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一片丹心照大明>第九章 科举风波(中)

第九章 科举风波(中)

作品名称:一片丹心照大明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22-03-24 18:31:10      字数:3122

  于谦辞别高得旸回家,便整装拜辞父母、爱妻,带着于康前往京师会试,一路晓行夜露,风尘仆仆,将近走了两个月这才来到京城。看到一家名为登奎的客栈,便住了下来。
  为消除一路的舟车劳顿,于谦和于康来到饭堂,找到临窗的座位,点了几个京城特色菜,要了一壶二锅头,一边欣赏皇城的繁华,一边品尝京城的美味
  就见三人走了过来,人未进店就大声喊道:“还有房间没有,快上酒菜。”
  店家忙迎上前,问:“三位要住几天,我这就给你们安排。”
  一人道:“我们是来京应试的,可有合适的客房。”
  店家一指客栈的招牌道:“本店就是专为各地举人准备的客房。只要是住在本店参考的举人,都能荣登榜首。客官,你先请坐下用茶,小的就去给你安排。”说着,斟了三杯茶奉上,三人一定是路上太过辛苦,迫不及待地端起茶大口喝了起来。
  都是同道中人,自然引起了于谦注意,抬头看去,三人均在而立之年,一人修长而温文尔雅,一人瘦小而目光刚毅,一人粗壮而深沉稳重。
  于谦上前施礼:“在下钱塘于谦,字廷益,也是进京应试。请教三位年兄尊姓大名?”
  “可是作《石灰吟》的于廷益么?以石灰而明心志,千古绝唱,铮铮风骨,闻名已久,令人敬慕。”三人赞道。又互通姓名,修长者叫薛瑄,字德温;瘦小者叫刘球,字廷振;粗壮者叫王强,字千之。三人是在路上相识,结伴来京,虽然来自不同地方,却都为地方解元。
  于谦抱拳赞道:“三位年兄均为当时之俊彦,会试夺魁定手到擒来。”
  薛瑄谦逊地摇手道:“这可不敢当,京师风云际会贤能众多,我辈只是井底之蛙而已,能够来到京师,已是万分侥幸,只要不名落孙山则是万幸,岂能有非分之想。久闻钱塘神童,才气横溢,今科头名状元,必为于兄掌中之物。”
  于谦道:“三位年兄过奖,小弟可不敢做如是想。诸位匆匆而来,客房尚未就绪,不如聚在一起用些酒饭,也算小弟为三位年兄接风?”
  薛瑄等见于谦相邀,心中高兴,便移座过来坐定。于康见机忙起身招呼店家再加菜加酒,四人推盅把盏,边饮边谈。
  几轮酒敬过,薛瑄等三人酒量不大,脸色已微微发红,酒壮胆气,言语也多了起来。有道是书生善空谈,喜论天下事,自然少不了对国家大事的评议。
  薛瑄兴致勃勃地说:“大明自太祖登极后,一统江山,四海升平。谁知太祖驾崩,皇室内乱,四年混战,致使田园荒芜,尸骨遍野。幸喜当今皇上雄才伟略,拨乱反正,恤民众,宽刑令,励农桑,国家渐趋稳定,逐步走上繁荣富强。尤其是御驾屡次亲征,边境安宁。今迁都北京,既能抵御外患,内可驾驭天下。风调雨顺,河清海晏,国家安定团结,百姓安定团结,大明又将走向昌盛兴旺了。”
  王强笑道:“德温兄所言极是,正值太平盛世,即可安心攻读圣贤书。倘若蒙圣恩,登金榜,可做太平之官,一展胸中抱负,建功立业于当世,青史留名于后人,也不枉一腔热血,满腹豪情。”说着,意气风发,朗声大笑,举杯一饮而尽。
  刘球忧心忡忡:“二位所言之太平,只是目前而已。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今皇上英明,可保江山稳固。今后如何,尚难预测。以小弟之愚见,如今异族环伺,虎视眈眈,将给大明江山的安定带来后患。太祖为防御外族侵犯,想方设法,选良将、遣精兵,追蒙古于漠北,修长城于塞外,这才保得数十年安宁。但蒙古势力仍盛,且不断侵扰边塞。是皇上三次亲征,才使边塞暂得安宁。倘若数十年后,异族复盛,必复侵扰中原。我等若侥幸得中,无论在朝伴驾,还是出京为官,都将历经磨难,饱受波折,想做太平之官,只怕很难做到。”
  薛瑄听了,默默无语,陷入沉思。
  王强摇头道:“廷振兄过虑了,当年蒙古族乘中国内乱之机,灭金灭宋,夺得华夏。但不足百年,就被太祖赶至漠北。现又三分为鞑靼、瓦刺、兀良哈,内战不已,自顾不暇,绝无复兴之可能。”
  薛瑄见于谦一直没有说话,问:“廷益有何高见?”
  于谦略一沉思,说:“三位年兄所论,可谓见仁见智。依小弟之愚见,大明已历三朝,基业牢固,正当盛世。且可维持数十年。不过诚如廷振兄所言,蒙古乃强悍好斗之族,顽强善战,方能灭掉金宋,建立了大元帝国。只因残暴肆虐,激反百姓,终被驱逐。只是蒙古虽窜居漠北,然亡我之心未灭,死灰复燃之可能仍在。眼下表面虽臣服天朝,但其狼子野心昭昭然,今其国内诸部争夺,无暇侵扰边塞。倘若有一英武之才,一统各部,其势必盛,实乃大明心腹之患。”
  说到这里,于谦将杯中余酒一饮而尽后,放下杯子,继续说道:“但是有外患而无内忧,外患难成其患。春秋吴若无伯豁之奸,越岂能灭吴?宋若无张邦昌、秦桧之辈,岂能为异族所代?纵观古代亡国之鉴,有三祸:一曰外患,二曰内乱,三曰中官专权。倘若三祸相加,或两祸接踵,社稷必危。就目前而言,三祸之中,宦祸为害尤烈。汉唐中官之祸。足可训也。宦官干政,民情不得上达,忠良难伸正义,国法践踏,朝纲紊乱。奸佞得志,则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因此,太祖登极,鉴于前朝宦祸,特制铁牌竖立宫中,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又明诏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不许读书识字,官无过四品’,真乃明智之策。”
  薛瑄又问:“以廷益之见,大明今后可复有宦祸否?”
  于谦答:“今皇上起兵靖难,曾得助于宦官,故对内宦恩宠有加,宦官之势日渐滋长,太祖之法渐有所废。或有干政。如此日久,恐难免为祸,令人堪忧。”
  薛瑄听后,起身向于谦拱手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廷益深谋远虑,俯视天下,令人敬佩。”
  王强眉头深锁,面露忧色,道:“倘若真出现宦官专权之势,朝夕伴君,言听计从,朝臣亦无力回天,或逢迎曲从,或罢黜致仕,或遭受杀戮。”
  薛瑄以手击案,愤然说:“倘若宦竖专权,薛某绝不与其为伍!”
  刘球说:“大丈夫宁舍其身,决不可屈节!”
  于谦道:“阉竖专权,误国害民,誓必诛之,定当为国除奸,为民除害。小弟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惟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说完,脸上一片坦荡,两眼里迸发出坚毅有神的目光。
  会试日期迫近。永乐皇帝钦命吏部左侍郎、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学士杨士奇为主考官;侍讲周述、监察御史李浚为副主考官。三人都是贤良之臣,且学富八斗。三人受命后当即表示:“定要秉公尽职,为国家选取贤才。”于是,三人亲选监考诸官吏及号军,亲临贡院察看会试事宜。
  于谦进入考场后,从容自如,十分笃定。卷子发下,审完试题,但觉文思泉涌,也不书草稿,直答正卷。只见他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三场考试下来,均为第一名交卷。杨士奇见于谦年纪虽轻,却是英气逼人,心中就有几分欢喜,又见他场场最先交卷,凭添了几分好奇,于是拿起卷子浏览一番,只见书写工整,行文流畅,心中很是喜欢。粗粗一看,只觉文中见解深邃,用典恰当,论证充分;仔细琢磨,更觉博大精深,字字珠玑,句句金玉。心中愈加兴奋,暗忖:“今科又可为国家选一奇才了。”
  杨士奇又将卷子递给周述、李浚阅看。二人看后由衷赞道:“真是英才!此人今科必定夺魁无疑。”
  杨士奇命监察官吏封卷送阅卷官阅批考卷,评定优劣。半月后,考卷评阅揭晓,共取二百零一人,浙江钱塘于谦获今科会试第一名。杨士奇心中大喜,立即提笔在于谦试卷上首右侧书题“会元”二字。又看第二名,卷首书“江西泰和曾鹤龄”。依次看来,薛瑄、王强、刘球亦在中选之列。杨士奇等三人一一验审,确认无有差错,才令监考官员安排张榜晓谕天下,会知得中贡士,次日重至贡院受训示。
  次日,会试贡士齐集贡院,依次坐定,皆喜气溢漾。主考官杨士奇宣示道:“本官奉圣旨主考今科会试,已于昨日揭榜,公诸于众。本科所取贡士二百零一名,会元为浙江钱塘于谦。本官奉旨嘉勉!三月殿试,时间迫近。诸位贡士须谨慎应对,不可疏漏,不可误时,切记!切记!
  贡士们听完了杨大人的训示,走出了贡院,没有心思相互议论,纷纷回到客栈埋头攻书,十年寒窗,功名在望,谁都想把握最后的机会,希望能在殿试中努力一搏,创出佳绩,倘若侥幸能够得到皇上的赏识,那么功名利禄尽在掌中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