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旷古穿越>第230章古今汉藏一家亲

第230章古今汉藏一家亲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08-01 09:13:30      字数:5407

  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的“三江源”,也是闻名于世的藏族歌舞之乡。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成公主庙就修建在这里,它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海省文成公主庙别名“沙加公主庙”,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这是一条大峡谷,两边的山脉不见边际,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山上松柏如画,山下小河如诗。藏式建筑的文成公主庙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金光闪闪的屋顶光芒四射。庙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藏经。该庙共3层,面积包括院落600多平方米,通高9.6米。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坐像两旁有8尊石刻佛立像,分立在上下两层,每尊佛像高有3米,精雕细刻,形象生动。该庙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
  一千三百多年来,这儿都是一年四季香火从不间断,酥油灯昼夜常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也络绎不绝,亲如一家。
  文成公主离开这里进入拉萨后,这里的藏民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此庙已经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从此柏沟便成了玉树地区的一大圣地,成为信徒们顶礼膜拜的佛堂,香火缭绕,经久不衰,当地藏族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的“洞天福地”。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是那种以亲戚关系来笼络感化远方藩属、增强双方互信、宣展大国之威仪的最为令人赞颂的典范。
  任城——长安——拉萨,这一条漫长的成婚之路,其实就是不归之路。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女子,自然不会有政治家森严深厚的胸襟与抱负。她不知道在前方等待着自己的,是幸福还是灾难,是自己的生命的热烈盛开还是悄然枯萎。在惆怅、恐惧、彷徨、无助、忐忑、小心奕奕的期待等等的复杂心境之下,随着大唐的那只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从西秦之地寒冷的长安一路向西,向西,向着更加寒冷的陌生的西域前行。
  所幸的是,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艰苦跋涉之后,终于告别了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见到了水草茂盛、牛羊成群的美丽的河源。最重要的是,当身着华美盛服的文成公主出现在松赞干布的面前时,驰骋高原的吐蕃王惊为天人,立即倾心不已。来自中土的金枝玉枝,如此神态端庄,气质高雅,与原始质朴的吐蕃女子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相逢的瞬间,丝丝喜悦也迅速地飘过了文成公主略带忧郁的双眼,淡淡的红霞更悄然照亮了她矜持的神态。松赞干布虽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风塑造得黝黑而粗犷,但衬着他高大健壮的身材和眉宇间流露出来的豪爽之气,显得分外英武。松赞干布——本意为伟大、正义、博学,而他正是这样一个雄姿英发的英雄,骁勇强悍的领袖。能与这样一个男子生死相守,该是一个女子多么千载难逢的福分啊!
  按照藏族的传统,松赞干布为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为吐蕃王朝立国之君。在位期间(629—650年),平定吐蕃内乱,确立了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法律等制度,并且从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至今备受藏族尊崇。
  索南坚赞编著的《王统世系明鉴》、《西藏王统记》记载吐蕃王国的君主徽号翻译汉姓为刘。
  隋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松赞干布诞生于甲玛赤康的强巴敏久林宫(现位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父亲朗日松赞是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赞普:吐蕃时期百姓对君长的称呼,藏语意为雄健的男子。据《新唐书•吐蕃传》载:“其俗谓强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松赞干布是后人为他加上的尊号。(松赞干布:唐代汉文史籍作弃宗弄赞、器宗弄赞、器宋弄赞、弃苏农赞等(还有弗夜氏、不弗弄赞的称呼),均为译音,藏文称赞普墀松赞、松德赞。赞普,意为王;墀,意为“舆”“王位”;松赞是名字,干布则是尊号,其意为“深沉莫测”。)当他3岁的时候,其父率兵灭掉了苏毗部落,统一了西藏高原,由一个山南地方的小邦首领一跃成为吐蕃各部的君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朗日松赞对独生子的培养和教育极为关怀,使松赞干布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严格的训练,逐渐成为精通骑射、角力、击剑、而武艺出众,又爱好民歌、善于吟诗的文武全才的王子。
  当送亲和接亲的队伍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地进入逻些城(今拉萨)市,当盛大的婚礼锣鼓喧天地进行时,当看着为了自己而专门换上汉族袍带的松赞干布深情的目光时,文成公主踏着脚下这片无限辽阔的高原,那曾经不安、惶恐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并在心底默然许下了以情以命相许、以吐蕃为家的终生不渝的誓言。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她正是以无私、博大而又持久的爱去实践了她所许下的如此珍贵、厚重、真实的誓言的。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得这位生长于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到大唐汉族女性高尚修养与脉脉温情。由于他对公主的备加珍爱,她的一些建议也会尽力采纳。文成公主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作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协助丈夫治理这个地域辽阔、民风古朴的国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对亲人与故乡的思念,文成公主常常想起富饶美丽的大唐帝国,想起充满治国智慧的太宗皇帝,想起博学多识的父亲,想起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可她的思念也同时转化作了与雪山共存、与江河齐舞的爱,如阵阵甘露滋润着高原上粗犷纯朴、情深谊重的人民,滋润着凸兀肃穆的雪山,滋润着洁净清冽的圣洁湖泊,还有在无限高原上奔跑着时有如大海波涛般的野生动物群以及如泣如诉的驼铃声声……
  公元650年,年仅三十四岁的松赞干布病逝。此后的岁月里,文成公主将丧夫之痛深深地埋入心底,在这片丈夫所挚爱的土地上整整生活了三十年。事实证明,她并不是如人们所想的苦熬日子,而是在爱与生命的不断升华中度过了那漫长的、意义非凡的岁月。对于丈夫那种超越时空界限的爱随着岁月的流逝越发深远绵长,并全部化作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民的热爱与扶助。
  在中土,文成公主几乎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各种皇家官方的史书上,对她的生平事迹也仅仅是略见一斑。而在青藏大地上,她的音容笑貌,她倾其一生带给这方水土和人民的热爱、柔情、温暖和情谊,却早已融入千年不化的冰川雪山之上;已永远汇入四季清冽的雅鲁藏布滔滔江水之中;已如圣山圣湖一样深深扎根于青藏高原以及世世代代高原人民的心灵深处。
  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初春,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开始,漫长的数十年岁月里,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才,极大地影响了吐蕃国的开化与发展。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域,为汉藏文化交融及睦邻邦交推进几近奉献了一生。
  公元680年,她怀着对吐蕃及吐蕃人民无限的留恋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逝世引起了所有吐蕃人民的哀痛与悼念。在西藏,到处是为她而设立的庙祠,香火缭绕,哀思不绝,她永远被西藏人民奉为神明。
  女人常常被喻为水,那么文成公主则是水的另一种状态。她应该是西域高原上最纯净、最透明的雪或冰棱,默默地闪烁着太阳与星月的夺目光辉,无私、温暖如永恒不灭的明灯。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现文成公主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文成公主进藏带去“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有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之所以要在隆冬季节出发,是因为由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年的路程,沿途要经过几条湍急的大河,隆冬季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是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艰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发源地一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路上很为吐蕃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这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在这里作了数日的短暂休整。
  7世纪,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相传,禄东赞携带黄金5000两以及大量珠宝,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格萨、大食、霍尔的国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迎娶贤惠的文成公主。唐太宗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又在吐蕃生活了30年,继续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徙到青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慓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藏族文化作为高海拔地区——世界屋脊——的文化,具有高海拔地区的一切特点。藏人以朴厚、豪壮、博大为美,
  汲取其他文化,创造了自己的34个藏族文字。日喀则,藏语意为“最好的庄园”;“拉萨”藏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西藏发源地——神山圣湖,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神山圣湖上的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似冠着银色“金字塔”。
  随来的文士们也开始工作,他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公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欣喜之余,又命令大臣与贵族子弟诚心诚意地拜文士们为师,学习汉族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书;接着他还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子弟,千里跋涉,远赴长安,进入唐朝国家,研读诗书,把汉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农技人员并不宣扬什么,他们只是先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那顶壮的庄稼,惊人的高产,让吐蕃人瞪大了眼睛;因为吐蕃人那时虽然也种植一些青稞、荞麦之类的作物,但因不善管理,常常是只种不管,所以产量极低,他们不得不佩服汉族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技术。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农技人员开始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农业技术,使他们学会了平整土地与防止水土流失,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到大量的粮食。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他们后,吐蕃也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光泽细柔,花色浓艳,极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们喜不胜收,都十分感谢文成公主入吐蕃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得这位生长于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到汉族女性的修养与温情,他对文成公主不但备加珍爱,而且对她的一些建议尽力采纳。文成公主则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协助丈夫治理这个地域广阔,民风慓悍古朴的国家。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种极有权势欲的女人,她参与治国,却从未要求松赞干布给自己一个什么官职,对于吐蕃国的重大政治决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悦服,经常向她讨教唐宫的政治制度以作为他们行政的参考,而广大的吐蕃民众更视她如神明。
  文成公主死后,吐蕃人到处为她立庙设祠,以志纪念。一些随她前来的文土工匠也一直受到丰厚的礼遇,他们死后,也纷纷陪葬在文成公主墓的两侧。至今文成公主和这些友好使者,仍被西藏人视为神明!
  吐蕃人民赞扬文成公主的诗歌: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
  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牲畜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