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蓝色的海洋>第三十六章 疗养院 (5)

第三十六章 疗养院 (5)

作品名称:蓝色的海洋      作者:苏晓蔡      发布时间:2021-12-04 21:08:44      字数:4132

  从林知晓的内心来讲,当然是要感谢另一位人了。你苏潇清的爸爸才是个营级干部,还在这儿说什么呢?今天,林知晓想想,特别是让我在女卫生员面前掉价了,让我没脸再见这些平时玩得很好的女兵了。林知晓越想越对苏潇清产生了忌恨,心中对苏潇清窝了一团说不清道不明的火,像火球一样的正在乱窜,窜得他头昏眼花。
  可想而知,林知晓刚刚和苏潇清和睦、平稳的关系又趋于紧张、吃紧了。
  杨薇见林知晓气呼呼地走了,看了眼苏潇清,说:“苏潇清战友,你看看你,把你的战友给气走了。你就不能嘴下留点情给他点面子啊?”
  “放心吧,杨薇战友,林知晓同志才不会那么小肚鸡肠哩。”苏潇清嘴里这样说着,但心里也没底。
  “放心吧,杨薇战友,我们这个林知晓同志绝对不会让你这样担心的。”大家这样说着,便将手上拿着的东西往杨薇面前一放,都向自己的房间走去。
  杨薇看到邹优军也走了,嘴张了张,心想把邹优军喊住,但没有好意思,只好看着他们走了,满脸露出了遗憾。其实,杨薇今天想再约邹优军去杭州市区转转,因为,前两次都被他谢绝了,弄得杨薇很不高兴,邹优军对此一笑了之。邹优军甚至比杨薇本人更清楚,哪怕她把电话打得像救火警报,其实也没有多大个事。出去转转只是一个借口,无非又是遇到了什么不痛快的事情,要找他发泄一通罢了。
  一个漂亮女兵的身上,天生就有许多的优越,时不时的总需要一个能配得上自己的部队干部或者男兵,来围着自己转,这样既显示了自己的存在,又显示出了自己的周围有着丰富多彩的人脉,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杨薇,邹优军采取的是不招惹也不得罪的原则,这当然不仅仅因为她是某大军区副司令的女儿。邹优军知道,杨薇还没有那么快就会对自己产生感情,心里只是对自己有种好感罢了,这一点他自己必须要认清。自己虽是城镇兵,但和一个大军区副司令的女儿谈恋爱,那是一个天一个地的事。如若这样,就凭我邹优军的外表,还不如回家找一个比杨薇更漂亮的姑娘哩,结了婚以后,家里的决定权还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且也不见得掉多大的价。当然,杨薇本身就对这些门第概念嗤之以鼻。杨薇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过什么情啊爱的?所谓的爱情也好婚姻也罢,说这样结合那样结合都是欲盖弥彰,说白了,不就是那个男女之间的那种结合吗。她的言下之意,好像是在说,男女之间,就应该没有什么门第观念。
  这当然也只是道听途说,邹优军还没听杨薇在他的耳边说过。不管杨薇有没在邹优军耳边说过,已有这样的信息反馈到自己的耳朵里,对她的印象似乎形成了。当然,有时看到杨薇对自己好像很专业,邹优军的心里也在慢慢地对她开始有点松懈。邹优军从来也不会对她这样出生的姑娘产生过怀疑,因为,当今这个社会,难免会有些妒贤嫉能的人。就凭这一点,邹优军就不反感同她继续保持革命友谊。邹优军始终清楚,从去年来疗养就认识她到现在,他也谈不上喜欢她,也谈不上不喜欢她,充其量就是对她有点好感罢了。显然,一个男军人对一个女军人感兴趣,也隐藏着一定的危险,到底是什么危险呢,邹优军也说不清楚。好就好在,邹优军不是那种意志薄弱的人。两次到杭州海军疗养院来,邹优军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顽强的自律精神,坚定不移地把自己和杨薇的关系定格在战友之间的友谊上。
  
  一天上午,苏潇清和张班长体检好后,跟着张班长来到了疗养院的图书室。那时,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在全军难求一读。疗养院图书室的女管理员也是位女兵,长得眉清目秀,身材婀娜多姿,满脸的笑容,说话轻盈柔美,特别的和蔼可亲。
  张班长一进图书室,那位女管理员问张班长,道:“张班长,今天上午已经体检好了吗?”。
  “这有啥子好体检的?这叫另行公事。”张班长很俏皮地回道。
  “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女管理员脸上挂着微笑说。
  “给你这一说,我倒是个占便宜的小人了?”张班长双眼盯着管理员问。
  “谁说了?我可没说,是你自己说的。”管理员脸上挂满微笑的说。
  “哈哈,看来和你说话可得要小心点儿,否则,会掉到你给我挖的陷阱里去。”张班长也笑呵呵地回道。
  “你还说我呢?我倒是要小心点儿你哩。”管理员仍是笑着说。
  等张班长和她说完俏皮话后,苏潇清才问管理员:“请问,你这儿有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吗?”
  “有倒是有,可是被别人借走了。这本书是目前最好看的书了,借的人也很多,我们图书室一共买了十本,可还是不够借。”管理员很遗憾地说。
  “大概何时才能还啊?”苏潇清又问。
  “你等等,我查一下,大概何时能还。”管理员埋头认真地查看着,等她抬起头来向苏潇清回答道,“明天上午就要还了。”
  “还过来后别再借给其他人了,我们这位苏潇清战友,也是位文学爱好者,还在军报上发表过诗。”张班长对管理说着。
  “是吗。还在军报上发表过诗?了不起。”管理员满脸羡慕地看着苏潇清,右手还伸出大姆指比划着说,然后转脸向张班长说,“放心,您的指示就是首长的命令,我一定会坚决执行的。”
  “你少来忽悠我。不过这本书听说很好看,我也没看过,也特别想看看。”张班长说。
  “放心,人家一还我就打电话给你好的吧。”管理员很认真地回答。
  “谢谢你!”张班长说着,就在图书室里坐了下来,和管理员闲聊起来。也不知怎么谈到小时候怎么调皮的事。张班长说,“我们家靠海边儿,到我们那里有海鲜吃。各种各样的海鲜都有,有的还活的哩。除了海鲜,我们那儿一大片一大片的茅草地等待开垦。到了春天,能长出好多茅针。”张班长讲得这些真让管理员垂涎欲滴。
  张班长的家地处黄海中部,要下海踩文蛤捕鱼捞虾只要往东走五里路就到了海边。站在岸边上,遥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心潮澎湃,身心会豁然开朗,带有潮湿的咸咸的新鲜空气会扑鼻而来。
  张班长的家乡真是个鱼米之乡的好地方,住家少,人口也少,到处都是茅草荡。但在这茅草荡里,却有着其他地方没有的,更不用说城里也没有的宝贝。一种是茅针,一种像黑木耳大致相同的地瓜皮即“地耳”,一种是像磨菇样的“茅草菌”。这两道菜口感细嫩柔滑鲜美,在当地可是很有名气的。让人开心的是“茅草菌”和“地耳”常常相伴而生,也就是有“茅草菌”的地方肯定伴有“地耳”。有人形象地说:这是一道夫妻菜。这“地耳”和“茅草菌”一朵一朵、一片一片很安分寂静地站在或躺在湿地上煞是喜人。这两种食物的滋味儿,可比木耳和菌菇类鲜美多了,都具有独特的味道,就是做成简单的鸡蛋汤也是香气浓郁,令人食欲大增。野生“茅草菌”不仅比人工培植的香菇味美鲜香,而且具有更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更高的药用价值。这使张班长常常思念起儿时的鲜味来,更是与之有关的那段单纯的岁月。
  嫩嫩的茅针,是春天赐给人们的礼物,男女老少都爱吃。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大人小孩闲暇时都会到茅草田里去拨茅针,剥开外面那层包裹着尚未张开的草叶,里边是一根柔软绵绵的银白色的软条,放进嘴里嚼,柔软无骨,嫩嫩的,甜丝丝的,有一种草的清香。春阳越来越暖和,茅针也在渐渐地长大,有的已破叶而出,绽放开后,一片蓬蓬松松毛茸茸的白色,在春风中摇曳,倒也婀娜多姿,别具韵味。这个时候,它就成了做毛窝鞋最好的什物,冬天穿在脚上一点儿也不冷。
  张班长记得,他出来当兵前,就是在这片到处充满清新的环境中长大的,差不多大的孩子们常常躺在茅草地上,不用担心它会像其它草一样被压渗出草汁,染了衣服回去挨打。他们翘着二郎腿,嘴里嚼着刚拔下的茅针,任凭春风拂身,仰望天空,看白云悠悠,心随云天远去,还边吃边喊:茅针茅针是草根,男孩吃了要结婚,女孩吃了要有孕。茅针还属于一种药物,能起到活血止血,消瘀止痛,止血疗伤。
  那时苦中作乐的惬意,绝对是今日的人们无法想象体会到的。
  不过,自80年代中后期,茅针、地耳、茅草菌就渐渐稀少了,关键是茅草地少了,也没有人关注这些纯天然的食物了,目前已再也看不到了。(地耳、茅草茵参考网上记载)
  张班长直到参军入伍前,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17个年头,住宅后面请人挑了一个长约四十米、宽约二十米、深约三米的深水鱼塘,第一年鱼塘里捉了点鱼苗后,以后再也不用捉鱼苗了。鱼塘里的水清幽幽的,到了冬天,可以站在河边在太阳的照耀下,能看到河底下一尾尾自由自在游动的鲫鱼和鲢鱼。闲暇时要吃鱼了,连钓鱼竿和钓鱼钩都不用买,到小竹林边上砍一根竹子,拿一支缝线针再用钳子钳住,在煤油灯上或蜡烛的火头上,先烧红针尖的部位锤扁后用剪刀剪出倒刺,再将要弯的部位烧红后再弯成鱼钩的形状浸水就成了,那钓上来的鱼又新鲜又好吃。到年底了,生产队集体起鱼,那才叫个乐呢。当地人说:吃鱼没有起鱼乐。那时候还没通电,在河的中间打起一条土坝,将一只大水桶上下用绳子箍紧,再留足够长的四根绳头,然后两人站在土坝上,抓起那只桶上的预留下来的绳头,将土坝一边的水向另一边一桶一桶地舀过去。大的鱼塘就用鱼网打或用网丝。
  张班长讲到这儿,令女兵管理员馋涎欲滴。她看着张班长说:“给你这么一说,我真的特别羡慕你。我真想到你那儿去,过过今日鱼米香的日子。”
  “行啊,只要你何时想去,和我说一声就得了。”张班长满脸欢迎的意思回道。
  “是真的吗?”管理员认真的露出很惊讶的脸色问。
  “那可不。”张班长仍是欢迎的脸色回道。
  “咱们拉钩好吗?”管理员很天真地看着张班长说。
  “这你还信不过我呀?还拉什么钩呀。就这样,一言为定。”张班长很豪爽地说。
  “我是怕你变卦。”管理员见张班长不愿意拉钩,脸上露出了不高兴的神色说。
  “拉了钩就不会变卦了吗?要变卦就是拉钩也会变卦的,不变卦就是不拉钩也不会变卦的。”张班长如斯这样一说。
  管理员听听也对,就点着头说:“对,不变卦就是不拉钩也不会变卦的。就像你刚才说的,要看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一样。”
  “对,这就叫信任。”张班长说。
  一个月的疗养转眼就过去了,在苏潇清他们离开的时候,医生、护士,特别是霍蓉和杨薇,还有就是那位图书室的管理员,总有种依恋。在这一个月中,苏潇清他们从上海来的几个潜水员,不像其它地方来的兵,从来没有给过医生、护士、卫生员找过麻烦,在那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还专门发函给苏潇清他们所在部队,好好的赞扬了他们一番。后来,苏潇清曾和霍蓉通了几封信,等到下一年后再度疗养去,霍蓉和杨薇双双都离开了海疗,据说都调回到自己父亲所在的部队。苏潇清一种失落,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在苏潇清的心里徘徊。这种失落并不是对她俩产生了爱情,而是感到,再去疗养就没先前那么热闹和快乐,也就是说,她俩一走,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和思念。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