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源远流长
作品名称:山村沧桑 作者:霞中子 发布时间:2022-01-18 12:33:15 字数:4223
那是一个纯粹韩韦氏族的小山屯,坐落在广西北部的大石山区里。这一个小屯,名叫“吞团屯”,其壮语的意思是有豪猪出没的地方。二百多年来,这个小小的山屯,一直居住着韩韦氏族的一个小小分支。
《韩韦族谱》有言:
广西韦氏,来源本有多种,有豕韦、韩韦、土韦、赐韦、并韦、改韦诸端。所谓韩韦,乃韩信后裔也。韩韦本有“一改”“二改”之分;“二改”又有“天贡直系”与“天贡旁系”之别。只缘年代久远、加上旧世战乱频仍、百姓迁徙不定,是故民间文物史料遗失残缺多矣,鲜有完整者……广西韦氏族今近百万之众,其祖先皆有韩信罹难、遗孤南越、天贞改姓之遗传,所遗旧谱皆有韩信与天贡之名号……太史公所作《史记》虽不言韩信有后,但亦不言韩信无后,如何只因太史公无言而立断韩信无后焉?当以“何存信后”、“南越匿滢”、“天贡更名”以传之。古语云之善哉,靛胜于蓝,冰寒于水,是故今世之惑,后世自会解之;今世之误后世自能正之;今世之文瑕后世自能见谅之。
夫韦氏,源远流长,实为古老大姓者。其主流有三大分支,一是元哲后裔,号豕韦;二乃韩信后裔,因改韦氏而号韩韦;三为西域疏勒国韦氏。追根溯底,皆出自远古之三皇五帝。三皇者,天皇地皇人皇也;燧人伏羲神农也。五帝者,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也。
传说远古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帝黄帝。黄帝生昌意玄嚣及苗龙。昌意生颛顼韩流及安与悃。颛顼乃豕韦之祖,韩流即韩韦之宗。五帝之后传至夏禹,禹传启,启传太康,太康传仲康,仲康传相,相传少康。少康复国之后,传十二代至商汤,汤传三十代至帝辛纣王。及至周武王姬发伐纣,开辟西周,天下始归姬姓也。
西周传至六百七十五载,周皇室有姬万者,因功得封晋地之韩原。姬万谥武,故称韩武子。韩武子,乃黄帝之孙韩流后裔也。韩武子乃得姓始祖也。韩武子传赇伯韩伯胜;胜传定伯韩简;简传庄伯韩子舆;子舆传献子韩厥;厥传宣子韩起;起传贞子韩须;须传简子韩不信;不信传庄子韩庚;庚传康子韩虎,此时之韩与魏赵,三家分晋是也。
韩虎传韩启章;启章传韩景侯韩虔;韩虔始为诸侯王。景侯传烈侯韩取;烈侯传文侯韩猷;文侯传哀侯韩屯蒙;哀侯传懿侯韩若山;懿侯传昭侯韩武;昭侯传威侯韩康,韩康始称王,曰宣惠王;宣惠王传韩襄王韩仓。
韩襄王又名韩惠绪。惠绪长子韩婴,次子韩虮虱,三子韩绺即韩釐王;韩虮虱号忠仁,庶室所生,为人质于楚。虮虱生臣颜臣伦;臣颜生韩信韩柳。尔时,秦统六国而韩先亡,臣颜沦为秦国徭役,不知所终。
韩信自幼葬父,十三岁葬母,因家境贫寒、温饱不济,因而流浪江湖,故有“漂母饭信”、“胯下之辱”之传也。韩信忍辱待机,时逢楚汉相争,先从项梁,后投项羽。项羽不用,亡楚归汉。时遇萧何,月下相追,荐于刘邦,拜为大将。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百战奇谋,号为兵仙。因其名齐张萧,合称兴汉三杰。只因功高震主,方致兔死狗烹。高祖猜忌日甚,先夺其楚王爵禄,再贬淮阴为侯,继而假托亲征陈豨,由吕后实施谋杀。吕雉着萧何诱其子夜入朝,遂斩其于钟室之内,且令夷其三族,乌呼冤哉!苍天动容。
何与信素为知己,信之被害,萧何岂能脱得干系,是故扪心而自愧焉。尔时,朝廷抄斩侯门,信有三岁之儿韩滢,又名韩天保,得信公门客蒯彻密而匿之。蒯彻初试萧何之心,先言韩侯绝后,何闻之泪下纷纷。蒯彻知何确悔害信,便告以实情。何惊叹曰:“汝能匿淮阴儿乎?中国未可居也!急逃南粤,赵佗必能保此儿。”遂作书信,遣蒯彻肖美即赴南粤,将韩滢托付于国王赵佗,曰:此淮阴侯遗孤,公善待之。佗念萧相之好,遂将韩滢视如己子。为绝后患,佗将滢改名换姓,拆韩取韦,呼之“韦云际”,此乃“一改”也。佗抚养云际成人,封为土官于海滨,世袭于海濡。历经两千多年,其族繁衍于岭南,迄今已近百万之众矣。夫韦云际者,韩改韦第一世祖也。其后裔则谓之“韩韦”,其源盖出于此焉。此乃“何存信后”之说,典出于明朝多部古籍,如张大龄《支离漫语》;张燧《千百年眼》;萧良《龙文鞭影》;来元成《倘湖樵书》等等。
夫韩改韦,则含一改二改。一改既明,二改另有其传。言韦云际后裔传至三十一世,有韦斯明者,唐永徽四年生于广西,进土及第,授湖广监察御史,后告老还乡,迁回祖籍山东,居青州府益都市,却又恢复韩姓。韩斯明传至三十世,有韩地发者,生于元朝初期,生五子,乃天贞天云天光天明天高。韩天贞与同街共巷者谭三耀谟辉烈,义结金兰,韩谭谟三家实为生死之交。
元至正十一年,爆发“红巾军起义”,赵州栾城白莲教徒韩山童、安徽阜阳刘福通、蕲州罗田徐寿辉,领导农民起义反元,另立韩林儿为帝。此番起义,历时十二年之久。期间,地发之弟韩地旺,被人告发,言其参加红巾反朝,故遭元廷满门抄斩,地发便受株连。天贞众人闻信大惊,三家急议逃命,遂各携其眷,星夜潜逃。遁出山东之后,向浙江奔命。及至绍兴之时,天贞议曰:情之所迫,为避难计,须得改名换姓。众皆赞同,于是韩天贞改韦天贡,谭三耀改覃怀满,谟辉烈改莫天辉。天贞众弟亦齐改之:韩天云改韦天象;韩天光改韦天星;韩天明改韦天佛;韩天高改韦天赐。此乃第二次之韩改韦,俗称“二改”是也。
三家为避朝廷追杀,一路南逃,途经汉阳岳阳衡阳等地,终至广西宾州,于杨老村落脚,以小生意度日。天长日久,生意渐兴,三家殷实,遂与土著联姻,天贡娶周氏,怀满娶李氏,天辉娶梁氏,三家和睦相处,人丁渐旺,遂成大族。
宾州地势要冲,自古繁华,人口稠密,官家常设府衙于此,韦覃莫藏身其中,难免安危顾虑。为安全与发展计,三家共商易地开发。因探得宜州地广人稀,于是三家齐迁德胜都街,各居一隅,开垦荒地,以图长居久安。
明洪武年间,贵州荔波内乱,韦覃莫一同应征平乱。因有功劳,得于宜州府内任事。时隔数年,东兰凤山土司内斗,韦覃莫再度奉命戡乱。三人战功卓著,受到朝廷封赏,分别于东兰河池南丹土司府中任职,或为土司知州;或为土司同知;或为流官吏目,尚待考证。
韦天贡原名韩天贞,生于元朝中期,享年九十有八,为韩韦“二改”之始祖,墓葬宜州德胜都街村落索岭。天贡元配周氏,生九男三女,乃玉龙、王凤、玉虎、玉影、玉彰、玉豹、玉耀、玉坤、玉乾,美英、美容、美女是也。天贡庶室有三,其中罗氏生四子,乃万目、万喜、万成、万龙是也;杨冯二氏又有八男,乃万熙、万红、万卜、万岩、万邦、万章、万年、万世是也。
有世人评曰,天贡公共有二十四子女之多,而其众弟天象天星天佛天赐,至今其妻子全无所闻,此非常理也。抑或天贡三庶室,中有弟妻者;抑或众万字辈儿,中有众弟之子者。此语或者不谬,待考焉。
上述族谱之所载,韩韦氏族之来原既明。却说韦天贡之第三子韦玉虎,生十二子,乃福公、松公、礼公、明公、抱公、造公、庆公、忠公、满公、宽公、贤公、先公是也。玉虎之第三子礼公生六子,乃最广、最坤、最宵、最真、最贵、最强是也。韦玉虎之墓,据说原址在东兰县,几经迁址,如今在金城江附近。
韦最真,号真公,号“的之”,乃礼公之第四子,玉虎公之孙也。真公墓原葬于都安县高岭乡坡进村古汇岭,坐东向西。据祖辈传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都安县府始建“都九公路”(都安县城至大兴九顿),是时负责主持修路的是都安县公路局副局长林藩辅。林公设计的公路主线经过真公陵墓处,于是通告韦氏家族将真公陵迁移,为公路让路,并说如不迁移,则需筹集三担白银交给县政府,公路便可改变路线。韦氏家族担心真公陵墓若迁别处,只怕风水不佳,龙脉不好,但又不愿统筹三担白银上交。思前想后,左右为难,只好推举族人韦海燕等数人,到国民党广西省政府请求改变公路路线,结果未获答复。是时主管高岭韦氏祠堂的韦志平,无奈之中只好决定将真公陵墓迁到都安县甘棠乡高一村(今地苏乡百益村)的文孝岭安葬。当挖开真公陵墓时,发现墓穴内竟然有五个金罈,于是就选其中外表最好的一个金罈迁到文孝岭,而余下的四个金罈仍留在原址,原墓原碑没有移动、保留原状。过后不久,“都九公路”修成,此公路并未经过真公陵墓,只是从其后擦边而过,原陵墓遂得以保留。“都九公路”建成后的第二年清明节,族人会合扫墓,会餐之后,拟将真公旧墓重修。当时挖至原坟之碑脚,发现其下有火化骨灰金罈四只,众人皆认是先祖骨骸,乃是前人失传之坟的金罈,遂保留不动。于是,韦志平又将已迁文孝岭的真公金罈,取回高岭原址安葬,以恢复真公坟莹的原始状态。此后,真公陵墓由一个变为两个,一个在百益,一个在高岭,一虚一实。每年清明节,在地苏乡百益村附近的韦氏家族,就近去扫祭文孝岭的真公墓;在高岭乡三联村附近的韦氏家属就近扫祭坡进屯的真公陵。如此情况,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期。同一个人,有两个陵墓,到底哪个陵墓是安葬真公遗骨的正宗真公墓?不仅昔日迁坟的先人分不清,就是如今的韦氏后裔也疑惑不解。
自2012年起,真公后裔就决定重修真公陵,经过两年时间,共筹集资金27万元。2014年4月5日成立重修真公陵理事会。2014年7月12日,理事会召集韦氏各分支代表共32人共商修坟事宜。对于是否同意打开墓穴,以检验真公遗骨存在与否的问题进行了表决,当时到场的有32人,表决结果是:同意者30人,不同意者2人。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理事会择于2014年9月28日农历九月初五日开坟探视。是日,以韦德斌、韦绍勋、韦俊烈为首的数十人到场开墓探视。探视结果发现,墓中有五个金罈,金罈内均无水无泥无其他不良迹象,其中一个金罈盖上开裂、罈盖内有毛笔字迹:“祖乃天贡公之曾孙,玉虎公之孙、礼公之四子也”,十九字清晰可见。其余的四个金罈拢在一处,没有任何文字标志,因而分不清其亡故者是谁。到场的众人由此断定,罈盖内有文字记载的金罈中的遗骨,是真公的遗骨。在场众人当即拍照或录像,以为证据保存和收藏。自此,数百年一直悬挂在韩韦氏族后裔心中的疑团,顿时得以消解,不亦大快乎!
真公之配偶谭氏,其墓葬于坡进村,坐北向南。真公生二子,一同公,二棒公;同公生二子,一列公,二忠公;列公生一子,号为依公。依公生三子,一顿公,二牙公,三月公;牙公生二子,一浪公,二如公;浪公生二子,一将公,二容公;容公生五子,一讽公,二菜公,三曾公,四各公,五亥公。
五百年之前,真公首先来到都安县高岭乡(当时叫安定司接学乡),这一带平原,开发高岭街以北的一带地域(当时叫上段)。二百年之后,真公至第八代,即各公是也。各公生四子,一土公,二江公,三亮公,四点公。各公的儿子们,开始考虑向江城村一带的山区发展,其中长子土公迁去弄良屯;次子江公迁去弄敢屯;三子亮公迁去城下屯。唯四子点公留守平原之祖地——前进村巴独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