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铁路魂>第二十九章:家中迎贵客

第二十九章:家中迎贵客

作品名称:铁路魂      作者:安子川      发布时间:2021-10-01 10:43:39      字数:3069

  其实修路现场距颜家川家属区也就三四里的路程。此时正值人间最美四月天,到处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回到家里,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钟,奶奶早已做好了午饭在等着他。依然是土豆加面条,可以说,整个锅里,土豆占据了多一半。
  土豆是几个奶奶在半山坡上开的荒地种的,面条是西干局给每个铁路职工按定量发的。对于每天吃的土豆加面条,父亲和姑姑老是埋怨;“天天吃这饭,天天吃这饭,就不能好好做一顿面条吃吃。”
  “能吃上这就不错了,你看看山上修路的解放军叔叔吃得是啥,连面条都没有,黑面馍馍加土豆。就这还吃不饱。”
  每次父亲姑姑噘着嘴埋怨的时候,爷爷就瞪着眼睛训斥。他们只好闭上嘴一句话不说,低着头只顾吃饭。但只要爷爷一不在家,他们俩依然嘟嘟囔囔。
  端上饭碗,爷爷就把上山领养伤员的事说给了奶奶。奶奶马上加快了吃饭的速度。爷爷说:“我吃好了,你慢慢吃,我去给刘大嫂说一声,等大家都吃了饭,咱们就上山领伤员。”说着走出了门。
  约莫半个小时的功夫,奶奶已经给另一张床上铺好了被褥。
  爷爷奶奶居住的家属房,是两间青砖黛瓦房,一间爷爷奶奶住,一间父亲姑姑住,门外是一间简易的厨房。自从昨天说要领养伤员居住,奶奶就连夜腾出了孩子的房间,给伤员住。而在她和爷爷的房间里又支了两张单人床,中间拉两道布帘,相互隔开,让父亲和姑姑居住。
  当奶奶收拾完了屋里的卫生后,爷爷领着刘宝堂和十几家职工家属,已经来到了家门前。
  奶奶一看她们没带孩子,疑惑的问:“孩子们呢,谁照看?”
  刘玉兰笑着说:“都放到学校去了,改凤妹妹在照看呢?”
  奶奶一听这话,心里又一次为刘玉兰奶奶的细心周到所佩服。“还是大嫂想得周到。”
  “准备好了咱们就走。”爷爷说着,在前面带路,十几个职工家属跟在后头。
  他们刚走到山脚底下,就见一群解放军战士,在石指挥长和几个副指挥长的带领下,搀着十几个受伤的战士慢悠悠向这边走来,有几个重一点的伤员是被几个战士用担架抬着往前走。爷爷他们赶忙紧跑几步,一人搀扶一个。爷爷嗔怪地对石指挥长说:“咋还让你们亲自送来,说好了,吃过饭我们来接。”
  “让你们来接就更过意不去,还是我们送来的好。”
  “不是说了吗?咱们是一家人。”爷爷说着,簇拥着几个指挥长向站区走去。
  就这样,颜家川站区的家属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家认领了一名伤员。而几个伤势较重的伤员,就寄养在爷爷和刘玉兰等几个孩子大一点的家里。
  随后,爷爷又带着几个人,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地送布匹,做宣传。只要能为修铁路出点力,哪怕做上一双鞋,他们也不放过。很快,生活在穷山僻壤的山民,在爷爷他们的积极动员下,都认领布料,做了保证,一定按时完成。
  在颜家川站区的带头下,一时间,宝天线六个工务段的所有站区,不同程度都领养了伤员,捐献了家中的衣物和食品,做了大量的军鞋。更主要的是大家拧成一股绳,自觉自愿地支援宝天线铁路的抢修。
  有着铁路职工和广大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人民子弟兵的修路热情更加高涨。他们凭借高度爱国的一腔热血,克服重重困难,在生产工具非常落后的情况下,结合实际,发明了很多精巧实用的生产工具:如高线运土吊土捍、自动倒土车等数十种新式劳动工具,为筑路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除了发明生产工具外,子弟兵们还以班、以排、以连为单位,展开了创造新成绩的劳动竞赛。
  尤其进入酷暑难忍的夏季以后,当烈日高照的时候,施工队员悬吊在陡峭的绝壁上,一锤锤、一钎钎打炮眼,或一框框、一车车运送砂石,脸上身上流淌的全是混合着沙土的汗水;当一阵阵开山炸石的炮声震耳欲聋之后,整个山谷到处弥漫的是灰尘。他们就一边清理砂石,一边削山填沟。橄榄绿的军装早已退了颜色,也早已被混合着尘土的汗水湿透,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依然以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乐观主义精神,战天斗地,创造奇迹。
  晚上刚一休息,他们便迫不及待地跑下山,跳进相对平缓的渭河里,洗去身上的汗水和尘土,洗去一天的困乏和疲劳。当然,也有调皮一点的战士,乘着这难得的放松时间,就开始讲笑话。什么猪八戒背媳妇的故事,越背越重啦;什么寡妇门前是非多的故事,责任不在男人,关键看寡妇能不能把住自己啦:有一对年轻丈夫端着新娘子给尿盆里尿尿,害的隔壁的单身汉一晚上睡不着叫啦......等等,讲得一个个士热血沸腾,浑身燥热,然后相互看着赤身裸体的下身,看谁的反应一般,谁的反应强烈,然后浑然大笑,好不热闹,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兴冲冲上岸穿衣,吃饭睡觉。
  尽管每一顿饭菜都是简单清淡的土豆和黑馍稀饭,有时也吃一顿米饭,但米饭里都加有粗糙的小米。如果运气好的话,潘振山老伯打回来的一些野鸡野兔,还可以改善一下大家的伙食。
  等到夜深人静之时,才是最难熬的开始。虽然没有白天那么闷热,但山里的蚊子,会像苍蝇一样嗡嗡嗡地向你扑来,盯着你那干瘦的皮肤不肯离去。如果遇到下雨天,还能好点,但潮湿的地面又会让受过伤的战士旧疾复发,难以忍受。
  爷爷亲眼看见,一名年龄大一点的战士,名叫石秋阳,就是因为年龄较大,身体欠佳,领导让他复员回家,可他听说部队马上要奔赴宝天山区修建铁路,死活都不愿意复员,非要积极参加。部队首长只好批准了他的请求,他这才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铁路修建之中。
  他每天带着伤残的身体,冒着寒风,爬山越岭,伐木打草,自建棚舍。夜间,战友们熟睡了,他仍坐在灶房为战士烤鞋袜;每一次吃完饭后,别的战士累得就地休息,他却忙着给战士们检查工具,补充材料。在工程进入最紧张阶段,他干脆搬到工地上住,尽可能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八月的一天,他冒着暴风雨抢运器材,在冰凉的河水里一泡就是整整一个晚上,最终因着凉患肺炎,加之伤口感染化脓,医治无效而不幸病逝。
  爷爷亲眼看到,在一次打眼放炮中,工兵某连,午饭前放了个瞎炮。午饭后,趁其他战士休息时,由排长领了一个放炮组赶到施工现场排除瞎炮,以保证下午施工照常进展。不幸的是,在排除过程中,瞎炮轰然爆炸,致使排长和两名战士当场牺牲,还有一名战士身负重伤。
  爷爷还亲眼看到,一个河北籍青年耿荣昌,是机枪连连长,在这次参加修路工程中,承担着水上曳运木料任务。尽管这个任务既苦又险,他却抢着去干。经常手被碰破流血,肩背压得红肿,但他从不吭一声,被人们称赞为“压不倒的硬汉”。
  在一次水上运输时,由于连降暴雨,河流湍急,不幸翻船。危急之中,他奋不顾身抢救战友,打捞物资,而自己却被洪水淹没,壮烈牺牲。
  也许正是人民子弟兵这种忘我工作的牺牲精神感染了爷爷,才让他时刻牵挂着铁路的修建进度,牵挂着子弟兵的生命安全。他不但马不停蹄地奔波在管内四个站的施工现场,还天天打电话给高宝堂、严军军、梁刚刚和铁牛,问伤员照看情况、军鞋制作进度。
  也许正是爷爷他们的日夜奔波和操劳,奶奶她们这些职工家属的精心照顾,一个个寄养在职工家里的伤员战士,享受着贵客般的待遇。每天三顿饭,顿顿按时吃,家属们吃稀,他们吃稠的,家属们宁愿少吃,也要管他们吃饱。衣服脏了,家属们给他们洗干净,头发长了,家属们学着给他们剪短,并烧好热水帮他们洗干净,他们想出去散散步,晒晒太阳,又是家属们搀扶着他们走出去;有的重伤员,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照顾起来不太方便,家属们就让自己的男人来帮忙,常常感动的伤员战士热泪盈眶。在每个铁路职工的家里,他们就像高贵的客人,得到过这些家属们最热情的照顾和款待。
  也正是这些铁路职工及家属们的精心护理和照顾,短短两个月时间,再没有出现过任何因疾病引起的伤亡事故,渭为减轻部队的伤员护理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正当工程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接到紧急命令的64军全体官兵,迅速撤离施工现场,投入到另一场更伟大、更光荣、更艰苦的战争中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