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蓝色的海洋>第二十章 岛上补给

第二十章 岛上补给

作品名称:蓝色的海洋      作者:苏晓蔡      发布时间:2021-08-11 19:25:36      字数:3840

  苏潇清是两条潜水工作船的新兵中第一个潜水训练的,还没有下潜训练的人认为,他已经经历了肉体和意志的磨练,也经历了好奇和恐惧的真实写照。而实际上,苏潇清自己也没有遇到什么肉体和意志的磨练,最多充其量就是排除了潜水时的恐惧感,也真正的知道了,采用这样的方法潜水和平时下河洗澡、游泳是截然不同的。苏潇清没想到,第一次潜水开始还真是有点儿恐惧、害怕,可后来脚一落地就感到全身心的是那么轻松,当然,归根结底自己没在水下运动,还耍了一点小聪明,事后给指导员和潜水长们指出来了,还颇有点儿尴尬。但这也让苏潇清深深地感受到了当一名潜水员的苦与乐,才有点儿体会到当潜水员的不易。可以想象,地处东海之滨的上海水域,浑黄一片,潜水员下到水底下眼前倒是黄黑色的,东南西北怎么能摸得清呢?苏潇清通过自己这次潜水后的真正体验,也得出来这样的结论:我们潜水员从潜水工作船上穿好潜水服,再潜入到大海、长江,就是迈向生与死的战场。先前,潜水长、班长、老兵们说,“潜水员的脚下就是生与死的战场”,自己只知道它的表面意思,而真正的生与死的实际意思,也就是在自己潜水以后才真正地体会出来。
  训练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苏潇清他们也开始感到乏味了。他们从开始下水的紧张,到渐渐能在水下自由自在地左右前后运动,再到盼着能出去执行一次任务。
  任务没有等来,却等来了给岛上送兵和补给。
  那天上午八点,码头上运来了一大汽车的主副食品,然后再将这一车的主副食品卸下来装到了苏潇清所在的潜水工作船上。八点半,从码头上走下来一队穿着棉大衣的海军战士。这十名战士除了一名带队的,其余九名看上去也都是十七八九岁的新战士。这是苏潇清从他们的着装、背包和棉大衣上看出来的。他们一个个也登上了苏潇清所在的船上。
  苏潇清看着这些上岛的比自己的年龄还小的战士,心里头有点说不来的感觉。由于前舱属于枪帆兵、机电兵们住的,七八个人地方小,也没什么空间了。后舱是艇长、副艇长、潜水员和航海兵们住的,还放有一台十二寸的进口彩电,地方大多了,中间还有一张能坐十几个人的长方桌。平时晚上或者节假日,大家都来看电视或者开会,就会用到这张桌子了。上岛的战士们都喜欢到后舱,空间大,还有的坐。
  此时的苏潇清不知怎么的,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苏潇清的331潜水工作船出航了,这也是苏潇清下部队上船以来第一次出航。苏潇清的心情无比激动。
  “左满舵。”艇长站在指挥台上发布了第一道命令。
  “左满舵。”浙江的操舵老兵,也是航海班的班长回道,紧急着航海班长马上又回道,“满舵左。”
  “两进一。”艇长发布了第二道命令。
  “两车进一。”航海班长回答。
  “正舵。”艇长又发布了一道命令。
  “正舵。舵正。”班长回答。
  “把定。航向四十度。”艇长命令着。
  “把定,航向四十度。”班长回答。
  苏潇清他们的潜水工作船就这样起航了。苏潇清突然想起了一首非常壮观、优美的诗,但只能记得诗的大意了:“一个很平常的早晨,在长江上游的一座小城,就是李白住过的那座小城。那天,整座城很平静,长江也很平静……我走出城门,走下长长的一串石梯,走到江边一个小小的码头。码头上静悄悄的……我朝江面望着去,江水正缓缓地向东流去。我想起了一个人……他是我的父亲……头颅悬挂在城门上……”
  苏潇清不觉顺着这首诗的诗意走进了诗境之中。苏潇清也想起了自己的爸爸,曾经从枪林弹雨中冲洗过来的爸爸!继而想起了爸爸,为什么不愿意给上提要求,把妈妈,还有哥哥姐妹们的户口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因了。爸爸,您的思想真伟大!苏潇清从心底里向着长江无声的呼喊着!
  331船驶出了长江口,渐渐的风声比刚才大了,浪涛也比刚才高了,一名最多看上去只有十七八岁的新战士开始有点晕船了。起先,这名战士还可以控制,但随着船上下的起伏,这位战士的脸色就越来越厉害,渐渐地发白了。他们一起的战友们在不断地和他说话,想转移他的思路。
  苏潇清也看着他很难受地在努力地压抑自己。他看着苏潇清,似乎想说什么,想岔开话题把胃里的反应给压下去。他刚想开口,话还没说出来,倒是一大口米汤夹杂着各种颜色的咸菜就从嘴里直往外喷。好在他下意识地把自己头往下一低,再加上那名班长也有经验,早就准备了他们带上岛的洗脸盆。这一个一交公粮,紧跟着另外两个也开始有点晕了,脸色也在变化着。
  苏潇清看到这些,急忙让那位第一个先交公粮的睡到了自己的床上,也拿出了毛巾为他擦着。但苏潇清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肚里头也在翻腾起来。苏潇清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晕船过,当然,那时乘坐的都是大船。今天看来自己也逃不过这一劫了。
  苏潇清跌跌撞撞地从舱室的梯子上摇摇晃晃地爬出了后舱,手抓紧舱门向外走去。苏潇清抓住了外面的栏杆,就情不自禁地向着黄浦江低下了年轻的头颅。不出来不知道,一出来还真吓了苏潇清一跳,今年来的几名新兵,都为长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潇清虽也交了公粮,但他交好了公粮抬头看着远方时,他的心潮就无法平静下来了:蓝蓝的天上没有一朵白云,正和翻滚着浪涛的海水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那洁白的海鸥随着自己的船在翩翩起舞,那“欧欧”的叫声是那样的悠扬和清晰,有的海鸥还飞到了苏潇清的身旁,用那双晶亮的眼睛一闪一闪地晃着头不停地看着苏潇清。苏潇清只要一伸手,仿佛就能抓住它似的。
  苏潇清觉得这些海鸥真的很美,好像在和你亲昵地窃窃私语,又好像在问候你似的。苏潇清看着这飞翔的海鸥,竟然没有了再交公粮的意思,倒是被它们吸引住了。苏潇清想,难道是上帝派来安慰我的还是来转移我的注意力的吗?它们也不累吗?总是在自由地飞翔着,还不停地鸣叫追随着。苏潇清生怕他们累了,心里就在想,如你们累了的话,就到我们的后甲板上休息休息,也让我们真正地好好地交流交流,好吗?苏潇清想,如真是那样该多好啊。可是它们就是这样顽强地围在苏潇清船的周围、上空飞翔着、鸣叫着、追随着。
  在前面的天和水之间,出现了一个朦朦胧胧的小黑点儿。331船恪守着自己的使命,在坚强地向着那个朦朦胧胧的黑点航行。渐渐地黑点儿在变大,在变大。在苏潇清的眼前展现出的是一个零点五平方千米可能还不到的小岛。不应该是叫岛,而应该是称为礁盘更加贴切点。
  邹优军从前甲板走过来问苏潇清,说:“苏潇清,你有没交公粮?”
  “交了。现在好多了。你呢?”苏潇清边答边问。
  “也交了。现在也好多了。”邹优军会心地一笑接着说,“听老兵们说,快到了,最多还有半个小时。”
  “他们这些兵以后就生活在这里吗?”苏潇清用眼神朝邹优军示意着,不无担忧地问道。
  “可能是吧,否则也不会跟我们船来呀。”邹优军好像很懂似的说。
  “同样是海军,怎么就有那么大的区别呀?”苏潇清皱着眉头说着。
  “怎么了,你在同情他们吗?”邹优军问道。
  “是啊。但同情又能怎样呢?祖国要他们去守啊,各军兵种都有各军兵种的职责。说不定有的还要苦呐。”苏潇清忧忧地说。
  “苏潇清,你就别杞人忧天了。你说的各军兵种不同,但同样是为了保卫祖国。”邹优军很洒脱地说着。
  “是啊,别杞人忧天了。你干吗去?”苏潇清问道。
  “我到舱室里去看看那些要上岛到的战友们,有没有我要帮忙的地方。”邹优军说着就朝着后舱扶梯走去。
  “哦。我也去看看。”苏潇清说着也跟在邹优军后面,重新回到了后舱。
  331船靠好码头后,那几个晕船的战友们比刚才好多了,邹优军和苏潇清他们帮他们拎着日常用品,他们自己却空着手下了苏潇清他们的船。那个小战士,就是睡在苏潇清床上的那位,拉着苏潇清的手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苏潇清被他这一说,眼眶也感到有点湿润了,连忙说着没关系之类的话,让他以后多多保重等。那战士一步三回头地往前走去。
  看着他们慢慢地往岛上走去的背影,苏潇清的喉头一紧,一腔悲伤渗入了心间。苏潇清的眼睛里湿润了。他还是不明白:同样是军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呐?这难道就是命运吗?苏潇清从来是不相信命运的,他是想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如果当时体检是陆军或者是像他们这样的兵,不也是会像他们一样吗?到时候,自己的背影留给别人也会像此刻一样吗?
  岛上的干部战士们都来卸补给。等补给卸完了,也到了开饭的时间了。兴许是苏潇清刚才看到这水天相连吧,心里还想着哩:难道这奔腾的长江,就没有一点倦意吗?他们这些守岛的兵整天工作、学习、生活、训练在这儿,哪是一种怎样的枯燥、煎熬?苏潇清竟然一点反应也没有,盛起饭就和老兵们吃起来了。倒是像邹优军、黄慎晨等新兵们都坐在礁石上,垂头丧气地没一个敢吃的,一看到饭菜就有了反应。班长、老兵们,还有潜水长和艇长都来劝,让他们少吃点,再说了,当海军第一次出海,很少有人不给大海交公粮的。你们不吃大海可不会感谢你们,只会是嘲笑你们。嘲笑你们的身体连这么一点也经受不了,还怎么兑现你们信誓旦旦的誓言呢?他们这才勉强吃了一点。
  苏潇清没想到,吃了饭以后,自己突然感到有了精神,就那么半支烟的功夫,苏潇清又和以前一样了。
  在船返航的途中,苏潇清竟然没有再交公粮。从此以后,苏潇清就再也没交过,其他的新兵也开始断断续续地终止了交公粮的义务。
  转眼,1982年春节来临了。这也是苏潇清到部队后的第一个春节。除夕晚上,除了回去探亲休假的,船上全体人员举行了会餐,那个气氛还是相当热烈的。除了晚上值更的,其余的能喝点酒就喝点酒,有的战士喝了略有点多,一上床就呼呼大睡。没有喝多的战士们都到了后舱室看电视。
  那年,还没有春晚。
  春节过后就是正月里了。杨班长是苏潇清下部队后的第一任班长,据说已确定今年转志愿兵,但是就在正月底的一个傍晚,他和几个老乡吃好晚饭,到路上去散步,遇到地方上几个小混混,导致杨班长不但没转上志愿兵,自己还差一点送了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