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龙凤隐>第87章 “鬼方”舞阳城

第87章 “鬼方”舞阳城

作品名称:龙凤隐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1-08-30 11:19:05      字数:3532

  三妹子看着那一面大鼓上的图案说:“那正中间不是日头和日头发出的光线吗?这鼓的边缘上有些什么呢?奥,看出来了,这是青蛙,这是乌龟,这是一头牛吧?这是一匹马……”
  这时一个小孩走了进来,拿着锤子在鼓上用力一敲,众人都吓了一跳,因为那声音确实太大。几位老人一齐喝住小孩,因为寨子有规矩,一般不许随便敲打铜鼓,只有在节日或者有重要事情才能敲打铜鼓。
  基叔又问起他感兴趣的问题:“有书上说铜鼓又叫着‘蛙鼓’,‘青蛙鼓’,有来历吗?”
  “这话说来就长了,不是有一个民族叫‘佤族’吗?传说在佤族民间有这样的故事,在那遥远的古代,西盟县北面的高山密林中,有一汪碧绿的湖水,人们称‘弄球龙潭’。这里住着一对青蛙精,一共生了九男九女。待他们长大成人、婚配生育后,分别居住在九条山沟里。后来青蛙精都去世了,生活在这一带的佤族人为了纪念他们,用青铜铸成铜鼓,并在鼓面上铸出青蛙的形象,那铜鼓就叫着‘蛙鼓’。”
  “听说这里用铜鼓做地名或寨子名称的不少,这是怎么回事?”
  “这铜鼓许多地方都挖出一些,据我们知道的,我们黔东一带,挖出的铜鼓不下数百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在一个地方挖出铜鼓,就把那地方用铜鼓作地名。像我们周围一两百里的地方,就有不少铜鼓山、铜鼓岭、铜鼓溪、铜鼓滩和铜鼓村铜鼓寨等等。”
  忽然,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子和一位年轻姑娘一同走进厅堂,几位老者纷纷说道:“嘎吉依玛你们来得好,这几位客人要了解铜鼓的情况,你们见识广,给他们谈谈。”
  那位姑娘一眼看见两位外乡姐妹样貌如此漂亮,马上喜欢起来:“两位姐姐,从哪里来?看样子你们是汉族姐妹吧?”
  环儿见这姑娘说话如此伶俐,也便打心眼里喜欢:“好一个苗族妹妹,姐姐从龙标过来的,跟你们隔得很近呢,要是妹妹得空,去我们龙标玩一玩好吗?”环儿从姑娘的打扮已经看出她是苗族姑娘。
  几位姑娘正说着表达感情的言语,就听到基叔开言道:“芙蓉楼里的一本书上说到一篇文章,叫着《双获铜鼓记》,但不知详细情况,不知各位是否知道它的情况?”
  嘎吉笑笑道:“这故事在桂省和黔东一带广为流传,说的是桂省桂平县某地有人在浔江撒网打鱼,一网撒下去,奇怪的事发生了,不管那人用多大力气,也不能把它拉上来。那人以为网住了一条大鱼,但是它又不动,叫来几个人帮忙,用绳子把它套起来用力一拉,露出了水面,大家一看,惊喜万分,你道它是什么?原来是一面铜鼓!”
  “这一面铜鼓值很多钱吧?”
  “慢点,我还有话没说完呢,就在这同一天同一个地方,另外有一个人在屋后挖一个地窖,一锄头挖下去,忽地发出锵锵的金属声音,那人感到奇怪,加把劲把它挖了出来,原来是一面铜鼓,那人高兴的发了狂,对着铜鼓锵锵锵锵敲了半天,全村人都来看热闹。”
  “那两人都发大财了吧?”
  “不,这铜鼓据说是当地的宝,凡是挖得铜鼓,都是交给村寨集体使用,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保管。当然,那些挖得铜鼓的人也因为对村寨有功而成为村寨头人。”
  “这事怎么就写到书上去了呢?”
  “这在同一天同一个地方得到两面铜鼓的事从古以来没发生过,实在是天大的奇闻,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这事就传遍了四面八方。后来来了一位大文士了解详细情况,一篇文章就被他写出来了。有了那篇文章,那村寨也就天下闻名了。”
  基叔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这些东西对他来说都是宝贵的材料。这时那位苗族姑娘也说话了,她用甜润的声音说道:“后来这地方还有故事呢,过了一百一十二年以后,又有人在浔江同个一地方捞得一面铜鼓。那地方因两次得铜鼓,人们把那地方叫着‘铜鼓滩’。还引来不少诗人慕名探胜,曾经有一首《铜鼓滩》是这样写的:‘铜鼓何年铸?曾闻跃此滩,渔人抬不得,神物自出滩’。”
  “听说苗族、侗族和壮族等民族都把铜鼓做乐器使用,你们这里也是一样吗?”
  就在这时,又有几位姑娘说说笑笑地来到厅堂里,原先来的那位姑娘忙说:“来来来,我们一起跳一个铜鼓舞,嘎吉叔和几位老伯都来敲打铜鼓,不过大家要轻一些。”说完,几位苗族姑娘跳起了铜鼓舞。
  环儿和三妹子有点跃跃欲试,但她二人对这铜鼓舞实在不熟悉,只得呆呆地看着。基叔注意着这铜鼓的节奏,轻轻用手在大腿上打着节拍。
  一段舞蹈过后,嘎吉又开始说话了:“在我们这里,每逢春节,都要在屋梁上吊起铜鼓进行演奏,有的在平坝上支起几面大小不同、音色各异的铜鼓,一边演奏铜鼓一边跳铜鼓舞,欢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由于敲击的方法和节奏不同,音响十分丰富。这种娱乐活动常常是通宵达旦,甚至一连数日。农闲的时候,相邻各村也常聚在村寨附近的山头上进行铜鼓比赛。甚至在壮族的对歌和赛马等活动中,也要敲击铜鼓助兴。铜鼓还有专用的曲牌,像《祭鼓调》、《送鼓调》、《喜鹊调》、《散花调》、《三六九调》等等。”
  “在苗族、瑶族和水族聚居的地区,到处都流行铜鼓舞。‘小伙们吹芦笙,姑娘们跳铜鼓舞,芦笙吹三天,铜鼓跳三夜。’”
  这舞阳城位于舞阳河畔,它的四周都是山。河水蜿蜒,成“S”形穿城而过。北岸是以前的府城,南岸是过去的卫城,远远看来很像一个太极图。城内外,那些古代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宗教建筑群,其间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三教合一,蔚为壮观。此外,沿舞阳河畔还有天后宫、吴王洞、石屏山、铁溪等旅游景点。
  据史书记载,这舞阳城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它是由苗族先民从黄河以南一个叫“舞阳”的地方迁徙到这里,后来定名为舞阳城的。这里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湘黔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有“欲通云贵,先守舞阳”之说。《苗疆闻见录》上也有“欲据滇楚,必占舞阳”的论述。有一首诗这样描述了舞阳城地势的雄奇:“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基叔六人此时正走在舞阳城的街道上。环儿和三妹子二人同时停下脚步,抬起头来手搭凉棚向上望:“嗳哟哟不得了!这上面的石头掉下来岂不正好砸着人头吗?”
  马车老板呵呵大笑道:“二位姑娘,你们放一千个心一万个心,这上面的石头绝不会掉下来的,不然人家这房子怎么还建在这地方呢?并且整整一座舞阳城都建在这里,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
  “说起来这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还没有人居住,舞阳一带的居民把这里叫着‘竖眼大田溪洞’,是鬼居住的地方,也就跟长江三峡的‘鬼城’差不多吧。后来黄河以南有一个叫‘舞阳’的地方发生瘟疫,死了很多人,那里的居民觉得那地方不吉利,于是整个家族迁徙到这里。但是房舍建什么地方好呢?大家商量着这问题,于是大家决定请一位有道高士为他们选择住地。”马车老板说到这里停了下来。
  “那有道高士请来了吗?”
  “看你们好急的。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一个当地人指着不远处的一个石洞说:‘那石洞叫着青龙洞,洞里住着一位有道高士,据说是太上老君的徒弟,人称张天师,你们要选择吉地,请他来看看,保管万无一失。”马车老板停了停,继续说,“于是,家族里面的两位长者去那青龙洞请张天师。张天师来到众人面前,问大家:‘听说你们要选择吉地安家,现在有一个好去处,只是不知你们有没有胆量。众人纷纷表示:‘我们只怕瘟疫,别的什么都不怕!’张天师高兴地说道:‘好!大家看,这一堵石壁下面,实在是按寨居家的绝好宝地,如在此地修建村寨,数百年之后必然大兴大旺,成为远近闻名的繁荣都市,贫道向大家恭喜了!”
  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情激动。但也有一部分人看着那高高的陡峭石壁有些担忧,这时又听得张天师道:“大家不要担心,待贫道为大家解除后顾之忧!”只见张天师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一双手不停地舞动,接着,张天师一连声的“捆、捆、捆捆捆~~”最后,张天师的右手高高举起,高声道:“此方神灵听吾指令:此石壁已被捆住,千秋万世不得有半点松动,切记!切记!”
  原来这张天师动用了太上老君的“捆山术”,将这石壁牢牢地捆住了,所以自古以来这里没掉下过一块石头,环儿和三妹子都松了一口气。
  由于青龙洞就在附近,加上那里还有许多值得观赏的景点,于是大家决定下午去青龙洞那边看看。
  其实青龙洞是一个总称,它是一个旅游景点的建筑群。当你漫步在这舞阳古城的街头,举目远眺,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唐疆域中著名的青龙洞古建筑群。青龙洞共有单体建筑三十六座,共由六个部分组成,依次为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书院、玉皇阁、万寿宫、香炉岩等处。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依洞傍崖,贴壁临空;这里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画栋雕梁,青瓦红墙,错落有致,曲径回廊,庭院幽静。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
  现在基叔一行人走过祝圣桥,就到了中元禅院,这中元禅院的布局是佛寺的建筑风格,又具园林建筑的韵味。它的大佛殿是建在一块平台上,后面六角亭又是建筑在中元洞的洞口边,独柱亭则建在一块形同孤岛的岩顶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