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文化根源《周易》传世
作品名称:旷古穿越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22-03-23 15:28:23 字数:3192
光明殿。任烛主持《周易》研讨会。周文王、姜太公应邀出席。
研讨会现场向昊天书院及其各分院直播。
任烛:“《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经典,居六经之首,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绵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具备研究条件者应该不懈地深入钻研。我们的昊天书院及其各分院,应该带这个头。”
盘古:“《周易》是《易经》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代言人,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虽不乏文采和哲理,但始终没有以《易经》的真面目示人,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羲和:“《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文更星:“《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归绿:“周易一书,并非占卜之书,乃是借占卜写修身。每个卦都是修行中岔路,人身不正,处世即不正。人若生病,事业亦必荒废。周易与其说占卜人事,不如说是记录人体内的各种病症。易经的存在,是互补了黄帝内经人体经络病症。人体经络运行不正,就要有是非灾厄。”
姜太公:“易经,周行不易,读完后,唯留‘中正’二字。”
智慧神诸葛亮:“不易者,中正之道也。我算周文王的传世弟子,心心念念牢记着周文王和各位先贤的谆谆教诲,心悦诚服地拥戴姜太公远师的真知灼见。”
周文王:“智慧神更多地付诸于行动。”
姜太公:“智慧神出师一表真名世呢!”
正义神左宗棠:“伏羲依照‘河图’之启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经》典籍的核心内容,《易经》之五大规律也出自于‘河图’之启示。”
伏羲:“还是后来居上。后辈们发展得更深广、更透彻、更精到。”
文更星:“《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八卦是对阴阳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每卦及卦爻的含义有单独的章节进行释义。”
任烛:“以《易经》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国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
文更星:“‘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换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任烛:“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归绿:“日月为易,象征阴阳,揭示阴阳循环交替之理。”
寿闯:“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们面对变易的书。”
盘古:“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周文王:“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姜太公:“易是由双手拿小石子互换的意思,甲骨文易字是双手与小石子互易的象形,周的本意是地上画的地图,周易本义则是在地图中摆上小石子,双手拿小石子互换变易来进行数理衍算的名称。在伏羲生地的甘肃西和县仇池山周边地域还能见到,俗名叫‘走游罡’。地图中放的石子叫‘游子’,手中的石子叫‘握子’。在具茨山岩画中就有与走游罡完全相同的地图刻画符号。”
女娲:“总之,《周易》名称内涵丰富,与《周易》作为弥纶天地之学实为相配。”
文更星:“大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也‘离中国不远’。‘尤甚使人惊异的,是《大学》之三纲领、八条目,竟与《精神现象学》的阶段行程处处相合’。”
任烛:“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来自我国古老的《易经》,可惜他建立的是个封闭的体系,正如1961年李景春先生质疑冯友兰先生时所说的:‘《周易》绝不是有如黑格尔所建立的封闭的体系,它是开放的体系,是开放的辩证法宇宙论’。”
归绿:“《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长期观察的结果。他体悟得天地人事现象背后的隐约轨则,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不变的太极,由此而生两仪,两仪再变生四象,四象演化为八卦。再经虞舜、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的发扬诠释,使得蕴藏无限的易经,后人可以一登堂奥,一窥天地之妙。我们只要依经文玩占观象,从中温故知新,也能领略天地人事间的道理,掌握心念行为,一一复归于礼,自可趋吉避凶。”
正义神左宗棠:“《周易》是一部论‘变(易)’法的奇书。《周易》的变法序列是用形象表达出来的。这些看似神奇的形象不是凭心灵的任意创造、而是有它物化基础及其实践这个认识环节。”
盘古:“受远近诸事物变化的启迪而揣度天地万物变化的奥秘,并把其效法成形象,以透析其本质和规律,达到把握万事万物基本运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是作卦画的初衷。显示了《周易》属于形象思维性质的最原始的本质属性。”
文更星:“《周易》的形象思维之所以能构成应有的体系,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形象模仿,而是具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它表达方式的抽象性和形象本质的客观实在性。”
智慧神诸葛亮:“《周易》用形象刻画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用间接、科学、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观音:“秦皇焚书坑儒,《周易》因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任烛:“‘东方古文化’是以中国为发源地,流传及盛行于东南亚国家,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它是经久不衰的一种古文化,已经历上下5千年,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体系,不但是哲学思想体系,也包含科学体系。”
羲和:“《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寿闯:“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任烛:“《易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任烛:“《周易》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并作为变化的哲学运用于现实生活。《易经》的太极、理、气思想,人道、人文精神,为西方所普遍接受。”
文更星:“《易经》以其‘广大悉备’的阴阳、三才观、‘继善成性’的人性论和‘否终则倾’‘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特有的无可取代的崇高地位,铸就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脉。”
盘古:“《易经》的人文、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易学研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显学。”
归绿:“《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汉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任烛:“《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占测算命、哲学、科学或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