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继续念“牛经”
一个周末的早晨,我慕名来到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村”新城镇孙庵村,这个村曾一度牢牢牵住了“牛鼻子”让牛产业“牛起来”,被牛产业富起来。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新城镇孙庵村党支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抓党建促脱贫作为全村工作总基调,努力开创“党支部+协会+合作社+规模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村党建引领、牛产业兴村”的脱贫致富路。
孙庵村具有很好的肉牛养殖基础,但精准脱贫政策实施以前,该村养牛一直停留在散养阶段,没有形成养殖规模,产业发展粗放,群众收益有限。孙庵村党支部立足发展实际,决心下大气力,决定走规模化养牛的路子,大力提升肉牛养殖产业规模和水平,通过多方努力,组织引领群众自发成立了“孙庵村养牛协会”,依托协会吸收养牛户、贫困户加入协会,协会会员目前达到35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0户。逐步建办了以鑫犇旺、兴旺、润钰3个标准化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的专业养牛村。
虽然全村的肉牛养殖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孙庵村党支部书记慕小伟同志并没有满足现状,他通过多次召开村支委会、党员大会、群众会议,并入户走访,发现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技术短板,这个问题不解决,全村的肉牛产业发展难以再上规模、再上台阶。为进一步抓好支部党建引领激发产业发展“源动力”,慕小伟积极与帮扶单位县农广校联系沟通,从2020年8月13日起,由县农广校组织牵头,邀请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教授到孙庵村为“村两委”、养牛大户等50余人举行了为期15天的养牛技术培训。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养殖现场操作、现场提问答疑等多种形式,为全村养殖大户举办了一期理论知识丰富、技术指导过硬、实践操作可行的养殖技术培训会。
不仅如此,孙庵村党支部在发展养牛产业上真的是“牛拉八股套——不松劲”,通过大力宣传产业扶持政策、加大产业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养牛产业,已带动全村523户群众发展了肉牛养殖产业,目前年存栏肉牛达到2200余头,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养牛村”,肉牛养殖产业已成为孙庵村农户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这个村里有个叫慕全喜的养牛大户,一提起他,周边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慕全喜”几乎成了该村的代名词。于是,我不得不把镜头转向他。
慕全喜,男,汉族,生于1981年6月20日,孙庵行政村孙庵自然村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早在多年前,因为家里穷,慕全喜高中毕业后便放弃了上大学继续学习的梦想,于是和很多年轻人一样踏上了外出务工的征程,成了一名挖掘机驾驶员,由于努力勤劳,博得了老板的厚爱,每月能拿到6000多元工资,在新疆一干就是多年,并在新疆成了家,自己日子过好了,他的人生理想发生了变化,他放不下生活困难的父老乡亲,他觉得自己过好了不算好,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夫妻二人决定回家创业,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2014年慕全喜夫妇踏上了回乡路。回家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做了沟通,老人认为养殖风险大,要上规模面临缺少资金圈舍等困难,经过耐心和父母沟通,最终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依靠打工积累的资金成立了镇原县润钰养殖专业合作社,夫妻二人为了节省资金,没有雇佣一个工匠,亲自修建棚舍,历时一年,一处占地面积4.8亩,牛棚1000平方米,草棚250平方米,办公室、消毒室等配套用房220平方米的养殖场终于建成了,并及时注册成立了镇原县润钰养殖专业合作社,当年牛存栏20头。
合作社以办公设施齐全、管理先进、较强的示范带动性,与兴犇旺养殖专业合作社、鑫旺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周边群众成立了“孙庵村养牛协会”。村上因势利导,按照“党支部+协会+合作社+规模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吸收养牛户、贫困户加入协会,协会会员达到355人,其中贫困户150人,适时总结出了饲草管理、饲料搭配、实用防疫、粪便回收、废物处理等一整套科学先进的养殖技术,形成了产销结合、利益联动、技术支撑的新型管理模式。靠养牛富起来的慕全喜,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样板。
协会还不定期举办技术培训,推广饲料科学配比、疫病防治等实用性技术,引导全村群众发展养牛产业。
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坚决贯彻落实全县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措施,按照全县“331+”合作社带贫模式,与13户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入股配股带贫资金13万元,先后有300多户贫困户,慕名前来学习养牛技术,为全镇发展养殖产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全镇产业观摩示范基地。合作社还不断吸纳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母牛繁育肉牛养殖,他的成功,影响了一方,使周边的贫困群众有了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从刚开始的20多头到现在的50多头,养牛让慕全喜成为孙庵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见到慕全喜时,他和妻子王小玲正在打草。说起养牛的初衷,王小玲高兴地告诉我:“前些年,丈夫一直在外务工,母亲瘫痪在床,我和家中年迈的父亲既要照顾母亲和小孩,还要养猪、种庄稼,实在顾不过来。为了减轻妻子的压力,慕全喜回到了家里。一家人要生活,没有了务工收入,还得再寻个挣钱的门路。渐渐地,我们把目光集中在了收益慢却稳定的肉牛养殖上。现在村里家家户户养起了牛,自家种的玉米不够喂,我们都要从其他村买玉米、干草回来。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专门粉碎干草的机器,操作也方便。”
对着我的镜头,慕全喜说:“刚开始打算发展牛产业时,既没有先进的养牛技术、优良的牛品种,也没有防疫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情况不是很乐观。但村党支部对我们养牛产业户积极扶持,还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经常联系举办养牛培训,经过不断地摸爬滚打,现在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60余头,养殖效益也不断提升,心里面越来越有底了。我打心里很感激村党组织,在村党组织的培养下,我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目前肉牛存栏50多头,计划到年底发展到80头。
说到收入,慕全喜高兴地说:“目前每头成年牛的市场均价在2万元左右,如果到年底能出栏30头的话,毛收入在60万元左右。”
关于未来的发展,慕全喜信心满怀,合作社将继续肩负乡村振兴的任务,以谋求成员利益和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为最终目标,依托品种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地方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构建孙庵专业养牛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群雁齐飞头雁领”。孙庵村党支部书记慕小伟说:“刚开始,大家都束手束脚,不敢放手去做。村里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就连村主任选举大会也不忘给村民普及肉牛产业的优势,加上政府产业奖补资金,村民改变了思想观念,开始主动学习养牛技术,了解市场行情。下一步,我们要发展好、巩固好、提升好本村的养牛产业,让我们村的牛产业真正牛起来,让农民的收入老牛打滚——实现大翻身。今年又是牛年,我们要继续念好‘养牛经’,带动更多的乡亲抱团发展;依托品牌,以销促产,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可以说,新城镇孙庵村大力实施“村党建引领、牛产业兴村”的发展模式,顺应了产业致富的要求,实现了农民脱贫致富,现在,他们已经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决心运用好党的惠农政策,在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上持续发力,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杨帆起航,激励广大党员群众真抓实干,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坚决大力实现乡村振兴。
至我采访结束时,他们全村养牛户已经达到了523户,占全村的70%,存栏2200多头,户均养牛达到了3头,专业养牛村,确实是名副其实。
今年是牛年,但愿孙庵村把“牛经”念得更好、更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