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龙凤隐>第135章 千古之谜有了答案

第135章 千古之谜有了答案

作品名称:龙凤隐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1-09-11 17:54:05      字数:3528

  马嵬坡事件中的杨贵妃到底是被绞死还是另有其他结局?围绕这个问题,学术界数十位学者在龙标虎头山唐代古墓开掘现场召开了现场会。其实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用怀疑了,召开这个现场会,不过是让学术界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认识。
  首先是国家文物局负责人做了重要讲话。他说:
  “各位先生们、女士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举办这个现场会,目的只有一个:让大家亲眼看看我们在学术界争论了一千多年的那个问题的主人公——杨贵妃娘娘!”
  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当然,我们要看的,还有一个连在一起的人物——唐玄宗,这位一千二百多年以前的皇帝爷。”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各位先生们、女士们,也许有人会怀疑,这唐玄宗和杨贵妃是真的吗?我可以肯定地对他说:是真的,绝对是真的!”
  领导一边说话一边举着两本书:“也许有些朋友想问一问我:‘你有证据吗?’,我说,这就是证据!最有力的证据!”领导把手中的两本书的书名大声念道:“这一本是《唐玄宗隐居龙标》,这一本是《唐代五溪文化的繁荣》,两本书的署名都是李隆基。李隆基是谁?谁都知道,他就是唐玄宗的真实姓名。”
  领导说到这里,大家纷纷议论开了。
  “静一静!大家静一静!最后我还有一点想告诉大家。这两本书是不是这次开掘出来的?不是!说起这两本书的来历,还有很长的一段故事。为了节约时间,我也只能给大家简单地说一个大概。”
  说到这里,领导又提了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咸丰年间这里发生过一件什么事吗?你们当然不知道。但是龙标李家巷子的老人知道,咸丰年间,就是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一起盗墓事件。这两本书就是那一次盗出来的。”
  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听得满头雾水:怎么一百多年前就盗了出来,如今才知道呢?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又听领导继续说:
  “要说这两本书的发现,我们还得感谢那两位盗墓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没有那两位盗墓的人,今天我们就不会得到这两本书,也许永远也得不到!”领导提高声音说道。
  “可是……”有一个人想提问,又忍住了话头。
  “我知道你要问什么。这两本书盗出来以后到哪里去了?这位朋友是问这个吧?其实我正要向大家说这个问题。我这么说吧,这两本书好比一个女儿,一出生就被卖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后来在那很远的地方生儿育女。一百多年过去了,现在我们的女儿又回娘家来了。”领导说到这里,惹来一场哄堂大笑。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大家知道,咸丰年间,在湘西辰州府有西方传教士传教,当时那传教士是英国人。一天,有两个年轻人找到传教士,说有两本书要卖给他。那位英国传教士倒认得汉字,一下看出那两本书是唐玄宗写的,于是那传教士用四百两黄金买下了那两本书。至于后来的事,你们只要看看这两本书后面的《后记》就明白了。”
  下面一片窃窃私语,都要求领导把那篇《后记》念念。领导只得把那《后记》念了一遍,然后说:
  “不过我们还要感谢旧金山唐人街的一位姓唐的华侨朋友。”
  “旧金山朋友?”
  “对,那位朋友姓唐,唐先生。正是这位唐先生花了一百二十万英镑的巨款把这两本书从英吉利王国的一位侯爵手里买了下来。这唐先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把这两本书从旧金山送到我们手里。”
  大家都为唐先生的爱国热情所感动,一片窃窃私语。
  “下面由学者们做学术发言。”领导向大家深深地一鞠躬:谢谢各位!
  首先发言的是一位专门研究杨贵妃的专家马先生。他说:
  “关于杨贵妃的死,最普遍也是最正统的说法是,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玄宗皇帝亲自赐死,并且是用一匹白绫绞死了。从马嵬坡当时的情景来看,杨贵妃确实必死无疑。当时玄宗皇帝为了稳定军心,用牺牲自己心爱的妃子来换取大唐天下,这种做法自然合乎情理。但是细心的读者从许许多多互相矛盾的史料以及许许多多当时的文学作品可以发现,关于杨贵妃死在马嵬坡的说法存在着许多疑点,甚至可以说根本说不过去。
  “大家想想,堂堂大唐天子,能保不住自己深爱的妃子吗?即使玄宗皇帝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开了口,那些身边的一大群文臣武将就想不出一个办法,把贵妃娘娘藏起来吗?当然,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在那个时代,愿意代主子牺牲生命的下人(比如侍女、丫环之类)大有人在。结果,事情果然像我们分析的那样,杨贵妃的贴身丫鬟珠儿做了贵妃娘娘的替身,代主赴死了。这件事我们的玄宗皇帝还耿耿于怀,到龙标隐居后还写过一首诗赞颂了这位巾帼豪杰,你们可以来翻翻《唐玄宗隐居龙标》这本书。由于鄙人被珠儿的英雄豪气所感动,那首诗本人还能背下来:
  “‘惜哉美珠儿,豪气胜须眉。代主赴死日,玉颜留马嵬。白绫当汗巾,不闻血腥味。今日对天笑,留得千秋媚。’
  “其实,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面有两句:‘马嵬坡上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你们想想,这不是明显告诉了我们,那座埋葬杨贵妃的坟墓是假的吗?”
  马先生虽然提出了问题,却并没有说出问题的答案,也许是故意抛砖引玉吧,只听得他说:
  “关于杨贵妃究竟去向如何,下面我们听一听有关人士的发言,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明明知道了她的最终去向,但是过去学术界的混乱还得澄清。”
  接着发言的是一位来自四川的蜀女士。蜀女士首先引用了陈鸿的《长恨歌传》里的几句话:“……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而去之。仓皇展转,竟就绝于尺组之下。”然后说,“这里的‘使人牵之而去’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你们只要仔细琢磨一下就会明白,这句话就是说杨贵妃被使者拉着藏匿到某个秘密地方了。但是后来杨贵妃到哪里去了呢?有人说是到巴蜀的老家去了,她的老家在离成都不远的都江堰附近,这种说法想来也颇有道理。我们都知道,唐玄宗后来到巴蜀成都避难。这么想起来就容易使人恍然大悟,原来杨贵妃早就跟皇上有约定,往后他们可以经常在杨贵妃的老家相会。
  “善于联想的人由此就想到一个更深层的意思,白居易的《长恨歌》里说玄宗皇帝在蓬莱仙境看到了杨贵妃并且跟她相会了,奇怪的是杨贵妃的巴蜀老家(顺便说一下,杨贵妃的出生地在桂南的容州,但是她的童年时代是跟着在巴蜀做官的老爹度过的,所以巴蜀可以说是杨贵妃的第二故乡)附近刚好有一座山叫着太蓬山,那太蓬山风景秀丽,早就是道家高人修道的圣地,当地人都把那太蓬山说成蓬莱仙境。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就容易使人相信下面的故事:
  “当地人传说,马嵬坡事变后,杨贵妃乔装打扮,在一个侍女和一名太监的陪同下,翻秦岭,过巴中,最后终于来到太蓬山。太蓬山上的一位有道高士见杨贵妃非寻常民女,立即收留了三位不速之客。在道观道士们的同情和保护下,他们在道观内住了下来。杨贵妃早年曾与道教关系密切,对太蓬山早就有向往之心。所以他们在这里倒也过得比较舒心。
  “后来玄宗皇帝到了巴蜀成都,他按照杨贵妃原先告诉他的地址寻找,但是哪里找得到呢?忽然他想起杨贵妃曾信奉道教,莫非她住进了某所道观?他这么一想,立即找遍了成都周围的所有道观,结果在太蓬山上的道观内找到了。
  “杨贵妃怎么会走到太蓬山呢?原来还有一个来历:杨贵妃酷爱吃荔枝,唐玄宗专门开辟了一条荔枝路,每年荔枝成熟季节,玄宗皇帝都要派快马以最快的速度给杨贵妃采购新鲜荔枝,而这条路就路过太蓬山,出差的人常常说起太蓬山,所以杨贵妃知道那地方。
  “传说杨贵妃就是在这里避难,度过她的凄苦晚年,死后葬在山下一个村子后面的山坡上。为什么她要埋葬到那个村子的后面呢?原来那个村子的人姓李,当地人叫‘李家村’,玄宗皇帝也姓李,杨贵妃觉得她是李家的人,所以她要埋葬在李家的风水地。
  “现在那座坟墓被当地的村民称作是‘仙女坟’,意思是墓中埋葬的是美人。杨贵妃死后,山下的村子改名为‘杨家村’。各位看官如果认为鄙人是胡乱编造,你们可以去那地方亲眼看看。”蜀女士说到这里,作出一副让大家讨论讨论的架势。但是她很快就结束了大家的议论,“但是不管怎么说,唐代古墓在龙标的出土,证实了它是前人的一种猜想。那座‘仙女坟’里面躺着的不是杨贵妃,也许是另外一个姓杨的美人。”
  唐先生插言说:“关于仙女坟这个问题,《唐玄宗隐居龙标》这本书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仙女坟埋葬的是珠儿,就是在马嵬坡替杨贵妃死去的杨贵妃的贴身侍女珠儿。”
  接下来发言的是来自广西的荣女士。
  荣女士说:“杨贵妃在马嵬坡事变中,情急之下,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高力士派一位公公带着杨贵妃和两位随身侍女乔装打扮,偷偷溜出军营,经长途奔波,到达杨贵妃的出生地桂南容州。高力士也是容州人,跟杨贵妃是老乡,在唐玄宗杨贵妃高力士三人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你们能认为高力士会眼睁睁看着杨贵妃被绞死吗?这简直不可思议!所以这种说法也非常有力。到了容州,谁还能管得着呢?所以杨贵妃的后半生在她的出生地容州度过是不值得怀疑的,但是,这毕竟还是人们的一种猜测。如果杨贵妃的后半生在容州度过,一定会留下一些生活方面的细节,遗憾的是,这方面的资料一点儿也没有。现在终于有了一个确切的定论,这种说法也就不必去认真考证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