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深谋远虑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04-07 10:38:27 字数:3318
自此赵武始为卿,尽管居八卿之末,但却跨越了从大夫到卿的质变。赵武的人生际遇因此这次升迁而获得了巨大利益。而晋悼公以其出众的人格魅力与政治韬略,率领晋国迈向了又一个辉煌。
前566年,知武子将已谋划完毕的三驾之策在内阁中公布,悼公慧眼,当即意识到这套对国力消耗巨大的战略将会在晋楚争衡中起决定性作用。知伯获得悼公的高度赞赏,韩献子为让智罃一展雄才,请告老。韩厥致仕。晋悼公于6月在绵上举行阅兵式,各大卿大夫家族成员尽皆到场。悼公立韩起为卿,韩无忌为首席公族大夫。
前562年,郑寻衅于宋,宋师伐郑,子展御宋。郑、宋相持,宋求救于晋,悼公再会诸侯,率联军伐郑。诸侯出兵,对郑国实施全方位的军事打击,楚国已经被晋国消耗得精疲力竭,无力援郑。
至6月,晋军兵临城下,悼公向郑国下达最后通牒。子孔向晋国求和。晋悼公命赵武入新郑,与郑简公及子孔等谋和,签订合约。公子嘉向晋国担保,郑国不再叛晋。
悼公霸业遂成,赵武为悼公复霸战争的闭幕画上圆满句号。从前562年至前506年,长达56年的时间里,郑国都是晋国的追随者,历代执政(子孔、伯有、子产、子大叔)、上卿(子展、子皮、子齹、子明),都坚持以拥护晋国霸权为己任,直到前506年,子然才再度反叛。
经过晋悼公的长期考验与观察,赵武在悼公心中已呈现出治世贤臣的形象,毫不掩盖对赵武的欣赏。前560年,正卿知武子及彘恭子双亡,内阁亟待重组。晋悼公田猎于庐,商榷六卿之安排。由于悼公常以自己的意志控制诸卿的升迁,大伙也在打听悼公的意图……
这次六卿的升降很超乎常规,除开新军被栾魇、魏绛代领(后被取缔),士匄贪婪而没有得到悼公的青睐,中行偃却因长期的兢兢业业而升任元帅。当然,官运最好的就是赵武,从新军佐一跃为上军将,连超数人,可谓突飞猛进,官运亨通。
赵武30出头,年纪轻轻,却仅居荀偃、士匄之下。然荀偃迫近暮年,士匄亦年过半百。等待赵武的是一片光明,他与韩起(20来岁)二人承载着晋悼公(27岁)统治未来半个世纪的寄望,雄才大略的悼公已描绘出其未来维持中原霸权的统治画面,且框架已然成型,即:悼公坐朝,赵武总理朝政、韩起辅之。悼公高瞻远瞩,已经在为10年后的朝政做准备。
赵武既将上军,感激悼公的知遇之恩,报国之心更为磅礴。
或是性格因素,赵武从事文职而不善战。武功方面,他稍显逊色,在晋国复兴霸业的过程中,韩献子、知武子、魏庄子居功至伟,而赵武则如同一株小荷——才露尖尖角,抑或真是先祖在护佑着他。
齐国在晋国争霸时,数显不驯。同时,周灵王屡受打压,为巴结晋国,使单靖公为上卿以媚好。
周、齐无奈于晋国的强盛。于是,周、齐相通。周灵王使刘定公犒赏齐国,定公也只能含糊其辞:齐侯当效太公以勤王事。得到周王室的暗许,让齐灵公这个混世魔王受宠若惊,野心澎湃。
前559年冬,范宣子盟季孙宿、华阅、孙林父、子蹻虿及莒、邾代表于戚,晋国方面的判决让孙林父吃下了定心丸。
在会上,范宣子辱齐国,请齐奏《韶乐》,并借口装饰旌旗。《韶乐》,亦天子之乐。借齐人鸟羽和牦车之尾而不还,齐灵公大怒。
此事缘由模糊,意图不明,事出蹊跷。范宣子为何要欺凌齐国?借而不还,是暗惩齐人收容卫献公?辱齐是悼公刻意、还是驭下松懈?范宣子难道不知行此不义可能挑起战端?秉性虽贪,悼公生前的范匄相当收敛,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显得太冒失、太嚣张甚至太不合情理。但经此荒唐一闹,晋、齐再起波澜。
前558年夏,孟献子筑城于成,齐灵公纠合邾、莒攻之,狼烟再起。鲁求救于晋,悼公盛怒,欲伐齐、邾、莒。
7月,白昼之日,天狗食之。同时,就在晋悼公为伐齐而准备时,突然染病。初期病势并不沉重,但情况很快恶化。悼公一病不起……
前559年、558年,连续两年天象异常。日食对古人而言是极煞之兆……
前558年冬,悼公卧在榻上,病势沉重。悼公已预料到自己很难熬过寒冬。他必须准备后事,尽管还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天不假年。
为维持霸业的延续,悼公将军事重任托付于中行偃,维持中原联盟的使命交予范匄,整顿内政只能委任于自己重点栽培的赵武。至于宗庙之存亡,那就拜托公子彪、韩起、叔向等同舟共济,听天由命了。
11月,悼公暴亡,年仅29岁。就这样,悼公匆匆走完了他轰轰烈烈却犹如流星般明亮且短促的一生。
公元前557年正月,葬晋悼公。悼公遗嘱:杨肸为太傅行司徒事,祁奚、韩襄、栾盈、范鞅为公族大夫。公族大夫逐步被“公族化”。
公子彪嗣位,是为晋平公,荀偃相之。荀偃败楚于湛阪、围齐于临淄;士匄索重币于诸华,锢栾氏于清丘。十年后,赵武相晋,整肃朝纲,晋国人才储备在悼公死后达到鼎盛,可惜河山如故事全非。
20年后,平公殆政,粉饰太平,高卧虎傂,倾听金石之乐,“戎马不驾、卿无军行”,荷国之重的韩宣子偷梁换柱、制国之法的范献子(即士鞅、范鞅,鞅谥献子)窃国养家造成“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叔向空悲切:“此晋之季世”。
在昊天书院2800分院,分院长普天星相继妇好之后,也成功举办了晋悼公研讨会。宇宙高层盘古、归绿、寿闯、任烛和文更星都来了,还请来了晋悼公、赵武、中行偃、范匄为特邀代表。
赵武:“悼公洞悉人性,洞察人心,用其长而避其短。然阅人无数,终百密一疏:韩起籍以其高超的伪装假以君子之名瞒天过海、欺世盗名,瞒过了韩厥、韩无忌,瞒过我,也瞒过羊舌肸(即杨肸,肸食采于杨)、公孙侨、晏婴,最终被寄以厚望、委以重托的韩宣子假公济私,不仅葬送了悼公霸业,更将国之社稷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当世人幡然醒悟,韩氏已富可敌国。”
正义神左宗棠:“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宣子是首恶之人。”
中行偃:“当虎傂之宫奏起靡靡之乐,这亡国之音在绛都奏响。靡废的公族,再度抬头的侈卿。晋宗失其鹿而六卿共逐之,晋国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
范匄:“自鲁襄公12年,天狗食日,阴霾从此笼罩着整个晋国、整个中原,久久不散。晋国何人才能拨云见天?中原何时才能重见昊日?悼公之后,天下齐喑,诸侯暗弱,大夫凌上的颠覆,霸权政治走向衰亡。以晋侯代替天子,以晋国取代周室的‘类幕府’封建制军政体系雏形初具即不幸流产。”
任烛:“这说明新兴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的历史条件在此时还没有成熟,还没有全面具备。”
盘古:“历史条件要成熟,要全面具备,只能在群星灿烂的战国才能呈现。”
赵武:“悼公之死,野望成空,留给晋国以无限遗憾。十年后,各国贵族们在山重水复的迷茫中,思考着新的课题:‘中国,路在何方?’”
普天星相:“晋悼公英明练达,极善驭下,长于谋略,精于纵横。春秋中后期,强宗林立,中原之诸侯或终生碌碌无为,或不能独善其身。能成大勋者,唯晋悼公一人而已。”
归绿:“晋楚争霸,楚人攻城,晋人攻心。悼公卷甲息民,守之以静。楚出则晋退,示之以怯,以退为进,不战而勇。故三驾以著威、五会以著信、九合以著霸。服郑即止,未尝暴骨原野,残民锋镝而霸业铸成。悼公时年26岁。”
文更星:“晋悼公和戎睦华,得安内攘外之法;通吴制楚,行远交近攻之事。会鄬弃陈,贤于齐桓之盟贯,萧鱼服郑,比于晋文之胜楚。天假之年,功业当倍。霸业之盛,中原尽附,戎狄相敬,齐畏鲁、卫;秦止崤、函;楚惧晋、吴。悼公高居绛都,运筹帷幄,驭千乘之家,治万乘之国,遥控王畿,经略中原,居中国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据虎牢则争天下。晋霸全盛于悼公。然年未三旬而薨,实为惜哉!”
智慧神诸葛亮:“晋悼公一生暗怀城府、权谋无痕,但政治轮廓明显。对上,架空天子,孤立周室,制衡诸卿;对外,固盟华夏,同化戎狄,打压不庭;对内,强化公族,扶植大夫,分化侈卿;对下,重视农耕、奖励征战。”
中行偃:“夏之昆吾;殷之大彭、豕韦;周之齐桓、晋文,称之‘五霸’。”
寿闯:“悼公之伟略,天纵之才堪比北周武帝、后周世宗,虽桓、文亦不过此。”
普天星相:“才能、品行、仁信、城府、权谋、胆略、成就,岂宋襄、秦穆、阖闾、夫差、勾践所能及焉?然宇文武帝早夭而隋文继之;后周世宗短折而宋祖继之。”
赵武:“悼公故去,邈焉难继!”
盘古:“晋侯无人如此之贤者,诸侯无人如此之霸者。悼公后,晋无明主,诸侯无伯。”
晋悼公:“只怪我百密一疏,不善查人,放过奸臣!”
任烛:“悼公不必过度自责,一来愚者千虑必有一失,二来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和缺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