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老子之三十四、之三十五
作品名称:我眼里的老子 作者:沧海云帆 发布时间:2021-12-25 20:07:29 字数:4278
我眼里的老子之三十四
其实,每个事物和行为背后都隐藏着文化理念,隐藏着思想修为。我所听闻的某君,租赁了某县人大常委会临街房开饭店,因想借用一下“人大”的地位和名气,故为饭店取名曰:人大酒店,然而开业后生意并没有预想的红火,该君为此大伤脑筋,不知内中有何玄机。某日,几位文化人前去用餐,菜上八道,酒过三巡,聊意渐浓,一桌人竟评论起这饭店的名字来,他们说这饭店的名称不让人待见,给人自高自大的感觉。这天大地大人不能大,骡子大、马大值钱,这人要是大了就不值钱了,人要谦卑和气,敬人亲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饭店老板正好在一旁听到了他们的议论,于是急忙前去敬酒倒茶,并请教饭店叫什么名字才好。这下,几个文化人算是有了用武之地,说从季节和菜品看,你具备天时,从饭店位置看,你具备地利,现在如果再有了“人和”,这天时、地利、人和你就都有了。况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气生财,这人和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人大酒店”不如改称“人和酒店”为好。老板千恩万谢,第二天就找人更换了招牌,并选择吉日重新开业。由于上乘的饭菜质量,谦卑的姿态,优质的服务,果不其然,饭店生意很快红火起来。由此,我想起了李耳老人家的“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一章节的论述,他不正是说的“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的做人哲理吗?当然,老聃先生是从道的层面谈论的,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呀,这道理又有什么不能用于人事呢?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这“汜兮”是水流动的样子;“其可左右”的“其”代指道。“可”此处是表状态的副词。“左右”以方位来揭示道之运动的自由自在的样子。这句话是说大道像流水一样可以自由自在流动,无所不到。也就是说“道”是无所不在的,它随处发挥着作用,万物皆恃道而生,道是天地万物的本体。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这句话里的“恃之”是依赖它。之,代指道。“辞”为推托。“不有”就是不据为己有。“衣养”这里的衣有庇护的意思。养,即滋养、养育。“主”为主宰,宰制的意思。万物依赖它生存繁衍而它从不拒绝推辞,大功告成而不据为己有,庇护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是主宰。这句话里,老聃先生强调了“不辞”“不有”“不为主”的三不观念,不辞,这体现了道的接纳胸怀。不有,体现了道没有占有欲。不为主,体现了道没有支配欲。这种养育万物,使万物各得所需,各适其性,却顺其自然不加干预的精神,是多么的谦逊无己,宽广坦荡。没有自身精神修为的一般人真是难做得到啊!这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基督教的上帝是一切主宰的宗教思想对比,老聃的哲学、老聃的思想是多么的伟大呀,他的思想里面不正包含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吗?且让我们再聚焦一下当下,某些为官者总是高高在上,居功、占有、支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为所欲为,甚至对下属颐指气使,办一点好事就想让人家感恩戴德。也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是想让孩子时时处处服从自己的意志。这些与道的品德都是格格不入的。
“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这里的“常无欲”指道常常处于无欲的状态。因为道按照自己的样子运动,它是自足的,故没有任何欲求的对象。此处“小”是说因为道没有任何欲望所以可以说是小。“归焉”指归于道之中。此处从道的无所不在角度来讲道无处不施的效用性。“大”指道的普遍效用性。与上文“小”的自足性相反。是呀,道常常处在一种无所欲求的状态,因着这个缘故而可以将它称之为“小”。万物最终要回归到道的怀抱中,而它不自以为是万物的主宰,因着这个缘故而可以将它称之为“大”。
说到这道“小”和“大”的辩证关系,这里不妨再多扯几句。我在写第一章感悟的时候提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那位死缠硬磨让李耳老人家给他写下“五千言”道德文字的函谷关官长尹喜先生。尹喜得到这部著作后,一狠心,官不做了,什么凡间尘世也不管了,就专心研究起这五千个字来。三年后,他终于把这五千字的东西弄熟吃透了,并据此写出了《八筹》。在《八筹》中记载了一段叙述“道”的话: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外无物,其内无人,其近无我,其远无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浑沦,所以为道。你看他把道理解得有多么透彻呀。这尹喜先生的《八筹》应该就是对《道德经》的诠释和引申。其中他在上面对道诠释的那段话中,谈到道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特性,就是在外大得没有区域,在内小得没有区域,永远都没有尽头。《金刚经》也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所以纠缠在法相中去学佛,无有是处。明心见性的这个“心”,大,大到“觉后”包容遍一切的“空”,小,小到“迷中”针尖的事都过不去。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里“终不自为大”者,指道从根本上说不自以为生长万物,万物归于己而傲视万物、宰制万物。这里人家李耳老仙为了生动期间,用了一个拟人的说法。这道的本性和《圣经》之《旧约全书》中的上帝耶和华自认为是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教主本性极不相同。《周易》有“谦”卦,孔子赞扬“谦”的品德,老子之道具有“谦”的属性,这些都可说是中华民族“民族魂”的原色。这里的“成其大”,是讲实现了普遍的有效性。此处“大”即指道对于万物具有普遍的约束性、指导性。从此处,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也可以得到些许启示,那就是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你越不把自己当回事,可能人家越是尊重你,你越是对自己很在意,好像自己天生就比别人有优越感,自高自大,趾高气扬,越会给人家留下讨厌的印象。也就是说自己越自以为大,也就越不能成其为大。
一言以蔽之,由于道终不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主宰者,所以恰恰实现了它“大”的属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记住“以其终不自以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句格言警句,放下架子,谦卑为怀,唯此,才不辜负李耳老人家的一片苦心呀!
我眼里的老子之三十五
眼前是这般姹紫嫣红,春色正浓。然而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天地之象,是自然的景色,此时的人间,却正经历着一场让人听闻“凋朱颜”的疠疫。中国人凭借五千年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坚守,靠着患难与共,砥砺前行的勇气、毅力和斗志,经受住了这场空前严峻的考验,疫情正从神州大地悄然逝去。可当我们稳住心神和阵脚之时,异域并不太平,一场空前的人类灾难正在全世界蔓延,欧罗巴成为重灾区,一些发达的国家一时天昏地暗,恍如末世。此时的中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不顾一些国家在中国疫情局面吃紧时的隔岸观火甚至污名化和落井下石的行为,依然与世界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并逆势前行,派出多支专家医疗队伍,携带捐助抗疫医疗物资,奔赴一些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帮助他们抗击疫情。中国的作为赢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秉持正义的国家和人士的赞许,也像一枚明镜,照出了那些缺乏道义的个别国家和政治人物的丑恶嘴脸。这充分显示了我们的大国胸怀和担当,显示了我们东方文明和东方文化的优越,这正是我们坚守老祖宗留下的正义大道的必然结果。“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相信在我们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感召下,全世界终会在事实面前认清谁才是他们真正的朋友,而将友谊聚集到世界的东方。这样一通遐思,又一下提起了我对李耳老人家“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这段论述的莫大兴趣。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这里的“执大象”的“象”,有的学者解释为现象,大部分人解释为“道”。道是无状之象,道生万物,无处不在,是宇宙中最大的象。执大象,执守大道。这里的“天下往”,天下,指天下的人们。往,归往的意思。也有人解释为去、走的意思。这里的“不害”,有人解释为不会互相伤害,也有人认为是没有什么妨害的意思。“安平太”,有的版本也作“安平泰”。安,有乃、于是的意思,也有人解释为平安。平,和平,有人解释为平等。太,即泰,安泰。那么,这整句话就有两种解释。一为:只要坚守大道,就可以通行天下,走到哪里都不会有危殆之事,都会平安、康泰。一为:坚持以道的法则治理天下,天下人就会来归附,来归附又不相互伤害,于是天下就安乐太平。是呀,你秉持正义,为而不害,天下的人自然就会拥护你、依附你,你坚持正义和真理,就可以通行天下。
“乐与饵,过客止。”这里的“乐”即音乐。“饵”即美味佳肴。
“过客”指过路人。“止”停下脚步。音乐和美食能吸引过路的行人停下脚步。也有学者理解为“道”如同美妙的音乐和美食,能够让过路人为之止步。我本人还是倾向于第一种解释。是呀,有美妙的音乐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能有几人不被吸引,甚至垂涎欲滴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这里的“道之出口”:“道”用嘴说出来,也即“道”的表述。
“用之不足既”:既,尽。用它,却用不完、用不尽。这句话可以表述为:道若用语言来描述,实在是淡而无味。虽说用眼睛看不见,用耳朵听不到,但是,一旦获取大道,其功用却是无穷无尽的。以上四句话概括了“道”这个形而上存在的特点,显示出它与可闻可见的音乐美食之类形而下物质是不同的。
这里李耳老人家主要是拿有形有声有味的乐与饵来和无形无声无味的道比较。就体而言,乐与饵有形有色有味,道则无形无色无味,就用而言,乐与饵有穷,而道却无穷无尽。也就是说,你用美妙的音乐和好吃的美食吸引大家,待乐终食尽,过客就会离开,不如执守大道,使天下人归附,享受太平康乐。这就是李耳老人家在告诉君王,行小恩小惠,不若坚守正道,让百姓休养生息,惟有此,方可长久。
本章述说了“道”的作用和影响,但和上一章,都不完全是对前面各章论“道”的重复,而是另有深层意蕴。“道”的作用和影响不可低估,它仍让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投靠它而不相妨害,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因而说,本章实为对“道”的颂歌。在李耳老仙的五千言中,“道”被多次论及,但从来没有重复,而是层层深入、逐渐展开,使人切实感受“道”的伟大力量。
是呀,音乐和美食是好东西,尤其是对年轻的人们,更具诱惑力,可是,默默无闻的大道对一个人的成长更是好东西,认识大道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而实现人生意义的根本,因此,每一位想有所作为的人,且不可舍本逐末,背离大道,要耐得住寂寞,不被眼前光怪陆离的景象、一时的名利所诱惑,要气定神闲,稳住阵脚,坚守大道,固本施用。否则,你将无法得到心灵的自由,无法找到人生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