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万表组建和尚兵,黄道关初战获胜
作品名称:大明抗倭英雄传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2-01-21 15:58:31 字数:4081
倭寇打下了青村所城,在青村所城大肆烧杀抢掠。接着,倭寇以柘林为巢穴,与北部川沙涯的倭寇巢穴相呼应,形成柘林以朝仓义景为总头目、徐海与陈东为引路人的倭寇大队,与北部新场的武田义信和周浦的饭富虎昌二人为总头目,以中国海盗王汝贤、王澈为引路人的倭寇大队率领的队伍互相呼应,在松江府境内的华亭、上海、奉贤等县及其周边的苏州府长洲县、吴江县、金山卫、苏州府昆山县、嘉定县、嘉兴府等地大肆抢掠。形势万分危急,告急文书雪片也似的飞向京师,堆积在兵部的案卷柜里。尽管兵部尚书聂豹不断向皇上汇报情况,嘉靖皇帝也只是问问严嵩怎么办,严嵩的回答不过就是召集朝廷大臣讨论讨论,讨论的结果不过是要聂豹紧急调动部队剿倭,聂豹有点为难,朝廷哪有太多的部队调动?聂豹唯一的办法也就是对浙江巡抚兼任福、兴、漳、泉四府军务提督王忬和江浙各地地方官施加压力,同时经请示皇上恢复汤克宽的职务,命令俞大猷与汤克宽务必在较短的时间内歼灭倭寇主力,扭转危局。
但是此时是总兵力五万多人的倭寇散布在江苏、浙江、福建数千里的海防线上,尽管俞大猷和汤克宽使出浑身解数,也应付不了遍地开花的倭寇侵扰,各地地方官除了向朝廷告急,也拿不出有效办法对付倭寇的侵扰。一部分地方官甚至在率领民众抵抗倭寇的战斗中战死。
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许多民间义士挺身而出,担当起抗倭保家乡的重任。在前面的章节里提到的孙镗、乔镗、崇明岛上的徐飞等都是抗倭保家乡的民间领头人物。在这一章里,老夫要述说的是一支奇特的民间抗倭武装,它就是和尚兵。
诗曰:“暂憩招提试武僧,金戈铁棒技层层。刚强胜有降魔力,习惯轻挟搏虎能。定乱策勋真证果,保邦靖世即传灯。中天缓急无劳虑,忠义毗卢演大乘。”
这是明朝一位诗人赞扬和尚兵抗倭保家乡的诗歌。关于和尚兵,早在唐朝时候就有了和尚兵。唐高祖武德四年春天,上柱国秦王李世民率领大军与王世充作战。紧要关头,志操、昙宗等和尚率领和尚兵联合王仁则手下“轘州”司马赵孝宰,里应外合,生擒王仁则,并将其送与唐军。为感激少林僧众,三日后,李世民派官员至到少林寺,颁赐僧袍各一件,赐地四千亩。除昙宗受封“大将军”外,其余和尚都赐予将军名号,一旦有战事,则各以将军身份参战,战事结束后仍然回少林寺做和尚。从此少林寺的和尚就有了特殊身份。
在前面的二十九章里,老夫曾经说过海宁卫指挥徐行健被调到海盐担负抗倭战事,但是由于抗倭战事形势不断的变化,金山卫那边俞大猷正跟数千名倭寇杀得昏天黑地,由于俞大猷兵力严重不足,于是将徐行健调往金山卫参战。另一股倭寇探知这一消息,认为这是攻打海盐的绝好机会,于是气势汹汹地向海盐杀来。
而此时海盐没有明军守卫,海盐城内人心惶惶,都做好了外逃避难的打算。海盐知县郑茂急得团团转,但是有什么办法呢?郑茂与操江都御史蔡克廉、县臣归有光商量怎么办,蔡克廉与归有光虽然满腹学问,在海盐很有些名气,但是面对倭寇杀来的局面,二人也想不出好办法了。操江都御史蔡克廉忽然想起一个人,问郑茂:“郑大人,是不是去找找万居士?”
“对呀,我怎么就把他万居士忘了呢?”郑茂把大腿一拍大声说。
原来万居士就是万表。万表,浙江鄞县人,号九沙山人、鹿园居士,生于弘治十一年。十七岁袭父职为宁波指挥佥事。此人精于骑射,饱读经史,深研孙吴兵法,以诸葛亮“宁静淡泊”自励。实为文武兼备的将才,与军界名人唐顺之交往颇深。正德十四年中武举第一,次年成武举进士,授职浙江把总。嘉靖十六年升为都指挥佥事,兼督漕运。在任上整修漕路,赈济淮北饥民,颇有口碑。嘉靖四年升任浙江掌印都指挥,后历迁南京大校场坐营、漕运参将、南京锦衣卫佥书、广东副总兵、左军都督、漕运总兵、南京中军都督府佥事。嘉靖二十五年,五十五岁的万表因病退休回乡。由于万表的名望,远近寺院的和尚们多登门拜访,万表也乐善好施,喜欢跟和尚们往来,其中天真、天池、彻堂、竺方、周参、一峰、真元、了心、天员、月空、自然等少林寺高僧都是万表的好朋友。此时蔡克廉问郑茂是不是去找找万表,郑茂也认为万表一定有抵御倭寇之策,于是三人当即找到在海盐外甥女家的万表,四位相互客套一番,郑茂向万表说明了来意,说是要万表牵头,把他的和尚朋友组织起来打倭寇。
万表心想,自己当年在武举科场上连战连捷,先是在乡试中夺魁,次年就在朝廷殿试中战胜数百位对手而成为武进士,那时候是多么威风啊。后来在武职上连续升官,从把总起步,历任都指挥佥事、浙江掌印都指挥、南京大校场坐营、漕运参将、南京锦衣卫佥事、广东副总兵、左军都督、漕运总兵、南京中军都督府佥事。官是越做越大,最后进入了大明军界的最高层。遗憾的是,自己从来还没有在抗倭战事方面有所建树。如今自己退休多年,要带兵抗倭也不可能了。回想一生事业,总感觉有些不服。是不是真的老了?古代名将廉颇七十多岁还不服老,三国赵子龙七十多岁还在战场上逞英豪,曹孟德有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想起这些古代英雄,我万表真是自愧不如啊。我万表今年还只有六十二岁,正当壮年呀,怎么就无所事事了?
万表想到这里又转念一想,目前倭寇已经杀到门前了,我万表能够无动于衷么?我万表年轻时武进士的那一身武艺就这样在无所事事中浪费了吗?不行!我万表虽然年过六旬,但是肯定说是宝刀未老。既然二位提出了这个请求,我万表没有理由拒绝!于是说:“好啊,既然二位有要求,其实我老万正有此意。我老万曾经跟一些和尚朋友谈起过倭寇侵扰我大明江山的事情,和尚们也是满腔义愤。一些和尚朋友还明确表示,如果倭寇杀上门来,他们不会坐视不管。现在二位向我提出了这个要求,请等待两天,让我做些准备。”
万表送走了三位,立即开始走访海盐周边的寺院。一连许多天,万表走访了海盐境内的天宁寺、法喜禅寺、云岫庵、金粟寺;还派人去青村的蟠龙庵,奉城北街的万佛阁,南翔镇的南翔寺和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真如寺、三王庙等寺院联络,与这些寺院的和尚们谈了组建和尚兵的打算,与和尚们约定时间,在海盐县城集中。
这一天,万表带着二百八十名和尚来到了海盐县城,郑茂、蔡克廉和归有光出县城大门外迎接。万表对和尚兵的建制向三位官员做了汇报。万表告诉三位官员,和尚兵一共二百八十人,设一个大队,由万表女婿、杭州卫指挥同知吴懋宣担任大队长;少林寺高僧彻堂担任副大队长。智囊担任军师,下设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人数暂定一百名。中队长分别是无极、月空、自然,副中队长天真、天池、天圆,中队下辖三个小队,一峰、真元、了心、竺方、周参、了了为小队长。万表声明说,和尚兵不是正规明军,所以不用明军的编制,而采用民间乡兵的组织形式。还有一点,和尚兵是一种特殊的民间武装,不受明军将领和地方官的节制。和尚兵指挥官可以根据情况配合正规军作战,或者独立进行抗倭战斗。和尚们都是穿袈裟,但是和尚兵在上战场打仗时,也穿护身铠甲。万表请专门工匠为和尚兵制作了皮甲和竹甲。皮甲穿在里层,外层穿竹甲。有了双层护身甲,可以大大减少人员伤亡。
郑茂、蔡克廉、归有光虽然经常看到和尚,但是看到一支和尚兵还是第一次。三位官员都知道,和尚里面不乏武术高手,作为自愿参加和尚兵的和尚,一定有一些功夫。三位官员看到和尚们都扛着一根黄色棍子,但是他们带着的棍子长短不一,七八尺长的占多数,也有一丈多长的。郑茂从一个和尚手中接过棍子,啊,好沉!郑茂原以为和尚们的棍子都是木质的,拿在手中才知道,棍子是熟铜制成的铜棍,重量至少在六七十斤以上。郑茂和归有光心中高兴,这支和尚兵虽然人数不多,但是看来他们都是武术高手,战斗力一定相当大。
县府设宴招待和尚兵,和尚们都不吃酒肉,县府管理生活的官员牧监正茶马大使为和尚兵准备了丰盛的斋席。和尚们吃了饭,正在喝茶说闲话,斥候来报,在县城东北部的潭仙岭发现有数百人的大股倭寇,正向着县城奔来。潭仙岭是县城南部澉浦镇东南的一座山岭,从潭仙岭过黄道关就可以直达县城。而黄道关是澉浦城东南的一个重要关口,也是由杭州湾进入海盐的重要关隘。和尚兵大队长吴懋宣听了斥候的报告,当即就要率领和尚兵出城迎战。知县郑茂说:
“吴大队长,我看这样啊,和尚兵不足三百人,人数有限,而倭寇到底来了多少人还不清楚,但是至少是几百人,很可能在兵力上占了优势,不如紧闭城门坚守比较保险。”
吴懋宣说:“郑大人,紧闭城门坚守县城,是能够保住县城不被倭寇屠戮,问题是,倭寇打不下县城,可以在县城周围乡村抢掠,老百姓要遭殃了。不如在城外有利地形处截击倭寇,可保地方平安。”
县臣归有光说:“对了,倭寇从潭仙岭来县城,必须经过澉浦城东南的黄道关,而黄道关地形极为险要,如果我们能够抢在倭寇到达黄道关之前到达那里,在那里设下埋伏,估计胜利是有把握的。”
和尚兵军师智囊说:“好了,就这样办。”于是吴懋宣大队长带领和尚兵出城,向着黄道关飞奔。当和尚兵赶到黄道关的时候,倭寇大队也赶到那里,和尚兵来不及埋伏了,狭路相逢勇者胜,不等大队长下命令,和尚兵副大队长、少林寺高僧彻堂已经高举着一丈二尺长、重八十八斤的铜棍向倭寇冲去。三位中队长无极、月空、自然,副中队长天真、天池、天元以及一峰、真元、了心、竺方、周参、天真、天池六位小队长也高举铜棍紧随在彻堂后面。
倭寇看到冲过来的是一群和尚,心中吃惊。在日本,和尚兵都是专业从事护院作战的,有过专门武术训练,有很强的战斗力。据说中国的和尚普遍尚武,在和尚中有许许多多的武林高手,又看到对方都高举着七八尺长的黄色棍子,看来今日是遇上劲敌了。头目细川藤孝想到这里,急忙命令发射火绳枪射击。但是,倭寇的火绳枪刚刚装好火药,还来不及点火,和尚兵的棍子已经劈下,冲在最前面的倭寇只得将火绳枪作为木棒使用,将火绳枪横着往上格挡和尚劈下的棍子。眼看棍子就要劈下,倭寇只得把身子一闪,躲过一棍。倭寇尚未站稳身子,和尚的棍子已经横着扫到。倭寇一个鹞子翻身躲过棍子,想不到后面的和尚用棍子在倭寇后背一挫,倭寇双眼发黑就倒下了。
此时双方已经混战成一团,由于倭寇面对的是和尚兵的长棍子,战刀威力无法发挥,眼看已经有不少倭寇死在和尚兵的棍子之下。倭寇看到形势不妙,纷纷后退。和尚兵乘势追赶,数十名倭寇死在和尚兵的棍下。和尚兵大胜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