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四十八章 英宗回京(中)

第四十八章 英宗回京(中)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7-26 23:44:02      字数:5028

  第三天,李实按于谦的嘱咐,欣然来到也先大帐赴宴,也先大摆酒宴,并将手下的主要谋臣武将统统请来作陪。也先一面举杯劝酒,一面反复表明要归顺朝廷,重修旧好的诚意。李实趁机提出要陛见太上皇,也先也满口答应了下来。吃完酒宴,也先与哈麻、伯颜、克昂又亲自将李实送出帐外。
  送走李实后,伯颜乘机劝也先将高磐放出来,让高磐先去禀报上皇朝使前来陛见之事,也先也一口答应。
  原来,那天在大同城下,高磐一看到喜宁被抓,立即转身飞快地跑到太上皇的车驾跟前,拉着太上皇往远处撤离,便于明军火炮攻击。只是没多久,就有几名如狼似虎的也先亲兵追了过来;将高磐五花大绑带走。
  后来,也先撤兵返回瓦剌时,便命哈麻对高磐严加审问,要高磐如实交待他同于谦勾结设计害喜宁之经过。但高磐始终否认,只承认他奉上皇诏书回京索礼,而不承认有设计害喜宁之事。也先本来要将高磐斩首泄忿,但经伯颜一再讲情,后来英宗也亲自出面请也先赦免高磐,也先才没有对高磐下毒手,但也先也不肯放掉高磐。这次也先有意同朝廷修和,所以伯颜一说,他就命人将高磐放了出来。
  高磐被关押了几个月,也先将他放了出来,要他立即转告英宗,说是明天有朝廷派来的使臣要来陛见,高磐非常高兴地一溜小跑回到英宗的毡帐,英宗和袁彬、哈铭等一见高磐被放了回来,都非常高兴,当高磐告诉英宗,说是有朝使到来,明天上午就要前来陛见,英宗一时百感交集,流下泪来。他在塞外住了快一年,朝廷终于派人前来陛见了。
  第四天上午,李实、罗绮、马显等在伯颜和克昂的陪伴下,来到英宗的毡帐,高磐和哈铭已在帐外等侯了。李实等先命人将他们从京师带来的王冠、兖衣、粳米、鱼肉、御酒等物送入毡帐,呈放在英宗面前,然后在帐外行跪拜大礼,山呼万岁,一直拜进了英宗的帐中,跪伏在英宗面前,放声大哭起来。
  英宗—面拭泪一面传旨平身,但李实等三人依然伏地恸哭不起,伯颜和克昂在旁观也觉得鼻子发酸。英宗命袁彬、高磐和哈铭将李实等三人扶了起来,然后说:“卿等休哭。朕之不德,至有今日。卿自京师来,不知太后安否?”
  李实答:“圣母凤体安康,但时常思及陛下,寝食难安。”上皇不由得落下泪来,过了一会又问:“朝中旧臣尚在否?”
  李实回答说俱在,并将于谦、主直、胡濙、高谷、陈循、王文等大臣近况简要回奏。英宗点了点头,说:“朕虽不德,但朕当日陷没边廷,并非围猎游幸所至。朕在此已近一年,每念及故土,忧思难安。卿等还朝,上复当今皇帝,传谕朝中群臣,早日派使迎朕还朝。朕若归国,愿守祖宗陵庙。朕一日不归,边廷一日不得安宁,朕在此一身不足惜,当念天下生灵、祖宗社稷为重。”
  李实听英宗如此说,便将于谦、王直、胡濙等朝中大臣尽心竭力,设法迎驾还朝之苦心说了一遍,然后说:“陛下恕臣直言,陛下当日驾陷土木,虽非围猎游幸所致,但也因陛下用人未当之误,致使王振擅权误军,丧师辱国。陛下还朝之日,宜引咎自责,以示圣明。”
  英宗听李实前面的话,还在频频点头,待听完后面几句,心里就不太高兴了,但也不好说什么,只勉强说了句:“朕知道了。”
  李实等拜辞英宗后,又由伯颜、克昂相陪,回到也先的大帐,向也先言明准备明天一早动身回京。也先说:“俺昨日看了皇帝的敕书,这敕书上面为何只字未提派大臣前来,迎太上皇还朝之事?”
  李实答:“因皇帝只看到贵部可汗议和之表文,尚不知太师之真意,因此敕书上不便写明,此乃是皇帝尊重太师之意,太师何必起疑呢?”
  也先说:“这就是了,当今皇帝岂能登上皇位后便忘了老皇帝,更何况老皇帝还是新皇帝的长兄,他若忘了,天理人情上都说不过去。三位贵使回朝之后,一定要告诉当今皇帝,要他写封迎请太上皇还朝的敕书,派几位大臣,携带重金厚礼前来迎驾,方合礼节。俺今日就同三位贵使约定,今天是六月十二,至晚要在八月初五以前派使前来迎驾,切不可失信。”
  李实说;“太师所言极是,只是这迎驾日期,臣下怎可擅定?还望太师三思。”
  也先不耐烦地说:“非是本太师一定要限定时日,同朝廷为难,只是当今皇帝也太过于安逸了,老皇帝在这里快一年了,他却不管不问,今日下了敕书,又毫不提起迎驾之事,难道是新皇帝担心老皇帝回去又夺了他的皇位?那皇位本来就是老皇帝的,新皇帝若不派大臣前来迎驾;俺都不服!先皇帝封俺为大明顺宁王,俺看在先皇帝的份上,也要主持这个公道。当今皇帝若不在八月初五之前,派大臣前来迎请老皇帝归国,俺就要发大兵送老皇帝回去,到那时就又不得安宁了。”
  李实正要回话,一见伯颜朝他使了个眼色说:“太师既然以八月初五为限,三位贵使无圣命也难面定,那就请三位贵使回朝奏明当今皇帝,请旨膏夺就是了。”李实听伯颜这么一说,也就不再言语了。
  李实等告辞也先,又去拜见脱脱不花可汗,当面辞行。从脱脱不花可汗帐中出来,天色快黑了,回到帐中吃罢晚饭,正想休息,一个随从进来禀报,说是伯颜知院来访。李实来到瓦剌后,对伯颜的印象最好。一听是伯颜来访,赶紧一起迎了出来。宾主互相谦让了一番,到帐内叙礼落坐。
  李实说:“知院连夜驾临,有何见教?”
  伯颜微微一笑,单刀直入地说:“太师今日限定迎驾时日,贵使面有难色,是否因当今皇上无心迎请上皇还朝?”
  李实答:“并非如此,实是因无圣命不敢擅定。”
  伯颜说:“贵使此言,不无道理。况且,臣子何敢言君之恶,贵使不吐真情,也是理所当然。不过,在俺看来,上皇在俺这里一年之久,而今皇帝才派使到来,敕书中又不提及迎驾之事,个中原因,一目了然。今日贵使陛见上皇,上皇所言,贵使还记得么?”
  李实问:“但不知知院所指何言?”
  伯颜笑了笑说:“上皇已经言明,若能还朝,愿守祖宗宗庙。这句话十分要紧,贵使回朝后,千万别忘了将此话转奏当今,不然上皇今生今世休想还朝了!”
  李实听后深深佩服伯颜的见识,不由得将头直点。伯顿继续说道:“俺遍观满朝。文武大臣之中,忠直有识者,莫过于尚书,上皇还朝,还要仗于尚书之力。请贵使回朝后转告于尚书,送驾之举由俺承担,迎驾之事,烦他努力。上皇还朝之日,便是边廷安定之时。不然,上皇归国无日,边廷争斗不休,将士相残,生灵涂炭,俺和于尚书就愧对天下百姓了。”
  李实听后,不由得对伯颜肃然起敬,起身拱手说:“下官早闻知院大名,今日得聆指教,更觉名不虚传。于尚书曾言,若欲得上皇还朝,需得知院之力,于尚书果有先见之明。知院放心,适才知院良言,下官定一字不漏,转告于尚书,但愿上皇早日还朝,边廷早得安宁,也就不负知院一片苦心了。”伯颜起身告辞,李实等送至帐外才转身。
  李实起程的这一天,也先反倒备了好些礼物贡品,让李实带回去敬献于当今皇帝。李实等三人谢过也先,又到英宗帐中辞行。太英宗一再叮嘱李实等莫忘了奏请当今派人前来接他回去之事。然后从袖中取出御书三封交给李实,说:“望卿等回朝后切记告知当今皇帝,就也先此次欲送朕归国还朝,乃出于诚意,应以天下苍生为念,早日派使迎朕归国,从此息兵安民,安享太平。”李实等拜伏在地,连称遵旨。
  李实一行辞别英宗回到帐中,随从们早已将行装打好。也先又特地派完者脱欢和达罕为使,随李实等进京修好。
  李实等因也先限定了迎驾日期,中途不敢停留,七月初便赶回了京师。景泰皇帝听说李实等回来,而且还有也先的使臣同来,便在文华殿召见李实和罗绮。
  李实向景泰帝奏明出使经过,并将三封御书呈上:第一封御书上太后,第二封御书达皇帝,第三封御书谕群臣。景泰帝将三封御书收入袖中,说:“卿等一路辛苦,下殿休息去吧。”李实还有好多话没有说,皇帝就下了逐客令,于是赶紧捡最紧要的奏道:“陛下,那也先在臣临行时嘱之再三,说我朝在八月初五之前不派使迎请上皇归国,他就要发兵强送。”
  景泰帝本来就嫌李实等在北塞节外生枝,很不高兴,现在见李实又如此强奏,更不耐烦,脸色一板,说:“朕知道了,下殿去吧!”
  李实和罗绮本来还有很重要的话没有说完,但见皇上如此声色俱厉,便吓得不敢再说什么,叩头下殿去了。
  景泰帝回到乾清官,虽然满肚子不高兴,但是李实等已把事情办到这个地步了,也先也派使臣来京商谈还英宗之事?而且他的兄皇也亲笔写了三封书信回来,自己再不理睬这件事,那天下人就会责骂他失君臣之义,无手足之情。景泰帝想了半天,最后决定先听听几位大臣的意见再说,如果几个大臣不愿派使迎请太上皇归国,那就不是自己的罪责了。
  但是,他估计几位大臣大概不会反对迎请太上皇归国,特别是于谦、王直、胡濙、高谷四位大臣,不仅不会反对,而且还会极力赞成迎太上皇归国的。不管几位大臣意见如何:景泰帝决定先由自己暗示一下,再看几位大臣有何反应。
  第二天一大早,王直、于谦、胡濙、高谷、陈循、王文、陈镒等八位大臣奉旨来到了文华殿,参驾已毕,侍立两厢。景泰帝说:“众位爱卿想必已知李实、罗绮二卿已还朝,上奏也先愿送上皇归国,息兵以修旧好。朕已熟思,也先素来言而无信,狼子野心,屡次派使,假言议和,随即入寇,由此可见,也先之言不可轻信。此次欲送上皇还朝,恐非诚意。况且他伤我五十万王师于土木,掳上皇于北地,铁骑践踏京畿,他与我朝不共戴天,今又派使前来言和,不知卿等以为如何??”说完,先拿眼睛看着王文和陈循。谁知王文和陈循还未开口,高谷却抢先说道:“陛下料敌甚明,也先狡诈,人所共知。但臣以为此次应当别论,前者有脱脱不花亲笔来文,而今也先又派使前来,且并未提及索取金币财物之事。李实、罗绮已陛见上皇,且带回御书三封,又约定迎驾之日期,若陛下乃以欺妄论之,诚恐坐失良机,后悔莫及。”
  景泰帝听了虽不高兴,但又不好驳斥,只好不做声,等其他大臣再奏。王直忍耐不住也说道:“高学士所奏,情理皆合,老臣料定也先此次并无虚妄,只要陛下派使迎请,上皇定可归国。”胡濙、于谦、陈镒、商辂等也都一齐上奏,应当派使迎请上皇归国,只有王文、陈循没有做声。
  景泰帝没想到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毫不理睬他的暗示,也不体谅他的苦心,当然这皇位本来是英宗的,要是他回来了,那刚坐热的皇位,岂不是又要让出来了?景泰帝以为大臣们还是拥戴他的哥哥,要他要他的哥哥回来当皇帝,不由得心里又急又气,牢骚话也就随口而出:“当初土木丧师京师危急,江山社稷危如垒卵,国内无主,民心不安,朕监国辅政,力撑危局,原本无心居此大位,皆因卿等再三劝进,强朕为之,朕并非贪恋此位,但卿等出尔反尔,既知今日,又何必当初,使朕殊为不解!”
  景泰帝在气头上,把话说得如此生硬,哪个还敢再开口?一时间僵住了,文华殿内鸦雀无声。于谦愣了片刻,毅然上前奏道:“陛下传旨要臣等计议也先派使议和之事,臣以为礼尚往来,也先以礼求和,我应答之以礼,也先声言欲送上皇归国,我亦应派使奉迎。若也先并无诚意,实属狡诈虚妄,但我还之以礼,他若自食其言,是他曲我直,我朝正可兴师问罪。假如我朝无论其虚实真假,一概以虚假论之,置上皇于北地而不顾,则兄弟之亲,君臣之义何在?若也先送还上皇之言是实,则应当派使迎还。但即使上皇回归,而陛下天位早定,臣敢断言无人敢有异义。迎请上皇归国,乃陛下尽兄弟之情,臣等尽君臣之义!舍比并无他意。”
  景泰帝听说天位早定,众大臣并非想动摇他的宝坐,立即点头说:“好吧,听你们的!”众大臣这才松了一口气。景泰帝当即传旨:明日早朝,文武群臣在午门外共议派使议和,迎复上皇之事。
  右都御使杨善,原本鸿胪寺序班出身,并无多大才干,但在正统年间被英宗提拔,常思报答皇恩。这次自告报奋勇,愿出使塞外,迎英宗还朝。景泰帝就以他为正使,以工部右侍郎赵荣为副使,命他们于二十七日起程出使。
  杨善查点了一下皇帝让他随带的物品,发现除了赏赐给也先的金币之外,再无他物。、他想,带着这点可怜的东西出使塞外,如何打点瓦刺诸多头目,又怎能够装点门面让上皇得以荣耀还朝?想到这里,他一咬牙,拿出大笔家财,到街上选购了珍宝玉器、锦衣彩缎、新奇物件,携带出行。为了不误也先所定日期,杨善等人一路疾行,仅用七天时间,于八月初二便赶到了瓦剌太师也先的驻地。
  第二日,杨善同赵荣一同去大营谒见也先。也先举兵南侵,攻打京城时,曾假意议和,要大明派使来到也先大营,洽谈议和之事。当时正是赵荣以大明天使之职,只身赴敌营。面对也先的穷凶极恶,赵荣凛然不惧,即便瓦剌将士的利刃加身,赵荣面不改色,怒斥群魔。令也先及手下无不为之胆怯。此刻,众位头目见了赵荣,都相互传告说,那个不怕死的南朝人又来了。也先见了赵荣,也不敢与他搭话,转过脸来问杨善:“你们二位来使身居何官?”
  杨善一扬眉,说:“本使臣官居右都御史。”
  赵荣知也先怕他,故意昂头高声道:“本使者正是前者与尔等打过交道的那位赵侍郎!”
  也先忙吩咐手下人说:“先请赵侍郎到左营饮酒。”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