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二十八章 治河理狱案(下)

第二十八章 治河理狱案(下)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5-18 18:28:56      字数:3824

  一天半晚时分,张老突然肚子不适,只得起来上了一趟厕所,回来路过女儿窗户时,听到女儿、女婿正在说着悄悄话,就听女婿愤愤说道:“这不死的,快到七十岁了,怎么还不死。”女儿轻声笑道:“夫君你着什么急,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老东西命再长也不过只有三五年,只要他两腿一伸,这大片基业不就是我们的了。”
  张老听了女儿、女婿的话,心里顿时凉了,的确自己死后,万贯家财自然是他们的,可是女儿女婿为了这些家产,竟盼着自己早死,这就让人不舒服了。于是张老决定重纳一妾,在有限的生命里好好享受几天。果然小妾待他百般温柔,照料体贴。过了一年,小妾还为他生了个胖儿子,取名一飞。而且自生下一飞后,女儿女婿一改常态,居然对张老孝顺起来。对此,张老心如明镜,自然知道女儿女婿的心思,只是想到儿子尚幼,自己年老,还得依靠女儿女婿将儿子养大,因此也就装作糊涂了。
  张一飞四岁那年,张老染病卧床不起。病危时将女婿唤于床前悄悄说:“我将不久于人世,关于财产问题,小妾不是正房,她儿子没有资格继承我的财产,财产当归你们夫妇。但你们要养活她们母子不能让他们饿死在山沟里,这就是你们积了阴德了。”说完便拿纸写道,“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予吾婿外人不得争夺。”写完念道,“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予吾婿,外人不得争夺。”女婿大喜,一口应诺丈人的请求。
  没多久,张老便去世。留下的小妾和儿子却开始受罪,被张老女婿逐到后院草房居住。小妾充当佣人,被百般使唤,吃尽了苦头。过了几年,被疾病缠身,丢下小一飞赴了黄泉,临死前将一飞叫到跟前嘱咐道:“父亲临死前,曾交代张家的财产都是留给你的,等你成年后遇到清廉明智之官就去告状,家产就能夺回,在此之前,一定要一忍再忍。”一飞牢记母亲之言,虽然在家处处遭白眼,一直忍耐下去,好不容易熬了几年长到十五,姐姐、姐夫找了一个借口将会一飞赶了出去。一飞记起母亲的话,便到县衙告官要求明判。可县官一见张老女婿递上的那张遗嘱,就无话可说,对一飞的状子不再理睬。一飞又告到府衙、三司衙,均对他的诉状不予理睬。一飞心中不服气,可是官府不肯出面重判,也就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腹心思压在心底。好在自己已经长大,给人打短工也能维持生计。后来听说新来的巡抚于大人是包龙图转世,擅破各种疑难案件,于是,埋在心中的愿望又重新抬头,这才来到巡抚衙门告状。
  于谦听完他的诉辞,略一思忖,便传唤张老女婿到堂。女婿仍以岳丈遗嘱为据递交上来。于谦看后微微一笑,读道:“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予,吾婿外人,不得争夺。”说,“你岳父明明说‘吾婿外人’,你还敢占有他的家业吗?假意把‘飞’写作‘非’字,是你岳父顾虑一飞幼小,恐怕被你所害啊!”
  张老女婿目瞪口呆,无可辩驳,眼睁睁地瞧着那份家业全部被判给了张一飞。
  数年疑案,不到一个时辰就已判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在百姓之间引起震动,于是百姓凡有冤案者,纷纷前来申诉,于谦一一据实判决,令原、被告双方心服口服。不到十日已理清狱案数十件,只是河南积案堆积如山,很多诉状都告的是伊王府。于谦便将所有涉及伊王府案件归于一类,先抽出时间,亲自审理布政使参政刘孔宗和河南知府李骥一案。
  刘、李两人都是四品大员,被羁押在狱已经两年,在河南影响十分之大。于谦自然不敢掉以轻心,立即命人将两人的所有卷宗全部调来。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两人在地方上可算是高官了,然而将他们羁押年之久的卷宗只有薄薄地几张纸,案情却并不复杂:
  布政使参政刘孔宗的小舅子夏仲从云南来到河南,想让身居高位的姐夫帮他谋份轻松的差事,谁知这位刘参政为人十分廉洁,一尘不染,而且知道这位小舅子,是位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主,害怕他在这里惹是生非,影响自己的清誉。因此,不肯给他找差事,只打发了一些盘缠,让衙役将他送出河南之境。
  夏仲怀恨在心,便想出一条既能嫁祸姐夫,报被逐之仇,又能捞到好处的计策。于是偷偷地潜回来,对外放出风来:“刘参政是我姐夫,对我最为信任,什么重大事务都是托我来办,因此特意派人从千里之外将我接到这里。”有许多犯了事的亲人,想托人情给予轻判,正愁找不到门路,于是,纷纷找上门来,这个送十两、那个送百两,不到一个月就赚了一大笔,每收到一笔钱,他都回信告知说:“姐夫已经答应了,你们就耐心的等着好消息吧。”夏仲将银两赚足骗够后,从此销声匿迹逃之夭夭了。
  刘孔宗对此事一无所知,对犯事之人都是依律判决,这些人的亲人见花了不少银子,却没有起到一点作用,自然十分气愤,联合起来一起缉拿骗银之人,只是骗银的夏仲早已溜之大吉,如何找得到,这些人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免不了将脏水泼到了刘孔宗身上。
  刘孔宗平日为人十分正直,同事中有人办错事,总是严厉批评不讲情面,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虽然怨恨刘孔宗,但刘工作认真细致,找不到错处,却也无可奈何,这下听到夏仲骗银之事,一下子抓到了刘孔宗的把柄,免不了兴风作浪,小题大做,联名上告到三司,说他以权谋私,索贿要贿。
  三司委托河南府衙审理此案,知府李骥亲自审理,很快查明真相,刘孔宗的确不知情,骗银之事系夏仲个人行为。于是绘出夏仲面貌图形,四处张贴,缉拿夏仲。只是夏仲手上捞了一大笔,早就黄鹤飞去音信杳,一时之间哪里找得到。
  知府李骥也是一位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清官。由于伊简王朱颙炔横行不法,草菅人命,“纵中官扰民,洛阳人苦之”。布政使参政刘孔宗、河南知府李骥不畏强权常登门要以法治之,因而惹恼了朱颙炔,于是借夏仲骗银之事为由诬奏刘孔宗、李骥二人,狼狈为奸,知法犯法,致使刘、李二人羁押在狱。
  看完案卷,于谦心中倒抽一口冷气,心想这位宗王暴虐无比,较之其他宗王有着质的差别,因此只有查清伊王犯罪事实,给予严惩,方能雪刘孔宗、李骥之冤。
  于是,将有关伊王府的卷宗取出,仔细地看了一遍,又根据线索顺藤摸瓜,很快将伊简王王府不法之事,一一落实,计有六项:
  其一、抗纳税粮,杀害粮长。伊王府占良田数百顷,十年来从未纳税粮,欠税粮共计五六万石。粮长李林森屡屡催纳,伊王府不理不睬。此次赈灾捐粮,李林森持赈灾十策布示登王府催纳。伊简王不仅不给,反而命人将李林森杀害。意图杀人灭口,杀一儆百。
  其二、驰射围猎,残害百姓。伊简王常常府中吏卒数十人,挟弓带刀,出城至东郊,驰射围猎。并以射人为乐,于道路不及躲避者,便以鞭击之,致使伤残者不计其数。
  其三、强拆民宅,私扩王宫。伊简王矫旨,私扩王宫,拟似帝阙。拆除民宅五六十户,二百余间,分文未予补贴,使数百人无所栖身。
  其四、掳掠民女,充其淫乐。伊简王数年期,强掳民间少女七百余名,选其丽姝充府中,供其淫乐。余者令家人以百金赎回,未有赎者,或卖与异地,或充府中杂役。
  其五、购置兵器,私增护卫。伊筒王从各处密购兵器千件,私增护卫千余人。闻南阳唐王藏有兵器数万件,曾派王府长史前往购求,未得成功。
  其六、诬陷命官,致刘孔宗、李骥下狱。布政使司左参议刘孔宗、河南府知府李骥曾持部谍,登伊王府督促拆除僭造王宫。伊王甚恨,命河南府同知莫由泰密寻刘、李二人之过,上奏朝廷,致二人下狱。
  证据收齐,于谦连夜上奏,快马急送京师,不几日,宣德帝命魏源赴河南宣旨,大意为:
  一、废伊简王朱颙炔为庶人,徙开封禁锢,并籍没其家。责河南有司督监拆除伊王府,归还百姓田宅,抚恤受害者。
  其二,赦刘孔宗、李骥出狱。刘孔宗官复原职,擢李骥为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
  其三,伊玉府中官吏,视其罪行大小,按律给予严惩,罪大恶极,由刑部核准,押至洛阳市井斩首示众。
  其四,南阳唐王府所藏兵器三万五千件系太祖之命。今即移河南省三司库存。
  圣旨下达,河南百姓欢声雷动,魏源当即令人将刘孔宗、李骥释放出狱。刘李两人,几载冤案,终于得雪,自然感激流涕。
  李昌祺见刘李两人为官清正,却遭无妄之灾,若不是巡抚于大人明断,岂不难有清白之日,可见官场险恶,令人心寒,自己年过花甲,何不早日回家,安度晚年,恰好接到家里来信,说是父亲病逝,于是当即奏表,乞恩归乡丁忧。
  宣德帝当即准奏,并补任刑部右侍郎魏源为左布政使,擢参政孙原贞为右布政使。
  李昌祺得到皇上恩准,归心如火,便向于谦、魏源、孙原贞等辞行。于谦依依惜别,设宴相送。李昌祺临行前对于谦说:“久闻于大人文思敏捷,尤擅诗词作对,老夫能否求赐大人题诗一首。”
  于谦说:“晚辈才疏学浅,大人若不嫌浅陋,晚辈可就献丑啦。”说完,叫于康拿来文房四宝,饱蘸浓墨,一挥而就:
  人生不满百,常为千岁计。图利与求名,昂昂争意气。
  画营夜复思,顾恐力弗至。一旦奉命终,万事皆委弃。
  卓哉陶靖带,不为世故累。解印归柴桑,清风满天地。
  樽中幸有酒,自酌还自醉。借问寰中人,谁能会此意。
  李昌琪读了一遍,连声赞好。正好原左布政使萧省身,也因皇上恩准,同意他告老还乡。这下也来辞行,一见于谦为李昌琪题诗,亦要求题诗一首。于谦当即挥笔写道:
  萧条候馆度芳春,暗惜韶光过眼新。草色入帘间白画,花荫满地隔红尘。
  从知处世若大梦,何用浮名绊此身。十里湖边三亩宅,青山应笑未归人。
  两位老人捧着于谦为他们题的诗,高高兴兴地踏上还乡的归程。
  于谦、魏源等将朱颙炔押至开封,觅一宅屋,四面筑起高墙,囚朱颙炔于内。随后又去南阳,将唐王府所藏兵器,移运开封库存。公事完毕,于、魏两人一同来到卧龙岗拜遏诸葛亮庙,于谦有感而发,乃题《过南阳挽孔明》诗一首:
  三国英雄正角持,孤臣生死系安危。大星不向营前落,混一寰区未可知。
  回开封途中,路过当年汉光武扳倒井处。于谦一时兴起,轻声吟道:
  天相中兴不偶然,等闲平地涌清泉。灵源千古蛟龙蛰,时出人间救旱年。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