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荒山建农场 引领乡亲奔富路 当好村里的领路人
巧用荒山建农场引领乡亲奔富路
又是一个艳阳天,我终于来到了久别的故乡临泾镇,这里的一切我是再也熟悉不过了,所有的一沟一峁、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村一户都使我倍感亲切,激动万分,故乡的山也亲,水也亲,人更亲。
有一个人,我想立即见到他,采访他。于是,在侄子家里急匆匆地吃过饭,就驱车来到祁焦行政村杨庄自然村,接了我的电话,害怕我走错路,他已经早早就在路口等我。
他个头不高,约50岁左右年纪,黑发浓密,皮肤黝黑,笑容可掬。他就是镇原县盛洋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王双选。
走进一所考究标致的农家小院,再走进三间整齐有序地了布满了农产品的展室,或许也叫接待室,他用事先准备好的新采摘的草莓,还有醇香扑鼻的“盛洋”葡萄酒招待我,如果我没有开车,可能早就一饮而尽了。
看着墙面上挂满了省市县颁发的几十个各种荣誉证书,还有展架上出处于盛洋农场的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种绿色农产品,我已经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我走近了王双选。
上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王双选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守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而是怀揣理想外出务工,当小贩、跑运输、贩汽车、承包工程,经过多年的辛苦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成了祁焦村走出去的能人。
富起来的王双选,每次回到家乡,看见乡亲们依然很贫穷,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决定回乡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
2010年8月,王双选揣着多年打工的积蓄回乡创业。经过一番深入的市场调查,找准了发展养殖这个符合家乡实际、市场前景好的产业。祁焦村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后,他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将该村1560亩撂荒地流转过来,带领本村5名年轻创业人员在这座荒山上做起了文章。
“我在外地考察的时候,发现搞生态养殖、采摘、休闲娱乐一条龙的农场很受欢迎。”王双选说,如今看来,这条路子是走正确了。
按照这一思路,王双选把流转的山地用钢丝网围起来,在山上种了800多亩紫花苜蓿,还盖了带空调的鸡舍,在山林中投放了1万多只黑鸡、800多只黑山羊和400多头黑猪。这样一来,羊只可以吃上新鲜的苜蓿草,黑鸡不仅能住上干净宽敞的鸡舍,还能漫步绿树环绕的山谷觅食嬉戏。“适当的放养会让肉质更鲜嫩,最主要的是绿色、无公害。”王双选边带着我边参观边说,“放养的土鸡比养在圈舍里的鸡价钱高出好几倍,而且还很抢手。”
2015年,王双选与朋友闲聊时,无意间听说城里的人一到周末就喜欢到郊外的草莓园采摘新鲜草莓,这让王双选萌生了栽植草莓的念头,“一来可以增加收入,二来可以留住游客。”说干就干,2015年9月,王双选经过考察,从天津引进了红颜、章姬两个草莓品种,移植到新建的5座钢架大棚里。在鸡粪的滋养下,草莓颜色鲜艳、个大饱满,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也是听朋友介绍的。没想到这里不光有草莓,还有土鸡和土鸡蛋,我们准备吃完农家乐再回去。”李女士和家人是专门从镇原县城驱车赶来的,像她这样周末来农场“度假”的人,每周都有好几百人。
王双选的大棚草莓成熟仅仅2个月时间,就已经收入了10万元。“目前的产量仅够前来农场的游客采摘,我准备下半年再增加10个棚。”王双选说,除了草莓采摘,他还在农场里修建了垂钓区、射箭区、烧烤区,还有农家乐。“我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再养80多头牛。同时,引进四轮山地摩托车项目,让城里人不仅要来,还要待得久,不仅来一次,还要经常来。”
农场的发展也给周边农户带来了实惠。40岁的李富平在盛洋农场打工已经1年多了。之前,李富平已经将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王双选的农场,生活主要靠子女在外打工,如今他可以在家门口挣钱。“周边农户不仅可以将土地流传给农场,还可以来农场打工,每年至少收入1万元。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他们的收入还会增加。66岁的王成业和老伴,这几年一直在草莓园里务工。”王双选说,仅去年一年,他支出工人工资就达30万元,有10户群众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经过几年的发展,王双选的盛洋农场已初具规模,如今,这1560亩荒山里已是绿树成荫,草壮羊肥,鸡鸭成群。聚生态养殖、生态种植、休闲垂钓、园林采摘为一体,形成了“池中养鱼、山间养羊、深山鸡棚、平地草莓”的现代休闲娱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极大地影响和带动周边群众调整产业结构,走科技致富路。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安排就业人员50名,带动32户农户致富,16人脱贫,安排残疾人就业3人。
“一个人富了不算什么,要让大家都富了才行。我的目标就是把农场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带动更多的乡亲逐步摆脱贫困,实现致富。”
王双选自己掏钱,投资50万元,为村里架高压线路总长4.5公里,拓宽道路8.5公里,新修拓宽铺砂道路1.5公里,新修山区道路12.3公里,有效解决山区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投资38万元,打深水井一眼;投资8万多元,建自来水管道3.2公里;帮扶残疾人就业3名,带动当地2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118户群众受益。
说起未来的打算,作为市县人大代表的王双选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合作社已经注册了‘盛洋’商标,开发了盒装土鸡蛋、瓶装葡萄酒、胡麻油、黄花菜、草莓蜜等新产品,打造服务于地方产业链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代销代售周边群众的土特产、小杂粮,实行当地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今年再修建一处可容纳150人就餐的农家乐餐厅200平方米,安排更多的群众务工就业。我们计划继续加大投资,以项目核心区建设为基础、以逐步完善硬件设施为抓手、以发展多种经营为依托,逐步建设、发展成为一家集绿色特色种植、自然特色放养、休闲娱乐餐饮、田园度假采摘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场所。继续推行“产权明晰,责任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理念,实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运行机制,带动周边群众逐步向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转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实现专业化养殖,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做大做强种植、养殖产业,带动村内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当地现代特色种养殖产业发展起到积极地示范引领作用。”
2020年,镇原县盛洋养殖专业合作社收入达400万元,创利税40万元,年接待游客两万多人次。可以说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盛洋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周边县市,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慕名而来学习的群众络绎不绝。为此县科协把合作社设为乡村e站,群众可随时查阅种养等新型产业技术,并不定期开展培训。
照这样的模式一路走下去,我相信,王双选和他的镇原县盛洋养殖专业合作社如同雄鹰展翅一样,一定会越飞越高,越走越远,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据了解,近年来,镇原县围绕北石窟景区旅游圈,强化政策支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放宽用地条件,盘活土地资源,全力打造“循环农业家庭农场”、“种养一体家庭农场”、“生态家庭农场”三个发展模式,不断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至目前,全县共为家庭农场建设投入资金2133.7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38.3万元;依托家庭农场累计流转土地2.3万亩,辐射带动农户331户,2016年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达1107.6万元,户均创收28.4万元。
当好村里的领路人
秦泽珺,男,汉族,现年53岁,现为临泾镇毛头村党支部书记。1991年12月以来,他历任毛头村文书、村计生主任,1998年12月,当时只有30岁的他就担任毛头村党支部书记,可谓年轻有为。几十年来,秦泽珺同志始终心系群众,满怀为民情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责任,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该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党建引领促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要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党建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只有狠抓党建工作,才能妥善解决脱贫攻坚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首先从强化支部阵地入手,在支部现有的条件下重新粉刷了外墙,购买了电脑,打印机。阵地的环境卫生搞好了,他又从村“两委”和监督委员会入手抓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了“三会一课”、村干部坐班值班,代理代办等几项制度,规范了支部的日常运行。在学习时间安排上,确定每月的第一个周五必须召开主题党日,在学习内容上,除了抓好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还结合实际认真学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在抓好支部建设的同时,他将凝聚民心,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信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一系列的变化,既增强了村民对党支部,党员的认同感,也使他们对脱贫致富有了更大的信心。与此同时,他紧盯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六个精准”要求,按照镇党委“3416”工作机制,立足一个中心,紧盯两个节点,把握三个结合,突出四个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全村上下,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对2014年以来1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21人全面脱贫摘帽,达到中央、省、市、县的验收标准。
点子用在刀刃上
他始终把争项目,强基础,作为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头等大事来抓,积极争取国家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机遇,争取自来水管网扩建项目,实施全村百分之百农户通上自来水实现安全饮水;争取电力提升改造项目一千多万元,使全村所有农户动力电全覆盖,解决了长期以来用电困难的问题;硬化道路两条6公里,砂石道路8.5公里,;争取土地整理项目,新增梯田800余亩,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新增土地327亩;环境治理项目争取配置垃圾转运车三辆,垃圾收集箱14个,垃圾桶70个,公厕一所,临泾镇垃圾中转点一处,解决村民乱倒垃圾的问题,积极推进拆违治乱项目,清理三堆,改善村容村貌,实施亮化项目。文化广场及娱乐设施的建成安装落实,日间照料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配套设施健全。协调国家苦咸水改造项目实施,新打浅水机井两眼;争取交通局3万元,铺设毛头村至祁庙村道两边排水涵管120个,村内网络全覆盖,天然气通村入户工程已经开始实施。近几年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用心办事解民难
一是转方式,调结构,农民收入稳步提升。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成千亩苹果示范基地,500亩优质花椒示范园及圣越公司养殖项目落地实施,极大调动了村民致富积极性,全村种植、养殖、林果、劳务四大产业迅速发展,村上积极引导实施,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村每年全膜粮食种植面积2500亩以上,万寿菊400亩以上,中药材200亩以上,栽植矮化密植苹果1000亩,花椒树500亩;养殖方面全村养牛24户124头,新增5户15头,其中养殖肉牛5头以上9户62头,10头以上1户17头;养猪8户360头,当年新增2户60头,生猪存栏380头;养羊16户480只;组织劳务输出累计1200多人次。通过近年产业调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00元以上。二是保民生,办实事,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始终坚持民生至上,把保障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与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特困人员供养,农村低保,危窑危房改造,大病救助及农资综合补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等惠农政策有效落实,使全村低收入家庭及特困人员的生活得到保障,完善了村卫生所的产权转移及服务能力提升,新修改善毛头小学校舍40间及院落硬化,新修幼儿园一处,保障幼儿就近入学的问题。安全住房全村累计危改项目230处解决村民安全住房问题,全村百分之九十九的农户住上了安全住房。三是保稳定、促和谐,社会管理大步改善。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以宣传教育为主,教育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特别是2018年以来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以来,积极突出重点,摸排线索,对涉及农村各行业违法违纪现象摸排,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积极发挥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累计共调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成功率99%。修订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协会,禁毒禁赌协会,宣传抵制高价彩礼,张贴宣传横幅30余条,标语10余条;村内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设立交通劝导站,成立交通劝导队伍,专人值班值守,对村内五小车辆进行劝导,大力宣传安全知识,并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安全无事故;加大对环境卫生的保护力度,牢固树立环境就是形象,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加强农村环境整治、防控措施,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重点抓治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校园安全、森林防火安全,网络管理等村内不安全因素等重点突出问题的整治,村民的安全感及满意度明显提升。
秦泽珺就是这样一位务实的好干部,不爱说大话、就爱干实事,成了群众眼中的好心人。把温暖送到了百姓的心坎上。正如他常说的,“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视老百姓如亲人,力争在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