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未来不是梦——写在乡村振兴之时(报告文学)>养牛大王慕明军 上海来的领军人

养牛大王慕明军 上海来的领军人

作品名称:未来不是梦——写在乡村振兴之时(报告文学)      作者:惠风      发布时间:2021-12-28 12:46:24      字数:3624

  慕明军,镇原县平泉镇洪河村当中组人,现年44岁,属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以来,他吃苦耐劳、奋发进取,借助党的扶贫政策,大力发展致富增收产业,于2017年实现稳定脱贫。
  走进慕明军家的院子,他正在给20多头牛喂饲料。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媳妇勤快,每天打扫好几遍院子和圈舍。”慕明军笑着说。
  慕明军是镇原县平泉镇洪河村村民,以前,一家6口人挤在破旧的窑洞里,两个孩子上学、老人生病,靠着4亩田地的收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3年,慕明军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就不信了,只要我好好干,还脱不了贫?”慕明军决心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穷帽子”。
  借助县里的3万元精准扶贫贷款,慕明军承包了50亩土地种瓜菜,买了6头牛,确定了瓜、菜、牛的经营结构,大棚种植西瓜和甜瓜,其余土地种玉米作为养殖饲料,引进小牛育肥后出售。为降低成本,他用油渣制作饲料、每年自己育瓜苗。
  短短两年,慕明军的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慕明军养牛的纯利润每年能达3万元,种植瓜果最少赚3万元,瓜果采摘后,再种一茬豆角,能赚2万元。通过发展产业,慕明军每年的纯收入达8万元。
  2016年,县里给他家补贴了1.28万元的危房改造项目资金,他搬出窑洞,搬到了塬上,盖起了11间大房子、6间牛棚,还砌起了院墙,前院住人,后院养牛。2017年年底,慕明军稳稳当当摘掉了“穷帽子”。
  如今,周边村民经常跑到他家的牛棚和大棚里学习种养技术。2018年,慕明军被平泉镇政府聘请为洪河村农民讲习所的老师。“在村里讲了3次,还去镇里讲了1次,我没啥学问,就是有点养牛和种瓜的经验,讲给邻里乡亲,避免大家走弯路,我要和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创业初期举步维艰,四处学技行路难。洪河村是深度贫困村,土地贫瘠,条件艰苦,长期以来村民收入均是种养殖为主,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碰上收成不好的年份,常常食不果腹。慕明军父辈均是洪河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年迈体弱,经济收入差。虽然家庭条件困难,但慕明军勤劳肯干、乐于助人,在左邻右舍中都有着不错的口碑。2010年,慕明军看到了养殖肉牛投资少、见效快,是一个致富增收的好项目。说干就干,他立即向别人借钱买了2头基础母牛,这个从小就干农活的男人,在养殖上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肯学肯干,结交了很多养牛的技术能手,他为人耿直,做事认真,乐于助人,开始一些贩牛的生意人请他介绍买牛,学到了很多养牛技术,也对牛的市场行情有了了解。为了提高养殖技能,他从镇文化站、村图书室借回来有关资料阅读,并且不断向镇畜牧站技术人员学习养牛技术,把几头牛打理得膘肥体壮。虽然养殖肉牛起步良好,经济效益可观,可由于养殖规模小,仍然没有彻底改变家庭的贫困现状。
  扶贫助力建项目,自力更生结硕果。2013年,国家开始实施精准扶贫,驻村干部和村委会班子经过一系列摸底排查,慕明军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改变了他的一切。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指引下,特别是对能吃苦耐劳,又有一定技术,有理想,缺资金的贫困户县上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了重点扶持,精准帮扶,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尤其是2015年省上出台的精准扶贫贴息贷款让慕明军对发展养殖产业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宝贵机会,拿着自己贷的3万元加上自己东拼西凑的2万元,于2015年新建一座200平米的小规模、标准化的养牛场,肉牛养殖规模达到了10头左右。养殖规模扩大了,牛粪便成了充足的肥料,投放到家中自留的20母玉米地中,玉米成熟了,又成了牛天然生态的饲料,产业链的初步形成,也见证着慕明军的养殖业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持续、稳妥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他积极响应县上提出的建立洪河川万亩瓜菜示范基地的政策要求,新建设施大棚6座,大力发展设施瓜菜,走出了一条种养循环发展的新路子。目前,户内肉牛饲养量达到30头左右,种植设施瓜菜6亩、露地瓜菜4亩、全膜玉米20亩,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万元。在他的示范、引领、带动下,洪河村瓜菜、特色种养产业已初具规模,发展良好,他本人为洪河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典型和示范带动。
  致富脱贫路上不忘“传帮带”。“等我脱贫致富了,我会带动别人致富,帮助村民脱贫。”这是慕明军接受扶贫政策帮扶后发自肺腑的誓言,如今这个从贫困中走出来的汉子,没有食言。其他贫困户看到慕明军通过种养脱贫的路子越走越宽,平时到牛场看热闹的人多了,取养牛经的人多了。慕明军清楚地明白村民想的是什么,谁不想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谁想一直背负着贫困户的帽子?于是他吸纳了二名贫困户进入了自己的养殖场,帮自己养牛的同时向他们传授种养技术,一起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他不仅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等不靠,辛勤付出,勤劳致富,而且还非常支持村两委的工作。现身说法帮助村两委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入户宣传农村“三变”改革、移风易俗、产业扶贫及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大政方针,鼓励他们脱贫致富,激发他们的致富热情,引导困难群众积极参与其中,靠自己的勤劳双手脱贫致富。同时,他积极配合村、镇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脱贫任务,成为了村两委脱贫攻坚工作的好帮手。
  虽然有导航指引,但由于山环水绕,我还是迷路了,眼看太阳快要落山了,饥肠辘辘的我,终于在一位好心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他家。门前一排排整齐有序的牛舍,一砖到顶的四合院,房间内整洁干净的陈设,还有饭桌上四凉四热的美味肉菜,令我耳目一新,垂涎欲滴。原来他们知道我要来,早就备好饭菜等着我。
  我看见,小康的日子,幸福的生活使他们全家人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离别的时候,我在想,虽然这个村地处大山深沟,但有慕明军这样的产业带头人,乡村振兴为期还会远吗?
  上海来的领军人
  朱纪军,男,汉族,1982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现年36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
  2014年他毅然放弃了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优越条件,举家回到爱人家乡创业,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承包撂荒山地2700亩,从事规模化核桃种植及肉兔养殖,并于2015年创办了镇原县绿生源种植专业合作社,2017年成立甘肃绿生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坚持“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理念,走“联合托养、入股分红”的产业发展路子,依托“331+”模式推动承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三方互促共赢。先后与四川、山东等地市场深度对接,引进新型种兔、养殖技术和设备,2018年9月至今他多方筹资建成10万只标准化种兔繁育地基一处,并于2018年12月投入运营,新建1万吨兔饲料加工厂,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回收模式生产经营,目前肉兔存栏2万只,年出栏15万只,年生产饲料4800吨。
  两年以来,绿生源公司带动平泉镇42户发展肉兔养殖,发展建成肉兔专业合作社14家,带动全县新建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47个,1260户贫困户发展肉兔养殖,户均年增收1.5万元左右。他个人也先后荣获镇原县“2018年度脱贫攻坚奋进奖”、“镇原十大公益青年”、第七届“庆阳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他的公司和合作社始终坚持以开发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生态高效种植业、打造集优势主导产业、林下生态养殖、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基地、厂区、公司三个“扶贫车间”。公司常年用工在300人次左右,优先吸收安排60多人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就地务工创收。通过规范技术培训,使一些常年在基地务工且积累一定经验的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就地就近就业,稳步增收致富,为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公司虽小,但是前途无量,需要良好的管理才能使公司走的更远,他的公司在日常管理、市场营销方面面向社会提供多个就业岗位,聘用了一批懂经营、会技术、善管理的高职以上大学毕业生来公司就业,优先倾斜照顾贫困家庭和零就业家庭,月工资福利收入在3000元以上,使部分低收入家庭取得稳定工资收入,实现脱贫,因此,在平时他特别注重企业管理的学习,为的就是要把公司不断变成一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兔业领军企业。另外,为了回报社会,助力脱贫,公司每年都设有“爱心基金”,优先对本村贫困大学生和孤寡老人进行帮扶和资助。
  朱纪军高兴地对我说:“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坚持集约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带动,以农户家庭养殖为载体,带动更多贫困户抱团发展肉兔养殖这一助农增收的短平快项目,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肉兔养殖品牌,同时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着力打造平泉兔业小镇。”
  可以说,五年的艰苦打拼,从返乡创业、到栽核桃养兔、到建厂房办公司,他一直积极向上,从来不畏困难,他所做的一切,完全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在着力探索寻找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为广大农民增收做贡献,这也是他个人的理想的追求。
  我们相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一定会完成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在他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更加精彩的画面。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