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旷古穿越>第283章古文运动非寻常

第283章古文运动非寻常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09-29 08:19:48      字数:4789

  唐宋八大家研讨会在大相国寺继续举行。
  任烛:“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篇和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其中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许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序》,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习《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清河张君墓志铭》等。为友情深厚的文学家而作,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也有一些‘谀墓’之作,当时已受讥斥。”
  文更星:“柳宗元的骚赋成就极高。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任烛:“政治、哲学思想文学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一个积极投身于政治革新的人,必然是一个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把董仲舒这样的大人物斥为‘淫巫瞽史’,指责他‘诳乱后代’。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这在一千多年前神学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曹操:“柳宗元是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文学家,他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虞舜:“欧阳修继承并发扬了韩、柳古文的优良传统,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即北宋古文运动)。作为这场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不但驱除了学时文坛上浮华新怪的不良文风,开创一代诗文新风,而且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高远的才情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将诗文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女娲:“欧阳修是我国十一世纪中期的重要作家,他的散文、诗、词在北宋文坛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公认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尤其是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一方面在继承唐代著名散文作家韩愈、柳宗元、李翱等人的创作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特有风格,同时对于当时以及其后明、清两代的一些著名散文作家的创作,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伏羲:“欧阳修是宋代文学的一代宗师,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
  盘古:“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夏禹:“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任烛:“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寿闯:“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李贽:“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李世民:“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中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夏启:“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盘古:“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李世民:“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任烛:“‘三苏’之中文学成最高的就是苏轼。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
  寿闯:“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
  武则天:“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
  女娲:“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
  伏羲:“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
  李世民:“王安石的政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中是突出的,他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强,其言简练明快,却无害于笔力雄健。其文以折为峭而浑灏流转,词简而意无不到。《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
  李治:“王安石是伟大的政治家兼文学家,他的散文如其为人,崎岖挺拔,刚劲有力雄健简古。其政治文观点鲜明,言词犀利,见解卓越,如《读孟尝君传》短短24字却否定了历朝的观点实属千秋传诵之名篇。”
  盘古:“曾巩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作为欧阳修的积极追随者和支持者,几乎全部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理论上也是主张先道而后文的。但比韩愈、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其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
  李世民:“曾巩强调六经为本源,借圣人之学加强文章底蕴,追求一种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曲周详。布局完整严谨,节奏舒缓不迫,语言干净,思致明晰。文章平易理醇,且其开阖、承转、起伏、回环都有一定的法度,显得规矩严密,故唐宋八大家中最便于学习。曾巩十分重视兴教劝学,培养人才,在抚州居所侧建有‘兴鲁书院’,并亲自定学规、执教席,推动抚州学风。”
  任烛:“‘唐宋八大家’和李白杜甫关系不大。这里不是说这两人不行,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成就自然不必说。但是术业有专攻,这个‘唐宋八大家’的评选标准仅仅限于古文领域,这与诗歌乃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有点跨界的感觉了!何为“古文”?即先秦和汉朝时代的那一类型散文,风格自由,文字相对质朴;不会像骈文讲究排偶、辞藻、音律甚至于典故这些所谓浮华的东西。在隋唐以前,骈文是文章体裁的一个主流,其讲究对偶、胜率、典故等等,行文华丽,但往往缺少内涵。而且相对固定的格式标准以及对于文字华丽的过分追求,使得文章本身无法去表达内涵。就有点现在经典歌曲与网络歌曲的感觉,网络歌曲虽然朗朗上口,但往往无法直击心灵,所以大都是一时的热度。当然,这其中不乏好的文章,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天下第一骈文。经世致用,是古人衡量一篇文章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强调的是文文章的有用性。科举考试也把‘策论’作为考试的重点,重点是看考生有没有自已的思想和主见,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读死书的人是写不好《策论》的。总体上来讲,许多人认为他们阻碍了文化的发展。于是在唐朝后期,由韩愈等人拉起了‘古文运动’的序幕。当时的领军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而到了宋朝欧阳修等人接过了前辈等人旗帜,并将其发扬光大,开启了宋朝的诗文革新运动,涌现出了王安石、三苏、曾巩等一大批散文家。所以,所谓的唐宋八大家。便是取得在这一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这八位。不仅仅文章写得好,更是要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得有贡献。唐宋八大家,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亮点之一。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完美无缺以及对世界对人类的重大贡献、重大影响,都是耀人眼目、不可否认、无法替代的。”
  会后,宇宙高层再次热情宴请了唐宋八大家与张择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