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浙东的英雄女儿——李敏>第八章:在上海上学

第八章:在上海上学

作品名称:浙东的英雄女儿——李敏      作者:张良芳      发布时间:2022-08-21 08:04:07      字数:6278

  李澹初带着一家人乘着两辆三轮车来到电料行门前,赵经理就欢迎了出来:“澹初,你把弟妹孩子都接来了?”
  李澹初高兴地说:“接拉来了!接来了!”这时阿祥知道了也来帮忙,他看师叔的妻子和女儿来了,赶快从店里出来上来帮着拿行李。
  赵经理和阿祥把行李一件一件地从三轮车上接过来。放到店堂里去。赵经理说:“来来来!进来,进来,弟妹,还有小琴,快进店堂来歇一歇。呵,小琴,你长得这么大啦!伯伯还没有看见过你,这孩子长得真好看,怪不得你爸老是叨念你。”赵经理叫阿祥赶快倒了两杯茶给王姣香和小李敏,“坐一歇坐一歇。喝点水。乘一夜轮船很累的,没有睡好吧?等一会我们到饭店里去吃点饭。就算我替弟妹接风了。”
  没有想到赵经理这么热情,李澹初倒感到不好意思起来:“经理,这怎么好意思,还叫你破费呢?中饭我们会到外面去吃的。”
  赵经理说:“这是应该的,弟妹和你孩子难得从宁波来,我请一餐饭还不应该?坐一歇,等下我们就过去,就在这里过去一点那家叫大众饭店,吃点便饭。省的你们急急忙忙再去自己弄饭。好的我也请不起,就叫你们一家还没有整理好之前,到饭店随便吃一餐便饭。等晚上你们再到自己家里去弄。下午你就不要来店里了。你得到自己家里整整。”
  李澹初只得连说:“谢谢经理!谢谢经理。”
  王姣香看赵经理这么好,她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也只说声:“谢谢赵经理,谢谢赵经理!”
  在店堂休息一会,讲了一些闲话,就快到中午了,赵经理就叫阿祥也一起去,带着李澹初一家到饭店去吃饭。阿祥就拉着小琴的手一起去饭店。来到饭店,见在一个包箱里,赵经理已经为他们准备的饭菜,有七八个菜和一个汤,还有啤酒和饮料。小琴从来还没有在饭店吃过饭,这是第一次到这种地方吃饭,感到很高兴,她喝了经理伯伯给她倒的一杯汽水,感到甜甜的很好喝,然后啧啧舌头吃了一筷菜。大人们喝了一杯饮料就吃饭了。
  吃好饭,休息一会后又来到电料行,李澹初又讨子两辆三轮车,在阿祥一起帮忙下把行李包袱都搬到车上,一辆自己坐;一辆让妻子和小琴坐;把行李抱在身上。李澹初向三轮车工人说声去闸北棚户区,三轮车一刻钟就把他们拉到了闸北棚户区,李澹初说声到了。
  王姣香抬头一看,见这里一片都是低矮的草棚棚的棚户区。从十六浦码头来到闸北,一路见过很多高楼大厦,自己却到这里来住这样的草棚棚。仔细看那一片草棚棚,七高八低,横七竖八,杂乱而破烂,有的草棚上面盖着稻草;有的草棚上面盖着破油毛毡,破汕毛毡上还压着自行车破轮胎;大概怕风吹掉屋上的油毛毡。有的草棚周围围着草披,有的围着破纸板箱,一片肮脏破烂样。王姣香想起了在自己家乡,在甬江边上许多检破烂的和讨饭人住的地方,就是这样子的,当年在家里时,和当地人一样大家都看不起那些住在江边草棚棚的检破烂和讨饭人,如今自己来到上海也住到这种被人看不起的草棚来了。虽然澹初写信时已经告诉过她了,来上海住自己搭的草棚棚,但现在真见了这样杂乱而低矮的草棚棚,心里还是感到很凄楚。来上海来上海,到上海来竟到这种检垃圾要饭的人住的草棚棚来。在小港青峙他们家虽穷,但起码也是户受人尊敬的生意人家,自家住着一间老楼屋,如今来到上海落泊到这种地步。一时难以接受,还有点后悔,后悔不该贸然来上海住到这样的草棚棚来。
  一会李澹初带着她和小琴来到自家的草房,王姣香抬头一看,自己家的草房也是上面披着草荐的低矮草披房子,不过稻草新一点而已。走进里面看,低低的棚顶,觉得头都快碰着屋顶了。仔细看看上面屋顶,是竹子上面披着一些墨黑的油毛毡。再看看四周墙壁,也是竹子和小木梗夹着一些油毛毡而成。在棚子边上伸手能碰到屋顶。低头看地上,是一些细砂石子,感到就像走进了养鸭人家的鸭棚,只不过比鸭棚略高一些,走到中间去不会碰着头。再看家具,草棚的一边放着一张狭窄的搁铺床,上面堆着一条棉被,知道李澹初已经在这里住着了;一张也是新制作的低矮的细脚伶仃的小桌子和几块粗糙的新木料制作的小板凳。再看看草屋里的灶,像石匠师傅在野外修打凿子的小炉子,这能烧饭吗?王姣香看了一脸的不愉快。
  李澹初看出了妻子的颜色,惭愧地说:“姣香,委屈你们了,我找过城里的房子,上海的房子租实在太贵了,像这草房一半大的一间停子间也要十元大洋一月,我的工钱也就十几元一月,我若租了房子咱一家人就没钱吃饭了。只能将就一点了。搭这样一间草棚我还靠赵经理帮助我买材料和店里徒弟阿祥帮我一起搭的呢。要不,我一个人还搭不起来。没有办法,只能暂时这样住住了,将后我们有钱时再想办法去街上租瓦房。”王姣香听了理解地点点头,没吭声。
  但小琴却很开心地到木板铺上去躺躺,到刚新做的粗糙的小方凳上去坐坐,还到草棚外面去看看,她高兴地说:“爸爸,夜里我们就住在这里了吗?”
  李澹初说:“是啊,小琴,爸爸没钱能给你们租住街上的瓦房,叫你们来只能住在这样的草棚棚了,不过爸爸妈妈就能和你在一起了。来到这里也有好处,可能想办法给你找个学校让你继续去上学。”
  小琴一听到这里能读书高兴地说:“啊,爸爸,我来上海也可以到学校去读书吗?”
  爸爸说:“我看到有许多孩子在这里附近的一个学校里读书,这里就近在铁路边有一个小学,我进去看过,听说都是从南北外地来的孩子在读。等安顿好了后我去问问看,能不能让你也到这个学校去读书?”
  小琴一说能在上海读书不由的高兴的跳起来:“啊,爸爸能在这里读书那太好了!太好了!我情愿住这样的草棚棚。”
  听了女儿天真高兴的话,王姣香也高兴起来,她想到这是在上海,能有这么个地方安身立命已经很不容易了,女儿说得对,只要能让小琴读书,住住这样房子也值得了。古时孟母三迁为让孩子受教育,连猪舍旁边也住过。再看看这草房,虽然难看而简陋,但也能遮风挡雨,有睡觉的搁铺床,有桌子凳子可以坐下来吃饭,有小灶能烧饭,这就很好了,一家人终于在上海团聚了。这时她也堆下笑脸来高兴地对丈夫说:“嗯,小琴说得对,这里能让我们晚上可以睡觉,还可以让我们小琴到学校去读书,这地方蛮好,这地方住着不要房租钱。你爸爸倒是怎么弄的,还这么快搭起了自己的草房子。小琴你爸爸真不简单!我们一家人在上海团圆了。”王姣香连自己也不明白听了小琴的话一下子转过思想来。
  于是王姣香立即把一只网篮里的洗脸盆、碗筷等厨房餐具都拿了出来放到小灶旁的一张小方桌上,又把铺盖放到新的另一块小琴睡的搁铺板上。见床边还有两块旁边两个小方凳,就把那只从宁波带来的木箱放到那个方凳上,这就简单地安置好了。
  等到想到晚上要在这里开伙煮饭的时候,王姣香角角落落看了看说:“煮饭锅铲和菜刀我已经从镇海家里带了来,只是锅太重了我没有带来。”她对丈夫说,“澹初,你快去街上买口锅来,不要很大,要一口尺四的锅就可以了,顺便籴几升米来。这里有米店吗?还有烧火用的烧火棍与火钳有的话也买一把来,这些东西我没带来。”
  李澹初说:“你再想一想,还需要什么东西?”
  王姣香往小桌和小灶上看了看说:“吃饭的碗我也带来了,但是汤匙筷子我没有带,你也买一些来,都记得了吗?”
  李澹初听了高兴地说:“我记得了:一只小锅、汤匙碗筷、锅铲和大米。还有盐油酱醋和菜。”
  李澹初想了一下说:“这许多东西我一个人是拿不过的,有的东西我也不知道买什么样的好,索性你与小琴和我一起去趟街上吧,这里离街上不远。”王姣香听了说:“好,我们和你一起去。小琴我们上街去买厨房瞧瞧餐具。”小琴一听好高兴,立即蹦蹦跳跳地跟着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了。
  闸北棚户区离街上不远,只一个钟头,李澹初夫妇带着小琴相候着在街上把这些东西都买齐了,还买了一只小竹篮和一只洋粉袋来,篮里装了各种各样的炊事用具和碗筷,李澹初肩上背着一袋米,一手提着一口小锅,还买了一只提水用的小铅桶,一个家时过日子的东西还真多。王姣香一手挈着一只篮,篮里放着碗筷汤匙这类的小另小碎东西。还顺便买了些青菜和酱菜,这就用了好几元大洋。王姣时想,这如果租住街上的房子,十元钱交出去,还哪来有这些钱买这些东西呀!这样想想还真是自己有房子住好了,顾它是草棚棚,总不用再掬钱。丈夫想得对,还是住自己搭的草棚棚好。
  只有小李敏手上没有什么东西,爸爸一高兴给她买一支棒棒糖,她快活得连蹦带跳地含着棒棒糖跟着爸爸妈妈走。回到草棚家里,夫妻俩就进进出出地忙开了,王姣香管安置晚上睡觉的床,一张澹初已经睡着的搁着长板的大床;一张搁着短板的小琴睡的小床。屋里整好后,就开始淘米煮饭。这里离苏州河不远,李澹初带着妻子到苏州河上去淘米洗菜。淘好米,洗好菜顺便带一桶水来。
  两个人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忙碌着,就开始煮饭。把做家具时锯下来鉋花和木屑就当作煮饭用的燃料了。到了天暗下来了的时候,他们点起了一支临时买的蜡烛,坐在自己做的还带着杉木气味的新桌椅吃起饭来,虽然饭菜简单,只一碗菜羹,一碗桨菜,还有王姣香从宁波带来的一碗咸鱼干和干菜汤,大家吃得很香。一家人终于在上海闸北的草棚宿舍里过上了团圆的生活了。
  第二天,李澹初一早吃好早饭到店里上班去了。王姣香领着小琴就到附近这草棚地段去四处转了转,到一个新地方总要看看周围的环境,发现闸北这地方这也很大,不远处就是火车站,不时能听到火车进站出站的吭吭声,王姣香想以后回家倒是方便,可以从这里乘火车回家呢,但不知这里有没有火车到宁波?她们就到火车站去看看。每次火车一到,发现就有许多人下来和上去。她们也不知这些人从哪里来到那里去,只听他们说的话几里呱啦都听不懂。却没见有宁波的旅客。
  王姣香想自己刚来,什么时候回因宁波也不知道,现在也不去打听了。后来他们来到一个车站远一些的比较冷静的一个地方,见那里好几幢平房。外面有个小操场,还有许多孩子们说话声,她们过去一看,竟是一舍学校。母女俩对这学校产生了兴趣。她们站在学校外面好一会,望着在里面活动的学生,都和小琴差不多大。此时正在上课,他们听得有老师的教读声,更有众多学生们的响亮地大声地回答声。小琴听得入了迷,她在高塘外婆家只读了一年书就中断了,深深羡慕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们。要是自己也能继续到这样的学校来读书就好了。下课的时候,许多学生拥到校门口来,王姣香叫住了一个男学生问:“小朋友,你们这学校叫什么学校?”
  那个同学回答她:“这里是平民子弟学校。我们大都是住草棚人家的孩子。爸爸大都在铁路上做工,有的是码头扛大包的;有的是拉黄包车的;有的是踏三轮车的;还有的是擦皮鞋的。”王姣香问他:“别的外地来的孩子能不能到这里学校读书?”
  那个同学摇摇头说“不知道。这得要问问先生。”王姣香就耐心地等着。一会学校放学了,校门打开了,她赶快乘机带了小上琴走了进去找到校长室,问校长:“校长,我们是从宁波来的,孩子爸在这闸北一家电料商店工作,我们的孩子能不能来这所学校读书?”
  校长看了看面前的这个女孩说:“我们是平民子弟学校,一般的我们照顾工厂里工作和拉黄包车和在码头上做工的孩子们读书。你们做生意人家的孩子,老板人家的孩子我们是不收的,做伙计的个别的情况,也可以考虑。但要你们单位打个证明来,证明大人在什么地方工作的。我们可以商量商量研究一下收不收你的孩子。”
  王姣香问:“那学费要多少?”
  校长说:“学费是不要的,就是要些书和练习本的书杂费,这不要多少钱的。我们办学的费用是靠校董从各地各厂募捐来的。”
  王姣香听了点点头,她估计这是一所慈善学校,这比延陵小学好多了。
  回来的时候,小琴好兴奋:“妈妈我可以读书了?妈妈我真的可以在上海读书了吗?”
  妈妈说:“校长不是当面答应了我们吗,只是要打一张证明书。”
  晚上,李澹初下班回来,王姣香对他说:“今天我带着小琴到平民子弟小学去了,我看那所学校蛮好的,我问校长,我们不是工厂的孩子可以来这里上学,校长说他们是平民子弟学校,只收在铁路上做工的孩子和附近的三轮工人拉黄包车工人的孩子,老板人家的孩子他们不收,在商店里里做伙计的打个证明,可以考虑。你明天上班时是不是请赵经理给我们打个证明,证明你要电料商店工作,小琴就可以去那里上学了。”
  李澹初听了说:“这太好了,小琴真的就可以在上海读书了。当时我看到这舍学校了,但当时我还不知道具体情况。打个证明容易,明天我马上就请赵经理写一张。他会给我打的。”
  第三天王姣香拿了永安电料商店开的介绍信,带着背着书包的小琴到铁路学子弟学校找校长。校长看了介绍信,高兴地望望眉清目秀的小琴说:“你几岁了?”小琴说:“已经九岁啦,我已经在乡下外婆家读过一年书了。”
  校长说:“那你就读书二年级吧。不过我们开学已经一个月了,不知你跟得上跟不上?”
  王姣香听了说:“我这孩子在还未上学的时候,我自己已经教认识一些了一些字,读一年级时就很轻松。读二年级应该没问题的。”校长听了点点头。
  回到家里妈妈赶紧忙碌起来,她立即找来从宁波随身带来的针线包和零头布,给小李敏的衣服好好整理和修补了一下。还有鞋袜,也补了补。书包是李敏从宁波带了来的,本来准备在上海自学的,当时她把在高塘外婆家读过书都带了来,想在上海温习功课的。当时没有想到到上海还能读书,现在一来又可以到学校读书去了,这真是喜出望外。当下妈妈带着小李敏到文具店买了些笔墨纸砚,到手续办好第三天她天就亲自送小琴到平民小学去上学了。
  
  从这里开始小李敏在这所小学里上学了。她的同学大部份是铁路工人子弟,但也有许多码头工人的孩子,踏三轮车和拉黄包车工人的孩子。他们的妈妈大部分在一个日本人纱厂做工。包括铁路工人的子弟,大部分都住在闸北草棚棚里。所以放学后,李雅琴一路来的同学很多。她到了学校里才知道,她的爸爸还算比较好的,在电料行里当跑街,算是一个店员。有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都在码头上扛大包的,做苦力的,妈妈在纱厂里做工的。同学们看她长得白白嫩嫩的,又文静又秀气,她对同学又热情又和气,又肯帮助人,男女同学都很喜欢她。
  刚进去时他们说话她听不大懂,但多听听也就能听懂了。好在老师因见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所,苏北来的同学和山东来的同学最多,他(她)们讲的话初听时,硬崩崩的,但多听了也能听得懂。她说的宁波话,老师和同学们听她说的宁波话和上海话差不多,“阿拉侬拉”的,大家以为她也是上海人,或是上海附近的人,对她比较尊敬,因此对她很友好。放学了,他们都是自己回家,没有什么家长来陪的。在回家的时候,差不多大部分同学都到草棚棚来。所以她住在草棚棚房子里并不感到怎么丢脸。
  之后,在星期天李敏还常到草棚同学家里串门。在串门时看到,自己家的草棚棚家里并不比他们家差,有的同学的家里的草棚子上面也没有像样的草披,乱七八糟地盖着不知从什么地方检来的破席子,破油毛毡甚至破麻袋片。屋里的床铺还是竹排搭起来的,连只木箱都没有,破衣滥衫都堆在床铺上或挂在破竹棚的泥墙上。雅琴才知道,这些同学的生活比自己更苦难,普天下穷苦的人很多。
  可是她走到大街上,看到市区的高楼大厦,回头想想自己住在棚户区的草棚棚里,看到和她差不多的女孩子,穿得花枝招展,看看自己和妈妈穿的几乎破旧的衣衫,心里很不好受。同样是人,为何有人可以住在这样高楼大厦里,自己和爸爸妈妈以及她的同学们却只能住在爸自己搭的草棚棚里?为何有的人穿得这样漂亮,自己和妈妈以及同学们却只能穿破衣褴衫?她感到人间怎么这样不平?更看到有的人坐着汽车在街上横闯直撞。有的人穿着西装皮鞋,让着穿着布背心半赤着膊穿着草鞋的人拉着黄包车低着头在马路上急急地奔跑,汗往下直滴,连揩一把汗的功夫也没有,这多么辛苦啊。拉十里路的车才三五角钱,只够买个大饼吃,估计跑几十里路才够籴一升米吃。他要养活一家人,得要整天整天跑了,还不定有那么多人乘他的黄包车。这真是爸爸常说的,“一人养一人草鞋奔断绳。一个养十人桥马不离身”啊!古代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啊!同样是人为什么又这样的不平等?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