十多万人。士兵倒是有了,可是领兵打仗的将军还无从着落。于是杨镐请旨将国内仅有的几个一等一的高手悉数调到了辽东战场。这几员大将分别是老将辽阳总兵刘綎,第一任山海关总兵杜松,辽东总兵李如柏,开原铁岭总兵马林。
  这四人各有各的特点,容我慢慢道来。
  第一位,老将辽阳总兵刘綎。老刘在当时可是大有来头的,人送外号“刘一刀”。据说他抡一口重达120斤的大刀,是一百二十斤哦!想当年,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不过八十二斤!就这么一口刀,别说砍人了,就是砸也能把人砸死。可人家老刘愣是能“抡转如飞”,你说他这人够不够猛吧?打是挺能打的,可他也有毛病,平时喜欢贿赂贿赂上司,但这并不影响世人对他的评价。
  第二位,第一任山海关总兵杜松。注意看,是第一任山海关总兵,为什么是第一任呢?因为以前是没有山海关总兵的,是明朝政府怕后金一路披靡京师不保,特设的山海关总兵护卫京城。杜松自十几岁开始就在军队里摸爬滚打,一直打到了总兵这个位子。想当年曾经打得蒙古骑兵找不着北,遂被人送了个“太师”外号给他,世称“杜太师”。后来因为一点小失败竟要自残甚至要自杀。最终怒而烧军火库,“荣归故里”。
  第三位,辽东总兵李如柏。光跟你说名字你肯定不认识,因为他当年也就三十啷当岁。可要是我跟你说他的父亲,前任辽东总兵李成梁。那么李如柏小小年纪就当上总兵就不言自明了吧!想当年也是个拼爹的时代啊!
  最后一位,开原铁岭总兵马林。可不是原奥运冠军马林哦。马林之所以能当上总兵的位置,也是因为他有个好父亲马芳。至于他的父亲当到了什么官,跟文章无关,我们就不提了。
  如今兵调来了,大将遣来了,是时候与后金对战了。万历四十七年二月(1619年),明军向后金进发,拉开了萨尔浒战役的序幕。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各军团以上官兵云集辽阳,举行了誓师大会,准备出兵。杨镐这运气还真是不怎么着,当天突降大雪,于是将出兵日期改在了二十一日。
  二十八日,兵部接到圣旨,敦促辽东守军与后金进行一场大会战,毕其功于一役。接到圣旨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辽东巡抚周永春和巡按辽东御史陈玉庭等人共同商定战略;决定以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为目标,分进合击,兵分四路进行会攻,一举剿灭后金。
  当年明军二十万兵力部署如下:西路军是主力,由杜松任总指挥,保定总兵王宣、赵梦麟为副总指挥,广宁道张铨为监军(政治部主任),领军六万人,出抚顺关西行,直驱赫图阿拉;北路军由马林任总指挥,麻岩为副总指挥,潘宗颜任监军,统兵四万,从开原铁岭出发,出三岔口,进攻苏子河;南路军由李如柏任总指挥,贺世贤为副总指挥,阎鸣泰为监军,领兵六万,出清河,过雅鹘关直攻赫图阿拉;东路军由刘綎任总指挥,康应乾为监军,统军四万,出宽甸堡,自东南直插赫图阿拉。官秉忠率一万人的预备队驻守辽阳,李光荣负责后勤和交通,杨镐则稳坐沈阳的中军帐。
  看看当年萨尔浒战役的人员配置,那可是顶配啊!四路大军主帅可都是大军区级的人物。饶是如此,杨镐依然觉得不满足,他想把声势搞得更大一些,于是他把叶赫和朝鲜拉了过来。从而组成了一支国际纵队,对外称联合国军。
  后世对当年杨镐的分进合击战略有诸多争议,认为其合理性欠缺,甚至有人将这个战略贬的一无是处;还有人称杨镐出师前将军机泄露给后金是萨尔浒战败的主要因素(吾欲统兵四十有七万,击尔老巢,劝尔速速归降,免遭荼毒之苦);反正是把杨镐杨大人划入了无能的行列。
  “啊呸!是谁?是谁这么说我?我要跟他对质!”
  “怎么意思?杨大人,您有话说?”
  “对!我得给自己辩护辩护了,不然此生就难翻身了!”
  “下面请杨大人发言,大家掌声欢迎!”
  台下只有零星的几个人鼓掌,杨镐红着脸说道。
  “一看大家对我还是有偏见,不然怎么会没有掌声呢!也罢也罢!谁让我是败军之将呢?说什么都是无用的!试想一下,如果当年我打胜了,大家还会觉得分进合击战术错误或不合理吗?那肯定不会!当然也不会指责我泄露军事机密了!
  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想必大家都认为我是头脑一热,顺口胡诌的。绝对不是,当年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这里,我想解答大家的几点误区。
  第一,分进合击不是分散兵力。你想一想,四路大军分属不同的大军区,难不成我先把他们都召来沈阳或者辽阳,然后再出击吗?分进其实正是兵力集结的过程,分进的部队全部到达指定地点,才能进行合击,此乃战役取胜的关键部分。
  第二,分进可以使努尔哈赤不敢倾巢出动。后来努尔哈赤之所以敢倾巢出动进行迎击,那是因为其事先掌握了明军的详细计划。这说明我朝军队里的保密工作不怎么样,并不能把责任都推给我啊!
  第三,分进风险相对较小。
  第四,有人说,为何不集中一路兵马开进呢?如果真是如此,努尔哈赤必定会倾巢而出,在半路伏击和迎击我们。当年的八旗军不说以一敌十,以一敌五那还是绰绰有余的。保守估计,每旗定员7500人,八旗共计六万人;大致相当于我们的三十万,我们取胜的几率也是不大的。
  第五,我事先告知后金我要出兵四十七万,打的是一场心理战,让努尔哈赤不敢出击。促使我军能合围赫图阿拉。
  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只不过在后来的执行上出了问题。具体表现在各路将领的指挥上。
  西路军杜松遇到努尔哈赤几乎全部兵力突袭,太师虽激战,失败在所难免。只是我没想到杜松的军队居然那么快就覆没了。可以说西路军的失败奠定了萨尔浒战败的基础。倘若杜松能够坚守成功,等到其它三路大军一到,就对八旗军实施反包围,孰胜孰败亦很难说。很不巧,这一战,我失败了。而努尔哈赤尝到了甜头,决定扩大战果。
  尔后,马林转攻为守,坐等努尔哈赤的进攻。不久,北路军也被攻破,全军覆没,马林独以身免。
  由于交通不便,刘綎的东路军行进缓慢,又不巧地走进了努尔哈赤事先布好的伏击圈,也没能逃脱全军覆没的下场。
  当我听到三路大军相继覆没的消息之后,急令李如柏的南路军回撤,避免了全军覆没。
  这就是我当年的战略部署和失败经过,在我看来,战术并无不妥,只是执行上出了偏差而已。还有就是当时的通讯技术实在是太落后了,所以刘綎才会中了努尔哈赤的奸计!”
  “听杨大人之言,感觉当年您的战术什么的还是有其合理性的哈。算了,这些我说了也肯定不算,还是交给世人来评判吧!”
  萨尔浒战役惨败,明朝文武将官死亡近三百人,士兵阵亡逾十万。至此明朝元气大伤,后金日渐昌盛。
  此后为了便于进军,努尔哈赤决定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界凡。
  试问努尔哈赤为何要迁都界凡?此后又开展了哪些战役?明朝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看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