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和平曙光
作品名称:万历大忽悠 作者:周不通 发布时间:2022-04-17 09:58:08 字数:4098
第二天一早。
北汉山上飘来的雾气,像一幕巨大的纱帐,萦绕在整个慕华馆驿周围,连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犹如仙境。
热闹了一整个晚上的馆驿,此刻格外的安静,以至于那自远而近的马蹄声变的异常清晰。
矻蹬蹬、矻蹬蹬、矻蹬蹬……
快马直直杀到了大门口,值班护卫才看清楚,是大明信使。
信使下马后一抱拳:“烦请护卫通报,兵部宋尚书有加急公文需要送交沈老爷。”
护卫:“沈钦差昨晚忙的很晚,此刻应该还在休息。”
信使:“那我就等沈老爷起床再禀。”
值班护卫便叫来侍女,引信使到里面洗漱用餐。
等沈惟敬一觉醒来,推窗开门,一眼就看到信使在外候着。
接过宋老爷的信件,沈惟敬来不及洗漱,急急拆阅,但见白纸黑字写道:此间和议,汝既专主,当不欺朝鲜,亦不负朝廷,须令倭众退返日本,受关白降书以归。我得此然后转奏请旨,封关白为王,使之进贡。
沈惟敬仔仔细细再读了几遍,顿觉后背一阵发凉,脑门滋出冷汗。道是为何?从字里行间,他读出了宋老爷的急迫,这急迫感,不是来自于皇上就是来自于朝廷同僚,而且还列明了议和要点:东瀛兵退出朝鲜半岛、关白丰成秀吉上表降书、自愿给大明上贡。
这要是换成别的朝廷命官,拿到这个指令,估计大多会脚底抹油。
很简单,谈不成,回去复命,肯定没他什么好果子吃。
因为公文上列出的这三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在沈惟敬一直都不在体制内,多年混迹江湖、经历过天打五雷轰,除了吴嫦娥那边让他有所牵挂,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所以,他定了定神,泡了一杯浓茶,坐将下来,内心开始盘算一下议和这步棋该怎么下?
沈惟敬首先替日本方面想了想,前后出动了近10万人马,砸进去数不清的粮草辎重、枪炮弹药、车船装备,现在坐下来聊着聊着,就让他们全部挥一挥衣袖,滚回东瀛,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个,应该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能;而且还要让战争狂人丰成秀吉上表称臣、定期上贡,这个根本没有可能,谈都不用谈,甚至提都不用提,除非……
沈惟敬一想到除非,立马就想到了他的结拜兄长,此刻正醉在一枝花温柔乡的小西行长。除非能跟小西行长达成统一战线、穿起同一条裤子,跟他一起上下其手、左欺右瞒、两头糊弄,才有可能勉勉强强完成议和任务。
说白了,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忽悠。
想通了这一点,沈惟敬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呡了一口浓茶,快速的恢复了原有的平静。
他想起了元觉师傅告诫他的那句话:此番任上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该拿就拿,该要就要,该送就送,该说就说,该瞒就瞒,该骗就骗。
他暗暗佩服师傅的远见,此刻,心里瞬间亮堂跟明镜似的,走一步看一步吧。真的忽悠不下去了,大不了仿效祖师爷徐福,带上嫦娥妹妹,找个蓬莱仙阁过过神仙日子。
心意已决,便无旁骛。沈惟敬像往常一样洗漱用餐后,看看时辰尚早,便走进薄雾之中,在馆驿街附近散起步来。
约摸过了一个时辰,护卫前来,告知他小西将军已经在客厅等候。
沈惟敬一进客厅,看到小西正态度虔诚的陪长公主聊天。
看到沈惟敬,小西赶紧站起来招呼:“沈特使阁下,按照你的要求,我特意把安倍晴明将军、小西米高左使叫过来,一起聊聊朝鲜的问题,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沈惟敬顺着小西所指,看了看两位今天的对手,应该昨晚甚至之前都见过,只是没有单独问候过名号。
那位叫小西米高的,一听姓氏,就知道是小西行长的族人,应该可控之人,而且外相敦实、眉宇开阔、眼光柔和、嘴唇厚实,不像是行武出身,估计所谓的左使,是个文职。
再看那安倍晴明,正好相反,外相阴沉、鼻梁削尖、阴阳之眼(左眼大右眼小)、眼白露出,只看一眼,就知道是阴险狡诈之徒,着实不好对付。
沈惟敬朝两位打了招呼后,径直走到长公主这边行礼:“殿下,今天所谈,都是平地河流、进进退退、鸡毛蒜皮的琐事,您可有兴趣?”
沈惟敬的本意,是告诉长公主谈判无聊,让她哪儿好玩哪儿呆着去。
长公主现在装起来男声已经轻车熟路:“父皇有交代,着我多随沈钦差学习取经,你们谈,我就听,实在听的无趣,我自己会找乐子。”
小西行长满脸开心:“殿下真是事必躬亲,小西佩服。那你们四位先谈,本将军暂不参与,如果有分歧,我跟沈特使阁下再单独商议。”
沈惟敬听小西来这么一出,内心暗喜,心想这小西真是我沈半仙的福星啊。他今天要是全程参与,长公主又在场,有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就不方便说动小西一起来上下其手操弄了。
令沈惟敬没想到的是,这小西离场,其实是一枝花出的主意。她多冰雪聪明一丫头,知道沈老爷此行汉城肯定是困难重重,要不也不会动用长公主去怡红院找她来冒充公主赐婚,冒着欺君之罪,弄这么一出,不就是为了笼络小西,把他拿捏在自己手里。让小西先不参与谈判,有分歧点的时候私下做做小西工作,定能事半功倍。
小西走出客厅的时候,拽着沈惟敬的袖子,偷偷地说:“沈二弟,这安倍晴明是丰成秀吉的侄女婿,不是个痛快人,我让他参与和谈,就是想让你压压他锐气,只要把他压住了,后面的议和就会顺顺利利的。”
沈惟敬忽然灵机一动:“大哥,今天一早接到宋尚书送来的公文,已经初步同意我提出的通贡的建议,这可是我为你和你家族做出的努力。”
小西大悦:“太好了。我们小西家族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跟大明为敌,只要能允许我们家族与大明通贡,老子今天议和,明天就撤兵。”
沈惟敬:“也不用太为难大哥,让我们先谈,肯定会谈出个子丑寅卯来的。”
所以今天的议和会谈,成了二对二人员对等关系。
双方坐定后,小西米高首先开腔:“殿下、沈特使阁下。小西将军带了话,希望我们能开诚布公谈出个好结果。”
安培晴明马上接了过去:“既然小西将军要求开诚布公,那我先问问沈特使,上次你来黄海道行营,说好了要讲和的,怎么背后就动起了刀子?偷袭我开城、黄海、海州驻军?造成我方超过1万多武士阵亡。”
沈惟敬没有直面回答,冷静的换了一个概念:“安培将军,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坐下来的原因,我们需要的是和平、我们渴望的是和平。这战端一开,就是要死人的,死多死少只是个数字而已。你们入侵朝鲜国,这一路上杀了多少人?我大明天朝李家军的辽东铁骑入朝,是带着驱除异兵、护卫藩帮的任务来的,不是来朝鲜旅游的。他们不打交不了差,打起来就无法控制节奏。没接到和平罢战的指令前,哪怕是打到只剩下一个兵,李家军依然会一直打下去。”
安倍晴明:“今天既然是议和,那黄海道、开城府、海州港伤亡损失怎么办?”
沈惟敬:“你们兴不义之兵,把朝鲜半岛杀的几乎寸草不生、哀鸿遍野,这损失是不是也要先算一算?”
长公主一旁听着,为沈半仙的避实就虚暗暗叫好。
小西米高看看双方越谈越远,赶紧刹车:“我们今天只谈后面的事情,前面的一律先搁置。”
沈惟敬:“同意,我们今天只谈后面的事。不过,请允许我先通报一下正在发生的事,我李家军主力部队已经挥师江原道、先头部队已经占了原州牧。你们在汉城已成孤军,想全身而退,只有议和一条道了。”
安倍晴明听的激动,腾的站起来:“你们大明有句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汉城一万多武士,可以死战到底!”
相对于安倍的激动,沈惟敬说的轻描淡写:“安倍将军,恕我直言,正因为你们眼看着守不住汉城,才会那么急迫的要求议和。现在汉城,粮草紧缺、物料全无,就连你们屠城时老百姓的尸体都还没处理完吧?不说别的,光是这腐尸味,让你们这些表面上爱干净的日本人寝食难安吧?”
安倍晴明:“胡扯,纯粹的胡扯!”
沈惟敬:“这几天扼守原州牧的李家军,逮到了大批大批从汉城开小差的东瀛兵,不信的话,我可以让他们带过来问问。安倍将军,目前,只有谈好了和平,你们才可以安心并安全的撤出汉城;如果谈不成,这撤退路上,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不仅仅是李家军,就连本地的朝鲜军民,都恨不得将你们茹毛饮血。”
安倍不解:“茹毛饮血?”
长公主解释了一下:“意思是连毛带血地生吃鸟兽活鸡。”
安倍晴明:“我可以认为你这是在威胁吗?”
沈惟敬:“是实情。这么跟两位说吧,放眼整个朝鲜半岛,能真正帮到你们的,也只有我沈惟敬。要说原因吧,很简单,我跟小西将军相见恨晚、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互为欣赏。”
小西米高:“您那么评价将军,我代为感谢。”
沈惟敬:“当然,现在真正愿意帮你们的,除了我沈惟敬,还有在座的皇子殿下。要说原因,更简单,小西将军现在是殿下的姐夫,一家人。”
小西米高见缝插针:“既然阁下那么坦诚,就请阁下提出中方的条件吧。”
沈惟敬当即把宋老爷快马送达的公文拿了出来,但是并没有展示,只是用自己的口语表达出来:“我大明既已出兵入朝,当是希望汝等能涤志前非,尽还朝鲜故土,归还被扣王子、王妃及陪臣,本钦差即当奏表,封关白为日本王,无需上贡,并准许开放指定港口通贡。”
意思很明白,要求东瀛武士退出朝鲜国,放回王子、王妃和大臣,大明可以等丰成秀吉为日本王,可以不用上贡,同意通过指定港口开放商贸互通。
大明封王之事,其实洪武帝朱元璋就曾封过日本的怀良亲王为日本王,按照日方理解,相当于是一个荣誉头衔,并不代表任何实际意义;而大明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册封关白为日本王,是对日本天大的恩典,可以大明还未能了解,日本政权除了关白,还有一位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日本天皇。所以要真是封了丰成秀吉为日本王,那么跟天王之间的关系就会显得非常微妙和尴尬。
这最后一个条件,是沈惟敬临时添加的,通贡,对于日方而言,有着巨大的诱惑,蕴含着无限的商机。
通贡,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允许日本方面指定的商号和商船持通商许可证带着贡品进京。其实,这是一种贸易渠道,获得许可证的商船,在进京上贡的同时,携带着大宗商品在东南沿海等港口城市就地销售,攫取巨大贸易差价,而且还绕开了大明海禁政策。
随着近年大明闭关锁国政策和倭寇之乱,对日通贡已经彻底断绝。如果此次议和之后,能够重新开通中日贸易渠道,日本的商家肯定会欣喜若狂。其实,这个条件,也是沈惟敬为小西家族量身定做。
沈惟敬抛出议和条件后,小西米高和安倍晴明并没有马上表态,还在一个劲儿咬耳朵。沈惟敬心想,还应该再加一把柴火,便清了清嗓子,厉声道:“两位知道李家军已经屯兵江原道,断了汉城守军的退路,随时可以开打,结果又会是第二个黄海道。两位不知道的是,我大明再提十五万天军,已经兵分两路,一路直奔庆尚道,一路直取全罗道,到那个时候,留守在朝鲜国的所有东瀛兵,命运就跟开城府邸里的五百残军一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