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十七章启帝基分封诸贝勒 祸起边境与明交恶
作品名称:明明白白我的清系列第一部 作者:历史粥 发布时间:2022-11-28 14:57:56 字数:4844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腊月三十,女真部落第N次(具体是第几次我也不记得了,自1583年以来,但凡发生一次大事,都得开一次)全部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此次大会主要有以下几个议题:第一,决定了新的政权名称为“大金”,区别于先祖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后来改为了“后金”;第二,定国都于赫图阿拉,后改名为兴京;第三,选举努尔哈赤为后金大汗,称承奉天命覆育英明汗,简称天命汗;第四,决定明年(1616年)为天命元年;第五,决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国庆节;第六,决定以八旗军歌为国歌;第七,决定以大龙旗为国旗。会后,各代表各自回家,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春节,暂且不提。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早晨,所有人都洋溢在新年和建国的快乐之中。街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普东北同庆。上午十时许,努尔哈赤在诸贝勒和众大臣的簇拥下,登上了“巍峨”的赫图阿拉城楼。随后,在女真各界人民的欢呼声中,努尔哈赤拿着因紧张而揉碎的半截稿纸,高声地宣布:“拉基斯,剪头们(我一度有点儿怀疑是谁给写的稿子),现在我宣布,大金国...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是有多紧张)下面请旗手和乐队就位,升国旗,奏国歌!
之后,努尔哈赤坐在龙椅上,接受了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大礼。并组织召开了后金国第一次代表大会,根据努尔哈赤的提名,审议并通过了努尔哈赤关于任命额亦都、安费扬古、何和礼、扈尔汉和费英东为五大臣的决定。同时决定分全国军队为八旗,由努尔哈赤和四大和硕贝勒分别统领各旗:努尔哈赤掌正黄、镶黄旗;二儿子代善为大贝勒掌正红、镶红旗;舒尔哈齐之子阿敏为二贝勒,掌镶蓝旗;五儿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掌正蓝旗;八儿子皇太极为四贝勒,掌正白旗。
这个时候,努尔哈赤一共有八个儿子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努尔哈赤的其他五个儿子没有被册封为贝勒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剩下的四个儿子都没有什么战功,至于大儿子褚英,前面交代过,已经在努尔哈赤登基前英年早逝了。因此也就没有机会被册封了。
细心的人就会又发现问题了,当年那个和努尔哈赤一起奋斗,一起创业的三弟舒尔哈齐哪里去了呢?有没有被册封为贝勒呢?很遗憾地告诉你,并没有。据史料记载,舒尔哈齐也在努尔哈赤登基前死掉了。有可靠证据表明也是被努尔哈赤弄死的,这可是亲兄弟啊?然而,面对权力的诱惑,这些算得了什么呢?
此次大会还审议通过并确定了后金国的国体--贵族共和制。此前就已逐步建立了以汗为首,以五大臣、四大和硕贝勒(后改为八大贝勒)为核心的领导群体,通过固山、甲喇、牛录三级额真,加强了军队的建设。尔后,创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八贝勒并肩同坐,共议大政,举废国汗(这一条很厉害),即实行贵族共和制(后来皇太极为加强君权,逐步取消了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
在此,有必要提一下这四大和硕贝勒是什么?和硕贝勒,又称旗主贝勒,是后金国初期最尊之号。和硕是满文hoso的音译,满语中是“方面,角”的意思。完整含义是“领有固山(旗)的王”,权力很大,有议政之权,四和硕贝勒在汗的周围分别统领军兵和参预国政,是大汗的主要辅佐和全国的最高军政长官。
努尔哈赤在建国初期,进一步整顿了国政,健全了官制设听讼大臣五员,扎尔固齐十员。听讼之事,先交给扎尔固齐审理,而后上报给五大臣复审,再上告给四大贝勒。如果事情不大,贝勒们就可以结案;遇到杀伐决断的时候必须上报努尔哈赤议处。与此同时,还设立了判官四十,办事大臣八员,管务大臣十六管理仓储。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军事、听讼、理财、和行政机构。这些机构虽然没有明朝分的那么细致,什么六部、内阁、三法司那么复杂,可以说要多简陋有多简陋,但是也已具备了国家机器的基本特征。
后来又增设了议政会议,设立了议政五大臣(依然是安费扬古等五人,他们五个老忙了)共同参预国政。日常政务由五大臣审议,报四大贝勒复核,结案就可以了;如遇军国大事,则由汗组织召开会议,五大臣、四大贝勒和八大固山额真共议,由汗最后拍板。
后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及时解决各议政大臣和贝勒们遇到的问题,努尔哈赤决定五日一朝,即五天开一次碰头会,会上集中处理五天内发生的各类事情。
为了便于管理,努尔哈赤人为地把后金的社会结构分成两个阶级。统治者阶级和被统治者阶级。统治者阶级主要指农奴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被统治者阶级主要指农奴和奴隶。在此着重谈谈统治者阶级的贵族,这一阶级主要有四种人:第一种,宗室贵族,主要是努尔哈赤的子侄,大多辖有多个牛录;第二种人,军功贵族,主要指八旗固山额真(都统)、梅勒额真(副都统)、甲喇额真和牛录额真;第三种人,蒙古贵族,主要是归降和依附的蒙古贝勒和台吉,如明安达礼,后封为正白旗蒙古固山额真、兵部尚书、议政大臣,布颜代为镶红旗蒙古固山额真。这些归降依附之人大都被封为蒙古八旗各级额真,成为后金军事力量的重要支柱;第四种人,汉军贵族,主要是降官,如李永芳、佟养性、佟养真,后大多归入汉军八旗,成为后金统治辽沈地区的社会基础和重要支柱。
比外,还有众多文臣,如范文程,历仕四帝五朝,被誉为大清的不倒翁;额尔德尼和噶盖兼通满汉蒙三国文字和语言,帮努尔哈赤创立了满文,赐号巴克什。
努尔哈赤用天命思想维持政治统治。宣称汗是天之子,汗之子是贝勒和大臣;大臣和贝勒之子是阿哈(奴隶)。建国伊始,努尔哈赤对明朝依然心存畏惧,不敢用“大金”自称,还称作建州。
后金这个新生政权刚刚建立,各项制度和法规还不算完备,于是努尔哈赤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整顿内政和外交,巩固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试问努尔哈赤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做了哪些工作?最终效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古人云:“欲成大事者,必先立其根本;欲立根本者,必先建其根据地。”这一说法在我党建军初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先后建立了井冈山、海陆丰、湘鄂赣等革命根据地。正是有了这些革命根据地,我党的大后方得以稳固,也正是有了稳固的大后方,我党才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最终统一了全中国。然而据可靠记载,我党并不是首次把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的。因为早在四百多年前,我们本卷书的主人公聪明的努尔哈赤就已经把这一理论运用地炉火纯青了。
在当时的东北大地上,努尔哈赤在北方统一了海西,东方与朝鲜交好,西方与蒙古各部通过联姻、会盟等友好外交政策进行征抚,南方与明王朝实行两面派、阳奉阴违。处理好了这各种关系,努尔哈赤决定建他几个根据地,于是在1587年在费阿拉建城称王,费阿拉是努尔哈赤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又过了几年,努尔哈赤迁都赫图阿拉,算是第二个根据地吧。有了根据地,后方得以稳固,努尔哈赤的势力也就不断壮大了,于是一个新的政权应运而生。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定国号后金。此时的后金,已今非昔比。《满洲实录》记载:“本地所产有明珠、人参、黑狐、元狐、红狐、貂鼠、猞猁狲、虎、豹、海獭、水獭、青鼠、黄鼠等皮,以备国用。抚顺、清河、宽甸、叆阳四处关口,互市交易,以通商贾。因此满清民殷国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有清一代的根据地是经努尔哈赤一手创建、巩固并发展起来的。
既然建立了政权,有了根据地,就得完善各项制度了。于是努尔哈赤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整顿内政外交。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努尔哈赤很提倡民主,推行“议会制”。创立了以五大臣为主的议政会议和以四和硕贝勒为主的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后皇太极废止)。第二,经济方面,努尔哈赤大力度垦荒种田,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其间与明朝有过几次矛盾,后面会提到),逐步地使后金由牧猎经济转化为农耕经济。第三,军事上,早在1615年,为了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努尔哈赤就将原来的四旗扩编为满洲八旗,为以后向明朝宣战打下了军事基础。第四,文化上,经过十多年的修改和运用,满文已经趋于完备,通过吸收汉人中的知识分子,中原文化得以在女真部落里传播。第五,坚持走群众路线,努尔哈赤让人在他的宫殿外面种了两棵树,如果百姓有想说的话或想提的建议就写下来挂在树上,隔几天就会有卫兵取下来送到努尔哈赤手里,这样就方便了努尔哈赤了解民情民意(与现在的举报箱、意见箱类似,看来努尔哈赤的思想还真是很超前啊)。
以上这些,是努尔哈赤在整顿内政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政策。一个政权能在世间立足,不仅仅要有内政,还得有外交。于是努尔哈赤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他登基以来的远交近攻外交政策。1616年7月,派五大臣中的扈尔汉和安费扬古讨伐东海女真部的萨哈连部,夺取了三十六个村寨;同年八月,渡过黑龙江,强取了十一个村寨,黑龙江下游地区的使犬部和使鹿部臣服。努尔哈赤采取征抚兼施的政策,迅速取代了明朝对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的统治。彼时,后金已经控制了东到日本海,西到青海,南抵辽东,北至库页岛、外兴安领,西北至贝加尔湖的辽阔区域,领土面积达五百余万平方公里,与明朝所控制的范围几乎相当。
1617年正月,蒙古科尔沁部明安贝勒来朝觐,努尔哈赤大喜,宴请一个月而还。并言道:“尔部实乃吾外援尔,有尔,吾心安之!”努尔哈赤的外交政策确实很有成效,科尔沁部也确实不负众望,间接的替努尔哈赤稳定了后方,后来又随帝出征,可谓战功卓著。
按理说,这内政和外交都整顿好了这日子应该蒸蒸日上了才对啊!可事与愿违,后金这个新生的政权此时过得并不舒服。努尔哈赤也愁的经常晚上睡不着觉,我也经常晚上睡不好觉,原因就在于想写好这本书,想着怎么把最真实的清朝历史还原给大家。
要说建国了,各国不说亲自来人祝贺吧,至少发个贺电还是可以的吧!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就是这么衰,当时的大boss明朝压根不承认,霸主不表态,其他小国更不敢造次了。于是努尔哈赤的后金只能自己玩了。然后玩着玩着就玩出事了。
明朝仗着自己家大业大,经常搞些边境小摩擦。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前就发生过好几次。据记载,有一次,辽东守将召集女真各部落首领开会。领导召集开会,谁敢不来啊!然后一大群首领乌央乌央地就来了。会上主要说大明边关土地老多了,你们各部落土地那么少,大哥发发慈悲,让你们来边境开荒,谁开的地归谁。于是各首领回去马上传达会议精神,部民开始垦荒种田。春天开好了地,种下了种子,等到秋天一到,本想着会有个好收成。谁知,没有等来好收成,等来的却是大队的明军。各首领很是不解,我们开的地,种的庄稼怎么你们说收就给收走啊。于是找明朝理论,得到的答复很是气人:“这里是大明的边境,岂容你们垦荒。什么?我们开过会?你有会议记录吗?有录音吗?视频呢?我们签合同了吗?什么?啥也没有,那还磨蹭什么?赶紧滚蛋!”发生这个事的时候,努尔哈赤还没有崛起,只能忍了。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努尔哈赤忍不了了。只是这次不是女真人去大明边境了,而是明朝人来后金边境了。事情是这样的,明朝边境住着一群善良勤劳的人,他们为了过上好日子,经常偷偷溜到后金这边采蘑菇、挖人参啥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对新生的后金政权主权的践踏。天命元年(1616年)六月,扈尔汉奉命巡边,按照法律处死了五十多个偷越边境的明朝人。这事让时任广宁巡抚的李维翰很是没面子,于是扣押了后金派去交涉的十一人。并且说必须交出主犯扈尔汉才放还这些人。这让努尔哈赤很是愤怒,虽然最终问题解决了,扈尔汉依然做着他的五大臣,但努尔哈赤感觉很不舒服,认为自己被明朝给耍了,很不爽。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与明朝翻脸,在努尔哈赤的脑海中开始酝酿了。
然而此时与明朝翻脸还只是努尔哈赤的一个想法而已,努尔哈赤并没有最终下定决心与明翻脸。直到天命二年(1617年)正月,岳丈科尔沁明安贝勒的造访才让努尔哈赤彻底下定了决心与明朝开战,前提是科尔沁部能帮助牵制叶赫部和察哈尔部。结果自然是翁婿愉快地达成了协议。
有了科尔沁部的加入,与明朝开战自然不是问题了。于是努尔哈赤开始准备,厉兵秣马,扩充军队,储存粮草,铸造兵器,刺探敌情,积极备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后,在天命三年(1618年)找了几个理由,展开了对你明朝的战争。
试问努尔哈赤对明朝宣战找了哪些理由呢?明朝方面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