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旷古穿越>第251章叹兴衰人神共论

第251章叹兴衰人神共论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08-23 09:25:26      字数:4862

  大唐由盛转衰,宇宙高层始终高度重视;长安大慈恩寺,唐朝衰亡激起人神共愤。太宗怒斥不肖子孙,总是难免有始无终;任烛引领宇宙高层,全面研讨大唐一朝。
  任烛:“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王朝,历经289年,共21位皇帝。中国数千年是世界老大,唐朝更是特别辉煌。”
  黄帝:“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后设洛阳、太原等陪都。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年间,全国人口达八千多万。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落。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从此中国了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秦始皇:“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汉武帝刘彻:“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个民族宗教文化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借由羁縻制度控制回纥、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并且让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国家吸收唐朝的文化与政治体制。”
  文更星:“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继承于隋朝并发扬光大,所以后世史学家常将隋朝和唐朝合称为‘隋唐’。”
  盘古:“唐朝亦是继秦汉以来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
  李世民:“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那时的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
  正义神左宗棠:“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变化,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特别是商业的兴盛上。”
  商纣王:“唐太宗即位后,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同时,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合,稳固边疆,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天可汗’。”
  智慧神诸葛亮:“在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曹操:“唐太宗晚年,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结果太子被废掉,最后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太宗训令纳谏、爱民。”
  虞舜:“唐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
  盘古:“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攻灭西突厥汗国占领西域,攻灭高句丽、百济、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由于隋炀帝滥用民力,及之后隋末唐初长达十几年的战乱导致唐初人口锐减),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另外,他在位期间,唐朝的领土最大。”
  文更星:“高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皇后武则天掌握。武则天原为太宗时期的才人,太宗死后被高宗招入宫中。她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公元656年起,高宗因身体原因,许多政事都逐渐交给武则天处理,武则天成为最高统治者之一,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因为与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中宗废为庐陵王,改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平定徐敬业的反叛后,于公元690年废睿宗,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即武周,定都洛阳(号称神都),改立李旦为皇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任烛:“在武则天掌权与称帝的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均田制的继续推行发展农业生产;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创出殿试和武举。武则天打击自北周以来的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士’,很多是来自关东与江南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姚崇等名臣将领。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
  寿闯:“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立为相王。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也称唐殇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协助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
  李贽:“后来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公元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公元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
  盘古:“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是唐朝的全盛时期,首都长安城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
  任烛:“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文更星:“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发生奉天之难。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任烛:“自此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拥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唐德宗死后,经过了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为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
  商汤:“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宪宗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割据藩镇,使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一度获得再次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盘古:“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一直走下坡。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爆发农民起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公元898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昭宗已自称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
  周文王:“到了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温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温入宫尽诛宦官。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不久将唐昭宗杀害。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290年。”
  归绿:“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朝的皇帝并无血缘关系。”
  盘古:“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指的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叛乱,这场动乱几乎摧毁了李唐政权,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安史之乱成为唐代历史的转折点,乱后的唐朝由鼎盛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任烛:“安禄山发动的叛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这场安史之乱历时八年,耗费了大量国力及几乎所有兵力,也让唐朝由此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形势,甚至朝廷处于弱势状态,形成无法扭转时局。唐朝的体制随着藩镇势力做大而逐渐腐朽,宦官把持朝政。”
  文更星:“到了唐玄宗时期,宦官甚至可以拥立皇帝、把握禁军,专门对付宦官的甘露之变失败后,宦官更加专权,最终导致唐朝走向灭亡。导致唐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门阀党争和朋党之争。党争也导致了政局的动荡。”
  任烛:“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的虚弱,这点主要体现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唐朝后期,由于藩镇自雄,中央政权变得虚弱无力,几次企图削弱藩镇的努力,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国家再没有能力与藩镇较量。”
  曹操:“与中央力量下降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藩镇的力量却越来越强,藩镇割据更加无法控制。宦官专权。唐朝的宦官掌控禁军,在朝堂上架空皇帝、压制文臣。”
  虞舜:“唐朝灭亡的其它几点原因如下:1、朋党之争。在南牙北司之争中本就处于弱势的文官系统,内部同时也出现了朋党之争。牛李党争的结果加速了士人阶层的分化,削弱了文臣与宦官斗争的能力,使得文官转向地方藩镇,朝政更加不稳定。”
  盘古:“2、掠夺性的赋税政策。安史之乱之后,中央财政紧缺,不得不逐渐加重赋税。由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两税法取代租庸调,以及钱贵物轻,导致农民负担越来越重,赋税名目愈加繁多。”
  夏禹:“3、农民起义。唐朝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朝廷向百姓增加赋税和徭役,掌权的宦官更加有恃无恐地欺压百姓,强占土地,勒索钱财,引起人民的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任烛:“加上连年发生的天灾,使得粮食产量锐减,人民苦不堪言。于是,以王仙芝与黄巢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李世民:“唐朝灭亡的真正原因主要是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由盛转衰,宦官秉政、藩镇割据、门阀党争、农民起义,唐朝在多年动荡中彻底崩溃,最终走向灭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肖子孙忘了初心!”
  任烛:“农民起义是导致唐朝灭亡直接原因,藩镇连年战争百姓不堪其苦,再加上天灾和赋役,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叛变投降的朱温自立为帝,唐朝由此灭亡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谁也不能违背。”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