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得像他这样 主动担当为民富 他是这样致富的
创业就得像他这样
路彦博,男,汉族,1980年6月2日出生,高中文化程度,临泾乡毛头行政村新庄自然村人。自2000年学业结束后,外出务工,在务工多年后,感觉打工以不在是出路,只能维持生活,要想改变生活只有创业。2006年他在西安合办木器厂,历经三年后返回家乡创业,于2012年成立了集生猪养殖,销售于一体的镇原县盛泰绿色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临泾镇良韩村流转土地35亩,建成标准化猪舍5栋,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投资300多万元,引进正大集团二元母猪100头,聘用专业养殖人员6人,利用自繁自育的模式进行生猪养殖,为了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充分利用农村的土地资源和剩余劳动力,为家乡的人民找到增加收入的途径,经过多方考察,于2016年8月份200多万元,创办了庆阳盛瑞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在毛头行政村新庄自然村流转土地590亩,从我国的花椒之乡陇南市武都区引进目前最为优质的“大红炮”花椒苗5万多株,全栽植成功,在花椒树未挂果之前,利用套种,覆膜等科学技术种植中药材、土豆等经济作物,提高收入,合理利用土地,建办花椒加工厂一处,每年可安排50到100人就业;2018年10月份实施盛泰合作社二期扩建工程,建成标化猪舍两栋,1500m3化粪池一座,饲料加工房360m2,办公用房210m2,建成标准化猪舍7栋,能繁母猪存栏320头,仔猪及育肥猪1180头,年出栏可达到6000头,共计投资已达650多万元。
合作社2018年以代养方式,吸收116户贫困户,两个贫困村,两个非贫困村,合作社负责代养期间的所有饲养和管理,贫困户年底以分红的形式取得收益,帮助贫困户实现零风险养殖,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他是怎样做到的呢?通过电话采访,他告诉了我三个方面的做法:“一是经常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理念。我通过多次学习,参加培训提高自身条件,经多次外出到我国盛产花椒陈南市武都区、陕西省韩城进行花椒市场,调查花椒品种的选择,花椒种植技术的学习,大胆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带回先进的种植观,经过外出学习,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政策指向,找到了发展目标;在做大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可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和农村的劳动力;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二是加强宣传动员,诠释群众疑虑。一个新的事物村民很难认可,为了能够使土地流转顺利,项目的顺利实施,我挨家挨户和村民引导、说服、宣传、动员,给他们解释流转土地及可增加收入的办法;还请他可到我公司进行务工,再次增加收入,尽快脱贫致富。三是讲求科学实效,注重生态循环。要为农村的发展谋出路,为脱贫致富加快步伐,必须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超前的理念,使我们的土地利益最大化,只有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民的收入才能不断地提高,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当我问到今后的发展目标时,路彦博满怀信心地说:“今后,为了能使我们的产业发展做精做强,首先,在养猪业上,我们将以镇原县盛泰绿色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中心,建设能繁育母猪500头的母猪场,现已投产,计划再修一处,能存栏5000头的标准化育肥场,真正实现自繁自育,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扩大经营渠道,延长产业链,降低风险,提高收益,使我们的养殖业能够持续发展壮大。在销售渠道上合作社计划通过销售鲜肉,取掉生猪交易,使合作社的猪肉产品直接销售给百姓,让百姓享有更绿色、更健康,安全可靠的食品,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次,把花椒产业发展规模要加大、加快,打造出我们自己的品牌,把我们现在毛头的基地做为示范地,培育好良品种,用先进的滴灌技术,覆膜套种,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使我们后期的花椒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
“三是要进一步增强社员农业发展信心,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捆绑嫁接到农民身上,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拿得起,放得下的变化和实惠呈现在他们面前,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统一供应、统一技术、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收购、五统一服务联结社员,使产业发展长期稳定壮大,社员增收。”
“四是合作社将继续肩负起行业使命,以生产健康安全绿色农产品为己任,以谋求成员利益,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努力延长产业链条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地方种植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构建产业化、集团化的合作社体系而继续努力!”
我相信他是说到就能做到的。
主动担当为民富
在太平镇老庄行政村南头自然村,有这样一个人,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村246户937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就是老庄村党支部书记,今年48岁的陈忠义。
为民务实,贴近群众
自2013年任老庄行政村主任以来,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经常到贫困户家中面对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及时到户了解并帮助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主动担当,带好路子
自2017年当选为老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更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始终把“村民富起来”当做自己的责任。2020年按照镇原县出台的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和“五小产业”奖补政策,太平镇调整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中药材、苹果、肉(蛋)鸡、肉牛四大产业,但是群众已经习惯了传统玉米、小麦的种植基础,不愿意尝试新的产业,对此他常常夜不能寐。为了让群众接受新的产业,他常常不怕苦,不怕累组织村长多次上门宣传政策,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方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村民慢慢有了试一试的心态,就这样,全村发展苹果产业1000多亩,万寿菊500多亩,并且,在他的带领下,创办“村社合一”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肉兔100只,栽植500亩苹果示范点。
落实主责,强基固本
该同志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带领党员群众克难攻坚。他始终注重加强廉洁从政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带领党员群众落实各级党政方针政策。始终主动抓班子队伍,明确班子成员分工,严格督办考评,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他积极谋划村级集体经济,积极争取资金新建党员群众服务,始终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和政治功能,有力推进了从严管党治党向基层一线延伸,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书写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他是这样致富的
太平镇柴庄村40岁的贾兆和,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母亲张素珍61岁,患有脑梗塞,定期住院,常年服药,花费极大;女儿贾妮在太平中学八年级就读,儿子贾伟在太平小学六年级就读;他和妻子为了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只能在家务农,偶尔在在镇内打打零工,家境贫困。
2014年经群众评议,贾兆和因病原因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政府为其指定了帮扶干部,帮扶干部在入户对接为其制定帮扶计划时,令帮扶干部头痛的是贾兆和既没有脱贫的信心,也没有致富的意识,这让帮扶干部意识到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激发内生动力,必须先“扶志”。帮扶干部及村上的干部多次入户与其谈心,告诉他幸福的生活都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别人能致富,你怎么就不行呢?为其讲解身边的致富典型和国家的扶贫政策,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贾兆和决定努力向上,养牛致富。
2014年在村组组织下,实施了自来水入户,解决了饮水问题,贾兆和将那句幸福的生活都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记在了心里。夏天的天总是亮的很早,墙上的挂钟还没指向六点,就能看见一个身影穿梭在牛棚间添草清扫,动作十分娴熟,贾兆和从此起早贪黑地忙起来。
起初因资金有限只养殖了2头肉牛,在得知有扶贫贷款的情况下,帮扶干部积极协调帮助贷款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用于发展养牛产业,扩建牛棚6座,购买基础母牛8头,到2017年自繁小牛5头,总存栏达到15头,2018享受产业奖补资金20000元,并为其进行了养殖技术培训,资金和技术都有了,这使得他养牛脱贫的信心更足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养牛达到18头,年底出栏3头,收入43000元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8600元。2019年养牛13头,年底出栏3头,收入380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7600元,实现了脱贫目标。
为了自己能稳定脱贫,早日奔向幸福的生活,2019年他还流转土地30多名种植饲草高粱和玉米,作为养殖的饲草青贮,实现饲草的自给自足,进一步降低养殖的成本,提高收入。除了发展养牛产业外贾兆和还发展养猪及养羊产业,现存栏生猪9头,山羊40只,鸡50只。
他现在逢人就说,扶贫重在“扶志”,脱贫重在拔“穷根”,在帮扶干部的帮助引导下,我深深的认识到,政府帮困不帮穷,还是要靠自己发展,要想拔“穷根”必须发展产业,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政府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自己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