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校园你我他>039 课上好了很享受 040 看电影写观后感

039 课上好了很享受 040 看电影写观后感

作品名称:校园你我他      作者:顾昊岳      发布时间:2012-10-29 17:22:51      字数:3068

  039课上好了很享受
  今天语文课学习鲁彦的《听潮》,感觉课上得很痛快,很享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我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学习气氛浓烈。同学们学得轻松愉快。
  我们很多学生没见过大海,更不知道大海潮涨潮落的状态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先请到过海边的同学介绍自己看海的感受,可是他们到海边根本没太在意海水涨潮的样子,也就能说说对海的直观感觉:大海,广阔无边,海风有点腥味儿,海边人很多,都在海里泡着,洗海澡。逄海说,他老家那边就是大海,海水清澈湛蓝,无边无际,海风吹拂的感觉可好了。还有很多海鲜可以吃。我也把我对大海的印象跟学生讲了一下,并说明了各地海滨的不同之处,强调了鲁彦是在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听东海的大潮。文章有看海潮的描写,但重点在听。如何能通过听觉把海潮的奔腾汹涌的伟大力量和大海的威力表现出来,真的很不容易,需要有亲身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行。
  这篇文章运用大量的修辞描写了大海涨潮的情景,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是本篇课文的重点之一。而学生对于学习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类还是比较好理解,对于以描写抒情为主的散文学习,他们总是很难理解作者思路和情感,更是难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大海的波涛汹涌的雄浑气势,感受和理解作者对大海的赞美之情,我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诵要求背诵的那一部分。我借鉴音乐的二部轮合唱的方式,把学生分成两部分,或按男女生分组,或按座位分组,让学生齐读,二部轮读,并穿插我的领读,朗读十分尽兴,情感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时而是男声部的高亢激昂,时而是女声部的低回婉转,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又翻江倒海,把课文潮涨潮落的韵律给渲染得淋漓尽致。同学们兴致勃勃,情绪高昂,似乎每一人都能感受到大海的浩瀚博大,都能理解作者对大海的那种赞叹情怀。且不管每一个同学是否都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感情,但是至少每一个人都是全身心参与这堂课了,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彷佛来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边了,这种感觉就对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让同学思考,为什么作者能通过文字把大海潮涨潮落写得那么生动形象,这主要借助于修辞方法的运用。通过分析文章中所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要求学生以后再描写景物或者场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运用各种修辞。如果说描写是绘画,那修辞就是各种颜料。一篇优美的散文如果没有运用修辞,那是很难想象的。
  之后我说:“大家一定要把这一段背下来,等以后我们有机会一起去看海,一起在涨潮的大海边,站在一块大礁石上,高声背诵这一段,那感觉将终身难忘!”有学生就顺势说:“老师,今年夏天就带我们去看海吧!”我说:“只要你们好好学习,等毕业的时候,我们相约大海边,好不好?”同学们听了大都说好,可也有几个同学不满意,说那还得等很长时间。他们多是学习比较吃力,做事没耐心的,干什么都等不及。
  逄海就说:“等放暑假,我可能回老家去串门,你们谁愿意去,就跟我去吧!”
  有同学就问怎么走,逄海说:“先坐汽车,然后火车,然后还得坐船。我们那边是海岛,一天就一趟船,赶不上还得在渡口住一天!”
  有同学说:“我的天啊,那得走好几天啊!那得多少钱啊?我是去不了了!”
  逄海说:“可不是么,去一回得好几十块钱呢!我都好几年没有回去了!”
  我说:“好了,以后把书念好了,考上大学,你有工作能挣钱了,想去什么地方都可以的。想看大海,那你就考海滨城市的大学!每年夏天都能看海,洗海澡,四年会让你玩个够的!”
  可是,同学们都感觉那太遥远了,他们干什么就是没有长远打算。
  一节课最后就在一个美好的憧憬中结束了。
  记得从讲了朱自清的《春》之后,好久没上这样的令人舒服畅快的课了。
  040看电影写观后感
  本学期,学校组织学生看了两场电影。每次为了让学生认真观看影片,都要求学生写观后感。看了《七七事变》后,学生很快把观后感交上来了。我看了之后,感到十分遗憾。一方面为学生对电影的不懂;一方面为我们的历史教学的局限。
  且不说学生写观后感大都是那几句老生常谈的套话。单就框架结构来说,大都是三段式的。开头交代什么时间看了什么电影。中间一段写写电影的故事大概,最后一段表示一下好好学习的决心。这本来也就不错了,大略也说的过去。可是有一部分学生,全文就是一段。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根本没看明白电影的历史背景。有不少同学把国民党二十九军当成了八路军,甚至还有当成红军和解放军的。学生的思路和情感主要还在《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那个范围。主要就是对日寇的侵略行径进行声讨,表达痛恨,对抗日军民的英勇进行赞美。继而表示要努力学习,长大要报效祖国的决心。观后感缺少独特的眼光,千篇一律,没有个人的独特见解。
  我在感慨之余,写了一篇我的观后感,因为那电影真的令人荡气回肠。在给学生讲评作文时,我读了自己写的观后感。学生们听了之后,表情各异,也有心领神会的,更多的是一头雾水的感觉。是啊,他们在电影院中,就看乐子了。历史知识的贫乏,怎么能知道那一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呢?我不知道,我的范文给学生带去的是启发还是打击,哪一个更多一些?电影拍的真的很好看的。其中有不少感人的细节,比如用大刀砍西瓜。还有日本鬼子中的汉语通出对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我们有识之士回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迎头痛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些很有意思的情节都被学生忽略了。
  御敌于国门之外
  ——影片《七?七事变》观后
  看了影片《七?七事变》,感触颇多,中国将士奋勇杀敌,誓死卫国的情景历历在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抗日军民牺牲的惨重以及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猖狂行径,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老的忠告:御敌于国门之外。
  电影叙述了一九三七年国民党二十九军于卢沟桥抵御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尽管我军大刀队威风赫赫,军民团结一致,斗志昂扬,但仍没能阻挡住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我军武器不精么?是我军人心不和吗?不,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还缺什么呢?去问问那漫山遍野的青纱帐,去问问那弹痕累累的宛平城,问问那当年冒雨誓师的二十九军幸存的老将士,我们为什么失败了?
  “七.七事变”是偶然的么?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计划,中国人难道一点都不知道吗?影片中,日本本土上大量的膏药旗的制作,中国天津港日本军队和武器的大规模运输,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肆无忌惮的军事演习,飞机、坦克与马队的横冲直撞,这些难道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就一点也不知道吗?光天化日下的军事挑衅,统治者竟然坐视不理。炮弹和枪声惊醒的只是中国的老百姓,蒋介石躲在清静的庐山似乎对这一切充耳不闻,致使日本侵略者打着“大东亚共荣”的幌子顺利地占领了我国的华北,进而又让那膏药旗迅速在中国的大地上蔓延。大好河山沦落敌手,中国的老百姓惨遭涂炭。
  历史记录了这令人沉痛的一页。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我们坐在电影院里观看那一场事变,那一段沉痛的往事留给我们的思索真是太多了。二十九军那以守为守的无奈策略令人扼腕。其实,就算以攻为守又能怎样?国门已任由侵略者进入,敌军已兵临城下,将士的英勇也只能化作炮灰;将军母亲的愤怒也只能打碎一个花瓶。统治者开门揖盗的不抵抗政策扼杀了中国军民抗日的主动性,这是导致日本侵略者阴谋得逞的最根本原因。
  尽管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但我们付出的代价,我们民族遭受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这历史的教训,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今天,当我们漫步卢沟桥,寻觅往日战争的影子,凭吊当年牺牲的将士的时候,面对卢沟桥上那些石狮子的无声呐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一个古训:御敌于国门之外!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